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生
(中鐵十九局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0176)
本文所引用的案例工程為深圳市軌道交通16 號線,該工程項目為筆者親歷工程。線路全長約29 km,采取全地下敷設的施工方式,共設車站24 座,預計全日客流量約94 萬人次。在施工過程中,為避免地鐵工程對地面交通造成的影響,需要對交通疏解、地面交通倒流、臨時交通措施等內容進行規劃設計,最大化地削減施工對正常交通造成的影響,同時也能一定程度上避免車輛通行對施工工作順利開展造成的影響。
文章聚焦于案例中的16 號線文化中心車站,主要內容在于分析該站點施工對地面交通的影響,以及臨近路段的交通疏解問題。
(1)工程建設地點位于城市繁華地段。本案例工程位于深圳市深汕公路與東縱路交叉口位置,如圖1 所示;在施工地點方圓5 km 之內具有學校、居民區、商業社區、銀行、購物廣場等多種建設業態。同時,深汕公路與東縱路均為城市主干道,起到重要的交通運輸作用;該位置人車流量大,繞行困難;這些是在進行交通疏解過程中必須考慮的重點問題。

圖1 文化中心地鐵站地理位置示意
(2)周邊既有工程與管線工程復雜。文化中心車站位于較為成熟的城市街區。在該城市軌道交通線路開通之前,區域內就已經存在多個既有工程;大部分附近工程及地下管線工程在當初建設時并未考慮對未來線路施工的諸多影響。此次施工作業除對地面交通產生直接阻礙之外,也可能對道路排水、交通信號指示燈、道路安全護欄等設施造成破壞;發生破壞之后,這些設施能否發揮正常使用功能、維護交通秩序是一個值得考量的問題。
(3)涉及社會輿論壓力與民生滿意問題。從所處城市規模來看,深圳市屬超一線城市,人員密度大,交通壓力大,交通工程能否順暢安全使用也一定程度上影響民生滿意度。因此,需要考慮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在施工過程中所進行的地面交通疏解工作能否解決當下存在的實際問題。若疏解工作形式化明顯,無法保障受影響區域民眾的順利通行和交通安全,社會輿論會帶來較大壓力,最終影響民生滿意度。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該站點施工過程會影響附近商業業態和居民正常出行,如何最大化地平衡交通出行與工程施工之間的關系是本設計方案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
在正常使用狀態下,該交通路口為T 字路口,東西向為雙向8 車道,路口南側為雙向6 車道,案例工程交通路口車道及車行方向如圖2 所示,一般時段交通流量屬中等水平,早晚高峰呈現交通飽和的狀態。對該路口的交通狀況進行簡要分析,深汕路(聚升一路至聯旺二街)、東縱路(坪山文化廣場)段車流量調查報告顯示:深汕路,7: 00—8: 00 的高峰期,由西至東,直行380車次,右轉460 車次;由東至西,直行520 車次,左轉140 車次;18: 00—19: 00 的高峰期,由西至東,直行400 車次,右轉640 車次;由東至西,直行620車次,左轉140 車次。東縱路,7: 00—8: 00 的高峰期,由南至北,左轉600 車次,右轉25 車次;18: 00—19: 00 的高峰期,由南至北,左轉620 車次,右轉60 車次。主要通行車輛有普通小型汽車、公交車(含大型客運車輛)、大型貨運車輛,慢行交通形式有摩托車、自行車(含電動自行車)、步行。

圖2 案例工程交通路口車道及方向示意圖
為更好地滿足交通疏解具體需求,本案例在設計前,對該城市同等規模路段在進行地鐵施工前后的交通情況進行調研。調研結果表明地鐵施工并不會使交通流量顯著減少,有效減少量在20%以內。最終,疏解方案計劃以不影響原交通通行需求為目標,將交通通行流量保持為原有的60%設定為疏解底線。
黑皮小高跟,嫩白光亮的小腿,蔚藍色褶皺短裙,由于走路不穩而搖來晃去的細腰肢,裸粉色襯衫;最后,撩撩額前的碎發,側身靠著車,仰著脖子,咕嚕咕嚕喝水。
地鐵站點施工過程對當下交通最為明顯的影響就是工程用車占道情況難以避免,當下車道可能會被占用以確保工程場地活動正常進行。對該方案涉及的交通路線進行分析,不難發現該路口東側的交通道路車道并不完全對稱;這一現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實際交通通行中自西向東為主城區方向,通行需求更多。因此,在進行站點交通疏解的過程中也需考慮到這個問題。
圖3 中有矩形框所標記位置為車站施工過程中需要劃分的施工區域,這部分區域所跨越的車道就會被施工影響。可簡單地認定,原東西方向雙向8 車道中僅有6 條車道可以使用,原南北方向雙向6 車道中只有4 條車道可以正常使用,且其中包含1 條通向東北側的右轉專用道。從交通通行方案上來校驗,所保留的交通通行能力為原來的67%~75%,高于設計底線 60%的數值設定。

圖3 施工占道界限示意(矩形框位置)
在車道更改方面,由南向西左拐車道目前有3 條,由南向東右拐車道目前有1 條,該路口不涉及由南向北的直行,故對于東縱路車道不采用任何方向更改方案;東西向深汕路通行車流量大,同時早晚高峰效應明顯,為保障安全和滿足通行需求,自北向南第4 號車道由原有直行車道改為右轉車道以增強通行能力,第5 號車道由右轉專用道改為潮汐車道,可根據交通壓力情況將其變更為由東向西直行或由西向東直行車道;但為保障交通統籌安全,該車道不能掉頭也無法左轉。
為進一步解決站點位置的交通疏解問題,除對車道進行合理劃分,還可采取以下3 種措施。
(1)設置圍擋。為保障交通出行和施工安全,從距施工區域500 m 處開始設置車行道圍擋,確保誤駛入封閉車道的車輛有充足的反應和處理時間,以避免威脅交通安全的情況出現。
(2)設立標識牌。本設計方案中車道數量減少、行車空間狹窄且道路通行方向發生改變,因此計劃從該路口東、西、南3 個方向的臨近交通路口處開始設置標示牌。同時,為保障行車安全,取消潮汐車道和變相車道兩側臨近路口位置的通行時間限制,便于變道。交通指示燈同樣按照此條措施中標識牌設置原則進行設立。
(3)進行行人疏導。該站點的交通疏解措施經綜合評估并不會影響行人正常通行,但行人行進路線與施工現場交叉的情況仍難以避免。為解決這一問題,計劃在各個施工現場設立1 條安全通道,如圖4 所示;安全通道兩側及頂部具有可靠防護,同時委派工作人員對行人進行疏導,確保行人快速通過施工區。

圖4 臨時非機動車及人行安全通道
從路段交通的角度來看,因該位置施工所損失的交通運輸能力可通過繞行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在前期交通調研中,該路段常有大型貨運車輛和客運車輛通行;由于車道的改變已經無法滿足大型貨運車輛的安全通行需求,需對繞行路線進行規劃。
繞行路線的規劃如圖5 所示,主要通過寶嶺北路、橫嶺塘路、東縱路(非封控段)、聯旺二街這一線路將深汕路東西方向可能受到施工影響的位置避開。該路線經由道路以雙向4 車道為主,基本能夠滿足通行需求;且由于所繞行的道路原本也不是城市主干道,該繞行措施并不會帶來交通壓力。

圖5 繞行線路示意圖
從該車站施工位置的道路規劃來看,除該路口之外,附近能夠滿足同等交通通行需求的路口與此地相距約7 km;這對維持區域內的交通流量穩定具有不利影響。圖6 中矩形框所標的位置為本案例工程所在區域,圖中深色道路示意東縱路的整體走向,東縱路與深山路直接相連的線路沿途除起點位置,無任何同等級的交通岔路;又由于施工活動難以避免地占用東縱路與深汕路交叉口位置的2 條車道,所造成的通行阻礙并無優化解決方案。

圖6 東縱路與施工位置關系
從實際應用的角度來看,交通疏解之后,所剩余的交通運力為原運力的67%,也無需進行遠距離繞行。經綜合考慮,未對該案例的區域交通采取疏解對策。
事實上,本案例工程所面臨的疏解需求并不復雜,主要難點問題是需要解決文化中心車站施工過程對地面交通造成的負面影響。由于施工區域位于2 條城市主干路重要的交叉口,經優化設計,施工活動也至少需要占用每個方向2 條車道。為緩解車道減少所帶來的交通壓力,該方案采取的優化思路及其應用是從以下3 個方面考慮的。
(1)在車道占用方面,由于該交通路口在非早晚高峰時期交通流量并不飽和,可采取直接占用車道的形式。經綜合考慮,提出滿足原交通運力60%的疏解底線。該疏解模型并不復雜,通過車道的劃分與潮汐車道的使用,基本實現保留原交通運力60%的目標,非早晚高峰時段正常的交通通行幾乎不會受到影響。
(2)在保障行人行進的方面,該路口原本具有較大的慢速交通流量;為確保出行便捷性,并未完全封閉人行通道,也未采取搭建臨時設施的形式。方案采用搭設跨越施工區域的安全通道,并設立管理人員進行交通疏導的措施,從經濟性、便捷性、安全性方面追求施工活動與正常通行的平衡。
(3)在保障大型車輛通行運力方面,結合該位置的實際通行需要,規劃深汕路的繞行通道,一方面能夠緩解高峰時的交通通行壓力,另一方面,在施工過程中,若有臨時占用更多車道或完全封閉所有車道的情況,也不至于在該位置出現嚴重交通擁堵甚至交通癱瘓問題。所繞行的車道原本車流量并不大,該繞行方案也不會對原有交通秩序造成沖擊。
客觀評價該疏解方案仍具有一定的優化空間;如繞行路段經過學校路口,可能會給原有學校周邊交通安全帶來隱患,或出現噪聲擾民問題。此外,該疏解方案未考慮公共交通影響;實際上,臨近該路口附近的深汕路上有多個關鍵公交站點,而當下的疏解對策可能會影響公共交通運行效率和上下車乘客的安全。
深圳市軌道交通16 號線文化中心站點交通疏解方案采取本文所述的方案完成現場疏解。在實際應用當中,早晚高峰時段可明顯感受到因車道數量減少所帶來的交通壓力;同時,在前期也有個別車輛誤入封控車道造成通行受阻;但經由后期標識牌的清晰指引及人員疏導,該問題已不再發生。針對繞行經過學校路段的問題,提前與學校溝通,通過學校方面增加安保、加強防范的方式避免安全風險的提升;同時,在繞行路段全程增設禁止鳴笛的標志,防止大型車輛通過該路段時出現擾民情況。由安全通道構建的人行橫道在使用過程中起到保障安全和引導便捷通行的重要作用,全程無任何因行人與工程交叉而導致的事故發生。對于地鐵站工程施工中所動用大型機械不得不增加占道面積的情況,大部分采取下午時段進行相關工作,同時做好現場安全保障并提高施工效率,避免早晚高峰時段和夜間因臨時規劃變動造成的行政安全問題。
最終,通過全面規范的交通疏解設計,深圳市軌道交通16 號線文化中心站點在施工過程中真正實現交通暢行、民生滿意、安全生產的目標。
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期間交通疏解問題本質上是交通規劃和與民生相關的問題,并不完全歸屬于工程承建方。大部分交通疏解方案也需在當地交管部門的協助下予以全面落實,以確保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的順利開展。事實上,大部分交通疏解方案臨時性強,實施過程中可能存在更改的問題,而當下大部分出行人群更習慣于按照網絡信息來規劃出行線路,僅通過傳統指示標識的形式進行協調還是具有一定不足之處。針對這種問題,可試行交通疏解方案與交管部門信息聯動,通過交管部門獲取具體的封路規劃信息,并將當前網絡信息與線路實際情況同步,這樣能夠最大程度保障出行者在規劃出行線路時的安全便捷,對保障交通安全和便捷出行具有重要意義。
交通疏解作為一個綜合性的問題,不能僅僅從工程手段和交通規劃的角度完全解決。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諸多新興技術已經可應用于解決交通疏解問題。例如,可通過工程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或數字孿生技術,根據工程現場的實際情況建立信息化模型;該信息化模型可基本認為是與現場等效的。基于此模型展開模擬設計工作,能夠在實際應用前就知悉具體應用效果和遇到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設計更改與優化。這一過程無需消耗任何工程資源,從成本和效率方面看,相對于傳統規劃手段是更具優勢的。此外,也可通過有效的信息采集結合人工智能技術,精準判斷各個交通路口的流量情況,并作為交通疏解設計的重要參考依據,從而實現全面設計和科學設計的目標。
城市軌道交通是促進城市發展,推動城市現代化進程的重要工程形式。由于工程項目的特殊性,大部分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在開展過程中均會影響到成熟城市社區的交通通行。交通疏解設計能一定程度上避免該問題的產生。本文引用一具體工程案例,說明在城市軌道交通施工過程中,對既有道路交通影響的疏解思路與具體落地方案。事實上,本文所述的模型為實際應用模型的簡化版本,在開展交通疏解過程中,除工程措施和交通規劃之外,還需考慮到“城市溫度”所帶來的人性化需求,緊急情況下保障交通暢通的底線安全需求。在傳統疏解思路上,本文還探索新型技術在交通疏解中的創新應用。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與相關技術保證知識的完善,在未來也會有更為清晰明確的設計方案與設計思路被應用到軌道交通工程施工過程地面交通疏解工作當中,平衡城市發展、交通便捷、民生滿意之間的關系,為推動軌道交通行業發展,促進和諧社會目標達成提供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