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亞菲
吉林省吉林市化工醫院皮膚科,吉林,132021
臨床資料患者,男,77歲。因“左側腰腹部疼痛7天,起水皰3天”于2021年7月22日入院。入院后明確診斷“帶狀皰疹”,給予噴昔洛韋0.25 g日2次靜脈滴注抗病毒治療,腺苷鈷胺0.5 mg日1次肌肉注射營養神經治療,口服洛芬待因片止痛對癥治療,皮損給予換藥及LED紅光照射。10天后水皰基本干涸結痂,疼痛改善不明顯給予普瑞巴林75 mg日2次口服治療。第13天患者發現左側腹部出現隆起,無腹脹、腹痛及便秘等癥狀。既往2型糖尿病病史10余年,目前口服“二甲雙胍緩釋片”“格列美脲片”控糖治療,平素血糖控制可。否認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及手術、外傷史。入院第14天體檢:左側腰腹部沿腰椎對應皮膚區域呈帶狀分布米粒至蠶豆大棕褐色斑片,部分斑片表面覆有黑褐色痂皮。左側腹部隆起明顯,未捫及皮下腫物,表皮痛覺敏感,腹軟無壓痛反跳痛,聽診腸鳴音5次/分。腹部隆起平躺有緩解,站立后明顯,對側腹壁無異常(圖1、2)。行全腹部CT檢查:左側腹壁松弛變薄,左腎多發結石,左腎積水;左腎囊腫;余腹盆腔臟器CT平掃未見異常(圖3)。診斷:帶狀皰疹伴腹壁假疝。治療:患者帶狀皰疹基本痊愈,腹壁假疝無不適癥狀,無需干預治療,2日后患者離院。3個月后門診隨訪,腹部隆起較前有較明顯改善。

圖1 左側腹壁較右側明顯隆起(黃色區域) 圖2 左側腰腹部帶狀皰疹皮損 圖3 腹部CT檢查左側腹壁松弛變薄,腹腔內未見占位、積液及腹壁疝
討論帶狀皰疹為皮膚科常見的病毒感染性皮膚病,為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所致,初次感染形成水痘,病毒通過感覺神經末梢沿神經纖維向脊髓后根神經節移動,并長久潛伏于此神經元中。當受到外因刺激(如免疫力下降),潛伏VZV被激活,在神經元大量復制,并沿神經纖維重新回到皮膚形成帶狀皰疹。帶狀皰疹引起腹疝可能是VZV在激活復制中從感覺神經節直接侵犯脊髓前角細胞及運動神經根,引起神經支配肌肉產生無力或麻痹,導致腹壁肌肉松弛,從而產生無實質腫物的腹壁隆起[1]。帶狀皰疹假疝一般發生于典型皮損出現后1~8周,平均3.5周[2]。本例腹壁假疝患者出現于發病第13天,表現為帶狀皰疹發病神經節段區域出現腹部隆起,腹部CT或超聲檢查排除可能引起腹部隆起的腫瘤占位、腸梗阻、腹腔積液及腹壁疝等鑒別診斷,肌電圖提示去神經支配狀態可進一步確診。該患者根據帶狀皰疹病史,病變區域腹壁隆起及腹部CT檢查,診斷帶狀皰疹伴腹壁假疝。該病一般無需特殊處理,約55%~75%患者6~12個月內緩慢恢復正常,少部分患者可能持續不改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