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美玉,孫明麗,唐 玲,周 潔,陳 宏
(1.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皮膚科,北京, 100078;2.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護理部,北京, 100078;3.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急診科,北京, 100078;4.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外二乳腺科,北京, 100078)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皰疹性皮膚病,表現為皮膚紅斑基礎上簇集性粟粒至綠豆大小的丘皰疹、水皰,皮疹呈單側帶狀分布,局部伴有嚴重的神經痛及燒灼感[1]。本病屬于中醫學“蛇串瘡”、“蜘蛛瘡”的范疇[2],辨證分型分為:肝經郁熱證、脾虛濕蘊證、氣滯血瘀證。帶狀皰疹臨床治療以抗病毒、營養神經和止痛治療為主。傳統的西醫治療方法存在一定局限,容易發生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等并發癥。中醫技術在減輕疼痛、減少不良反應及避免并發癥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3-5]。本研究主要探討中藥溻漬聯合西醫治療急性期帶狀皰疹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取2021年5月—2022年1月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門診收治的急性期帶狀皰疹患者60例,納入標準:年齡18~79歲;病程<10 d;同意參加本項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3個月內未參加其他臨床研究者。排除標準:對試驗用藥物成分過敏;有嚴重系統性疾病、惡性腫瘤以及精神疾病;妊娠、哺乳及可能懷孕婦女;試驗前2周內使用過抗病毒及糖皮質激素類藥物。
60例患者采用隨機數字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男11例,女19例;年齡28~65歲,平均(44.26±11.81)歲;觀察組男14例,女16例;年齡31~64歲,平均(46.58±10.10)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知情同意
1.2.1 常規干預:對照組實施常規干預,阿昔洛韋氯化鈉注射液(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9 990148;生產廠家: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規格250 mL:阿昔洛韋0.25 g與氯化鈉2.25 g;用法用量:成人靜脈滴注0.25 g/次,2次/d)靜脈滴注;滅菌注射用水2 mL+注射用腺苷鈷胺(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 066456;生產廠家:重慶藥友制藥有限責任公司;規格0.5 mg;用法用量:成人肌肉注射1.5 mg/次,1次/天)肌肉注射;氦氖激光照射8個野(40分鐘),3次/d。氦氖激光治療儀使用注意事項:激光照射頭安全照射距離>20 cm,建議照射時一般距患部距離為20~30 cm;激光照射時需佩戴眼鏡,忌直視激光光束,如需照射顏面部或眼周同樣需佩戴眼鏡,以免損害眼睛;冬季為患者照射激光時,應注意保暖,以免受涼。飲食護理:宜清淡、易消化,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少食煎烤、油炸之品,忌魚蝦蟹、牛羊肉等發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禁煙、酒。肝經郁熱者,宜進清熱解毒之品;脾虛濕蘊者,宜進健脾利濕之品;氣滯血瘀者,宜食清解余毒、行氣通絡之品。皮膚護理:穿純棉、寬松衣物,避免搔抓及摩擦皮損。取健側臥位,避免患側皮膚損傷。保持皮損處清潔干燥,忌用熱水肥皂燙洗局部,忌用化學洗滌劑洗滌衣物,以免對皮膚造成刺激。精神護理:多與患者溝通,囑其忌怒,保持情緒穩定,積極配合治療。
1.2.2 中藥溻漬: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中藥溻漬治療。處方為:馬齒莧、黃柏、苦參、野菊花、蒲公英、車前草、金銀花、白花蛇舌草。方法:將4~6層紗布浸泡于38~43℃藥液中,將敷料擰至不滴水即可,敷于患處。及時更換敷料或頻淋藥液于敷料上,以保持濕度及溫度,觀察患者皮膚反應,詢問患者的感受。溻漬時間2次/d,20 min/次。注意事項:如皮膚感覺不適,過熱、瘙癢等,及時告知護士。注意無菌操作,防止感染。
1.3.1 疼痛:疼痛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6],用0~10 cm的刻度尺量化患者的主觀疼痛程度,VAS指數0代表無痛,1~3代表輕度疼痛(睡眠不受影響),4~6代表中度疼痛(睡眠受影響),7~10代表重度疼痛(嚴重影響睡眠),評分越高,疼痛程度越重。記錄2組干預前后疼痛程度。
1.3.2 療效判斷標準:臨床療效參照《中醫外科學》中相關標準判定[7],①痊愈:皰疹消退,臨床癥狀消失,無疼痛后遺癥。②好轉:皰疹消退30%以上,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疼痛減輕。③無效:皰疹消退不足30%,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仍有疼痛。總有效率=(痊愈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2.0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2組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VAS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干預前后疼痛評分比較(±s) 分

表1 2組干預前后疼痛評分比較(±s) 分
與干預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
觀察組總有效率83.33%(25/30),高于對照組66.67%(20/3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2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n(%)]
中藥溻漬法是溻法和漬法的總稱,將藥液浸于紗布、棉絮上然后濕敷患處,或者直接將患處浸泡在藥液,進而達到治療的作用[8-9]。中藥溻漬能促進患部血液循環,加強新陳代謝,促進炎癥滲出物的吸收,從而減少滲出。同時能使皮膚表層融化、溶解,消除分泌物,還能隨所用的藥物有收斂、殺菌等作用,對皮膚有保護、清潔、消炎、鎮痛等功效。
帶狀皰疹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急性皰疹樣皮膚疾病。此病患者可出現劇烈的疼痛感,其日常生活及工作可受到嚴重的影響[10-11]。本文外敷方中馬齒莧、苦參、黃柏、車前草清熱利濕,金銀花、白花蛇舌草、蒲公英、野菊花清熱解毒,諸藥合用,具有清熱解毒利濕之效,結合中藥溻漬手法更加直達病所,對緩解急性期帶狀皰疹患者的臨床癥狀有顯著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中藥溻漬干預的觀察組患者疼痛程度及癥狀緩解效果均優于對照組,可見該療法是有顯著的積極效果的。
中藥溻漬技術聯合西醫治療急性期帶狀皰疹的臨床療效是肯定的,可以減輕疼痛,縮短病程,降低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發生風險,且中藥溻漬操作簡單、綠色、無創、安全有效,值得臨床推廣運用。隨著當前醫學科學的不斷發展,現代護理模式由功能制護理轉化為整體護理,實施以患者為中心的中西醫結合的整體護理是目前臨床研究的重點方向[12]。可見,未來結合臨床上的優勢病種及中醫特色技術來制定中西醫結合護理常規將具有重大的積極意義。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