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展
(江蘇省南通市中醫院麻醉科,江蘇 南通,226001)
目前,胃鏡手術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普及,已經成為診治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方法。但是部分老年患者在胃鏡術后容易出現術后疲勞綜合征,是指術后出現以疲勞為核心癥狀的癥候群,伴有身心疲憊、嗜睡、注意力不集中、乏力、頭昏等癥狀。術后疲勞綜合征如果不及時進行干預,可能會進展成焦慮癥或抑郁癥。胃鏡在臨床應用時需經口進鏡,同時部分患者對胃鏡手術操作存在一定恐慌,降低患者的配合度,導致胃鏡手術難度增加,為此選擇合適的麻醉方法具有重要價值。丙泊酚具有無體內蓄積、起效迅速、代謝消除快等優點,目前廣泛用于無痛胃鏡的麻醉誘導和維持,但劑量過高可能會對患者術后恢復產生不良影響。本研究具體探討了不同劑量丙泊酚對無痛胃鏡檢查下老年患者術后疲勞綜合征的影響,為臨床上合理選擇丙泊酚的最佳劑量提供依據,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7年9月~2021年9月在江蘇省南通市中醫院進行無痛胃鏡檢查的70例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信封法分為高劑量組與低劑量組,每組35例。低劑量組與高劑量組的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級、性別、年齡、體質量指數、手術類型等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得到江蘇省南通市中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表1 低劑量組與高劑量組一般資料對比 ()
納入標準:可耐受丙泊酚等相關麻醉藥物者;年齡60~75歲;依從性良好;ASA分級Ⅰ~Ⅱ級;具備正常的溝通、交流能力。
排除標準:心、肝、肺功能不全者;長期使用鎮痛、鎮靜藥物者;各種原因引起的交流障礙者;拒絕參加本研究者;術前存在疲勞等身心狀態異常者;合并高危傳染性疾病者。
所有患者均給予丙泊酚結合地佐辛靜脈注射麻醉,麻醉前通過鼻導管吸氧(氧流量5 L/min),常規監測生命體征,包括血氧飽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動脈壓(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等。
高劑量組靜脈注射丙泊酚中/長鏈脂肪乳注射液(生產企業: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13012,規格:20 mL∶0.2 g)2.0 mg/kg,地佐辛(生產企業: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080329,規格:1 mL∶5 mg)0.5 μg/kg。
低劑量組靜脈注射丙泊酚中/長鏈脂肪乳注射液1.0 mg/kg,地佐辛0.5 μg/kg。若患者出現術中體動、麻醉過淺,逐次追加丙泊酚0.5~1.0 mg/kg,直至麻醉恢復平穩。若術中患者出現缺氧,實施高濃度吸氧。在胃鏡手術中,醫師左手持胃鏡操作部,右手持鏡,將鏡頭對準患者舌根部,使胃鏡順利到達咽喉并插入食管。在內鏡直視下,從食管上端開始循腔進鏡,檢查食管、胃部等位置,并且觀察黏膜狀況,發現病變應確定其特點,必要時活檢取材。
①記錄低劑量組與高劑量組所有患者的清醒時間、蘇醒時間、意識消失時間等。②在麻醉前與麻醉后10 min測定與記錄低劑量組與高劑量組所有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包括血氧飽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平均動脈壓(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等。③記錄低劑量組與高劑量組患者在麻醉后24 h出現的不良反應情況,包括呼吸抑制、嗆咳、體動反應、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發生率=不良反應發生例數/總例數×100%。④麻醉3 d后,采用Christensen評分系統評定低劑量組與高劑量組患者的術后疲勞綜合征發生情況,≥5分代表發生術后疲勞綜合征,術后綜合征發生率=術后疲勞綜合征發生例數/總例數×100%,同時記錄疲勞持續時間。

低劑量組與高劑量組意識消失時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低劑量組的清醒時間、蘇醒時間與高劑量組相比明顯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清醒時間、蘇醒時間、意識消失時間對比 ()
麻醉前與麻醉后10 min,低劑量組與高劑量組的SpO、HR、MAP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麻醉前后血流動力學變化對比()
低劑量組麻醉后24 h的呼吸抑制、嗆咳、體動反應、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57%,明顯低于高劑量組的42.8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麻醉不良反應情況對比 [n(%)]
低劑量組的術后疲勞綜合征發生率、持續時間與高劑量組相比,均明顯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術后疲勞綜合征發生率與持續時間對比 ([)/n(%)]
由于胃鏡手術具有檢查時間短、對患者創傷小等特點,已經成為消化道疾病的主要診治手段。隨著無痛胃鏡技術的廣泛應用,也要求臨床上需采取起效快速、麻醉時間短的麻醉藥物進行麻醉。本研究顯示低劑量組的清醒時間、蘇醒時間與高劑量組相比,均明顯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低劑量組與高劑量組麻醉前與麻醉后10 min的SpO、HR、MAP在組內與組間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均處于正常范圍內。表明低劑量丙泊酚的應用并不會影響患者的生命體征與麻醉效果,且能促進患者早期康復。從機制上分析,當前無痛胃鏡主要是采用靜脈麻醉實現檢查的順利進行,其中丙泊酚具有恢復時間短、麻醉起效快、鎮靜效果好等優點,能夠有效降低心肌耗氧量,也可直接作用于外周神經末梢,提高麻醉效果。當前有研究顯示,丙泊酚在臨床上的應用劑量較大時,會降低患者麻醉耐受性,對血管造成強烈刺激。此前也有芬太尼、瑞馬唑侖、瑞芬太尼等藥物應用于無痛胃鏡檢查,具有不通過肝腎代謝、起效迅速、代謝迅速等特點,但劑量加大時患者會出現不良反應,影響患者的康復。
疲勞是由精神或體力消耗或疾病引起的極度疲勞狀態,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持續疲勞、無器質性病變,伴隨注意力、動機、記憶力水平的降低。有研究顯示術后疲勞綜合征在無痛胃鏡檢查后發病率接近30%,在普通胃鏡檢查后發病率為8%左右,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本研究顯示低劑量組的術后疲勞綜合征發生率與持續時間都與高劑量組相比明顯減少。術后疲勞綜合征為疲勞的主要類型,包括虛弱、嚴重疲勞、不適和認知障礙等。現代研究表明術后疲勞綜合征的病程比較長,可存在頭痛、睡眠不清爽、短期記憶或注意力受損等。當前術后疲勞綜合征在各類術后比較常見,主要表現為乏力、頭昏、困倦、嗜睡等癥狀,伴或不伴隨有性格改變、睡眠狀態改變、定向力障礙、輕度意識障礙等。術后疲勞綜合征的發生會增加患者的術后痛苦體驗,不利于患者的康復,也不利于提高患者的術后舒適度。減少丙泊酚使用劑不僅能夠保證檢查的順利進行,還能確保患者安全;同時因其具有激動與拮抗雙重作用,對機體內臟具有較好的鎮痛效果,發揮平衡鎮痛的效果,縮短術后疲勞綜合征發生時間與降低術后疲勞綜合征發生率。
丙泊酚的化學名為2,6-雙異丙基苯酚,具有短效、快速等特征,主要用于麻醉誘導與麻醉維持,安全性較高,檢查結束后患者可即刻蘇醒、恢復正常,且術后惡心、嘔吐發生率低。無痛胃鏡是指患者在靜脈全身麻醉的情況下,進行胃鏡檢查,對于麻醉要求較高。目前無痛胃鏡主要選用的藥物是丙泊酚,用于麻醉誘導與麻醉維持,具有起效快等優勢。但是單獨采用丙泊酚靜脈麻醉,如果劑量不合適,很多患者易出現不良反應,用藥劑量較大時,易出現麻醉過深、抑制循環呼吸、麻醉效果不完善等缺點。本研究顯示低劑量組麻醉后24 h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57%,顯著低于高劑量組的42.8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經費與人力資源的不足,未進行長時間的調查分析,同時未設置多個劑量組進行對比,將在后續研究中進行完善。
總之,低劑量丙泊酚在無痛胃鏡老年檢查患者的應用能縮短術后疲勞綜合征發生時間與降低術后疲勞綜合征發生率,不會影響患者的血流動力學狀況,能夠促進患者康復,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