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康康,周少英
作者單位:1河北北方學院研究生學院,河北 張家口 075000;2邯鄲市中心醫院急診外科,河北 邯鄲 056000
異位胰腺(heterotopic pancreas,HP)是指出現在正常胰腺解剖部位之外的胰腺組織,該組織與正常胰腺缺乏解剖或血管連通。HP于1729年首次被報道[1]。臨床上異位胰腺相對較少見,其多數位于胃與十二指腸,小腸處少見。現報道一例因出現急性腹膜炎體征,手術治療中意外發現小腸表面腫物,術后病理報告為異位胰腺的病例。
1.1 病例概況及治療經過男,33歲,主因突發腹痛1天入院,家族史、個人史無特殊。入院后查體:全腹壓痛,伴反跳痛及肌緊張。腹部增強CT提示,腸系膜上動脈終末端分支顯影淡,腸系膜密度增高及滲出,腸管管壁增厚水腫,考慮缺血性改變可能性大,占位不除外;不全腸梗阻。見圖1。

圖1 異位胰腺的術前CT(箭頭所示為可疑占位)
入院當日急診在全麻下行開腹探查術,術中見:腹腔大量黃白色膿液,抽出約500 mL,距屈氏韌帶處約200 cm小腸表面可及一約5.0 cm×4.0 cm×4.0 cm大小腫物,腫物穿孔并見小腸內容物溢出(圖2)。術中予以切除腫物,術后給予常規禁食水、補液、抑酸、化痰等治療。病人恢復良好,術后第7天恢復飲食,病人無不適。術后第7天組織病理報告:(小腸)送檢小腸壁全層高度水腫伴炎性壞死,黏膜下脂肪組織見皂化反應,腸管兩斷端黏膜組織水腫伴慢性炎;腸壁外見胰腺組織急慢性炎伴周圍脂肪組織及皂化(圖3)。


術后恢復好,切口脂肪液化,間斷換藥后完全愈合,于術后30 d出院。術后第90天隨訪,術后恢復滿意,無并發癥及影像學檢查異常,繼續隨訪。本研究符合《世界醫學協會赫爾辛基宣言》相關要求。病人及近親屬均對研究方案簽署知情同意書。
克熱木·如孜等[2]對68例異位胰腺臨床分析報道示異位胰腺的診斷率并不高。李寧等[3]對29例胃腸道異位胰腺文獻報道中提及HP最多見于上消化道,臨床表現復雜多樣且無特異性,術前確診困難,易被漏診及誤診。這些都提示HP在臨床上屬于是一種相對少見的先天性異常,多數無癥狀者,因缺乏特異性檢查手段,因此診斷比較困難。
HP的發生可以通過胚胎學理論解釋:沿著胰腺胚胎發育的路徑,當胰腺的腹側和背側部分接近并融合時,少量的胰腺組織沉積物會落在胎兒的前腸中,這些組織隨后在胃腸道中發育成成熟的HP[4]。從組織學層面,HP被分為4種類型:Ⅰ型,由典型的胰腺組織,腺泡、導管和胰島細胞組成;Ⅱ型,由胰管組成的小管類型;Ⅲ型,由腺泡組成(外分泌胰腺);Ⅳ型,由胰島細胞組成(內分泌胰腺)[5]。
Rezvani等[6]報道,HP在剖腹手術中有0.2%概率可被偶然發現。Zhang等[7]的研究顯示約31%的HP組織是在其他情況下的手術中被發現。據李寧等[8]的文獻報道,HP的臨床癥狀可歸納為6種類型,分別為隱匿型、出血型、潰瘍型、梗阻型、憩室炎型和腫瘤型,并且其臨床癥狀有可能與組織病理分型有十分密切的關聯。盡管大多數HP病例無癥狀且呈良性表現,但仍可能發生惡變或炎癥,進而引發臨床癥狀如局部出血等[9]。由于HP可發生于胃腸道的任何地方,常見于胃、十二指腸和結腸,且發生率分別為27.5%、25.5%和15.9%[10]。而HP也可在食道、Meckel憩室、膽囊、膽道、脾臟、肝臟、肺臟、網膜和腎上腺中被發現[11-12]。因此根據HP的病變部位、大小以及是否為其他疾病的伴隨癥狀,約33%~47%的HP病人可伴隨多種臨床癥狀[13]。如食道HP可能會引起吞咽困難和上腹痛,胃幽門病變可能引起胃梗阻,十二指腸HP可出現消化道梗阻,空腸HP可誘導腸套疊發生進而導致腸梗阻,回腸HP可表現為消化道出血[6,14]。2020年盧加杰等[15]報道一例回腸異位胰腺致消化道出血,因此值得注意的是,回腸HP是導致消化道出血的疾病中需考慮的病因。
類似于原位胰腺,HP可并發胰腺炎、假性囊腫形成和惡變等[6]。HP較少惡變,僅占HP的0.7%~1.8%,且多為導管腺癌[16]。Lara等[17]對1例空腸HP引起浸潤性導管腺癌的文獻報道中提示位于胃或十二指腸的HP較其他部位HP更易癌變。
HP的診斷較為困難,沒有特異性檢查可用于直接提示HP,但部分輔助檢查可用于輔助診斷如CT、磁共振成像(MRI)和內窺鏡超聲(EUS)[8]。而明確診斷只能通過疑似病變的組織病理學檢查得出結果。HP在CT上的最常見表現是小橢圓形壁內腫塊,邊緣微葉狀,腔內生長模式,尤其使用增強CT其診斷特異性相對較高[18]。HP在MRI中與原位胰腺呈等強度圖像,具有特征性的T1高信號強度[19]。EUS用于診斷HP的特征性表現為:不規則邊緣,內部微囊管結構和橢圓形[20]。另外,對于病人而言,采用EUS結合細針穿刺(FNA)進行HP的診斷具有傷害性小、術后并發癥少、臨床診斷價值高的優點[21]。2019年Chin等[22]報道,其采用EUS-FNA成功診斷了一例無癥狀的十二指腸HP病人,且無不良反應發生。
由于多數的HP病人無明顯臨床癥狀,且診斷相對困難,因此針對HP病人是否采取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目前尚無定論。李寧等[8]報道認為無癥狀HP病人,可采取保守治療,定期隨訪。針對有癥狀的HP病人,可在EUS-FNA檢查及病理組織學確診后綜合考慮是否行手術治療,如內鏡黏膜下剝離術切除腫物[23]。對于通過內鏡發現的胃內HP,當病變大小>1 cm或伴有阻塞、潰瘍、體重減輕的跡象時,建議早期手術治療以防止癌變[24]。另外涂朝勇等[25]通過對30例異位胰腺的病例研究提示,對于有癥狀或術中意外發現HP的病人,手術治療是較為有效的方法。手術切除對于該類病人可發揮治愈作用,并且也有助于組織病理學診斷從而排除惡性腫瘤[26-27]。同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術中行冰凍病理學檢查,假如為良性則行局部切除,如為惡性則行根治性切除[8]。回顧本例HP病人,其發病部位為小腸,且為術中意外發現,因此行手術切除,且術后效果較好。
綜上所述,HP在臨床上屬于是一種相對少見的先天性異常,且缺乏特異性檢查手段。針對早期無癥狀HP病人,可采取保守治療,并需定期隨訪[8]。對于有癥狀的或于術中意外診斷HP的病人,則建議手術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