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澤越 張占山 劉永剛 白穎 陳殿斌
(1江西省九江學院醫學院,江西 九江 332002;2呼和浩特市第一醫院口腔科)
缺牙癥會導致面部下1/3縮小、垂直尺寸減小、咀嚼運動喪失或減少、美觀和語言問題等后果〔1〕。缺牙患者也提到了飲食限制和難以吃某些食物,通常情況下,優先選擇更容易壓碎的食物,這可能會損害個人的營養需求,從而影響整體健康,這些改變會影響與口腔健康相關的生活質量并損害個人的社會心理行為。牙齒置換并不總能滿足患者的基本需求,缺牙癥的后果會影響損害社會生活,此外,人們偏愛軟食,這會因營養攝入不足而損害患者的整體健康〔2〕。盡管骨植入物的成功率很高,但由于許多原因,患者無法接受這種類型的治療,因此,對于這些病例,可摘全口義齒是一種可行的治療選擇〔3〕。這些修復體恢復了口頜系統的主要功能,但有必要提供良好的保持力和穩定性,循證牙科對于致力于為患者提供最佳治療選擇的所有專業人士提供可靠證據的基礎非常重要〔4〕。本文旨在探討長正中牙合型與傳統解剖牙合型全口義齒對老年無牙頜患者咀嚼效能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選取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一醫院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128例老年無牙頜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長正中組和傳統組。長正中組64例,男38例,女26例,年齡64~78歲,平均(68.88±3.96)歲,平均體重指數(BMI,21.26±1.87)kg/m2;傳統組64例,男36例,女28例,年齡60~77歲,平均(68.70±3.63)歲,平均BMI(21.60±2.11)kg/m2。兩組一般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全部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牙槽嵴條件較差的牙列缺失者;②無全口義齒修復史者;③臨床資料完整且患者依從性較好者;④愿意接受本治療方案,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身體狀況較差,不能耐受種植手術者;②伴有其他口腔疾病者;③過敏體質及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④不能正常交流者;⑤臨床資料不完全,影響治療前后指標觀察者;⑥出現嚴重術后并發癥者。
1.2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進行修復前的常規檢查。全口種植牙先進行術前檢查和處理階段如拔掉殘根、充填齒、治療牙周病等,醫生會根據術前設計方案,通過手術將種植體植入骨內。制取印模灌制石膏模型;通過暫基托蠟堤固定確定上下頜位關系,正確轉移基樁的位置關系,用帶螺栓固位的頜托記錄頜關系;模擬上下頜牙齒和顳、頜關節位置關系,將早已確定好的上下頜與關節在空間的位置關系轉移下來;在模型上制作全口義齒。分別制作兩種類型的全口義齒:采用下頜排牙法制作一副長正中牙合型全口義齒,再以其義齒為模板,采用義齒復制技術制作一副解剖式咬合型全口義齒。在中立區人工牙排,調試良好的咬頜關系,制取人工牙唇頰側形態記錄(導模),設計并完成金屬支架。完成上部結構并試戴,調頜,固定上部結構,制作完成后的固定支架式總義齒試戴,戴入前應首先檢查人工牙位有無變化,戴入時檢查義齒支架與各個基臺的被動適合性,還要讓患者確認人工牙的排列是否滿意,然后螺栓固定。其中傳統組佩戴傳統解剖牙合型全口義齒,長正中組佩戴長正中牙合型全口義齒。
1.3觀察指標 (1)咀嚼能力:采用吸光光度法對所有患者佩戴前和佩戴后3、6個月咀嚼能力進行測定。在患者不吞咽食物的狀態下,給予患者2 g花生米,咀嚼30 s后將義齒及口內的食物殘渣全部收集到量杯中,加100 ml蒸餾水并攪拌,靜置,吸取底部懸濁液至比色杯1/3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計行比色,測定波長為 590 nm,以蒸餾水為對照。吸光值越大咀嚼效率越高。(2)咬合力:采用咬合力分析儀(深圳市賽德力檢測設備有限公司;型號:TS-hooth-scan)對所有患者佩戴前和佩戴后3、6個月的咬合力進行測量。重復測量 5 次,每次間隔 10 s,去掉最大值與最小值,取中間 3 次咬合壓力的平均值作為患者的咬合壓力。測得平均咬合壓力越大,患者的咬合力越大。(3)顳下頜關節紊亂指數:采用Fricton顳下頜關節紊亂指數〔5〕對所有患者佩戴前和佩戴后3、6個月的顳下頜關節功能進行評分。Fricton顳下頜關節紊亂指數評定量表包括四大項目,各小項檢查結果陽性計1分,陰性計0分;分值越高說明顳下頜關節功能障礙越嚴重。(4)邊緣骨吸收:覆蓋義齒完成后即可拍攝 X 線根尖片,采用平行投照技術,測量從參照點,即種植體與基臺之間的水平界面到種植體與骨第一次接觸的位置的距離。分別測量每顆種植體的近中和遠中邊緣骨吸收,每個位點測量3次,取種植牙骨吸收量測量平均值為最終吸收量。通過種植體的實際長度/種植體在X線片上的長度計算 X 線片的放大率。(5)滿意度:采用自制滿意度評分表對所有患者佩戴全口義齒6個月后的咀嚼功能、美觀度、舒適度、穩定性、語言功能進行評分,滿分10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對該項越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統計軟件進行t檢驗。
2.1兩組佩戴前后咀嚼能力比較 佩戴前兩組咀嚼能力無明顯差異(P>0.05),佩戴后3、6個月兩組均升高,且長正中組咀嚼能力高于傳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佩戴前后咀嚼能力、咬合力等無指標比較
2.2佩戴前后兩組咬合力比較 佩戴前兩組咬合力較無明顯差異(P>0.05),佩戴后3、6個月兩組咬合力均較佩戴前上升,且長正中組咬合力明顯高于傳統組(P<0.05)。見表1。
2.3兩組佩戴前后顳下頜關節紊亂指數比較 佩戴前佩戴后兩組顳下頜關節紊亂指數均顯著降低,且長正中組顯著低于傳統組(P<0.05)。見表1。
2.4佩戴后兩組邊緣骨吸收比較 與佩戴前比較,佩戴后兩組邊緣骨吸收均顯著降低,且長正中組顯著低于傳統組(P<0.05)。見表1。
2.5兩組滿意度比較 佩戴后6個月,長正中組咀嚼功能、美觀度、舒適度、穩定性、語言功能滿意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傳統組(P<0.01)。見表2。

表2 兩組滿意度比較分,n=64)
牙齒脫落是一種與結構和功能變化相關的現象,會對個人口腔和整體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在老年口腔疾病中較為常見〔6〕。由于其經濟負擔和對生活質量的影響,缺牙癥(部分或全部)是一種不可逆轉的口腔健康狀況和公共衛生問題。其受年齡、性別、飲食、口腔衛生、健康行為、社會經濟因素和教育水平等風險因素影響〔7,8〕。牙齒脫落最常見的原因是牙周病和齲齒,與受益于口腔健康科學進步的高收入國家相比,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牙齒脫落率更高。缺牙癥是一種使人衰弱的病癥,表現為結構和功能變化,導致對口腔和整體健康產生有害影響、咀嚼效率降低、面部外觀不佳,從而對社會心理健康和口腔健康相關生活質量產生不利影響〔9〕。然而,對生活質量的影響取決于缺失牙齒的數量、位置和分布,這可能會影響咀嚼能力和美觀。因此,牙齒脫落的看法可能因個人、社會、文化、生活經歷、適應能力、年齡、性別和教育水平而異。老年人普遍認為牙齒脫落伴隨著衰老的生理過程,這可能會影響其關于保留牙齒或拔牙的決策。通過種植體支持的修復體對缺牙患者進行修復被認為是一種可預測且成功的牙科治療方式,種植體支持的覆蓋義齒已成為老年患者下頜缺牙的首選治療方法〔10,11〕。種植體支持的覆蓋義齒已被證明是修復全缺牙患者的有效治療選擇,成功率很高,此外,與傳統可摘義齒相比,種植體支持的下頜覆蓋義齒顯著改善了患者的口腔生活質量〔12〕。
使用可摘義齒對無牙頜患者進行康復是一項長期存在的過程,其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積極影響,因為假牙有助于恢復個人審美、正常的口腔功能和社交能力。傳統的可摘全口義齒使用軟組織作為支撐、固位和穩定的手段,仍然無法為患者提供卓越的功能和舒適度〔13,14〕。本研究結果表明,長正中牙合型全口義齒在佩戴后咀嚼效能明顯優于傳統解剖牙合型全口義齒。牙齒脫落可能會導致神經退行性認知衰退,推測是認知障礙、癡呆和阿爾茨海默病的主要危險因素,據報道咀嚼障礙也會影響認知能力下降、日常生活活動、生活質量、身體功能和死亡率〔15〕,咀嚼肌活動由皮層和腦干感覺運動系統產生,包括外周耦合,此外,前額活動參與咀嚼性能的更高認知。另一方面,使用義齒修復口腔重建可以防止由于牙齒缺失導致的認知能力下降,因為使用義齒可以積極激活咀嚼相關皮質,以進行前額葉和頂葉感覺運動認知控制及頂葉和顳葉感覺聯想。與牙齒脫落情況相比,佩戴假牙會在咀嚼時激活前額葉皮層,同時改善部分無牙頜個體的咀嚼肌活動和咬合接觸狀態。另外,本文對老年患者佩戴前后的咬合力進行測量發現長正中組咬合力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傳統組,與舒妍等〔16〕研究結果相似,說明長正中牙合型全口義齒能有效提高老年患者咬合力,增加咀嚼效能。邊緣骨吸收是種植體維持穩定的關鍵因素,本研究結果說明長正中牙合型全口義齒能有效減少因植入種植體而導致的骨吸收,從而增加種植體的穩定性,與戴敏佳等〔17〕、楊紫嫣等〔18〕研究結果相似。顳下頜關節紊亂指數是評定患者顳下頜關節功能的重要指標,分值越高說明顳下頜關節功能障礙越嚴重。本研究結果說明長正中牙合型全口義齒能顯著改善顳下頜關節功能,增加口腔健康,這可能與其能減少咬合點,減少受力有關〔19~21〕,從而增強患者顳下頜關節功能,提高生活質量,與張旭等〔22〕研究結果相似。本研究結果還發現,長正中牙合型全口義齒不僅能提高患者的咀嚼能力和種植體的穩定性,在美觀度、舒適度、語言功能方面也較傳統組有明顯優勢,使得患者重新獲得自尊和整體幸福感,令患者滿意恢復到社會審美標準并恢復失去的營養能力。但由于本研究納入樣本數較少,且觀察指標不夠完善,因此存在一定局限性,可在后續研究中進行改進,為臨床老年無牙頜患者提供可靠的治療依據。
綜上,長正中牙合型全口義齒種植術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咀嚼能力和咬合力,改善老年患者口腔狀況,對牙周損傷較小,有助于患者恢復進食,各方面滿意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