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景玉
(山西路橋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山西 大同 037006)
公路路基結構部分在施工中,擋土墻結構的設置能夠避免填土出現變形的問題,可以使得路基更具安全性和穩定性,能夠給今后的路面結構部分施工提供基礎條件,但是必須要做好施工管理控制,這是保證工程質量符合要求的前提條件。
某公路項目總長為56.698 km,路基寬度為12.0 m,按60 km/h標準設計。在工程的第一合同標段內,有部分右幅路基位置上存在溝渠的結構,施工處于雨季中,工程征地和臨時用地難度相對較高,如何進行當前的用地,不損壞溝渠、提升路基穩定性兩個方面要達到統一性要求,是本次工程實施大幅難點。要考慮到本次工程的具體情況,充分了解路基工程中擋土墻施工技術。
(1)深入分析設計文件,要了解設計理念,確定工程的基本要求。要做好工程量審核與控制,能夠明確具體的施工位置、工期、計劃等等方面,要考慮到目前的施工設備具體情況,做好時間、人力、材料等各項資源的合理控制。
(2)工程開始前要根據技術標準來做好混凝土配合比控制,所有材料進入到現場前進行強度、性能方面的檢測,經過監理工程師確認后才能應用到工程中。
(3)所有原材料要做好抽檢控制,必須要經過監理工程師審核,審核合格后才能進行施工。
根據工程的設計圖紙要求,間隔10 m需要進行放線,主要是進行外緣線點和內緣線點的放線,且要結合中樁和墻身間距都要做好放樣處理。測量結束后,要將測量結果上報現場監理工程師審核檢查,達到要求后才能開始后續施工。
基坑施工需要使用機械和人工聯合的方式來進行。基坑開挖和墻體施工需要聯合進行,要分段處理,首先是進行施工測放,保證開挖施工的邊線和中線合格,要布置標樁結構,然后是標注好開挖深度、設計高程等參數,并且使用挖掘機進行開挖施工。開挖環節所形成的土方要立即運輸到施工現場外部,不能在基坑周邊大范圍的堆放。此外,開挖環節要做好防排水作業,并且使用集水坑、排水溝等設施來達到排水要求,且要保持干燥度合格,不能長期處于浸泡的條件中。
基坑開挖施工之后,要對基底結構部分進行整平與夯實施工。基坑承載應該需要按照TG/T 3610-2019《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要求選擇,如果承載力并不能達到工程標準,需要使用填碎石的方式進行施工,只有承載力符合要求,才能進行后續施工。
本工程的抗滑凸榫由C20混凝土采用現澆防止制作完成,澆筑過程中應用的是模板結構形式,模板施工后,要達到穩定性與嚴密度的標準,且不能有變形、漏漿等方面的問題。澆筑結束之后,在混凝土初凝前,應該將混凝土中插入片石結構,且要保證凸榫和墻身聯系緊密。基礎埋設深度要保證其達到1.8 m的要求。根據10 m的標準做好沉降縫與伸縮縫的分段施工,兩個部分的縫寬全部是2 cm。
基礎首層片石砌筑階段,要做好底部片石沖洗施工,然后是坐漿砌筑施工。如果砌筑施工因為不可抗擊因素而出現中斷的情況,要在恢復前使用水沖洗處理。要根據先坐漿后鋪石的順序進行施工。墻身砌筑應該做出如下幾點控制:
(1)施工中石料要達到設計和規范的標準,強度在40 MPa以上,不會有裂紋、風化等問題。塊石結構,一般是通過大塊石進行分解之后獲取的。
(3)片石采用的是分層砌筑施工方式,每2~3層片石當做是工作層,各個工作層應該保證水平縫達到平齊的效果。各個工作層豎縫需要交錯布置,不能有貫通的情況。
(4)下層結構應該設置大塊砌石的形式,要保證砌筑環節的砌石尺寸合格,將突出表面的材料進行清除處理。如果豎縫寬度比較大,應該在砂漿內加入必要的小塊隨時,并且不能讓小塊碎石砌縫超過小石塊進行支墊處理。
(5)砌石的鑲面應達到一順一丁,局部為兩順一丁,丁頭上應該保證上下兩層的間隔要達到對齊的標準,水平縫作為平縫處理,如果砌塊長度因為沉降縫產生較大的影響,必須要在收尾兩側做好順石長度的控制。勾縫深度應該保證為1.5 cm,砌縫寬度通常要保證達到2 cm左右。外露表面如果存在缺角的問題,要保證其尺寸不超過1 cm。每層砌筑結束后,應該做好平整度檢測,確保其偏差不超過20 mm。
(6)砂漿與混凝土都要按照技術標準做好配制,應該達到稠度與和易性的標準。運輸和貯存環節,應該加強管理和控制,如果存在沁水或者離析的問題,要再次進行拌和處理,此時要注意,勾縫位置上的砂漿強度一般要超過砌體的結構。
(7)砌體要采用分層錯縫的方式,漿砌環節要保證坐漿達到緊密度的要求,嵌填施工要保證密實與飽滿。
墻體沉降縫的間隔距離一般要控制在10 m,寬度為2 cm,施工階段要從基底到頂部逐步進行,沿著墻體內外側進行模板塞入施工。
墻體高出地面的結構部分需要按照施工工藝布置泄水孔,一般需要保證相鄰孔的間隔距離為2 m,以梅花形的方式進行布置,水平方向的間隔距離要控制在2.5 m左右。泄水孔的后部需要根據要求鋪設土工布的結構,同時應該保證墻背的30 cm范圍內應該布置碎石反濾才能夠的結構。泄水孔施工結束之后,應該做好全面的質量檢查,保證其處于同一直線上。在砌體及結構部分的強度達到設計要求的70%之后,要開展填土施工,此時要通過人力與機械聯合的方式來進行填筑、壓實等施工工序,各個表面都要達到平整度的標準,并且按照要求設置路拱的結構。在填筑施工全部結束后,可以進行護面墻部分的施工。
墻面的坡度應控制在1∶0.25(重力式擋土墻),砌筑施工環節應該做好坡度尺寸的檢測,要嚴格根據設計方案進行檢測。如果砌筑施工的高度超過了1.5 m,應該設置支架的形式,并且需要安裝臨時施工平臺,以保證施工可以順利的進行。
(1)砌筑施工環節應該在兩側設施立桿掛線的方式,同時應該保證外面線達到整齊度的要求,且要進行逐層收坡施工,砌筑階段應該進行線桿的調校施工,保證各個結構部位的尺寸全部都能夠達到設計標準的要求。(2)砌體的施工要采用分層的方式來進行,按照技術標準實施坐漿和砌筑施工,且上層砌筑施工環節要防止給下層結構產生任何振動的影響。在砌筑結束之后,要進行表面的敲擊、翻轉與滾動處理,同時應該加強成品的保護,以防止給結構整體性產生任何影響。(3)對于分段結構部分的施工,一般需要在沉降縫和伸縮縫之間來進行,各個部分的水平縫都要達到一致性的要求,且分段砌筑施工環節,相鄰的兩個段落高度差要嚴格控制,確保其在1.2 m以下。
綜上所述,路基工程中擋土墻是非常重要的結果,本次以實際工程案例作為基礎進行分析,了解擋土墻的具體技術標準和施工工藝,經過最終檢測發現其全部符合工程的技術標準,可以進行施工,能夠達到交通運行標準,為今后同類工程的施工提供基礎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