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 湯恒巖
是否有一種能源,在地球上儲量巨大,燃燒效率高并且沒有溫室氣體排放呢?有!而且很早就已被發現,它就是氫能源。
隨著人口增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被大量利用,致使其儲量大大減少。尋找新能源成為人類生活、發展不可回避的現實,為此科學家一直在不斷研究,過程中,太陽能、風能和地熱能等各種新能源不斷涌現。21 世紀,一種以氫為燃料的新能源冉冉升起。根據預測,要實現2030 年碳達峰目標,我國氫氣的年需求量需達到3715 萬噸;要在2060 年實現碳中和,氫氣的年需求量需達到1.3 億噸。作為宇宙中最簡單的分子,氫何以成為新能源領域的佼佼者?
作為21 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新能源,氫能源具有許多優點。首先,除核燃料外,氫的燃燒熱值是所有化石燃料、化工燃料和生物燃料中最高的。如果氫氣和汽油燃燒放出等量的熱,那么所需氫氣的質量僅為后者的1/3。這意味著,使用氫能源可以增加運載工具的有效載荷,降低運輸成本。
其次,氫能源儲量豐富。氫元素占據宇宙約75%的質量,且主要以化合物的形態貯存于水中,而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廣泛的物質。據推算,如把海水中的氫全部提取出來,它所產生的總熱量比地球上所有化石燃料放出的熱量還多9000 倍。
最后,與其他燃料相比,氫燃燒時最清潔,其產物幾乎全是水,而不會產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氫化合物、鉛化物和粉塵顆粒等對環境有害的污染物質。因此,用氫取代化石燃料,能極大程度地緩解溫室效應。也正因為水是氫能源燃燒時的主要生成物,所以絕大部分產物又可以被再次分解成氫,實現循環利用。

氫能源加注站

氫能源車僅排放水
雖然氫能源的優點很多,但它是一種二次能源,在自然界中并不以可燃物H的形式存在,只能通過一定的方法利用其他能源制取,它不像煤、石油、天然氣那樣可以直接開采。根據氫的生產來源和生產過程中的排放情況,人們給不同氫能源分別冠以灰氫、藍氫和綠氫之稱。
目前,約96%的氫能源需要以化石燃料為原料,通過一種名為“蒸汽重整”的工藝制得。這不僅沒有消除人類對化石燃料的依賴,還會不可避免地釋放二氧化碳,因而讓氫能源的環保優勢大打折扣。這類氫能源叫作灰氫。如果在使用煤或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制取氫的過程中,將二氧化碳副產品捕獲、利用或封存,實現碳中和,那么所得的氫能源就稱為藍氫。

“三色”氫

2022 年北京冬奧會將火炬燃料全部替換為氫能

2022 年北京冬奧會投入的氫燃料車輛數約為2020 年東京奧運會的兩倍
為了全面發揮氫能源的優勢,科學家正努力嘗試通過可再生的非化石資源(比如水)獲得氫。綠氫是指分解水得到的氫氣,它能從源頭上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是純正的綠色新能源,在全球能源轉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2020 年,我國發布了《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提出加速發展綠氫制、儲、用等氫能產業鏈技術裝備,促進氫能燃料電池技術鏈、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發展,支持能源各環節各場景儲能應用,著力推進儲能與可再生能源互補發展。同年發布的《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中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氫氣產能中,化石原料制氫占70%,工業副產氫占比近30%,而電解水氫占比不到1%。使用可再生電力電解水制氫直接獲取高純綠氫,是中國未來利用氫能實現碳中和的主要途徑之一。
2022 年北京冬奧會不僅是一場冰雪盛宴,還是一場“氫能盛會”。2020 年東京奧運會僅部分火炬使用氫燃料,而2022 年北京冬奧會將火炬燃料全部替換為氫能。2022 年2 月4 日晚,在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由中國自主研發的綠氫點燃了太子城火炬臺。這是本屆冬奧會唯一由綠氫點燃的火炬臺,也是冬奧會近百年歷史上首支以綠氫作為燃料的火炬。專家表示,氫能火炬安全可靠性高,可以抗10 級風,在極寒天氣下圣火依舊不滅,即使在時速100 千米的大風中也可以穩定燃燒。
北京冬奧會的“綠色”,遠不止應用于火炬。本屆冬奧會投入的氫燃料車輛數約為2020 年東京奧運會的兩倍。為此,中國石油公司設立了4 座加氫站和綜合能源服務站,全力為冬奧會氫能車輛提供加氫服務。北京冬奧會的燃料選擇,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綠色低碳的發展理念。
盡管三種“顏色”的氫都會在未來的能源領域占有一席之地,但歸根結底,高效獲得綠氫才是發展氫能源的初衷,是最具可持續性且真正無碳的能源。
制取綠氫從原理上來講其實不難。水分子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組成,將水裝入電解槽,再通上電,水分子就會在電解槽的電極上發生電化學反應,分解成氫氣和氧氣。
雖然兩百多年前人類就發現了電解水現象,但要真正實現綠氫的規模化、電解水現象商業化發展,成本高昂是該技術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目前,電解水制氫的成本比基于煤和天然氣的蒸汽重整制氫高2~3 倍。因此,許多科學家正著手改良電解水技術,堿水電解、質子交換膜電解、固體氧化物電解等研究方向正齊頭并進,努力縮短人類與綠氫社會之間的差距。
堿水電解是目前最成熟的電解技術。采用氫氧化鉀水溶液為電解質,以石棉為隔膜,分解水產生氫氣和氧氣。堿水電解雖然具備電解槽中的催化劑造價低的優點,但產氣中含堿液,需經輔助設備除去,而且無法快速調節制氫的速度,因而與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適配性較差。
由于質子交換膜電解槽運行更加靈活、更適合可再生能源的波動性,許多新建項目開始轉向選擇這種電解技術。它采用交換膜傳導質子,隔絕電極兩側的氣體,避免了使用強堿性液體電解質所伴生的缺點。因此,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是極具發展前景的綠色制氫技術。過去數年,一些企業推出了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產品。

將水裝入電解槽,再通上電,水分子就會在電解槽的電極上發生電化學反應,分解成氫氣和氧氣
在科技的不斷發展中,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近年來得到大力發展,太陽能、風能發電都已實現平價上網。未來隨著可再生能源電價的持續下調,用其電解水制氫的成本有望大幅節省。綠氫社會,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