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 耿海華 劉廷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 1心導管室,江蘇 南通 226001;2心內科)
急性心肌梗死是我國老年人群常見的心血管系統危重癥,可分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EMI。STEMI發生的病理生理學機制涉及單支或多支冠狀動脈發生完全閉塞,導致心肌供血中斷、供氧與氧耗失衡及心肌細胞壞死〔1〕。流行病學調查〔2〕發現,即使經介入治療后STEMI患者30 d內死亡率也有4.3%,且介入治療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發生率亦高達27%〔3〕。因而,探索STEMI患者院內發生MACE的危險因素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和現實意義。目前國外此類有關研究已較為全面,而不同種族和人群在危險因素方面可能存在差異〔4〕。本研究擬分析老年STEMI患者發生院內MACE的危險因素及相應風險模型構建。
1.1研究對象 回顧性選取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南通大學附屬醫院住院的381例STEMI患者,其中男254例,女127例,年齡60~84歲。納入標準:(1)肌鈣蛋白升高,心電圖有特征性動態演變過程,ST段抬高,參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2019)》〔5〕確診為STEMI并行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2)年齡≥60歲。排除標準:(1)非STEMI;(2)患者合并嚴重肝功能不全、惡性腫瘤或活動性感染;(3)臨床信息不全或丟失,無法分析者;(4)入院后未行PCI術;(5)既往發生過心肌梗死。根據患者院內有無發生MACE分為MACE組和非MACE組。MACE定義為心源性死亡、惡性心律失常、非計劃二次PCI及新發腦梗死。
1.2研究方法 通過電子病歷系統收集患者的人口學特征,臨床、實驗室檢查及PCI術中資料。納入的指標包括患者年齡、性別、體重指數、吸煙(每日吸煙1支或以上,持續至少1年)、飲酒(每日飲入酒精>100 g,持續1年或以上)、合并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心房顫動、腦梗死、慢性腎功能不全)、入院隨機血糖〔糖化血紅蛋白(HbA1c)〕、血脂(低密度脂蛋白、總膽固醇)、心功能Killip分級、左心室射血分數、心率、平均血壓(舒張壓+1/3脈壓差)、N端腦鈉肽前體(NT-pro BNP)、白細胞、血紅蛋白、冠脈病變支數(單支、雙支、3支)等。
1.3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t檢驗、Mann-WhiteneyU秩和檢驗、χ2檢驗及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通過構建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以明確所構建的風險模型,鑒別患者是否發生MACE的曲線下面積(AUC)、敏感性和特異性。
2.1兩組一般特征比較 59例發生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13例、惡性心律失常19例、非計劃二次PCI 22例及新發腦梗死5例。與非MACE組相比,MACE組年齡更大,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心房顫動和慢性腎功能不全比例更高,入院心率更快,平均動脈壓更低且心功能Killip分級Ⅲ+Ⅳ級比例更高(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特征比較
2.2兩組實驗室和冠脈造影結果比較 與非MACE組相比,MACE組HbA1c、低密度脂蛋白、NT-pro BNP和白細胞計數均顯著增加,而左心室射血分數顯著降低(P<0.05,P<0.001)。MACE組冠脈3支病變比例顯著高于非MACE組(P<0.001)。見表2。

表2 兩組實驗室和冠脈造影結果比較〔M(P25,P75)〕
2.3影響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的危險因素 將表1和表2中單因素分析存在統計學意義的變量帶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患者合并高血壓、心功能Killip分級越高、高HbA1c、低左心室射血分數、高NT-pro BNP和多支病變是影響患者MACE發生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3。構建的回歸方程為:F=-19.39 + 3.48×高血壓(有=1;無=0)+ 2.87×心功能Killip分級(Ⅰ級=1;Ⅱ級=2;Ⅲ級=3;Ⅳ級=4)+ 2.58×HbA1c(%)+0.85×左心室射血分數(%)+1.01×NT-pro BNP(pg/ml)+ 8.34×冠脈病變支數(單支=1;雙支=2;3支=3),進一步得出MACE的風險模型:Y=ExP(F)/〔1+ExP(F)〕,其中Y為患者發生MACE的概率。

表3 影響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的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2.4風險模型的診斷效能ROC曲線 本研究所構建的風險模型鑒別患者是否發生MACE的AUC為0.82(95%CI:0.78~0.86),敏感性為71.6%,特異性為98.7%。見圖1。

圖1 風險模型鑒別患者是否發生MACE的ROC曲線
隨著胸痛中心的廣泛建立及介入治療等手段的進步,STEMI患者的死亡率已較前大為下降。MACE是老年STEMI患者住院期間死亡率高的重要因素〔6〕,故而通過探索相關危險因素更好地識別此類患者,有助于臨床早期進行針對性干預,既進一步提高了患者生存率,又同時節約了醫療資源。本研究證實高血壓、心功能Killip分級、HbA1c、左心室射血分數、NT-pro BNP和多支病變對老年STEMI患者發生MACE的獨立預測價值,同時也明確了聯合這6個指標對MACE具有較高的識別價值。
合并高血壓患者發生MACE的風險顯著高于無高血壓患者。李晶等〔7〕及Ma等〔8〕研究證實,STEMI合并高血壓患者MACE的發生率顯著高于未合并高血壓的STEMI患者(20% vs 16%,P<0.05)。吳舒窈等〔9〕研究亦證實,舒張壓每升高10 mmHg,MACE的風險升高14.5%。因而臨床需關注此類患者的血壓及其動態變化過程以降低MACE的發生率。
心功能Killip分級、左心室射血分數和NT-pro BNP是心臟泵功能的直接反映。既往大量研究〔10,11〕表明,心功能不全,尤其是左心室射血分數<30%能夠顯著增加心肌梗死患者發生心源性猝死的風險。Tsukui等〔12〕發現Killip 3/4級對急診室至首次球囊擴張時間<90 min的STEMI患者短期預后具有獨立預測價值。因而對就診時心功能已明顯受損的患者應予以足夠重視。HbA1c主要反映患者長期血糖的控制水平。既往研究〔13〕發現,糖尿病控制不佳患者PCI術后全因死亡率提高了20.7%。高血糖狀態與MACE之間關系的具體機制尚不十分明確,有研究〔14〕猜測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1)長期高血糖刺激能夠導致糖尿病微循環病變,導致心肌組織處于缺氧狀態,容易誘發惡性心律失常;(2)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冠狀動脈系統內皮損傷更為嚴重,促進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和微血栓的形成。
冠脈3支病變常反映患者病情更為嚴重。既往對于3支病變的患者首選外科手術搭橋治療,然而近幾年有研究〔15〕顯示PCI對于3支病變的處理與外科搭橋患者的預后無明顯差異。有研究〔16〕認為,3支病變成功PCI概率降低,顯著增加患者短期和遠期的MACE,提示預后不良。
本研究優勢之處在于基于危險因素構建了風險模型,因而有助于定量化評估老年STEMI患者發生MACE的風險。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包括:單中心、回顧性研究,混雜因素較多,且研究結論尚需前瞻性、多中心研究加以驗證和推廣。
綜上,高血壓、心功能Killip分級、HbA1c、左心室射血分數、NT-pro BNP和多支病變對老年STEMI患者MACE具有獨立預測價值。據此構建的風險模型具有較好效能,為后續臨床應用提供了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