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汝佳,王永杰
(阜新市城市公用設施服務中心(集團) 遼寧阜新 123099)
銀杏俗稱公孫樹,根據其形狀特征又稱為鴨掌樹。屬雌雄異株樹種,因具有樹形優美、冠幅大、分枝點高等特點被廣泛應用于園林造型、彩葉觀賞、行道樹等領域,常常與紅葉李、五角楓等彩葉樹種間植,并配以多種灌木打造立體、多層次的視覺效果,形成色彩豐富、立體整潔的園林景觀。在城市公園、游園、風景區打卡地及主要干路、綠地等區域應用較多,也可孤植于城市草坪、花園等處,可突出銀杏樹形逶迤、挺立的姿態。由于銀杏生長速率較慢,每年根系的生長僅一次,因此存活的時間較長,結出的種子呈橢圓形,藥用價值極高,對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有良好的功效。
銀杏焦葉癥狀分為生理性焦葉和病理性焦葉,生理性焦葉癥狀與葉枯病的發病癥狀相似,兩者區別在葉片發病部分是否產生黑色孢子體,葉枯病發病會產生孢子體,而銀杏生理性焦葉不產生黑色孢子體。銀杏焦葉癥發病初期樹冠邊緣葉片呈橙黃色,無光澤,葉片邊緣有輕度卷曲。到了7—8 月份氣溫驟升,光照增強、雨季來臨,樹冠外緣危害嚴重會變枯變皺,遠處看會連成片。脫落的銀杏葉片上,扇形葉片外圈從頂端一側開始變黃,逐漸沿葉脈擴展,焦枯部分枯黃、干皺,葉緣處呈白色漸淡,向內顏色變深,呈橙黃色。扇形葉片的黃綠交界處呈現漸變狀,在葉片正常綠色邊緣外側的葉肉組織呈水漬狀綠色,枯葉面以葉柄為圓心,呈輻射狀焦黃色,脈絡清晰可見。
近年來,銀杏已逐漸成為各地旅游打卡的網紅樹種,深秋里金燦燦的銀杏葉讓往來絡繹不絕的游客駐足,紛紛打卡拍照。為打造高品質宜居城市,提升民眾的幸福指數,自2021 年起,阜新地區將建設多處特色銀杏觀賞地,分布于細河景區迎賓橋至友愛橋南岸段、三一八公園內環道北側、人民公園游樂場南側、玉龍湖健康步道等地,共栽植銀杏819 株。而人民大街中華路至八一路段、迎賓大街中華路至西山路段銀杏均為早年栽植(圖1),栽植總量為618株。阜新市地處遼西地區,干旱少雨,春季多風,溫差較大,夏季短暫炎熱,正午光照強度大,降雨集中于每年的7—8 月份,秋季降溫迅速,冬季干燥寒冷。在此氣候條件下生長的銀杏結合長勢及栽植環境,易產生銀杏焦葉癥狀,且逐漸嚴重。樹下觀察,位于人民街中華路至八一路段的個別銀杏樹冠外緣呈淡黃色,產生癥狀時間在6 月份,形狀與春季新抽嫩葉相似,卻葉片焦枯無光澤。結合相關調查方法,銀杏焦葉癥的發病葉片比例<5%為輕度日灼,比例5%~25%為中度日灼,比例≥25%為重度日灼,通過實地調查銀杏焦葉數量,預計人民街銀杏焦葉癥總日灼發生率為70%,其中輕度日灼發生率為30%,中度日灼發生率25%,重度日灼為15%,而迎賓大街由于受立地條件及光照因素影響較小,日灼發生率僅為45%,其中輕度日灼為30%,中度日灼為15%(圖2)。

圖1 迎賓大街銀杏

圖2 銀杏焦葉癥狀
栽植銀杏的立地條件對其生長發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立地條件主要包括栽植土壤的保墑保肥能力、透氣程度、土壤環境等。一般來說,疏松、透氣的土壤對銀杏的健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比如在片林、庭院中做景觀樹的銀杏,其抗病抗蟲能力較強。街道地上地下管線、人流量、汽車尾氣、水泥路面的多少、樹木所需的營養物質是否充足等都會影響銀杏根系的生長發育。若銀杏作為行道樹,其立地條件多為道路綠化帶或樹池,造成土壤受道板擠壓,透氣蓄水能力較差,影響了植株的根系生長,就易引發夏季銀杏焦葉癥。同時街路行道環境土壤雜質多、透氣透水性差、兩側高大建筑物多更加劇了焦葉癥的發生。有文獻指出不同栽植位置對銀杏健康狀況的影響是不同的。北京地區片林內栽植銀杏的健康狀況明顯高于綠化帶及樹池內的銀杏,且健康狀況與銀杏焦葉癥的發生成反比關系。
溫度、降雨量、濕度等氣候因子也是加劇夏季銀杏焦葉癥產生的原因所在。進入6 月,氣溫驟升,每日平均溫度可達30 ℃。隨著溫度不斷升高,氣候逐漸干燥,空氣濕度低,樹冠層葉片因缺水而蒸騰作用加強,導致樹干、樹根所需水分得不到充分的供給。由于銀杏本身存在根系過淺的情況,這種環境下易形成干熱風,使得銀杏根系失水更加嚴重。進入7—8 月,北方雨季來臨,降雨量驟增,時常有大雨、暴雨發生,聚集的雨水在城市綠地環境中無法及時排出,造成根系積水嚴重。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易造成土壤細菌、微生物的肆虐,進而破壞銀杏根系,根系呼吸、吸水功能受損,加劇了銀杏焦葉癥的癥狀。
由于銀杏的生物學特性,根系呼吸和水分吸收功能受土壤環境條件影響較大,加之銀杏生長速度較慢,一般銀杏幼樹要栽植2 年后才會恢復正常生長,而銀杏大樹栽植3 年以后才能發揮其綠化觀賞的作用。因此,改善銀杏行道樹的立地條件能有效減少焦葉癥的發生,挽回植株因焦葉而枯死造成的經濟損失。其方法:一是在城市行道樹的選擇上,充分考慮樹種的生物學特性及后期的綠化養護成本,要避免在狹窄、板結的土壤、道板上栽植銀杏;二是在北方地區高溫、干燥的季節,盡量搭建遮陰設施,減小銀杏葉片邊緣失水程度,通過呼吸蒸騰作用進行降溫;三是在高溫天氣來臨之前,對銀杏進行充分灌溉,改良土壤的透氣、透水性,在正午高溫氣候時分,也可采用對銀杏樹冠進行霧滴狀噴水,降低樹冠層的溫度并提高樹冠中濕度,為葉片補充水分,防止因干熱風而導致銀杏焦葉癥的孳生。
在北方7—8 月的氣候環境下,極易形成干熱風,銀杏葉片蒸騰作用加強,需水增強,加劇了土壤表層水分的蒸發和土壤內部水分的流失,為了緩解氣候干熱及高溫暴雨引起的銀杏焦葉癥,可以對銀杏養護管理初期(大概5 月底至6 月)適當增加澆水次數,每次澆水保證澆透、澆足,避免水分不足只滲透到根系表層。針對地區實際情況也可在養護初期在根系周圍打孔放入長度適宜的滲水管(注意不破壞銀杏根系),定期灌水施肥,保障深層根部供水,促進根系向下生長。在灌足水分后要及時松土透氣,防止土壤水分蒸發。而在7—8 月的銀杏養護管理中,加劇銀杏焦葉癥的原因就是根部積水嚴重,呼吸功能受阻,對此每逢暴雨來臨時,要及時做好行道樹池的排澇工作,避免雨水過多集聚,造成銀杏根部積澇而腐爛壞死。
銀杏焦葉癥是一種生理性病害,由于城市街路土壤環境的復雜性和銀杏本身是淺根系植株,高溫雨季來臨,導致銀杏的根系發育受損,葉片水分供給不足,產生焦葉現象。
產生銀杏焦葉癥的根源均與根系吸收有關。為了解決銀杏焦葉癥狀,要強化養護管理措施:一是要因地制宜,在銀杏周圍埋滲水管,定期澆水松土;二是要在雨季來臨時,及時排澇,避免根系腐爛而加劇銀杏焦葉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