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艷 范海濤 王菊霞 洪麗娟
(安徽醫科大學附屬阜陽醫院 1骨科,安徽 阜陽 236000;2護理部)
骨質疏松是一種由多種原因導致骨密度降低、骨組織微結構破壞,致使骨骼強度降低,從而容易發生骨折的慢性骨代謝性疾病,被認為是世界上十大最嚴重的疾病之一〔1,2〕。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OVCF)是其最常見的骨折類型,主要實現為嚴重的背部疼痛、姿勢異常、消化及呼吸障礙,且預后不良,增加死亡風險,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3〕。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PVP)被廣泛應用于急性OVCF中,能有效解除胸腰椎骨質疏松引起的疼痛,特別是針對部分頑固性疼痛〔4〕。該術式屬于微創手術,通過將骨水泥/人工骨注入病變椎體內,達到強化椎體的效果。但術后僅進行藥物治療療效欠佳,且由于穿刺手術引起的相關并發癥(椎管血腫、神經根損傷、椎弓根骨折等)時有發生,腰背部疼痛也會反復出現。相關研究表明〔5〕,腰背肌功能鍛煉能有效減輕腰痛,提高腰背肌肉力量,促進患者術后預后效果。由于骨折愈合時間較長,患者往往在短期住院期間無法學習到足夠的知識去滿足自身康復需求,這會影響患者預后效果,甚至因為操作不當出現殘疾和殘障〔6〕,造成不必要損失傷害,故對患者進行系統性的健康管理非常必要。本研究旨在探究健康管理聯合腰背肌訓練對老年骨質疏松患者PVP術后康復情況及生活習慣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選取安徽醫科大學附屬阜陽醫院骨科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26例老年OVCF行PVP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3例。對照組女35例,男28例,年齡60~77歲,平均(66.33±3.72)歲;病變部位:T10 6例,T11 19例,T12 18例,L1 17例,L2 3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0例,高中/中專32例,大專及以上11例。觀察組女39例,男24例;年齡60~77歲,平均(67.00±3.84)歲;病變部位:T10 8例,T11 17例,T12 20例,L1 13例,L2 5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4例,高中/中專30例,大專及以上9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符合《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療指南(2017)》〔7〕中對骨質疏松的相關標準,均經過 CT、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學檢查明確為胸腰椎壓縮性骨折,且為單一椎體骨折;(2)符合PVP手術指征,且均已行PVP手術;(3)年齡≥60歲;(4)患者及家屬自愿參加,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骨代謝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惡性腫瘤者;(2)沒有移動智能設備或無法創建交流平臺者;(3)合并嚴重多發傷者;(4)肢體殘疾或其他原因導致患者肢體活動者;(5)嚴重心、肝、腎及凝血功能障礙者;(6)存在認知功能障礙或精神類疾病,不能配合治療者;(7)研究中途退出者。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1.2干預方法 兩組在PVP術后遵醫囑采用抗骨質疏松、抗感染、止痛等常規藥物進行治療,并給予常規護理,即告知患者正確體位與行動知識,并對其講解骨質疏松相關治療及預防知識。對照組在術后第3天開始進行腰背肌訓練治療〔5〕,術后第3~5天先行五點法訓練,即頭枕部、雙肘及雙足跟著床,使腰背部、大腿及小腿離開床面(盡可能越高越好),注意每次活動要慢起慢落,15組/次,3次/d。順利完成后,改為三點法訓練。三點法即頭枕部和雙足跟著床,其他部位均需要離開床面,訓練要求與五點法一致。部分肌肉力量不行或肥胖患者難以完成三點法訓練,則堅持做五點法訓練即可。順利完成后,改為一點法訓練,即僅上腹部接觸床,其他部位均需要離開床面。出院后堅持訓練,并在定期復查X線片,檢查訓練姿勢及腰背部活動情況。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聯合實施健康管理干預,(1)建立專業護理小組,由2名骨科主治醫師、1名護士長及4名護士組成,由主治醫師及護士長擬定疾病相關知識(手術治療機制、護理要點、術后并發癥及不良反應情況),組內學員學習后進行考核;(2)建立健康管理平臺,創建微信/QQ平臺,由護理人員創建信息交流群,每日定時上傳疾病相關知識及自我護理要點,患者如有疑問可以私聊或發送至群內,有護理人員或同伴進行解答,若無法解決,將其上報至護理小組進行討論解決;(3)隨訪,通過電話或平臺對患者每月進行1次隨訪,了解其當前病情變化、用藥情況、心理狀態、飲食及運動情況,整理信息,醫生對患者現存問題通過電話進行解答、反饋,對需要調整治療方案的患者,通知其來醫院復查。兩組均持續干預6個月。
1.3評價指標 (1)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8〕判定兩組護理干預前、干預1個月、3個月及6個月的疼痛情況,總分10分,0分為無痛,分值越高疼痛越劇烈;(2)焦慮、抑郁程度:兩組護理干預前后分別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9〕判定軀體性及精神性焦慮程度,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10〕判定抑郁程度,得分越高表示癥狀越重;(3)生活習慣:分別對兩組干預前及干預后生活習慣進行統計,包括適當運動(每周3次及以上)、充足日曬(每周6 h及以上)、按時服藥、喝牛奶(200 ml/d)及充足睡眠;(4)生活質量:采用漢化版SF-36健康調查量表〔11〕判定兩組護理干預前、干預3個月及6個月的生活質量情況,分值為0~100分,評分越高表示健康狀況越好;(5)患者滿意度評價:為期6個月干預結束后讓患者填寫對護理工作的滿意情況,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及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人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
2.1兩組干預前后疼痛程度比較 干預前兩組VAS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VAS明顯降低,且觀察組干預后6個月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疼痛程度比較分,n=63)
2.2兩組干預前后焦慮、抑郁程度比較 干預前,兩組HAMA、HAMD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均明顯降低,且觀察組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焦慮、抑郁程度比較分)
2.3兩組干預前后生活習慣情況比較 干預前,兩組適當運動、充足日曬、按時服藥及喝牛奶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適當運動、按時服藥及喝牛奶占比人數明顯增多(P<0.05)。觀察組良好生活習慣人數占比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習慣情況比較(n,n=63)
2.4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情況比較 干預前,兩組SF-36健康調查量表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呈顯著上升趨勢(P<0.05),且觀察組干預后3個月及6個月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情況比較分,n=63)
2.5兩組滿意度評價比較 觀察組滿意度〔53例(84.13%);非常滿意28例(44.44%)、滿意25例(39.68%)、一般8例(12.70%)、不滿意2例(3.17%)〕優于對照組〔42例(66.67%);非常滿意13例(20.63%)、滿意29例(46.03%)、一般15例(23.81%)、不滿意6例(9.5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177,P=0.023)。
由于人口老齡化及糖皮質激素的廣泛使用,致使骨質疏松對人類健康威脅越加劇烈,據相關研究報道,全球約有2億骨質疏松患者,其中引發骨折每年超過890萬次,其中我國50歲以上骨質疏松患者約有700萬人〔12〕。OVCF是老年骨質疏松常見并發癥之一,該疾病會引起嚴重背痛,限制患者肢體活動,降低生活質量〔13〕。目前PVP是幫助原發性骨質疏松患者快速緩解疼痛及早期恢復活動能力的重要手段〔14〕。但手術只是治療過程中一部分,術后仍需要繼續抗骨質疏松治療并聯合康復訓練。腰背肌功能訓練是最為簡單、經濟且易操作的康復訓練,在腰胸椎疾病患者治療和康復中有顯著療效〔15〕。有研究發現〔16〕,對骨質疏松患者實施健康管理干預能夠有效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增強患者自我效能感,減輕患者心理負擔,幫助提高生活質量。
本研究結果表明聯合健康管理能有效提高腰背肌訓練對患者疼痛狀況的改善,通過每日告知疾病相關知識,自我護理要點及同伴相互分享,能夠針對自身疼痛情況,及時采取措施緩解,控制疼痛程度。有研究表明〔17〕,術后患者社會支持各維度得分均較低,手術后患者活動受限,多會存在較大心理壓力,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回避與外界接觸。通過為期6個的護理干預發現,聯合健康管理措施的觀察組能有效降低患者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患者通過健康管理平臺既能學習到疾病相關專業知識,還能與同伴相互分享交流疾病心得,獲得良好的社會支持,樹立疾病治療信心,有利于疾病恢復,與陳旭霞〔18〕研究結論相一致。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骨質疏松預防治療的基礎,本研究結果說明持續平臺管理及隨訪溝通能有效提高患者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依從性,從而提高患者康復效果,促進患者生活質量改善,這與羅展鵬等〔19〕研究結論一致。干預結束后發現患者對健康管理模式接受良好,滿意度評價優于單一腰背肌訓練。
綜上,健康管理聯合腰背肌訓練能有效緩解老年骨質疏松患者PVP術后疼痛感,緩解患者術后焦慮、抑郁情緒,每日宣教聯合同伴互助,潛移默化地促進患者對生活方式進行自我調整,逐漸養成利于疾病康復的良好生活習慣,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