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喜 溫德惠 陸海永 劉偉亮
(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超聲醫學科,河北 張家口 075000)
甲狀腺癌(TC)是一種主要起源于甲狀腺濾泡上皮的內分泌系統惡性腫瘤,其中以惡性程度較低、預后較好的乳頭狀癌最常見〔1〕。TC雖惡性程度相對較低,但容易發生局部浸潤和遠處轉移,臨床以頸部淋巴結轉移為主〔2〕。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老年TC的發病率呈現逐步上升趨勢。既往研究顯示,發生頸部淋巴結轉移是影響TC患者預后的重要因素,早期診斷并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預后〔3〕。高頻超聲彈性成像是一種新型超聲診斷技術,可利用腫瘤或其他病變區域與周圍正常組織間不同彈性系數來判別病變組織彈性大小,并提供組織硬度圖像,以探究傳統超聲無法探測的腫瘤〔4〕。甲狀腺影像報告和數據系統(TI-RADS)是對甲狀腺結節惡性程度進行分級的系統,級別越高表示結節為惡性可能性越高〔5〕。既往有報道高頻超聲聯合彈性成像及TI-RADS在甲狀腺腫瘤良、惡性鑒別診斷中的應用,但少見其應用于TC頸部淋巴結轉移診斷中的研究〔6〕。本研究旨在探討高頻超聲聯合彈性成像及TI-RADS在老年TC頸部患者淋巴結轉移中的診斷價值。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經穿刺活檢或手術病理證實的60例老年TC患者,對其淋巴結進行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超聲彈性成像檢查,并按TI-RADS分級進行評分。納入者符合TC診斷標準〔7〕,并經穿刺活檢或手術病理確診;病歷資料完整。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心、肝、腎等臟器功能不全及其他免疫性相關性疾病;合并其他惡性腫瘤;合并心理、精神疾病者。60例老年TC患者中出現淋巴結轉移27例,男10例,女17例,平均年齡(70.75±2.41)歲;未出現淋巴結轉移33例,男13例,女20例,平均年齡(70.61±3.04)歲,兩組性別、年齡無顯著差異(P>0.05)。TC患者出現頸部淋巴結轉移標準:穿刺活檢或手術病理證實頸部淋巴結為惡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1.2研究方法 采用百勝Mylabtwice彩超機,高頻淺表探頭,超聲頻率4~13 NHz。患者取仰臥位,充分暴露頸前區,全面檢查甲狀腺及雙頸部淋巴結。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重點觀察頸部淋巴結內部血流分布特點,并根據分類標準分類;進行彈性成像技術檢查時應切換為彈性成像模式,保持探頭與皮膚垂直,用力均勻,感興趣區(ROI)涵蓋被檢淋巴結及其周圍2倍組織。所有檢查由兩名經驗豐富超聲醫師進行單獨操作,檢查時盡量避開頸部大血管。
1.3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評分診斷標準〔8〕參考分類標準,將腫大頸部淋巴結內部血流分布分為Ⅰ型(淋巴門型)、Ⅱ型(中央型)、Ⅲ型(邊緣型)、Ⅳ型(混合型)和Ⅴ型(無血流型),并記錄每個淋巴結部位、大小、形態、回聲及血流情況,每項評分相加記為淋巴結評分,滿分10分,以評分<6分為良性淋巴結,≥6分為惡性淋巴結。
1.4超聲彈性成像評分診斷標準〔9〕參考相關研究,根據超聲彈性成像檢查圖像結果將被檢淋巴結進行評分。以彩色表示淋巴結組織硬度,綠色表示ROI內組織的平均硬度,紅色表示ROI內組織硬度較平均硬度更軟,藍色表示ROI內組織硬度較平均硬度更硬。0分:被檢淋巴結顯示紅藍色或藍綠紅三色混雜;1分:被檢淋巴結顯示為顏色均勻的綠色(綠色面積≥90%);2分:被檢淋巴結顯示藍綠色,且以綠色為主(綠色面積>60%);3分:被檢淋巴結顯示藍綠色,且以藍色為主(藍色面積>60%);4分:被檢淋巴結顯示藍色(藍色面積≥90%)。以評分<3分確定為良性淋巴結,≥3分為惡性淋巴結。
1.5TI-RADS評分診斷標準〔10〕參考美國放射學會TI-RADS委員會發表的《TI-RADS使用指導》,當有可疑頸部轉移淋巴結時,對可疑淋巴結及最多兩個可疑甲狀腺結節同時進行針吸細胞學檢查,淋巴結探及區域包括Ⅰ~Ⅴ區。具體評分標準:1分:淋巴結形態或回聲正常,邊界清,淋巴門結構及血管分支清楚;2分:淋巴結形態尚清,回聲不均勻,淋巴門結構及血管分支欠清,淋巴結短徑<5 mm;3分:淋巴結形態不清,低回聲,淋巴門結構不清,血管分支紊亂,淋巴結短徑>5 mm;4分:淋巴結形態異常,極低回聲,淋巴結短徑>8 mm。以評分<3分為良性淋巴結,≥3分為惡性淋巴結。
1.6三者聯合診斷標準 將高頻超聲評分與超聲彈性成像評分及TI-RADS評分相加,良性淋巴結與惡性淋巴結臨界分值為13~14分,以總評分5~13分為良性淋巴結,14~23分為惡性淋巴結。
1.7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分析高頻超聲、超聲彈性成像評分及TI-RADS評分診斷老年TC患者頸部淋巴結轉移的診斷價值。
2.1老年TC患者淋巴結轉移檢出情況 60例患者共檢查157枚淋巴結,其中經病理證實的良性淋巴結68枚,惡性淋巴結89枚。惡性淋巴結超聲測量平均長徑顯著高于良性淋巴結(P<0.05);且頸部惡性淋巴結與良性淋巴結范圍分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圖1、表1。

圖1 甲狀腺癌頸部淋巴結轉移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圖像

表1 老年TC患者淋巴結轉移檢出情況
2.24種檢測評分診斷結果與病理檢查結果比較 見表2。

表2 4種檢測方法診斷結果與病理檢查結果比較(n)
2.33種診斷方法及聯合應用的ROC曲線分析 高頻超聲、超聲彈性成像評分及TI-RADS評分診斷老年TC患者頸部淋巴結轉移的曲線下面積(AUC)分別為0.768、0.795和0.728,三者聯合檢測診斷老年TC患者頸部淋巴結轉移的AUC為0.83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圖2。

圖2 3種診斷方法及聯合應用的ROC曲線
TC是臨床發病率最高的頭頸部腫瘤,因其早期常無典型癥狀,多數患者就診時已出現頸部淋巴結轉移,對其預后造成不良影響〔11〕。目前臨床診斷TC淋巴結轉移的金標準是穿刺活檢或手術病理組織檢查,但因具有一定的創傷性,部分患者較為排斥〔12〕。高頻超聲檢查具有操作簡便、無創、準確等優勢,在目前TC淋巴結轉移的篩查及診斷中應用廣泛〔13〕。
本研究結果說明,惡性腫瘤多呈浸潤性生長,淋巴結內部結構不完整,同時良性淋巴結分布范圍較廣,而惡性淋巴結分布范圍較為局限,提示臨床應重點關注超聲測量長徑較長且位于Ⅲ、Ⅳ及Ⅵ區的腫大淋巴結,考慮其為淋巴結轉移癌的可能性。本研究結果說明超聲彈性成像技術對TC頸部淋巴結轉移的診斷更敏感、更準確。既往研究顯示〔14〕,超聲彈性成像技術在鑒別頸部淋巴結良惡性的應用中準確率為90.08%,本研究與其基本一致。分析其原因,可能是TC腫瘤細胞及其內管多呈惡性生長,導致淋巴結硬度相對增大,彈性成像多以藍色為主,超聲彈性成像評分顯著升高,提高了超聲彈性成像技術診斷的準確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三者聯合檢測較單獨檢測具有更高的敏感度與準確度。高頻超聲分辨力高,可檢出2~4 mm大小的甲狀腺結節,在甲狀腺良惡性腫瘤的臨床診斷中應用廣泛。超聲彈性成像技術可將淋巴結組織的彈性信息轉化為光圖像,達到分析其病理改變的目的。TI-RADS評分主要依靠超聲顯影的淋巴結聲像圖特點進行標準化分級,將高頻超聲、超聲彈性成像評分及TI-RADS評分聯合應用,在淋巴結超聲形態學特征基礎上,加入了淋巴結內部硬度信息,形成三者聯合診斷標準,可明顯提高單獨評估結果不一致的淋巴結的診斷精確性〔15~18〕。本研究采用三者聯合診斷后假陽性及假陰性淋巴結數較單獨檢測顯著減少,診斷敏感度及精確度顯著升高。ROC結果證實了高頻超聲、超聲彈性成像及TI-RADS評分三者聯合應用具有最佳的老年TC患者頸部淋巴結轉移診斷價值。
綜上,高頻超聲聯合超聲彈性成像及TI-RADS可提高老年TC患者頸部淋巴結轉移診斷的敏感度和準確度,三者聯合檢測在TC頸部淋巴結轉移診斷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