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旭 柏曉靜 薛 坤
圖書館總分館制是歐美等國家普遍采用的組織模式和運行機制,主要是在一個地域環境下,一個或者多個建設主體共同建立成為“公共圖書館集群”,形成圖書館服務體系,提供普遍均等服務[1]。實踐證明,圖書館總分館制可以有效幫助基層群眾接觸優質資源,提高基層群眾對文化的訴求,并結合一體化的管理模式,協助實現縣域圖書館之間可以形成資源共享的發展模式。總分館制對縣域圖書館總分館制度的研究既可以幫助厘清圖書館未來發展方向,也可以幫助明確在數字化網絡環境下圖書館建設過程中,資源和服務存在的優劣勢,對未來縣域圖書館總分館制的發展有一定的啟示作用。截至2020年12月,全國已經有2397個縣(市、區)建立圖書館總分館制,建成分館數量超過兩萬個,滿足基層百姓閱讀需求。濱州市圖書館是2015年投入使用的新館,截至2021年底,濱州市圖書館共有在編人員25人,實有在崗工作人員25人。
我國圖書館總分館建設中,分館經費主要是各基層政府承擔,總館只享用部分或者全部文獻資源的產權,其他設備產權和工作人員的行政隸屬一般屬于各級政府,分館的設計和布局一般要首先考慮群眾的方便程度和資源的共享程度等,部分學者依照地域對圖書館總分館制的實踐進行分析和整理。黃鐘婷(2022)提出將文獻流通服務推廣到移動服務端,以首都圖書館大興機場分館為例,闡述“移動借閱”和“預約還書”服務流程,對文獻流通移動服務的未來發展進行研究[2]。李傳欣(2022)對圖書館總分館系統的基本建設方法進行科學研究[3]。周崇弘(2022)介紹東莞圖書館少兒分館從紅色書房建設的現狀出發,研究公共圖書館紅色閱讀空間的高質量發展[4]。林岫(2022)以首都圖書館大興機場分館建設項目為切入點,分析、研究、探討了公共圖書館智慧空間的服務、效能、啟示,以及今后的發展趨勢[5]。韓文甲(2022)以南通市圖書館特色分館建設為例,提出圖書館主題分館可引進社會資源共建,以彌補圖書館資金和資源的不足。分館建設應以注重特色、資金保障、共享和可持續發展為基本原則,選擇合適的共建模式、執行統一的建設標準、開展互聯互通并提供長期的跟蹤服務,真正實現主題分館的價值[6]。李傳彬(2022)以萊蕪區總分館建設與服務為例,介紹了萊蕪區總分館建設情況,分析了在總分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如何提升圖書館總分館建設與服務工作水平提出了意見和建議[7]。丁琴娥(2022)主要從“憶往昔、看今朝、展未來”三個方面詳細論述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建設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的現實困境、有效策略以及美好前景[8]。章曉紅(2022)以山東省文獻資源共享平臺為研究對象,基于16份專家訪談詢問和249份讀者問卷調查,探究和分析了總分館制背景下文獻資源共享的關鍵影響因素和現狀[9]。趙詩武(2022)以白河縣圖書館長春路分館改造實踐為例,對非圖書館用途的舊樓舊房改造成安全、實用、現代的圖書館用房[10]。
國外的總分館形式多樣,美國是總分館制度實行較早的國家之一,從一定意義上構建“圖書館是生長著的有機體”理論,由最初的單一主體圖書館模式演化成為圖書館發展群落,幫助應對外界環境變化而在組織結構上慢慢完善圖書館功能,從外部環境到內部構架,不僅幫助讀者和民眾更多地接觸到優質資源,也幫助圖書館更快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國外總分館的形式多樣,如直管、托管、聯辦、加盟,通過不同的地域或者群體來確定總分館的類型和形式,總分館存在的價值主要是幫助提高文獻的利用率及總體的服務效果,有利于實現文獻的資源共享。目前,圖書館單一管理、固定群體服務已經不能滿足社會需求,在這一方面,國外的經驗也值得國內進行學習。
從國內外的相關研究可以看出,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在目前的狀態下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重大,尤其是在疫情常態化的形式下,如何有效利用總分館制在公共社會服務中發揮有效的資源互補和資源共享狀態,仍需要進一步的探討,尤其是針對縣域圖書館總分館的實踐研究方面。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的主要存在意義在于有利于幫助城市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集群化。公共圖書館在設立分館的過程中需要形成帶動作用,安排相關人員對分館進行管理,并形成以市域圖書館為核心,縣域圖書館為帶動,鄉鎮圖書館為紐帶的多方合作主體參與的統籌協作關系,一種統籌規劃、集中管理、相互補充的協作關系。
在讀者服務工作方面。2021年,濱州市圖書館共接待讀者23.45萬人次,新增持證讀者12 149人次,訪問量見圖1,文獻借還冊書283 982冊次,數字資源訪問總量達690萬次(1)資料來源:濱州市圖書館,http://www.sdbztsg.com/;在資源建設工作方面。2021年度財政撥款收入總額為1004.19萬元,2021年度財政撥款支出總額為1004.19萬元,其中包括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902.49萬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64.52萬元,衛生健康支出11.69萬元,住房保障支出25.49萬元。

圖1 2021年濱州市圖書館訪問統計圖(次)
“十三五”期間,濱州市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建設專題通過培訓班的形式舉辦,選取30%的鄉鎮(街道)辦成縣級文化館圖書館分管,并將該方式寫入市政府工作報告,列為市政重點工作。各縣區在流動性服務、數字化服務、文化藝術創造等方面做出各種努力,如陽信縣首先創造出流動性文化館服務體系、鄒平市率先啟動鎮和村文化廣場的WIFI全覆蓋工作等,將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創新發展,真正打造“濱州范本”和“濱州樣板”。2021年,濱州市圖書館新增濱州市審計局服務點等4處,目前館外圖書館26處,調撥各服務店及濱州市圖書館供給56 793冊,開展圖書館下鄉村及下社區活動4次,在豐富基層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也幫助各類企業開展科研創新發展。2018年,濱州市圖書館正式開放的分館有高新區分館和市西分館,2021年濱州市圖書館正式開放的分館有濱州館,總館對分館人員進行業務指導及協調圖書、經費等問題,分館服務人員均為合同制員工。具體濱州市縣域圖書館總分館建設情況下文重點介紹濱城區圖書館總分館、惠民縣圖書館總分館、無棣縣圖書館總分館和沾化區圖書館總分館。
1. 濱城區圖書館總分館建設概況
濱城區現有13個鄉鎮辦(市中、市西、市東、彭李、北鎮、濱北、梁才、三河湖、楊柳雪、秦皇臺、里則、沙河、杜店),截止到2020年12月,共建成市中、市西、市東、彭李、北鎮、濱北、梁才、三河湖、楊柳雪、秦皇臺10個分館,建成市東街道政通社區、市西街道彩虹湖社區2兩個服務點,分館覆蓋率77%,均與總館實現統借統還。濱城區圖書館總分館制的推行,通過統一的模式對資源和人才的優勢資源進行整合,實現從單個圖書館的建設向多主體圖書館建設的轉變,提升了圖書館的運營效率,最大限度實現了文獻資源的共享。
2. 惠民縣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概況
惠民縣文化和旅游局投資400萬元,依托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場所,按照“圖書館+尼山書院”的模式,現已完成9個分館建設并已順利通過市派第三方驗收,圖書館分館全縣鎮(街道)覆蓋率64%(全縣14個鎮、街道)。發揮總館作用,實行賬單式服務。縣圖書館作為總館,對各分館實行“三統一”,圖書、電子資源統一采購、統一配送;政策、圖書管理技能、服務方式統一培訓;分館人員、財產、設施設備統一登記管理。對于分館的活動組織實行賬單式服務,由總館列出活動內容、活動時間、活動地點、負責人安排表,及時調度、逐一督促落實。年組織開展“書香惠民·消夏誦讀”活動15場次、閱讀推廣活動15場次。2020年8月份,舉辦了全縣鎮(街道)文化站站長、圖書館全體同志參加的圖書管理員培訓班,圍繞基層全民閱讀活動開展的重要意義、總分館建設、通借通還、管理系統使用等內容展開培訓。各分館實現了通借通還、實現了免費對公眾開放。
3.無棣縣圖書館總分館建設概況
無棣縣圖書館總分館制主要以“總館+分館+服務點”的模式,推進三級場館建設,利用訂單服務模式,更好地滿足群眾基本文化需求條件,縣圖書館為總館,以鄉鎮為分館,農家書屋作為流動站,圖書館流動服務車作為協助補充的總分館體系。保證全縣人民的文化權益和文化需求,堅持公共服務普遍均等,實現資源共享和統籌發展,真正推進無棣縣總分館制健康穩定發展。2020年9月和2021年5月,無棣縣文化和旅游局分管負責人帶領圖書館人員分別對全縣各鎮街分館建設現場督導,提出可行建議,圖書館對分館工作制度建設等有關業務問題給予了輔導。2022年4月份,無棣縣文化和旅游局召開了全縣圖書館分館建設推進會,各鎮街分管文化的宣傳委員和文化站長參加了會議。2020年12月,無棣縣文化館(西小王鎮于岔河村)民俗分館授牌,標志著無棣縣總分館制服務體系正式建立并開始實質性的工作。
4. 沾化區圖書館總分館建設概況
濱州市沾化區所轄鄉鎮(街道)共11個,截至2021年底,已建設10個分館,總分館建設完成90%。為進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加快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進程,不斷滿足城鄉基層居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沾化區圖書館積極探索發展途徑,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模式,整合區、鄉鎮(街道)、社區的圖書資源,統一納入到區圖書館總館的整體服務鏈中,讓圖書借閱服務覆蓋到廣大農村地區和社區,走出了一條“部門主導、城鄉一體、資源共享”的圖書館總分館建設模式的新路子。目前,全區已經基本建成統一采購、統一編目、統一配送的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
嚴格完整的組織體系和高度統一的協調管理是以濱州市縣域公共圖書館作為中心館,以各鄉鎮圖書館、基層服務站點為分館,以網絡為基礎,以知識導航為動力,以資源共建共享為宗旨,以提高服務水平為目的,構建了濱州市圖書館總分館模式。縣域圖書館總分館制的建設是對傳統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一次升級和完善,也是提升效能的重要舉措,可以幫助基層的群眾更容易地獲取相關的知識,使得途徑更便捷。濱州市總分館制在試點中心建設過程中,幫助推廣試點工作的相關經驗,進一步擴大了建設的范圍,鼓勵相應有條件的地區加快縣域圖書館總分館制的建設工作。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在試點基礎上積極穩妥推進,主要依托縣級文化館、圖書館、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等作為主圖書館,分館設在村級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推動農村書店與縣級圖書館融合互聯,符合條件的農村書店成為圖書館分館,其他尚未成為分館的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可以設立基層服務點,補充和延伸主分館的服務。主館和分館要積極開通公眾文化需求反饋渠道,采取“訂單式”服務方式,使供需有效銜接。充分利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優勢,利用國家公共數字文化項目和資源,打造濱州市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平臺,充分利用流動舞臺車、流動圖書館車等設施和手段,延伸流動文化服務,擴大公共文化服務有效覆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