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苗
(作者單位:陜西廣電網絡傳媒(集團)集團鎮坪縣支公司)
為認真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公安部等9部委印發的《關于加強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工作的若干意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印發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綜治中心建設與管理規范》(GB/T 33200-2016),全面落實陜西省社會管理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發布的《關于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平安建設)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意見》和《關于推進綜治信息化建設聯網應用工作的通知》,安康市平安安康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的《中共安康市委平安安康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綜治視聯網系統建設應用的通知》要求,加快推進綜治中心、綜治視聯網建設勢在必行。
綜治視聯網建設是基于虛擬機到虛擬機的遷移(Virtual to Virtual,V2V)視聯網技術以及陜西廣電網絡公司網絡優勢建設的一張專門服務于電子政務的高清視頻通信云網絡,提供了諸如視頻會議、視頻通信、視頻監控、多媒體信息發布、遠程直播、遠程互動培訓、應急指揮與調度、媒體監測、數字電視、自辦頻道、視頻郵件、視頻點播、預約錄制等豐富的業務應用功能,市縣級綜治視聯網系統是通過綜治部門的縣、街道以及社區各級分別接入陜西省綜治視聯網,實現視頻互通和系統對接,最終完成全省綜治視頻互聯。
陜西省安康市鎮坪縣綜治視聯網建設的總體方案是按照一個中心(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共享中心),二個分平臺(政法委綜治分平臺、公安分平臺),“三+N”張網絡(公安信息網、公共安全視頻專網、綜治信息網),四類應用(實現面向政法委綜治、公安、33局委辦、企業公眾等四大視頻應用場景)來設計的。
綜治視聯網是運用“V2V視聯網”“統一視頻”“視頻云計算”等多項技術,采用多項專利技術,全高清、全兼容可以與現網的監控、會議系統實現互聯互通;與國家、其他省市視聯網平臺互聯互通;實現一個平臺下實現多功能的特性,節省開支;實現可成長、可擴充的應用模式,支持“橫到邊、縱到底”的擴容模式。
本次鎮坪縣綜治視聯網建設目標是實現縣綜治中心到社區(村)綜治中心視聯網的全覆蓋建設,并最終實現與中央、省、市、縣各級無縫對接,滿足“全國一張網”的建設目標。
本次建設主要包括鎮坪縣(區)7個鄉鎮/街辦、4個社區/村綜治視聯網的建設。具體如下:
實現7個鄉鎮/街辦綜治視聯網點位的全覆蓋,以及與中央、省、市、縣的互聯互通。擴展實現鄉鎮/街辦監控資源依托綜治視聯網向區縣的接入調度應用。
實現4社區/村綜治視聯網點的全覆蓋,以及與中央、省、市、縣、鄉的互聯互通。擴展實現社區/村監控資源依托綜治視聯網向區縣的接入調度應用。
陜西省綜治視聯網絡為專網,基于陜西省視聯網建設,由視聯網提供省、市、縣、鄉鎮縱向骨干網絡及各級視頻服務器,省、市、縣、街道(鄉鎮)、社區(村)通過專線接入視聯網實現視頻網絡的互聯,其拓撲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組網設計拓撲圖
鎮坪縣(區)綜治視聯網設計以鎮坪縣(區)政法委為中心,實現全縣所有鄉鎮/街道辦、4個社區/村的覆蓋,并最終實現與中央、省、市三級無縫對接,達到“全國一張網”的建設目標。
4.2.1 鄉鎮(街道)級綜治中心視聯網部署
在鄉鎮(街道)綜治中心部署啟明系列分體式高清終端,包括1080P高清視頻會議雙屏八流終端、高清攝像機、專業會議麥克風,同時用戶需要自行配置大屏幕液晶電視、投影儀等設備。可通過擴展部署監控接入前端實現鄉鎮/街辦監控資源依托綜治視聯網向區縣的接入調度應用。
4.2.2 社區(村)級綜治中心視聯網部署
在社區(村)綜治中心部署啟明系列分體式高清終端,包括1080P高清視頻會議雙屏八流終端、高清攝像機、專業會議麥克風。同時,用戶需要自行配置大屏幕液晶電視、投影儀等設備。可通過擴展部署監控接入前端實現社區(村)監控資源依托綜治視聯網向區縣的接入調度應用。
5.1.1 會議管理
會議管理平臺是綜治視聯網視頻會議的重要支撐系統,配合運營模式和工作流程,最終實現支撐終端用戶并發進行視頻會議并保障會議效果的目標。平臺支持電腦客戶端、平板電腦、手機、瀏覽器和終端頁面發起會議的相關控制功能,功能包括賬號管理、設備管理、群組管理、權限管理、會議預約、會議審核、會議調度、會議操作歷史記錄查詢、會議相關實時信息和歷史統計等功能。
5.1.2 視頻會議
平臺的全高清視頻會議功能全面符合和適應各種國家和國際標準,全面采用H.264HP圖像編解碼協議圖像處理技術,在專利圖像前處理和后處理技術基礎上,加進了碼率控制策略等技術,使在同樣帶寬下,碼流自動調節可以為用戶提供更逼真、更清晰、更流暢的畫面,不但具有點對點、點對多點的視頻會議功能,還具備點對面的會議能力。
5.1.3 可視電話
平臺中的每一個終端設備均配有一個獨有的視聯網號碼,每個終端有了這樣的號碼,應用者就可以非常簡單地采用傳統電話撥號的形式瞬間建立起視頻通信連接,與網內的任意一點或多點進行高清視頻交互通信。平臺為辦公應用提供了安全的環境,平臺的結構性設計通過每次服務單獨許可制、設備與用戶數據完全隔離、上行濾包機制等從結構上徹底根除了網絡安全問題。
5.1.4 遠程培訓
平臺可以提供一個可承載大規模實時視音頻交互、多媒體資料、數據、圖像和語音的綜合服務云平臺,可用于進行本地或遠程的多媒體和互動培訓應用。平臺在網內任意點對點或點對多點均可實現實時雙向互動,所有培訓的音視頻資料和數據資料(包括課程視頻、領導講話視頻、重要會議錄像等任意視音頻資料,以及圖片、課件、文字資料等其他多媒體或數據資料),均可通過平臺的媒資管理系統進行統一管理,并存儲于平臺的存儲陣列中。大量的資源可以讓培訓過程變得更生動直觀,使學習和培訓效果達到最佳。
5.1.5 “雪亮工程”建設領域擴展功能
綜治視聯網建設包括“雪亮工程”綜治分平臺建設,實現監控調度、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天眼、視頻通信、視頻點播、會議管理、智能分析、智能應用等功能,并部署于縣(區)綜治中心機房;綜治視聯網終端點位覆蓋縣、鎮、村三級指揮中心,綜治成員單位按需接入,實現綜治視聯網的全區覆蓋,并確保與中央、省、市綜治視聯網無縫對接。
5.1.6 視頻點播
視聯網智能化網絡錄播平臺作為視聯網中離線媒體資源的核心處理平臺,基于瀏覽器/服務器模式(Browser/Server,B/S),集網絡視音頻流的同步錄制、后期編輯、點播回放、存儲管理和平臺性能監測管理于一體,與視聯網的整體業務平臺有機結合,實現媒體資源最大限度的共享。
5.1.7 GIS天眼調度
視聯天眼以先進的視聯網技術為基礎,通過與地理信息技術及行業實際業務需求相結合,實現基于GIS系統實現統一界面調度使用的視頻會議、可視通話、監控查看和一鍵報警等功能,為客戶開展社會綜合治理、督查監管、辦公執法等工作提供方便、實用的信息化支撐手段。
在GIS天眼調度系統中,地理信息模塊是基于城市地圖的開放平臺,運用空間網格技術、地理編碼技術、嵌入式地理信息引擎技術,以社會創新管理業務為依托建設而成的信息系統。智能標注模塊提供視聯網資源在地理信息模塊上的自動和批量標注功能融合通信模塊實現視聯網系統與可視化調度指揮系統的深度融合,實現了各系統之間業務流的充分打通,在指揮調度過程中無縫銜接。
5.1.8 視頻會商
視聯天眼融合通信模塊通過GIS應用提供針對視頻會議便捷化、可視化的調度操作。在視聯天眼的GIS地圖上展示視聯網通訊終端設備,能夠更直觀形象地體現參會資源的分布情況,點選查看視聯網終端的基本信息,包括終端的名稱及設備類型等。支持通過在GIS地圖上框選視聯網資源池中任意多點資源[包括視聯網終端、手機客戶端、電腦客戶端、視頻監控資源(探頭)發起視頻會商業務],展開應急指揮工作,同時支持在GIS地圖上展示視聯網終端的參會狀態和發言調度,并可在會議中通過GIS操作實現對參會終端的增減等操作。
5.1.9 智能分析
根據綜治視聯網建設要求和指標數據,結合已建成的綜治視聯網系統應用情況的指標數據,建設可視化智能分析系統,深化大數據應用,滿足對聯網建設情況、平臺日常使用情況的了解,為全市政法信息化建設和規劃提供決策分析支撐和可視化圖標,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促進平臺各系統的關鍵信息資源的深度分析與互通共享。
視聯網智能分析系統包含視聯網感知中心、視聯網告警中心和視聯網展示中心三大部分,可以為視聯網業務提供7×24小時的實時監測、實時顯示和故障報警功能,使運維人員更全面地了解視聯網業務運行情況及出現的故障。
視聯網感知中心由帶寬感知、設備感知、平臺感知和業務感知共4個子模塊構成。
視聯網告警中心可處理多對象且維度分散的故障信息,能夠及時、準確、全面地反映全網國干帶寬流量、視聯網設備資源、視聯網業務與系統平臺等維度的故障告警情況,并將告警信息展現給運維人員。
視聯網展示中心專注于收集視聯網日常運行時所積累的各種類型數據,將數據進行統一分析及處理,為用戶提供多種形式的大數據圖形界面。
5.1.10 網絡管理
智能網絡管理平臺是視聯網網絡管理解決方案中的集中操作維護部分,提供配置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安全管理、日志管理、拓撲管理、軟件管理、系統管理等網管基礎功能和豐富的可選功能。
智能網絡管理平臺是視聯網全網建設和運行保障的支撐平臺,實現綜治視聯網全網點位統一管理和全網絡的集中監控維護,形成了覆蓋視聯網全網的運行維護保障體系,保障全網各級視聯網業務正常開展。
智能網絡管理平臺實時智能分析和展示各省、市、縣的在網節點情況,可按照天、周、月的維度分析在網點位數據,實時了解建設進展與開通情況。
在視聯網安全認證方面,智能網絡管理平臺對于每個接入視聯網的點位進行認證,只有經過認證的點位才能開通視聯網業務,確保接入設備的合法性,從機制上和源頭上保障視聯網安全可靠。
在網絡運維管理方面,可實現分區域、分級管理,按照國干級、省級、市級、縣級等多級模式進行管理。
5.2.1 黨建服務
以黨建為引領,統籌推進黨組織建設,構建完整可信的組織機構,通過覆蓋基層視頻聯網終端,實現全域黨員“一張網”互聯互通,街道社區黨建、單位黨建、行業黨建互聯互動。
5.2.2 綜合治理
以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深化安康市平安建設等重點工作需求為導向,充分運用物聯網、視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地理信息平臺等現代科技手段,對影響國家安全、社會穩定、治安狀況和群眾安全感的各類社會矛盾和群眾訴求進行收集管理。
5.2.3 綜合執法
依據頂層設計、統一平臺、橫向整合、縱向貫通、安全可控原則,以網格化管理為主要思路,依托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的資源整合、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實用高效、安全快捷、業務協同的全域綜合執法應用體系構建,連接多個職能部門,支持不同部門橫向擴展應用和同一部門縱向深入應用,實現涉及公共安全、應急管理、平安校園、基層社會治理等多領域的報警執法事項統一申報、統一受理、集中辦理、統一反饋和全流程監督,為政府的多級、多部門業務協同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撐。
5.2.4 便民服務
利用視聯網的視訊傳輸能力和數據承載能力,推動政務便民服務重心下移,把資源、服務、管理下放到基層(村、社區),提高全民獲取政務服務的便利性和生活質量。
5.2.5 政務監管
為規范管理、提高監管效能,強化信用支撐,政務監管系統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原則、以視頻監管和數據監管為手段,切實做到監管到位、執法必嚴,進一步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和法治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