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冀中仁
2012 年9 月25 日,一艘被命名為“遼寧艦”的“大船”,在大連造船廠碼頭交付海軍,“落戶”中國。自此,我們擁有了“大國利器”——航空母艦。
把目光投向1937 年陜北的那個窯洞里,坑洼不平的土壁上,懸掛著一張軍事教育掛圖。誰都不會想到,掛圖的內容居然是美國的“薩拉托加”號航空母艦。那個穿著破舊軍服的紅軍,正用渴望的眼神,試圖透過“小米加步槍”的準星窺探外面的世界,期待未來的某一天夢想成真。
80 多年后的今天,滿載戰機的“遼寧艦”在大洋深處破浪前行,留下的是一道道足跡,見證的是一段光輝歷程。從正式交付人民海軍起,“遼寧艦”已經服役10年,先后完成了艦載機起降、實彈射擊、遠海訓練等任務,在對外展示大國形象的同時,也進一步見證了人民海軍戰斗力的躍升,堅定了人民軍隊向海圖強的決心。
十年一輪回,隨著“山東艦”“福建艦”相繼下水,人民海軍正式跨入了航母“三艦客”時代,人民軍隊逐夢深藍的步伐也愈發矯健。
這是新時代人民海軍不斷增強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的10 年;是黨和國家把科技強軍作為軍隊建設重要方略納入強軍興軍總體布局的10 年;也是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10 年。
面對中國航母“下餃子”般的發展速度,有不少外國人感嘆——你們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近代以來中國所受的威脅主要來自于海洋,悲慘的近代史也是從海洋開始。新中國成立后,海洋主權危機愈發牽動著國人的心弦。
毛澤東同志曾強調:“必須大搞造船工業,大量造船,建立海上‘鐵路’,以便在今后若干年內,建設一支強大的海上戰斗力量。”
周恩來同志在談到領海主權時曾動情地說:“我搞了一輩子軍事、政治,至今沒有看到中國的航母,看不到航空母艦,我是不甘心的啊!”
“中國不發展航母,我死不瞑目!”那個時候,劉華清將軍先后多次向中央建言發展航母,并遠赴美國尋求“他山之石”。而他那踮起腳尖、伸著脖子仔細端詳美國航空母艦裝備的照片也被人不經意間記錄了下來。
“海空衛士”王偉,生前繪制了畫作《夙愿》,其最大心愿就是:駕駛艦載機,從我們中國人自己的航母上起飛。
這份航母情結,已縈繞在幾代中國人的心頭,成為我們必須要繪制完成的一份戰略藍圖,必須要實現的一個偉大夢想。
然而航空母艦的建造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系統性工程,是一個國家軍事、經濟、工業和科技水平的綜合體現。彼時積貧積弱的國情,別說是航空母艦了,人民海軍成立時連艘像樣的軍艦都沒有,就連海軍第一任司令員蕭勁光到劉公島考察時也是租用的地方漁船,甚至有人自嘲道:“國外有‘海軍陸戰隊’,我們有‘陸軍海戰隊’”。
人們常用“摸著石頭過河”來形容創業的艱難,可對于當時的我們來說,無論是航母還是艦載機技術,都毫無經驗可循,幾乎是一張空白圖紙,需要從零起步。這樣的“白手起家”,可謂舉步維艱。
只要肯花時間精力,以世界的眼光、創新的理念、無畏的氣魄,大膽闖、科學試,就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按照“做海軍轉型建設開拓者”的要求,一批批科研工作者和人民子弟兵懷著滿腔熱血,為發展建設我國夢寐以求的航母理想而前赴后繼……他們堅守戰位、泣血鉆研,至誠報國、奮斗終生,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永遠忠誠、永爭第一”的精神。
“遼寧艦”40 余名高級士官是中國第一代航母水兵,在航母仍處于安裝施工時就進駐其中。他們至今平均服役22 年,分布在50 多個崗位,從航母心臟的守護者,到飛行甲板的擎鷹人,再到鋼鐵巨艦的操舵手……親眼見證并參與了中國航母試驗試航、試訓結合、由訓轉戰的轉型升級之路。
前不久,渤海某海域滿載著殲-15 艦載戰斗機的“遼寧艦”破浪前行,數架戰機采用輪轉出動的方式,分批次起飛,在空中完成戰斗任務交接后循環著艦,實現了艦載戰斗機出動和回收間隔時間、再次出動準備時間、同時放飛架次等多項突破。
艦載機是航母的靈魂,也是衡量航母戰斗力的重要標準。曾有人斷言:“中國人即使有了航母,十年內也玩不轉艦載機。”然而現實卻給了那些質疑者一記響亮的耳光。2012 年11 月23 日,中國航母艦載機首次實現艦基阻攔著艦,“遼寧艦”以全新狀態亮相世人。
曾有網友激動地寫下:“從第一顆原子彈到第一顆氫彈,我們僅僅用了2年8 個月,從第一艘航母服役到第一架艦載機上艦,相隔只有不到2 個月,你永遠可以相信我們偉大的祖國!”
那段時間,“走你!”——“航母style”風靡全國,成為國人引以自豪的姿勢。有人分析,艦載戰斗機飛行員的風險系數,是航天員的5 倍,是一般戰斗機飛行員的20 倍。在航母上著艦,就像是一場“人為控制的墜機”,危險系數極高。但即便如此艱難,中國人還是做到了。
廣袤大海見證了人民軍隊裝備的換代躍升。2019 年12 月17 日,“山東艦”入列,遼寧艦有了第一個“兄弟”;今年6 月17 日,翹首以盼的“三胎”,千呼萬喚終落地,被命名為“福建艦”……“大國巨艦”再次揚帆遠航,一路劈波斬浪,逐夢深藍,有人說“中國人的脊梁進一步挺直了”。
10 年來,中國航母“三艦客”接連實現了三次“質”的飛躍——“續建國外滑躍起飛航母”、“自行建造完全國產化航母”和“建造電磁彈射的平直通長甲板大型航母”。10 年間,航母事業的發展不斷給國人帶來驚喜,也帶來滿滿的自豪感。
10 年來,人民軍隊創造了無數個令世界矚目的“中國速度”與“中國奇跡”,一個個曾經想都不敢想的夢如今都變成了現實,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見證著人民軍隊的日益強大,那個僅靠“泥腿子”完成萬里長征的苦日子不會再現,那個僅靠“小米加步槍”打天下的苦日子不會再現,那個僅靠“一把炒面一把雪”跨過鴨綠江的苦日子不會再現……
如果要問,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是什么?那便是夢想成真。最幸福的不僅僅有我們,還有幾十年前那些在窯洞里做著“航母夢”的英雄前輩們,那位踮起腳尖看著美國裝備的將軍,那些在強軍征程中默默奉獻的無名英雄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