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浩洲 YUAN Hao-zhou;董平平 DONG Ping-ping;袁青燕 YUAN Qing-yan
(①江西財經職業學院,九江 332000;②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南昌 330038)
共享經濟作為一種新型的經濟形態,促進了資源要素的流動和供需的高效匹配,是解決我國當前產能過剩、產業結構失調、資源生態危機、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等一系列問題的有效途徑。從2016年開始,“共享經濟”已連續六年出現在了“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引發了共享經濟在各領域的創新發展。
江西是我國中部地區重要的農業省份之一。近年來,江西省不斷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加快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但江西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總體上還比較低,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任重而道遠。而共享經濟的發展為農業產業價值網絡的創新帶來了機遇,在共享經濟時代,借助“零邊際成本”的互聯網平臺,能有效匯集綜合農業企業的生產和顧客的消費需求,從而激活農業產業價值網絡中現有生產生活資源的利用率,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拓展增收鏈,集成價值網絡上的優勢資源打造價值網絡的核心競爭力。
萬載縣是江西省有機大米最主要的產區之一,是我國長江以南規模最大的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發展有機農業已有近20個年頭,而茭湖鄉則是萬載縣有機農業發展的根源地。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為了推動有機農業在茭湖鄉的大力發展,茭湖鄉政府制定了不少硬性、軟性的措施,充分利用自身的生態優勢,經過長期堅持,通過推行各種有機農業生產技術的實施,有機農業成為茭湖鄉的支柱產業。2005年,茭湖鄉被國家環保總局評定為“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已經通過了美國、日本和歐盟等國家和地區有機認證機構的認證,在海內外市場有良好的口碑。
通過觀察發現,現階段茭湖鄉有機大米的價值網絡成員主要包括:茭湖鄉農民、茭湖鄉產業辦、茭湖鄉農業技術推廣站、茭湖鄉有機農業公司、國內外有機食品認證機構以及消費者等。茭湖鄉有機大米產業價值網絡的價值活動流如圖1所示,在價值網絡中,茭湖鄉產業辦基于大數據分析來了解本地有機大米產業的發展實際,制定相關的產業發展規劃,引導產業朝向良性的方向發展,種植戶根據鄉產業辦的規劃引領,在鄉農業技術推廣站的扶持下種植高品質的有機大米,最終進入到有機農業公司的加工環節,經過標準化處理后在線上、線下同步上市,這樣一個新的有機大米產業價值網絡就形成了,基于大數據分析的發展規劃使茭湖鄉有機大米產業的發展、布局等更加合理,使價值網絡成員的互動更加高效。

圖1 萬載縣茭湖鄉有機大米產業價值網絡圖
臍橙是江西省贛州市的特產,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原產地贛州市是目前全國最大的臍橙主產區,臍橙種植面積世界第一,年產量世界第三。尋烏縣則是贛南臍橙的三大產區之一,是全國臍橙種植面積最大的產區,被譽為“中國臍橙之鄉”、“中國蜜桔之鄉”等。截止2020年,全市柑橘種植面積219萬畝、產量166萬噸,其中臍橙種植面積就達170萬畝、產量138萬噸,以臍橙為主的果業產業已成為整個縣域經濟中比重最大、發展后勁最足的農業支柱產業,成為全省和全國現代農業的示范產業、標桿產業和品牌產業。
尋烏縣政府以組建縣果業協會為主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為主線,創新果業社會化服務機制,打造融合發展服務大平臺。作為果農、果業公司和市場的橋梁,果業協會推動了臍橙產業從單一產業向產、深加工與銷一體化延伸,從果農獨家獨戶向整個產業鏈的法人聯合,與諸多成員構成了復雜的價值網絡。尋烏縣果業協會推廣臍橙的價值網絡成員包括:尋烏縣果農、農民專業合作社或聯合會、果業公司、尋烏縣果業協會、產業電商平臺以及終端消費者。
尋烏縣的臍橙種植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果農單獨種植,二是農業合作社種植,三是果業公司的集約化種植。從尋烏臍橙產業的價值網絡看(如圖2所示),上述三類群體種植并采摘的臍橙,由尋烏縣及周邊縣域的果業公司收購后,進入到果業公司的統一包裝、加工環節,成為標準化商品。作為供給與需求的中間橋梁,尋烏縣果業協會充分尋求政府的扶持,在全縣設立電商服務點,并開通電商物流專線,降低物流成本,拓展臍橙的銷售渠道。
產業電商平臺也是尋烏縣臍橙產業價值網絡的重要成員之一,“中國臍橙產業網”是由尋烏縣政府搭建的臍橙B2B電子商務平臺,通過共享經濟平臺,果業協會以企業經營模式進行管理,把果業協會搭建成“三民”的平臺,將果農、合作社、果業公司等有效結合在一起,實現了對有效資源的有效整合,形成了一個相對完善的價值網絡。
通過圖2可以看出,以尋烏縣果業協會為中心,將果農、合作社、果業公司、電商平臺和顧客等有機結合起來,實現了產業價值網絡內各類資源的有效共享、挖掘和利用,拓展了價值創造途徑,同時使價值網絡的所有成員都能夠及時、平等地訪問相關的供需資訊信息。與傳統的臍橙產業相比,尋烏縣通過搭建B端的電子商務平臺,實現了臍橙產業價值網絡不同成員的信息共享,進一步密切了不同價值網絡成員的合作關系。

圖2 尋烏縣果業協會推廣臍橙的價值網絡圖
共享經濟主要包括閑置資源、真實需求、連接機制(共享經濟平臺)、信息流與收益等五個核心要素,其中共享經濟平臺是共享經濟形成和發展的技術支撐。共享經濟在農業價值網絡中的融入及農業價值網的創新,關鍵在于搭建共享經濟平臺。在農業價值網絡內部,不同價值網成員的資源不均衡,閑置和短缺并存,如何有效整合、重新分配并高效利用這些閑置資源,滿足價值網絡成員對資源的不同需求,是推動農業共享經濟發展亟需解決的問題。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所指的農業共享經濟平臺與傳統的農業專業平臺有明顯區別。從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看,專業平臺提供的產品或服務雖然專業化程度較高,大多是專業地提供某種功能,但多樣化、差異化程度較低,而共享經濟平臺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大多為閑置資源,其多樣化程度較高。從目標客戶群看,雖然農業價值網絡中的專業平臺和共享經濟平臺都具有雙邊市場的特點,服務供需兩端用戶,但其目標客戶群仍存在明顯差異。從需求端看,傳統平臺需求端主要是需求標準化、以便利為主要目的的客戶,而共享經濟平臺需求端主要是個性化需求較高、注重提升體驗的客戶;從供給端看,專業平臺多是有一定經營規模的價值網絡成員,共享經濟平臺更加關注傳統平臺所忽視的“長尾”用戶,即擁有閑置資源的小微客戶或散戶。
現階段我國農業價值網絡中共享經濟的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農業價值網絡成員通過共享經濟平臺共享的農業資源主要集中在農業科技、農產品流通等領域。在農業科技共享方面,通過農業科技服務共享經濟平臺聚焦區域范圍內優勢農業科技資源,推動農業新技術的推廣與普及;在農業信息方面,在價值網絡內部通過共享農業信息資源,能減少信息不對稱,對農業生產智能化、管理高效化等都有顯著作用。通過共享經濟平臺搭建了“互聯網+農業技術”服務平臺,將價值網絡成員內部的多樣化農業技術需求與“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技術服務有效對接,低成本但高效快捷地實現了價值網絡內部農業技術共享,有效降低了價值網絡成員獲取農業技術的成本。在農產品流通共享方面,通過共享農產品的物流信息,充分利用閑置物流資源,提高農產品運輸、倉儲設備的利用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通過共享農產品銷售渠道,建立長期穩定的產銷關系,實現銷售與生產直接對話。
本文介紹了傳統經濟下、共享經濟下江西省農業價值網絡的案例,通過比較能更好地了解共享經濟下農業價值網絡的創新情況。研究發現,共享經濟下農業價值網絡創新的關鍵在于搭建共享經濟平臺,通過共享經濟平臺實現閑置資源供需的精準匹配和有效對接,優化資源配置。同時我國農業價值網絡中共享經濟的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農業價值網絡成員通過共享經濟平臺共享的農業資源主要集中在農業科技、農產品流通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