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衛衛,于玲玲,陳 婷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腎內科,江蘇南京, 210009)
法布里病(FD)是一種由α-半乳糖苷酶A基因突變引起的全族性、X連鎖、多系統、進行性溶酶體儲存障礙,需用酶替代療法(ERT)進行治療的罕見病[1-2],發病年齡多在兒童和青少年期,由于缺乏特異性臨床表現,常被誤診[3]。目前FD的確切發病率尚不清楚,有報道其在普通人群中患病率1:100000[4]。ERT是FD的特異性替代治療,其原理是利用基因重組技術體外合成α-Gal A,替代體內缺陷的酶,以減少患者細胞內GL3的沉積,有效減輕患者肢端神經性疼痛、緩解胃腸道不適癥狀,改善心肌肥厚,穩定腎臟功能,從而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預后[5-6]。目前ERT藥物包括阿加糖酶β和阿加糖酶α,注射用阿加糖酶β在國外已經有17年的使用經驗,國內2019年12月20日上市,是國內首個用于治療FD的藥物[7]。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腎內科是成人FD診治中心,科室于2021年收治1例在輸注注射用阿加糖酶β過程中突發過敏性休克的成人FD患者,經過多學科協作的急救治療及護理,患者順利出院,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患者男性,32歲,20年前患者出現間歇性手指腳趾疼痛,疼痛性質為燒灼感,活動后及氣溫增高時疼痛加劇,未予以特殊處理,僅以去痛片對癥口服。4年前開始出現雙下肢水腫,伴乏力、納差,伴尿泡沫增多,診斷考慮為“腎病綜合征”,未予特殊檢查。2021年5月余前因腦梗死住院,患者嘴唇肥厚,無汗,從初中開始出現視力下降,發作性雙下肢痛無法行走,蛋白尿,考慮為FD可能性高,完善基因檢測后確診。入院查體:體溫36.0℃,脈搏7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壓97/62 mm Hg,身高158 cm,體質量49Kg,體質量指數(BMI)19.63 Kg/m2。患者消瘦體型,身材矮小,蹣跚步態。面部及腹部皮膚可見毛細血管擴張,皮膚散在色素沉著,眼瞼浮腫,嘴唇肥厚,左下肢輕度凹陷性水腫,右側肢肌力5級、肌張力正常,左側上下肢體肌力3+級,行走緩慢易跌倒。肺功能檢查:極重度混合性通氣功能障礙,彌散功能輕度下降,氣道阻力增加,考慮FD累積肺部。眼科會診,視力:右眼1.0,左眼0.8;根據眼科檢查,患者暫無眼部器質性病變。24 h尿蛋白定量:尿蛋白0.832 g/24 h。心臟MRI平掃+增強示:左右室心肌普遍不均勻增厚伴T1值減低。心臟彩超示:左室壁不勻稱增厚,肥厚型心肌病待排,左室舒張功能減低。腎臟功能檢查:左腎血流灌注尚可,右腎血流灌注稍低,雙腎功能輕度受損。雙腎GFR:77.67 mL/min。頭顱MR平掃+頭頸部MRA示:①右側額頂顳葉軟化灶形成伴膠質增生;②右側大腦中動脈M1段稍細,遠端分支稍稀疏。家族史:其母親、雙胞胎女兒均確診為FD。診斷:FD,累計多個器官。
入院后請相關科室協助會診,給予患者改善心肌微循環,營養心肌,抗聚、降脂、護腎、止痛等治療。患者出院后繼續藥物治療,定期復診。
ERT是目前FD的主要特異性治療方法。ERT已被證實可明顯改善FD患者生活質量和各器官功能[8],甚至有研究[9]證實ERT可逆轉心肌病變。注射用阿加糖酶β為凍干粉,需在2~8℃冰箱中保存,使用時需要經過復溫、稀釋、輸注等步驟。用藥注意事項:①輸注時需使用低蛋白結合過濾器(0.2 μm)的輸液管,以此去除蛋白顆粒,從而減少注射用阿加糖酶β活性的丟失;②使用靜脈輸液泵控制速度,初始輸注速率≤0.25 mg/min(15 mg/h),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輸液相關反應的發生。患者輸注8次后,在能夠耐受的情況下可在后續每次輸注中提高3~5 mg/h,但最少完成時間不得少于90 min;③注射用阿加糖酶β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寒戰、發熱、寒冷感、惡心、嘔吐、頭痛和感覺異常,過敏性休克是其最嚴重的不良反應。因此用藥前30 min使用地塞米松靜脈注射預防過敏,備好藥物過敏急救箱,急救箱內包括:抗組胺藥、鹽酸腎上腺素、退熱藥及氧氣等急救物品。
患者于2021年8月30日開始接受法布贊60 mg靜 脈 滴 注 治 療,每2周1次。11月16日患者在行第7次法布贊輸注過程中出現寒戰,伴高熱,體溫高達40.3℃,四肢持續不自主抖動,立即停用法布贊,予地塞米松靜推、異丙嗪肌注抗過敏,甲潑尼龍、多索茶堿靜滴解痙,給予吸氧,心電監護,散利痛口服止痛降溫,立即請神經內科會診,給予地西泮5 mg靜脈推注,患者全身不自主抖動癥狀好轉。臨床上,患者在使用藥物過程中隨著藥物使用的次數增多,醫護及患者可能忽視藥物的不良反應,導致警惕性下降。因此,該藥物在使用過程中要加強觀察,采用心電監護監測生命體征,床邊備急救箱,全程監測,做好急救準備。
患者存在間歇性手指腳趾疼痛,疼痛性質為燒灼感,活動后及氣溫增高時疼痛加劇。患者用藥后發生過敏,體溫升高達40.3℃,全身疼痛加劇,呈蜷縮體位,痛苦表情,疼痛NRS評分8分,立即遵醫囑給予散利痛降溫止痛治療,40 min后患者體溫降至36.0℃,疼痛明顯緩解,疼痛NRS評分2分。FD患者的疼痛通常為神經痛,針對此采取以下護理措施:①制訂三線止痛藥物治療方案,一線治療藥物:抗驚厥藥物(如:卡馬西平、加巴噴丁、普瑞巴林等)、三環類抗抑郁藥、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SNRI)類藥物(如度洛西汀、文拉法辛);二線治療藥物:利多卡因貼片、曲馬多等;三線治療藥物:阿片類藥物[10]。②每班使用數字式疼痛評分尺對患者進行疼痛評估,記錄疼痛持續時間、部位、程度、特征等。③遵醫囑使用止痛藥,用藥后及時評價止痛效果,觀察藥物作用及不良反應,做好記錄。④發作時予以局部降溫,用冷水濕敷疼痛部位以減輕疼痛。⑤指導患者看電視、聽音樂、和親近的人聊天以轉移注意力。⑥改變生活方式,避免引起或加劇疼痛的因素。
該患者為腦梗死預后左側肢體偏癱,左側上下肢體肌力3+級,右側肢肌力5級,行走緩慢,伴跛行,易出現跌倒等意外。護理人員指導患者臥床休息,減少下床活動,活動時要求其有家屬陪護在側,必要時可使用助行器,重視跌倒后的危害,提高患者及家屬防跌倒意識,加強安全宣教。
患者存在極重度混合性通氣功能障礙,心臟功能下降。患者活動后有明顯的胸悶氣喘、呼吸困難癥狀,遵醫囑給予氧氣吸入,支氣管擴張藥物霧化吸入治療,緩解氣道阻力,改善患者呼吸困難癥狀。護理人員加強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的觀察,如有無心慌、手抖等。霧化后協助漱口,減少藥物在咽喉部的沉積,減輕不良反應。護理人員指導患者行呼吸功能鍛煉—縮唇腹式呼吸,以改善患者肺功能情況,同時遵醫囑給予藥物營養心肌治療,觀察患者心率心律等變化。
患者體型偏瘦且進食差,需加強營養。住院期間科室醫生和營養師根據患者的身高、體質量、喜食的口味制訂個體化的食譜,少食多餐。該患者存在心功能下降和尿蛋白輕度增高癥狀,予以低鹽、低脂、低熱量、優質蛋白等有益于心臟健康的飲食,避免含鈉量高的調味料以及冰冷、辛辣、油膩、刺激、海鮮類等食物。每日追蹤監督患者飲食落實情況。
FD可終身存在且會侵犯全身多個系統[11]。該患者反復疼痛20年,且出現肺、心臟、腎臟多個器官的損傷,病程長,病情重,且存在家族遺傳,患者心理壓力大、情緒敏感低落,存在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針對上述情況,采取以下措施:①告知目前罕見病醫保新政策,積極幫助其聯系相關人員,科室開通綠色通道,為FD患者的用藥提供方便。②全面梳理FD相關知識,針對患者的需求給予健康教育,分享成功病患的故事,增加患者及家屬對疾病治療的信心。③責任護士采用焦點解決模式的心理護理[12],遵循描述問題、構建具體可行的目標、探查例外、給予反饋、評價進步的步驟與患者及家屬溝通交流,引導患者發揮自身的潛能和優勢,與患者共同構建護理目標和措施,進而達到患者自己期望的效果。④鼓勵患者及家屬表達內心真實感受及需求,幫助其解決力所能及的事,給予其溫暖及關愛。⑤與患者一起尋找患者的愛好,鼓勵其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該患者喜歡看小說,可為其挑選小說供其閱讀。⑥給予并接納患者表達負性情緒的權力,以改善其焦慮抑郁癥狀。⑦了解患者家庭經濟條件,協助其尋求社會的支持和幫助。⑧告知家屬在治療期間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及不良反應,使家屬對治療有積極正向的心理反應。⑨提供遺傳咨詢,為其開通FD免費篩查通道,針對FD遺傳問題,鼓勵其進行遺傳學咨詢、輔助生殖技術和決策討論[13]。
FD是一種先天性、終生性疾病,目前定期按時進行ERT治療是控制FD病情發展的關鍵,因此定期監測及隨訪尤為重要。科室組建FD團隊,定期與患者聯系,督促患者遵醫囑隨訪,同時建立外院隨訪制度,隨時了解患者在院外的病情發展情況,做好隨訪記錄。
FD為臨床罕見病,可累及人體各器官,引起一系列臟器病變。本病例因早期未引起重視,已累及包括心臟、肺、腎臟等多個器官,病情較重,治療難度大,護理工作復雜。阿加糖酶β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嚴重的藥物過敏反應,因此,在用藥過程中需要加強對患者病情的觀察,同時做好急救準備,以保證用藥的安全。此外,護理人員需要針對患者的癥狀、風險因素進行控制和管理,輔以個體化的營養和飲食指導,給予積極的心理支持,提供遺傳咨詢,幫助患者及家屬正確認識疾病,為后續的治療提供良好的基礎。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