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是人們主要食物之一,含有礦物質、維生素、膳食纖維等對人體健康有益的營養物質。吉林省作為中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畜牧基地,為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大力支持蔬菜產業發展,2020年,吉林省蔬菜種植面積超過22.01億m,產量達到1 250萬t,總產值達到245億元。在蔬菜生產過程中,部分農戶為提高蔬菜品質和溢價,在蔬菜生長周期大量使用農藥化肥,導致蔬菜農藥殘留物超標,威脅到廣大消費者身體健康,并對環境造成一定污染,使得土壤肥力下降。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提升,綠色無公害蔬菜逐漸受到消費者青睞。綠色無公害蔬菜具有純天然、無污染、農藥殘留物低、化肥用量少、有害物質含量低等特點,市場前景廣闊。
無公害蔬菜指蔬菜沒有受到有害物質污染,或有害物質、添加劑含量在國家食品安全規定范圍內,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無公害蔬菜必須滿足以下三個條件:第一,在種植過程中,沒有使用高毒農藥,蔬菜中含有的農藥殘留物、有害物質在國家規定標準范圍內。第二,食用蔬菜硝酸鹽含量不能超過國家食品安全規定范圍,硝酸鹽含量需低于432 ppm。第三,廢水、廢氣、廢渣及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質含量小于國家規定標準,蔬菜發育正常、口感質量較好。綠色蔬菜則是國家鼓勵發展的認證蔬菜,包括A級和AA級2種,A級綠色蔬菜指蔬菜生長環境符合標準要求,生產過程中允許限量使用化學合成物質,例如植物源農藥、動物源農藥、微生物農藥,禁止使用劇毒農藥、高毒高殘留、致癌、致畸形致突變等農藥,除草劑和有機合成植物調節劑禁止使用。在使用時,需嚴格控制農藥用量、濃度、使用頻次等,每種合成農藥在一種作物生長期內只允許使用1次。AA級蔬菜要求蔬菜生長環境符合綠色標準,生產過程中不能使用化學合成的肥料、農藥、食品添加劑和其他對環境和植物有影響的物質,必須按照有機農業生產方式,經過專門機構認證。AA級綠色無公害蔬菜生長要求更加嚴格,對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要求更高。
不同蔬菜品種抗病蟲害能力存在一定差異。在選種時,盡量選擇抗病、抗蟲、豐產、抗逆性較強的蔬菜品種,可以降低蔬菜病蟲害發生頻率。同時要選擇本地蔬菜品種,本地蔬菜在當地種植時間較長,已經適應當地氣候環境,抗病害能力較強。其次,根據季節選種,在栽種時,根據不同季節選擇相應蔬菜,提高蔬菜種子成活率,避免死苗、缺苗現象。例如在冬季栽培番茄,需選擇耐低溫、弱光性、抗灰霉病、抗晚疫病的品種;在春季栽培黃瓜,選擇耐低溫、弱光性、抗霜霉病的品種,減少早春霜凍災害,提高黃瓜產量。
綠色無公害蔬菜對生長環境要求較高,在選址時,盡量避開工業區、生活區,選擇盛行風的上風向地區,避免化工企業、生活區排放的廢氣、廢水、廢渣污染周圍環境,造成土壤、水體、大氣有害物質超標,導致蔬菜內有害物質超標,無法達到綠色無公害蔬菜標準。因此,要選擇生態環境較好、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條件方便的地區。根據土壤結構選擇適合的蔬菜品種,砂壤土適合種植馬鈴薯、胡蘿卜、豆類蔬菜;沙土比較疏松、排水方便,保水保肥能力較差,適合種植南瓜、西瓜等;粘土質地粘性較大、透氣性較差,但是保水保肥能力較好、有機質分解比較慢,適合栽培白菜、卷心菜等葉菜類蔬菜和水生蔬菜。不同蔬菜對土壤要求不同,甘藍類蔬菜適宜pH范圍為5.5~6.7,根菜類蔬菜適宜pH范圍為5.3~6.5,茄瓜類蔬菜適宜pH范圍為6.0~7.0等。
蔬菜種子在收獲、存儲、流通過程中可能出現病蟲害,種子會攜帶病蟲害微生物,增加病蟲害發生概率。因此,在播種前,需對種子進行處理。種子處理技術包括種子包衣劑、Y射線處理、干熱處理等方法。按照一定比例將殺蟲劑、殺菌劑、微量元素、復合肥料、植物生長劑、緩釋劑等多種成分混合包裹在種子表面,在種子外部形成一層光滑、牢固的包衣劑。在種子萌芽、出苗和生長過程中,包衣養分可以逐漸被種子吸收,并傳輸到幼苗內,防治病蟲害,促進農作物生長發育。射線處理方法是利用射線照射農作物種子,改變蔬菜種子遺傳性能,種子內部DNA分子氫鍵被光量子撞擊發生改變,造成遺傳變異。這種方法可以提高種子發芽率、出苗率,延長采果期,適合黃瓜、茄子等瓜果蔬菜。干熱處理是在蔬菜種子還未完全成熟后,將種子放在烘箱里,促進種子成熟,可以提高種子病蟲害防治效果,有效防治種子內部病菌、害蟲,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
2.4.1 翻耕整地
前茬農作物收獲后,在蔬菜播種、定植前,需將菜園農作物秸稈、病株殘體、雜草等進行無害化處理,切斷病蟲害傳播途徑。之后需及時翻耕土地,深耕厚度為20~30 cm,將土壤表面蔬菜殘體、落葉深埋在土壤深處進行腐爛,并將土壤深處的病原菌、害蟲翻耕到地表,降低土壤病原菌數量,并達到疏松土壤、促進蔬菜根系生長發育的目的。
2.4.2 輪作
同一地塊長期栽種相同品種的蔬菜,會造成蔬菜品種退化,增加病蟲害發生概率。因此,必須采用輪作方法,減少連作蔬菜病害,利用前茬蔬菜根系分泌的滅菌素,抑制病蟲害發生,甜菜、洋蔥、胡蘿卜等蔬菜根系可以分泌抑制馬鈴薯晚疫病的滅菌素,達到殺菌效果。可以采用水生蔬菜和旱地蔬菜輪作模式,減少土壤攜帶病蟲害,或通過悶棚方式悶殺地下害蟲,并降低土壤硝酸鹽、重金屬等有害物質,改善土壤理化性能。同科蔬菜一般不能輪作,辣椒與茄科蔬菜不能連作,茄子可與葉菜類、瓜果類蔬菜連作,馬鈴薯與蔥蒜、韭菜、大豆等蔬菜可以連作,大白菜與水稻輪作,但不能與十字花科蔬菜輪作,非同科蔬菜可以采用3年輪作模式。
2.4.3 中耕管理
蔬菜定植后,根據蔬菜品種特點和生長發育規律進行中耕培土,促進植株根系發育。公主嶺市夏季降雨較多,在夏季需及時排水,避免菜園雨水淤積,滋生病蟲害。秋季霜凍天氣易發,需做好菜園防寒保暖措施,以免蔬菜凍傷。
2.4.4 滴灌技術
滴灌技術是按照蔬菜生長發育特點,使用塑料管道、毛細管道安裝滴水器,通過滴頭將水和肥料直接輸送到蔬菜根部進行局部灌溉,在灌溉時,還可以將可溶性固體或液體肥料融入到管道內,讓水分和養分均勻緩慢進入到蔬菜根部土壤,保證土壤水分、養分適宜,從而創造適宜蔬菜生長發育的環境。這種灌溉方式節約水資源,公主嶺市蔬菜種植容易出現旱害,通過滴灌方式,可以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降低蔬菜灌溉用水量,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蔬菜化肥用量,達到節能的目的。滴灌是直接將水、化肥均勻滴入到植物根部,可以讓大部分土壤保持干燥,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減少農藥化肥用量,提高蔬菜品質,讓蔬菜提前上市,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滴灌出水均勻、水量較少,可以自動控制灌溉時間和水量,土壤水分變化較小,創造適宜蔬菜生長的濕度、溫度和養分,以免大水沖擊、侵蝕土壤,造成土壤板結,養分流失。
物理防治措施是通過光、熱、電、聲波等方式防治病蟲害。通過頻振式燈光、防蟲網、黃板等方式進行誘殺。頻振式殺蟲燈是利用光線、聲波、顏色和味道誘殺害蟲,遠距離用光波吸引害蟲,在燈光下部安裝袋子,袋子內安裝揮發性農藥,當害蟲靠近燈光后,揮發性農藥可以熏殺部分害蟲,在燈光附近設置高壓電網,一旦害蟲靠近電網則直接觸殺。這種頻振式燈光對斜紋夜蛾、煙青蟲、螻蛄、甜菜夜蛾、潛葉蠅、地老虎等害蟲誘殺效果較好,可誘殺1 300多種有害昆蟲,對菜園益蟲影響較小,不會誘殺非鱗翅目昆蟲等有益生物,在治理害蟲時,還可以保護有害天敵。
防蟲網是用聚乙烯材料編制網狀紗窗,將害蟲直接隔絕在防蟲網外部,切斷害蟲傳播、繁殖途徑,尤其是蚜蟲容易攜帶病源、病毒,增加蔬菜病害。這種防蟲網不但可以防止煙青蟲、小菜蛾、蚜蟲、甜菜夜蛾、斜紋夜蛾等害蟲,而且還具有透光、遮光、檔風的作用,可以為蔬菜創造有利的條件。覆蓋防蟲害網后,還需在密封空間對大棚進行熏蒸或在大棚內部噴發藥劑,10~15 d后才能開始移植,可以殺死大棚內部病蟲害。夏季休棚時,將大棚內部封閉起來,通過連續高溫天氣進行悶棚,可以殺死部分害蟲。黃板誘殺技術將紙板和纖維板裁切為長1 m、寬0.2 m的長方形,用黃色油漆攪拌均勻,涂抹在長方形板子上。將黃板懸掛在菜園內,可以誘殺蚜蟲、潛葉蠅等害蟲,黃板設置密度為300~450個/hm。黃板上害蟲較多時,直接用木棍將害蟲打掉,無害化處理害蟲后,重新在黃板上刷上油漆,這種處理方式可以循環利用黃板,且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是一種無公害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技術利用物種關系,達到以蟲治蟲、以菌治蟲、以鳥治蟲的目的。這種病蟲害防治方法不需要使用化學藥劑,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對人體和動物健康不會造成威脅,是一種無公害防治技術。生物防治技術包括微生物防治、寄生性天敵和捕食性天敵防治。微生物防治是利用真菌、細菌、病毒及分泌抗生素的抗生菌治理病蟲害,常見類型有蘇云金桿菌、白僵菌、防線菌等,蘇云金桿菌可以治理十字花科蔬菜菜青蟲、小菜蛾、煙青蟲、甜菜夜蛾等害蟲,兌水噴灑菜園,白僵菌可以防治蠐螬、疥蟲、薊馬、蚜蟲等害蟲;寄生性天敵寄生在害蟲體內,通過吸收害蟲體內的營養物質,抑制害蟲生長發育,常見寄生性天敵赤眼蜂、寄生蠅、花角蚜小蜂、姬蜂等。赤眼蜂、姬蜂是小菜蛾、斜紋夜蛾等鱗翅目昆蟲的天敵,寄生蠅屬于雙翅目寄蠅科昆蟲,主要寄生在其他昆蟲體內,是蚜蟲、蚧殼蟲、金龜子等害蟲的天敵;捕食性天敵以捕捉害蟲為食,主要包括食蟲類、食鼠類脊椎動物和節肢動物,啄木鳥、山雀、貓頭鷹、蛇、七星瓢蟲、草蛉、蜘蛛等都是害蟲天敵,根據害蟲種類選擇有益生物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