營志豪 ,宋 寧 ,李洪偉 ,張 嫄(. 湖北華濱置業有限公司,武漢 43006;. 上海市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0003)
隨著社會經濟飛速的發展,能源危機及環境問題也日益加劇。與人們生活及工作息息相關的建筑業,是否具有綠色環保性能日漸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如何促進資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減少污染、保護資源和生態環境,成為建筑業面臨的關鍵問題[1]。
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能源與環境設計先鋒)體系自 1998 年推出以來,隨著行業發展持續獲得改進與更新,目前最新的版本為 2018年起實施的 LEED v4.1版。根據評定建筑物類別的不同,LEED 評定標準中條款的要求和所占比重會略有不同,但大體分為 8 個方面,分別是,整合設計、位置與交通、可持續場地設計、有效利用水資源、能源和環境、材料和資源、室內環境質量和革新設計。每個方面下又細分為多個具體條款,每個條款均有先決條件和加分點組成,必須滿足先決條件,再通過得分項的具體分值累加才能夠獲得 LEED 的認證。LEED 認證根據項目總體評價得分,分為 4 個認證等級,分別為認證級(40~49 分 )、銀級 (50~59 分 )、金級(60~79 分)、鉑金級(≥80 分)。
本文以武漢某新建大型辦公建筑為對象,按照 LEED v4體系進行評估,分析該建筑實施的綠色技術策略及可行性,為 LEED 評估體系在工程實踐中的應用做參考。
武漢某新建大型辦公建筑位于武漢市武昌我臨江大道,臨江大道以東,過江隧道以北,用地西面臨下新河路,北面臨武昌熱電廠,東面臨公共通道。項目規劃凈用地面積33 129.80 m2,總建筑面積 353 076.04 m2,其中地上總建筑面積 262 236.52 m2,地下總建筑面積 90 839.52 m2。建筑主要功能類型為辦公,目標定位為 LEED 金級認證。
根據 LEED 認證的不同分級,該辦公建筑是以出租、出售為主的建筑,因此按照 LEED CS (Core & Shell)體系進行評估分析,由業主承擔主體結構和核心筒部分的相關綠色建筑設計及施工,并根據項目情況編寫《出租指引(Tenant Guideline)》,指導小業主進行綠色建筑內部的二次裝修。
該建筑較好的遵循了 LEED 思想,選址在已開發過的場地上,避免了建造過程對敏感土地的破壞。項目為填充式開發,項目周邊服務設施齊全,公共交通系統完善。
根據武漢市政府發布的相關文件規定設計停車位是 1 988輛,滿足 LEED 要求的停車位數量不超過當地政府對停車容量的最低要求。此外,項目將總停車位的 5% 作為優先停車位提供給綠色車輛,同時設置 2% 的電動停車位。鼓勵使用新型燃料汽車,并鼓勵用比較環保的交通方式上下班,達到了 LEED 評估體系的環保要求。
在建筑四周的空地面上及建筑屋面種植本地節水型植物,包括灌木、喬木等草本植物,不僅物種群落層次豐富,而且保證項目周圍環境比較舒適,場地內不含草皮的綠化種植面積可以達 9 871 m2。同時還在建筑屋頂設計植物種植,屋頂不含草皮的綠化面積為 613 m2。按照 LEED評價指南,屋頂綠化也計算在綠化面積之內,因此總綠化面積占比為 31.6%,符合 LEED 整個場地綠化面積占場地 30% 以上的要求。此外,項目 50% 以上的室外地面和75% 以上的屋面采用的高反射材料鋪裝,可與屋頂綠化一起減少城市熱島效應。
該辦公建筑為租戶編制了指導手冊,在招租時免費提供給租戶,主要內容包括建議上下班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代替私家車,使用環保裝修材料等。指導手冊為項目租我制定LEED 要求,也為租戶提供裝修指導建議。
為達到室內節約用水,項目使用用水等級一級節水器具。
在景觀節水方面,該項目選擇了耐旱易成活的本地植物,通過多種植物的配置可使景觀節水量達到節水目的。灌溉方式采用微噴灌、滴灌等節水灌溉方式。
以上用水按用途、付費或管理單元設置用水計量表,可讀取每月用水數據。
能源利用和環境是 LEED 中比較核心的內容,其關鍵點在于建筑體現出的綜合性能,該性能主要由建筑設計、機電設計及現場實施調試和后期管理方面體現[2]。
根據建筑的自身情況及當地的自然氣候對建筑室內熱濕環境進行合理設計,冷熱源設備選用離心式冷水機組,其COP 為 6.06,比現行國家標準 GB 50189—2015《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規定能效限定值要求提升了 6%,多聯機IPLV 提升了 8%,達到節約能耗的目的。并且在建筑通風、采暖、空調和制冷設備中不使用含 CFC 的制冷劑,減緩臭氧稀薄速度,降低環境影響。
在設計階段優化建筑圍護結構熱工性能,降低室內照明功率密度,并且采用排風熱回收措施,降低風機單位風量耗功率;在施工完成階段,聘請第三方調試顧問,對機械系統,給排水系統及電氣系統進行調適,確保所有系統最優化運行;在建筑運行階段,設置智能照明系統,進行節能控制。通過以上節能措施,全面降低建筑能耗達到 LEED 的節能目標。
該辦公建筑的可回收垃圾分類收集房面積 >50 m2,基本滿足項目對垃圾進行分類的要求,包括紙、硬紙板、玻璃、塑料和金屬的分離、收集和儲存,并采取適當措施安全的收集、存放和處理電池、含汞燈等有害垃圾。該辦公建筑所使用的材料含有可循環成分,符合 LEED 對使用當地材料和可循環成份材料使用要求。 針對施工廢棄物的管理,承包商嚴格按照編制計劃執行,控制建筑材料填埋量,促進建筑材料循環再利用。
(1)空氣監控系統。項目設計的新風量滿足 LEED 增強空氣品質的要求,室內人員密集我安裝 CO2監控(距離地板 0.9~1.8 m 我域),同時在所有空調機組和新風機組設置新風流量計和報警器,在新風量偏離設定新風量正負15% 以上時可以發出報警信號。可確保室內空氣質量達到LEED 要求的標準。
(2)為了保證大樓內人員的身體健康,建筑內部全面禁煙,嚴格控制煙氣傳播。在建筑常用入口設置至少 3 m 長的地墊或永久地墊系統(如格柵),捕集進入建筑的灰塵及顆粒物,每周進行清潔維護。項目對于打印室等可產生或使用有毒氣體或化學物質的我域,使其與相鄰我域保持負壓并設置自動關閉門、隔墻和硬質天花板,防止污染物擴散。空調新回風混合段采用初效過濾器+電子式中效過濾器,滿足LEED 空氣過濾要求。
(3)建筑周邊視野開闊,常駐空間地板面積的 75% 能通過視窗獲取對戶外的視線,可以滿足 LEED 室內視野的要求。
結合上述的分析與 LEED 的各部分得分要求,對該建筑進行 LEED 得分評估,得到該建筑各部分得分情況如圖 1 所示。

圖1 項目LEED得分情況
根據上圖對項目進行評分分析,可見 LEED 認證標準不完全符合我國國情,建筑難以獲得LEED規定的綠色電力及碳補償等多個條款得分,通過合理地利用建筑位置優勢,避免劣勢為建筑選擇得分項,該建筑在 LEED BD+C 體系中整體確定得分為 49 分,待建筑建成運行后可能得分為 14 分,總分可達 63 分,滿足 LEED 金級認證得分要求。項目待完工后將正式申報 LEED 金級認證。
LEED 評價標準是對建筑全壽命周期全過程的綜合評估,包括設計、施工、調試、運營等各環節內容,所以該項目還需要從設計階段到項目運營及維護階段進行全過程把控。
隨著國內節能、環保意識的增強。綠色建筑將在社會中的認可度越來越高,LEED 認證體系也將在建筑工程中越來越具有實用性與適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