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博 李飛
掌骨骨折大多由于重物砸傷、暴力撞擊等直接或間接因素所導致,是手部骨折的常見類型,手部掌骨小,關節多,其功能精細,如固定復位效果不佳,不能進行早期功能練習,不利于關節功能恢復,還容易出現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關節僵硬等并發癥,導致手部功能降低,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1,2]。臨床上對掌骨骨折患者的治療遵循盡早有效固定,盡早進行功能鍛煉的原則,以往常用的克氏針內固定治療易出現固定不穩定的情況,導致不能早期開展功能鍛煉,患者恢復效果不理想[3,4]。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微型鋼板內固定治療掌骨骨折取得較滿意的臨床療效。為探討微型鋼板內固定的手術效果,本院對近年來收治的92 例掌骨骨折患者開展研究,現將研究結果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7 年3 月~2020 年4 月收治的掌骨骨折患者92 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患者為開放性或閉合性掌骨骨折;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無其他合并損傷;無嚴重心肝肺腎等重要臟器疾病;無陳舊性骨折。將患者根據手術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42 例)和觀察組(50 例)。對照組中男31 例,女11 例;年齡21~71 歲,平均年齡(36.87±2.73)歲;骨折類型:開放性骨折10 例,閉合性骨折32 例。觀察組中男34 例,女16 例;年齡22~67 歲,平均年齡(37.01±2.45)歲;骨折類型:開放性骨折14 例,閉合性骨折36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患者行克氏針內固定術治療:臂叢麻醉下,患者仰臥上肢外展,選擇直徑為0.8~1.2 mm 的克氏針,兩端尖銳狀,骨折遠端皮膚行縱行切口直至暴露骨折端,置入克氏針,固定滿意后縫合切口,皮膚外的克氏針剪短,折彎。術后制動4~6 周,而后進行康復鍛煉。
1.2.2 觀察組 患者行有限切開微型鋼板內固定術治療:臂叢麻醉,仰臥位上肢外展,閉合性骨折行手背縱向切口,開放性骨折則適當延長切口,避開關節囊,清理嵌入的軟組織、血凝塊等,防止損傷伸肌腱,直視下復位,巾鉗固定,在掌骨內側、外側及側方置入鋼板,螺釘固定,關節內掌骨基底部骨折,應用L 型或T 型鋼板固定,修復周圍損傷肌腱,無壓迫及緊張情況,予以縫合,術后2 d 即進行功能鍛煉,被動活動過渡到主動活動,活動范圍由小到大,強度由輕到重,3 周后進行全面功能鍛煉。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3.1 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效果 判定標準:優:主動屈曲度>220°;良:主動屈曲度為180~220°;差:主動屈曲度<180°。主動屈曲度是指掌指關節至指間關節。手術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
1.3.2 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并發癥主要包括骨縮短、成角畸形、骨不連、感染、疼痛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效果對比 觀察組患者手術優良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效果對比(n,%)
2.2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n,%)
手的主要功能是操作精細動作,日常生活中的生理活動幾乎都是經手完成的。手部掌骨雖小,但周圍關節多,掌骨骨折后對復位、固定的要求較高,而術后盡早進行功能鍛煉,可促進手部功能恢復,掌骨骨折后如復位、固定不好,可導致骨折畸形愈合,關節僵硬[5,6]。因此臨床上對掌骨骨折的治療應達到解剖復位、內固定牢靠,盡可能無創,還能進行早期功能鍛煉等。掌骨骨折常用的治療方法有外固定支架、克氏針內固定及微型鋼板內固定等,以往臨床經常應用克氏針固定,在骨骼腔內插入克氏針,可穩定固定,但骨骼腔較窄,掌骨皮質硬度高,鉆入克氏針常易出現滑動,移位現象[7,8]。手術后較易出現并發癥,克氏針固定后需制動4~6 周,錯過功能鍛煉的最佳時期,易出現關節僵硬、延遲愈合等并發癥,也使康復過程延長,不利于疾病恢復。
近年來廣泛開展的微型鋼板內固定術,其操作簡單,微型鋼板厚度僅為1 mm,不會損傷掌骨附近肌腱、肌肉等組織,對患者損傷小,且可在直視下完成復位,效果好且鋼板固定穩定性好,其強度高固定牢固,可有效避免移位、旋轉,患者術后第2 天即可進行功能鍛煉[9-11]。因此可有效防止術后并發癥發生,有利于促進手部功能恢復。微型鋼板內固定術屬于微創手術,手術對掌骨外觀損害小,因此患者對于手術后外觀的滿意度更高[12,13]。微型鋼板有L 型及T 型等多種型號,可滿足各種類型掌骨骨折的手術需要,因此已在臨床廣泛應用。此次對近年收治的92 例掌骨骨折患者開展研究,觀察組患者手術優良率94.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5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6.00%,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1.43%;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微型鋼板內固定術治療掌骨骨折療效優于克氏針內固定。有限切開微型鋼板內固定術效果雖好,但也應注意術中應盡量保留血供,防止副損傷;鼓勵患者盡早鍛煉,可防止肌腱粘連;對軟組織嚴重損傷的閉合性骨折,手術應在水腫緩解后進行;開放性損傷應徹底清創,防感染;對有縫合張力大、皮膚缺損嚴重患者慎用微型鋼板,防止鋼板外露而產生并發癥。
綜上所述,有限切開微型鋼板內固定治療掌骨骨折療效確切,可促進骨折愈合,早期恢復手部功能,有效減少并發癥發生,縮短康復時間,建議臨床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