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 劉聲遠
1996年7 月5 日,一頭不同尋常的羊誕生,它背后的技術不僅為科學家恢復瀕危物種數量提供了一條新途徑,而且可能會讓已經滅絕的動物重返人間。
這頭羊之所以不同尋常,是因為它是采用另一頭羊的乳腺細胞進行克隆而得到的。它的締造者是蘇格蘭羅斯林研究所的科學家,他們用一名歌手的名字為這只羊命名為“多利”。
當時,科學界對克隆技術還只算是初次嘗試。所謂克隆,是指創建與另一個活體基因相同的副本這一過程。20 世紀50 年代,科學界找到了一種方法來克隆非洲爪蛙。但盡管經過多次嘗試,克隆較大的哺乳動物始終沒有成功。

羅斯林研究所

多利羊
與許多科學突破一樣,多利羊的克隆實驗能夠成功也算幸運。當時,羅斯林研究所的科學家一直在嘗試運用一種被稱為核轉移的復雜過程來克隆羊。他們把一頭母羊(多利羊的母親)的乳腺細胞核轉移到第二頭母羊的卵細胞內。在實驗室中,這只包含多利羊母親所有DNA 的卵細胞最終生長、發育成了一個胚胎。

然而,科學家當時根本沒指望會得到這一結果,因為他們認為來自成熟細胞的DNA 很難甚至不可能產生一個新的胚胎。而且,他們進行這項實驗的初衷只是測試乳腺細胞核轉移技術(而不是指望成熟細胞核能產生新的胚胎),然后用胚胎細胞來進行這種轉移實驗。
多利羊的成功克隆向世界證明:我們可以重組動物成熟體細胞的DNA,使其重新獲得類似胚胎細胞的強大分化能力,并最終克隆出一只動物。
在無意創建這個胚胎后,羅斯林研究所的科學家把它置入第三頭母羊體內,這頭羊最終產下了多利羊。當時,這一消息震驚了世界。
1996 年,羅斯林研究所在克隆多利羊之后陷入財務困境。幸好多利羊聲名大噪,簡稱VG 的一家美國公司在1998 年購買了羅斯林研究所的克隆技術知識產權。
VG 購買克隆技術的最初目的是用于提升牲畜繁育水平。克隆技術在這方面至今都在應用,尤其是繁育高價值牲畜(例如牛)。克隆技術也被用于規避一般繁育中隨機的基因缺陷,把在實驗室制造的好基因轉移給一代又一代。一些科學家還在探索聯用克隆技術和基因編輯技術,以創生能抵御某些常見疾病(例如結核病和沙門氏菌病)的動物。

科學家在寵物克隆實驗室里工作

通過克隆得到的寵物

克隆的寵物只在外表方面與原寵物神似,但這已經能給予寵物的主人莫大的安慰
在最近幾年中,又出現了一個與克隆有關的新產業——寵物克隆。2015 年,VG 開始提供克隆貓、狗的服務。迄今,VG 已經克隆了貓、狗累計有數百只。此外,在其他一些國家也有寵物克隆服務。但有科學家指出,雖然克隆的寵物與被克隆對象的基因相同,但行為和個性特征不見得相同,因為行為和個性不僅取決于基因,也取決于外部環境。

克隆猛犸可能并非那么可行(想象圖)
一些科學家現在致力于通過克隆讓一些瀕臨滅絕的動物避免滅絕,甚至讓已滅絕的動物再現人間。
目前,科學家正在試圖克隆大熊貓和北方白犀牛(該物種如今只剩兩頭活體)。過去幾年中,VG 成功克隆了黑足鼬和普氏野馬。
如今最雄心勃勃的一項計劃是克隆長毛猛犸。大約4000 年前,這個物種滅絕了。科學家希望,通過提取亞洲象的皮膚細胞,采用克隆技術把猛犸DNA 重組給這些細胞,從而創生大象和猛犸的混合體。一些科學家認為,這樣的“北極大象”也許將有助于讓北極荒原煥發生機。
但該計劃面臨一連串挑戰,其中包括編輯亞洲象的皮膚細胞、使之攜帶猛犸基因,以及找到代孕母象。而問題是,大象與猛犸不僅并非同一物種,而且差異明顯。因此,“北極大象”可能會不倫不類,甚至讓代孕母象感覺難堪。“北極大象”成年后,又怎么找配偶?
還有科學家指出,在許多現存動物都面臨生存挑戰的今天,復活已滅絕的動物是否合適?況且,猛犸生活時期的地球氣候與今天的地球氣候有很大不同,就算能克隆出猛犸,它在當今的環境中能活得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