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博名為“Derek-TLM”的汽車博主表示,他在駕駛小鵬汽車使用智能輔助駕駛功能時,因為眼睛小,所以被系統判定為“開車睡覺”,從而被扣除了智駕分。之后,相關話題登上熱搜。
那么,何為智能輔助駕駛?靠譜嗎?
DerekTLM 表示,小鵬汽車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開啟后,疲勞駕駛監測系統(DMS)會通過攝像頭監測車主的開車狀態。
在駕駛小鵬汽車期間,DerekTLM 經常收到系統要求他專注的通知。他回憶,第一次收到通知是開車從深圳去廣州的高速上,早上光線很強,他的眼睛就瞇成了一條線,DMS 就一直提醒他要關注路況。
后來,在一次晚上開車途中,DerekTLM 打開了智能駕駛輔助系統,DMS 又開始提示了。此時他才明白,原來是因為他的眼睛瞇成線了,DMS 以為他在睡覺,所以才會提醒他關注路況。
據了解,小鵬汽車有專門的智駕軟件,每個車主初始有100 分的智駕分,根據是否脫手、是否及時接管、是否疲勞駕駛、是否分神等指標判斷車主是否正確使用智能輔助駕駛功能。如果車主開車有不當行為,會被扣分。
上路僅一個月,DerekTLM已經因為“疲勞駕駛”被扣了10分。他提到,被誤判的場景基本上都是早上陽光很強的時候,還有出隧道的一瞬間。
之后,DerekTLM 發文說:“我真的只是眼睛小,小鵬汽車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需要優化。否則豈不是眼睛小的人都不能用這個系統嗎?”
值得注意的是,智能汽車誤判小眼睛人士為閉眼的情況不在少數。此前,微博名為“常巖CY”的汽車博主也稱自己有類似的困擾。
他發帖稱,因為眼睛小,他觸發過很多汽車品牌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的實時警告:通用汽車的Super Cruise(超級輔助駕駛系統)會判定他過度疲勞;嵐圖FREE 會在冬天為了讓他別犯困而打開冷風;蔚來ET7認定他開車疲勞和走神……
此外,常巖CY 在一期科普視頻中提到,如果座椅升得很高,駕駛員的顴骨也比較高,而攝像頭又位于轉向柱偏下的位置,拍攝時就會呈現仰視的角度,導致更加難以探測到眼部區域。
對此,不少車企快速回應。小鵬汽車技術人員回應,他們已經在進行數據分析,調整分神扣分策略,減少判定過嚴導致的扣分,還將對DerekLTM和其他因相同情況被扣分的車主盡快進行篩選并補分。他還提到,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確實存在一些完善空間,會盡快進行特征采樣,來解決這一行業難題。此外,蔚來汽車也連夜成立了專門的研究小組,并聯系常巖CY 準備進行針對性優化。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迅速,已經開始進入從功能汽車向智能汽車轉變的關鍵時期。與此同時,車載DMS 應用在國內乘用車市場仍處于早期階段。
據悉,車載DMS 主要是監測駕駛員是否疲勞、是否分神以及是否存在危險駕駛行為。當前主流的方式多以通過單一視覺對駕駛員面部特征進行抓取,據此將眼睛睜閉程度、嘴巴張合程度進行量化指標分級,從而對駕駛員是否疲勞駕駛與分神駕駛進行判斷。
深圳大學計算機視覺研究所所長沈琳琳表示,汽車內置的檢測算法一般通過眼睛的開合大小來判斷是否閉眼。算法在開發時,是根據大多數人的情況來進行測試的。而眼睛小的人群因為眼睛的開合大小和算法內置的標準不符,才會被誤判為閉眼。
沈琳琳指出,目前,DMS多存在于新推出的電動能源車等車型,使用范圍相對較小。算法在開發時,無法考慮到所有車主的情況。不過,算法也需要根據個別車主的特殊情況去進行調整和優化,讓其與車主更適配。
沈琳琳認為,除了針對個體設置優化算法外,企業更應該識別其他信息,如人臉是否移動及移動頻率等,來進一步增強對車主監測的準確度。
除了車企自主進行系統優化外,近年來,一些地方陸續出臺了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比如,從今年8 月1 日起,《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正式施行,這將有助于智能駕駛系統或無人駕駛系統加快完善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