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琦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醫院護理部,云南昆明, 650500)
護理信息能力是指護士執行特殊的信息學任務時所需具備的足夠的知識、技能與能力[1]。作為護士履行護理職責時必須具備的能力,護理信息能力已越來越受到研究者關注[2]。信息技術在護理領域的應用可以提高護士工作效率,減少工作重復,降低患者風險、提高服務質量、支持護理決策[1,3]。護士是與患者接觸最頻繁的人群,其醫療知識的更新對臨床護理服務質量的提升至關重要[4],而信息獲取對于工作繁忙的護理人員來說成為一大挑戰[5]。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獲取臨床護士護理信息能力及信息焦慮現狀,分析兩者相關性及影響因素,探究護理信息能力的不同維度對信息焦慮的影響,為提高護士護理信息能力、緩解護士信息焦慮提供參考和依據。
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隨機抽取云南省4所三級甲等醫院臨床護士共577名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自愿參加本次研究,每年在臨床工作時間≥6個月,工作年限≥1年者。排除標準:中途退出研究者,調查期間進修、外出學習、休假者。
1.2.1 調查工具
1.2.1.1 一般資料調查表:包括護士的性別、年齡、護齡、職稱、學歷、英語水平、計算機水平等基本信息。
1.2.1.2 護士信息能力量表:由羅紅等[6]編制,量表共32個條目,5個維度:護理信息意識、計算機操作技能、計算機管理能力、護理信息操作能力、護理信息管理能力。該量表總Cronbach’s α系數為0.947,內容效度(CVI)為0.957。量表采用Likert 5級評分,“完全不 符合”“基 本不符合”“一般”“基本符合”“完全符合”依次計1~5分,得分越高,護理信息能力越強。
1.2.1.3 信息焦慮量表:由王暢[7]編制,程文英等[8]修訂。量表共37個條目,包含6個維度:信息系統質量、信息檢索能力、信息利用能力、認知類型、信息需求、知識結構。量表總Cronbach’s α系數為0.965。量表為Likert 5級評分,正向條目(共10個)計分方法為“完全不符合”“基本不符合”“不關注”“基本符合”“完全符合”依次計5~1分,反向條目(共27個)計分方法相反。條目均分越高,信息焦慮程度越高:無焦慮(≤2.00)分、低焦慮(2.01~2.50)分、輕度焦慮(2.51~3.00)分、中度焦慮(3.01~3.50)分、重度焦慮(3.51~5.00)分[9]。
1.2.2 資料收集方法2022年1月—3月,由研究者通過“問卷星”在線平臺發放網絡問卷,問卷發放前提前告知研究目的及填答注意事項。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600份,收集有效問卷577分,有效回收率為96.17%。
對問卷資料進行統一編號,運用SPSS 25.0錄入數據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描述,計數資料用百分比(%)描述。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運用Spearman相關進行雙變量相關性分析,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577名調查對象中,男性21(3.64%)名,女性556(96.36%)名;職稱為護士的177(30.68%)名,護師249(43.15%)名,主管護師139(24.09%)名,副主任或主任護師12(2.08%)名。護士護理信息能力量表得分為(121.01±21.21)分,條目均分為(3.78±0.66)分,各維度條目均分從高到低依次為:護理信息操作能力、計算機管理能力、計算機操作能力、護理信息管理能力和護理信息意識,詳見表1。護士信息焦慮量表得分為(115.84±15.36)分,條目均分為(3.13±0.42)分,各維度條目均分從高到低依次為:信息檢索能力、知識結構、信息需求、認知類型、信息利用能力和檢索系統質量,結果詳見表2。
表1 577名臨床護士信息能力量表得分情況(±s) 分

表1 577名臨床護士信息能力量表得分情況(±s) 分
?
表2 577名臨床護士信息焦慮量表得分情況(±s) 分

表2 577名臨床護士信息焦慮量表得分情況(±s) 分
?
通過對護士一般資料與兩量表總分及各維度得分的單因素方差分析可知,臨床護士的年齡是護理信息能力(F=3.007,P=0.030)、計算機操作能力(F=4.960,P=0.002)、計算機管理能力(F=3.228,P=0.022)、護理信息操作能力(F=2.719,P=0.044)以 及 信 息 利 用 能 力(F=10.254,P<0.001)的影響因素。學歷是護理信息管理能力(F=2.71,P=0.044)、計算機操作能力(F=5.150,P=0.002)、護理信息意識(F=4.547,P=0.004)、信息系統質量(F=10.243,P<0.001)及信息利用能力(F=5.581,P=0.001)的影響因素。信息能力培訓經歷既是護理信息能力的影響因素(F=4.402,P=0.001),也是信息焦慮的影響因素(F=6.811,P<0.001)。信息能力量表各維度得分與信息焦慮量表得分的相關性分析見表3。

表3 護士信息能力與信息焦慮相關性分析(n=577)
本研究結果顯示,云南省三甲醫院臨床護士護理信息能力得分為(121.01±21.21)分,與既往研究[6]相比處于偏上水平。護士的護理信息操作能力、計算機管理能力較強,而護理信息管理能力和護理信息意識較薄弱,與何曉璐等人[10]的研究結果相似。護理信息管理能力和護理信息意識得分較低,表明護士對護理信息的敏感性不高,對有效信息的獲取、整合、運用、評價的意識和能力較薄弱,護理人員信息意識普遍不強,大部分護士臨床工作中仍以經驗來指導實踐[11]。
本研究中,護士信息焦慮量表條目均分為(3.13±0.42)分,表明存在中度信息焦慮;與華東地區某城市調查結果[5]相比焦慮程度偏高,這可能是由于云南地處西南邊陲,護理前沿信息的獲取相對于東部地區城市較困難,且護士參加學術交流和培訓的機會將對較少。護士由于自身信息檢索能力有限以及對檢索領域不熟悉所產生的焦慮感較強,多數護士不熟悉信息檢索系統和檢索方式,文獻檢索知識相對缺乏[12-13]。
3.2.1 分層次提升護士信息能力
臨床護士年齡與“計算機操作能力”、“計算機管理能力”、“護理信息意識”維度具有相關性,25~34歲護士三項能力得分最高,年齡>45歲的護士得分最低。有一定工作經驗的青年護士對計算機和護理系統的熟悉程度較新入職護士高,相比高年資護士,青年護士接觸電子化設備和規范化信息教學較早,對新知識的敏感度和新技術的接受程度也加高。在實際工作中,對于新入職護士,要幫助其盡快適應醫院數字化工作系統,而對于高年資護士,要加強對其基礎計算機知識和操作能力的培訓。同時,醫院和學校應當幫助實習護生適應臨床護理信息系統,在帶教中重視護生信息思維和信息能力的培養,減輕信息焦慮,幫助其更好地適應臨床工作。
3.2.2 分階段開展護理信息能力培訓
研究結果表明,學歷與信息培訓經歷對護士的護理信息能力有相關性,與既往相關研究結果[14]相似。學歷越高,護士的“護理信息管理能力”、“計算機操作能力”、“護理信息意識”維度得分越高,信息焦慮越少。可能是因為受教育層次越高,護士所受信息化教學的課程越系統化,對計算機知識、信息檢索及護理研究等課程的學習越深入。此外,護士參加護理信息能力培訓的種類越多,“護理信息能力”得分越高,“信息焦慮”得分越低。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應當重視對專科學生基礎信息能力的培養,提升高學歷護士護理信息轉化能力[15]。護士在校期間,應著重培養其計算機操作能力,為學生提供臨床見習機會,讓學生盡早接觸護理系信息系統的培訓[16];對于在職護士,要重點培養護理信息意識,引導其運用護理信息系統獲取有效信息并運用于實踐,并在實際工作中增加護士接觸護理信息、信息系統的機會[17]。
3.3.3 豐富信息能力培訓形式與內涵
臨床護士對科研相關的信息能力培訓需求較為迫切,普遍接受面授和網絡微課學習的學習方式[18],更青睞于線上線下混合式護理信息能力培訓[19]。醫院在開展信息能力培訓前,應采用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護士培訓需求,基于護士興趣和需求開展多種形式、內容豐富的信息能力培訓活動,探索高效、個性化、人性化的培訓方案。組建學習團隊(如科研興趣小組),開展合作學習,充分運用社會支持系統,營造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降低護士信息焦慮水平。護理管理人員應當重視護士的信息焦慮,定期對不同科室、層級的護士進行談話,收集臨床工作中的信息問題,開展多部門合作,為護士搭建更好的信息工作平臺和學習平臺。
本次調查云南省4所三級甲等醫院557名護士的護理信息能力處于偏上水平,護士存在中度信息焦慮,護理信息能力與信息焦慮呈負相關。護士的年齡、學歷、信息能力培訓經歷與護理信息能力和信息焦慮具有相關性。學校和醫院應當重視護士護理信息能力提升需求,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階段的護理人員,開展多層次、多元化的培訓活動,幫助護士切實解決工作和學習中的護理信息問題,緩解信息焦慮。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