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岳

開灤五礦工人俱樂部旗幟
十月革命勝利后,蘇俄退出協約國組織,并與同盟國的德國、奧匈帝國、保加利亞、土耳其四國,簽訂極為苛刻的《布列斯特和約》,協約國借助德國之手消滅新生蘇維埃政權的陰謀破產了。
1918年3月9日,英軍借口保衛所謂的軍用倉庫,在俄國北方港口城市摩爾曼斯克登陸,拉開了協約國武裝干涉蘇俄的序幕。4月5日,日本借口兩名日本人被殺,派兵在蘇俄遠東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登陸。內有捷克斯洛伐克軍團和高爾察克等白匪軍的叛亂,外有外國武裝干涉軍的進攻,到1918年夏天,蘇維埃俄國3/4領土被占領,60%工廠停工,年輕的蘇維埃政權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為此,蘇維埃政府號召人民行動起來,“一切為了前線”,全力以赴擊退國內外敵人的進攻。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919年10月,盤踞在南方、得到14個國家援助的鄧尼金白匪軍,一度攻到離莫斯科只有200公里的地方,形勢萬分危急。1萬名共青團員奔赴前線,許多團委門上寫著:“全體團員上了戰場,團委停止工作。”1920年3月,鄧尼金匪軍被紅軍擊敗。為反擊協約國的第三次進攻,5月11日,列寧宣布全國進入戰爭狀態,號召大家一切為了戰爭。色彩鮮艷的宣傳畫上,紅軍戰士向每一個人提問:“你報名參加了志愿軍沒有?”著名詩人杰米揚·別德內依的詩風行一時:“我們克服的還不是所有的障礙,我們要預言斗爭的結局為時尚早。兇惡的豺狼從四面八方向我們壓來,同志們,我們正受到火力的包圍!”
1920年秋,經過廣大紅軍指戰員的英勇奮戰,國內外敵人的三次聯合進攻被擊退。日本干涉軍深知占領整個遠東已無可能,被迫撤出外貝加爾湖和阿穆爾地區。1921年3月中旬,蘇俄反對帝國主義武裝干涉、粉碎國內反革命叛亂取得勝利。
1922年10月22日,紅色哥薩克師在普利馬科夫師長的指揮下,解放符拉迪沃斯托克,日本干涉軍被徹底趕出遠東。
蘇俄反對帝國主義武裝干涉和國內叛亂分子的戰爭,是一場革命與反革命的生死斗爭。戰爭期間,5萬多名共產黨員獻出生命。這一勝利,保衛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國家,促進了資本主義國家無產階級、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國家人民爭取自身解放的斗爭。
開平礦務局是洋務運動中興辦得最為成功的企業,1901年更名為開平礦務有限公司,名義上為中外合辦的公司,但實際上被英國資本商會控制。1912年,開平礦務局與北洋灤州官礦有限公司簽訂所謂聯合經營合同,成立開灤礦務總局,轄有唐山、趙各莊、林西、馬家溝、唐家莊五礦。在號稱“新式企業”的開灤煤礦,礦工一天勞動16小時,每年被絞車軋死的高達400多人。工人因公致死者恤金20元,死馬一匹損失算60元,“人命一條不如一馬”,工人們心中蓄積著反抗的怒火。
在全國風起云涌的罷工運動鼓舞下,開灤礦工紛紛要求組織起來,為獲得自由和經濟解放而斗爭。1922年10月16日,開灤五 礦 推舉8名代表,向開灤總礦師、比利時人杜克茹遞交請愿書,提出加薪請求等6項要求,但杜克茹態度傲慢,未予答復。
10月19日,五礦工人行動總指揮部即五礦工人俱樂部正式成立。10月22日,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特派員彭禮和與中共唐山地方黨組織負責人聽取五礦工人俱樂部所屬各礦代表匯報后,決定10月23日舉行總罷工。
23日清晨6點,開灤五礦工人集會示威,高呼“打倒帝國主義”“勞工神圣”“打倒一切剝削者”等口號,并以五礦工人俱樂部的名義,發表《開灤五礦總罷工宣言》,重申10月16日提出的6項要求。
10月24日,直隸全省警務處長楊以德從天津派100名警察到達唐山,杜克茹當即派50名警察乘火車,趕往趙各莊礦鎮壓工人集會。工人糾察隊用石塊堵塞路軌,痛打了乘電機車前去迎接警察的比利時人梅爾麥德。26日,唐山礦工人街頭講演、示威,警察逮捕7人送警察署拘押。工人到警察署要求釋放被捕工人。巡官劉崇福下令向工人動武,當場打死6名工人,輕重傷57名,隨后,當局封閉工會、逮捕工人領袖。
血腥屠殺沒有嚇倒開灤工人,他們繼續堅持斗爭,最后迫使開灤礦務局和直隸全省警務處不得不張貼布告,應允工人每月100元以內的工資增加一成。11月16日,各礦工人“忍痛逐漸復工”。開灤五礦大罷工是“中國第一次罷工高潮中最主要的罷工之一個”,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1913年,泰戈爾以《吉檀迦利》詩集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在世界引發轟動,也引起了中國學者的關注。同年,錢智修在《東方雜志》第10卷第4號發表《臺莪爾之人生觀》,介紹泰戈爾的哲學思想。1915年,陳獨秀在《青年雜志》上以《贊歌》為題目,采用中國古體五言風格,發表自己翻譯的《吉檀迦利》中的四首詩,如“我生無終極,造化樂其功。微軀歷代謝,生理資無窮。越來千山谷,短笛鳴和雍。和雍挹汝美,日新已永終”。翻譯雖然晦澀難懂,但這是最早翻譯到中國的泰戈爾作品。自此,中國學界便開始了對泰戈爾的譯介與研究。
1922年10月,商務印書館編輯鄭振鐸翻譯的《飛鳥集》刊行,扉頁上標注“太戈爾詩選”以及“文學研究會出版”。此后,泰戈爾的名字被中國讀者熟知。《飛鳥集》收錄了325首英文格言詩,清麗雋永,令人回味無窮:
當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的時候,你也要再錯過群星了。
錯誤經不起失敗,但真理卻不怕失敗。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1924年,64歲的泰戈爾遠涉重洋,應邀來華訪問,大大加強了中國和印度兩國文化交流和人民間的友誼。1956年,周恩來總理訪問印度時,在國際大學親筆題詞,高度評價泰戈爾及其在中國的影響——泰戈爾是偉大的詩人、哲學家、愛國者、藝術家,深受中國人民的尊敬。泰戈爾對中國的熱愛,對中國人民民族斗爭的支持,會永遠留在中國人民的記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