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英
(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人民醫院新生兒與兒童重癥醫學科,山東 菏澤,274500)
小兒病毒性腦炎是臨床兒科診療中常見的感染性疾病,具有病情嚴重、患病率高等特點,常導致腦實質及腦膜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患兒主要表現為腦內炎性反應等。隨著病證持續發展,極易導致神經系統感染的發生。由于此類病證發展緩慢,患兒早期發病時無典型癥狀表現,極易被臨床誤診,嚴重影響患兒的身體健康。重癥病毒性腦炎患兒臨床癥狀多表現為頭痛、發熱、驚厥等,同時伴有精神意識障礙、語言交流障礙。因此,針對重癥病毒性腦炎患兒及時采用對癥護理和高質量的基礎護理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循證護理主要基于循證醫學,依據可信的科研結果,采取有實證的護理措施,并與患者實際病況充分結合,針對性制訂有效護理策略。基于此,選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人民醫院小兒重癥病毒性腦炎患兒96例展開前瞻性分析,就循證護理價值展開探討,旨在明確此護理模式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人民醫院收治的小兒重癥病毒性腦炎患兒96例展開前瞻性分析,采取隨機數表法予以分組,常規組48例施行常規護理措施,研究組48例施行循證護理措施。常規組患兒中,男27例,女21例;年齡3~10歲,平均年齡(5.85±1.19)歲;病程6~14 d,平均病程(9.12±1.05)d。研究組患兒中,男28例,女20例;年齡2~9歲,平均年齡(5.82±1.18)歲;病程7~16 d,平均病程(9.15±1.07)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患兒家長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①年齡2~10歲。②經臨床確診,符合中華醫學會小兒重癥病毒性腦炎診斷標準。③護理依從性較高。
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嚴重腦科疾病者;②具自主溝通條件者。
常規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給予患兒常規用藥指導,對患兒治療期間病情變化進行密切觀察,如患兒表現有發熱癥狀,給予物理降溫等干預措施。
研究組實施循證護理干預。基于循證醫學展開循證護理干預,組建循證護理小組,小組成員包括護士長1名、責任護士2名、助理護士3名。所有小組成員均進行循證護理相關知識的培訓,并建立監督質控小組,在整個護理實踐工作中及時對護理工作的不足之處進行糾正。針對患兒的病情和潛在風險,基于文獻資料循證,遵循預防為主的原則,實施護理干預。通過知網、萬方等檢索工具,以“護理”“重癥腦炎”“病毒”為關鍵詞,檢索近年來與小兒重癥病毒性腦炎護理相關的文獻,綜合結果制訂以下循證護理方案。(1)針對高熱的護理。大多數重癥腦炎患兒會有持續性高熱癥狀,為預防高熱對神經造成嚴重損傷,室內溫度需保持在22~24 ℃、濕度55%~60%,保持通風,告知家長不可給患兒提供過度保暖措施,再以10%鹽水冰袋輔助患兒降溫,時間為10 min。如患兒高熱不退,可遵醫囑予以口服安宮牛黃丸。(2)針對昏迷的護理。提供吸氧護理,要注意口腔、皮膚和眼睛等部位的衛生清潔、保濕護理。對患兒四肢按摩2次/d,可改善患兒的血液循環和代謝功能。指導家長參與患兒的被動運動訓練,適量活動關節,根據患兒恢復情況適當調整強度,避免拉傷。昏迷患兒的腦實質損傷程度有明顯差異,特別是語言中樞損傷更為嚴重,護理期間可用親切的語言多呼喚患兒姓名,并與家長與患兒進行有效溝通。(3)針對抽搐的護理。結合疾病誘因采取相應護理干預:需及時予以高熱患兒降溫干預,針對腦水腫患兒遵醫囑強化脫水治療。對于呼吸道痰梗阻誘發的抽搐患兒遵醫囑予以鎮靜治療,并與吸氧排痰處理相結合,使頭部偏向單側。護士將紗布包繞壓舌板于齒間放置,以防患兒咬舌。針對低鈉血癥患兒需予以鈉離子補充治療。(4)心理護理。由于重癥病毒性腦炎患兒病情危重且變化較快,家長的情緒極易出現較大波動,在入院前需與患兒的監護人做好有效溝通,穩定其情緒,并向其詳細介紹病情、治療步驟,在護理期間需對家屬的情緒進行密切觀察,及時發現其緊張焦慮情緒,并及時進行疏導,避免因疑問對患兒及家長遵醫行為造成不良影響。(5)康復鍛煉。針對存在意識障礙與肢體障礙的重癥病毒性腦炎患兒,需開展下述康復鍛煉,①舌肌抗阻訓練:引導患兒將舌頭自口腔伸出,并向不同方向做有效的伸展,不具伸舌條件者,可用濕紗布包裹患兒舌頭,協助其做上抬、卷曲、頂軟腭等訓練,直至可自主開展。同時與味覺與溫度覺刺激結合,使患兒口腔與舌頭敏感度得以提升。②控制呼吸及吞咽訓練:引導患兒經鼻吸氣,經口呼氣,做規范的空吞咽動作,以促進吞咽與呼吸的結合,避免誤吸。③頸部屈伸運動:正確指導患兒頸部屈伸運動方法,并做咽下反射,以防誤吸。④咽喉冷刺激干預:取壓舌板蘸取冰水,對舌根與軟腭進行適當刺激,以使患兒可做空吞咽動作。⑤規范的咳嗽訓練:引導患兒深吸氣、憋氣、咳嗽康復訓練,并反復實施,以將氣道異物排出功能得以恢復。指導患兒鼓腮、張開和閉上下頜動作,并對臉頰揉搓,以促進神經肌肉功能恢復。另外,可對上嘴唇按壓,使下嘴唇上抬,對唇部閉合。針對口腔鄰近區域的肌肉,需做揉搓動作,以使臉部肌肉放松,2次/d,共訓練10 d,待吞咽功能恢復可開展攝食訓練。
①護理效果。顯效:護理后,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有效:護理后,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無效:護理后,臨床癥狀經觀察與護理前無改善。總有效率 =(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癥狀恢復情況:基于臨床診療指南分別從患兒的體征、意識、肢體方面功能障礙及驚厥的恢復時間評定其病情恢復情況。②腦脊液指標:檢測并比較兩組患兒護理前后腦脊液壓力、腦脊液蛋白、腦脊液葡萄糖含量等各項指標。③患兒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采用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人民醫院自制量表展開評定,總分為100分,十分滿意:90~100分;基本滿意:80~89分;不滿意:0~79分。總滿意度 =(十分滿意+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研究組臨床護理總有效率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護理效果比較 [n(%)]
研究組各項癥狀恢復時間短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恢復時間比較 (,d)
護理后,兩組患者腦脊液壓力降低,腦脊液蛋白、腦脊液葡萄糖含量升高,且研究組改善優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兩組腦脊液指標比較()
研究組家屬護理滿意度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4。

表4 兩組家屬護理滿意度比較 [n(%)]
小兒重癥病毒性腦炎以學齡兒童為主要發病群體,在臨床以嗜睡、吵鬧、精神較差等為主要表現,治療以降低顱內壓、減輕腦水腫為基礎方案。小兒重癥病毒性腦炎往往會對腦實質造成不良影響,繼而誘發炎性反應,導致患兒出現腦水腫、腦細胞壞死等,而且會損傷其心臟功能,是導致心肌缺血缺氧的主要危險因素,會對患兒預后造成不利影響。迄今為止,臨床醫學針對小兒重癥病毒性腦炎尚無特效治療方法,且患兒經治療后極易出現后遺癥。因此,在臨床治療期間予以患兒有效護理干預,對穩定病情、改善療效及預后具有重要意義。常規護理以疾病為中心,未重視從整體層面展開干預。而循證護理核心是以科學證據與臨床實際需求為主,并將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進一步為患者制訂科學全面的護理策略,改善護理效果及癥狀,預后效果良好。
本研究中,研究組的臨床護理總有效率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研究結果與關錦連等的研究結論一致。提示循證護理對小兒重癥病毒性腦炎護理效果的改善具有顯著作用。研究組顱神經障礙、意識障礙、肢體障礙、驚厥等各項癥狀恢復時間短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研究結果與徐青霞的研究結論一致。提示,與常規護理相比,循證護理可有效縮短患兒癥狀恢復時間,促使其病情盡快恢復。此外,在本研究中,觀察組依托循證護理程序,包括循證護理方案的制訂、重視康復護理工作的開展,即經基礎訓練,可使患者恢復對咳嗽、呼吸的控制功能。經口腔味覺刺激、吞咽功能訓練、舌肌抗阻功能刺激,可為患兒正常攝食功能恢復創造條件。康復鍛煉的實施,可使肌體肌肉功能得以恢復,經肢體訓練,并技術按摩,可使患者運動主動性得以提升,并使肢體運動功能恢復,還可對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發揮預防作用。循證護理干預的實施對腦脊液指標可起到積極改善作用,預后效果更加理想。此外,本研究中,研究組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研究結果與周進芳的研究結論一致。提示,循證護理對提升護理滿意度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綜上,循證護理在小兒重癥病毒性腦炎護理中的臨床療效及預后康復效果顯著,可縮短患兒各臨床癥狀的恢復時間,也可改善其家屬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