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媛,張 紅,劉智利,伍艷春
腦卒中又稱卒中和中風,是一組以腦組織缺血或出血性損傷癥狀和體征為主要表現的急性腦血管疾病[1]。我國每年經過年齡標準化后的腦卒中患病率和發病率分別為1 114.8/10萬人次和246.8/10萬人次[2]。據此推算,我國每年將約有240萬人新發腦卒中,現存腦卒中病人1 100多萬例[3],其中缺血性腦卒中約占80%[4]。可見,腦卒中后幸存者數量正在逐年增加,而缺血性腦卒中病人占了絕大部分。心理彈性是指個體能正確面對和較好地適應創傷、逆境、威脅、悲劇或其他重大壓力的過程,即面對消極經歷的反彈或復原能力[5]。生存質量也稱生命質量、生活質量,1995 年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定義其為:“個人對他們在當前文化背景下的生存地位及與他們的目標、期望、標準和關注點相關的生存價值體系的看法”[6]。盡管腦卒中診療技術不斷更新,但在恢復期及存活病人中仍有50%以上存在長期功能障礙[4]。而功能鍛煉依從性是病人康復鍛煉情況的間接反映,積極的康復鍛煉有利于促進病人神經、肢體功能的恢復,提高腦卒中后生存質量[7-9]。有研究發現,心理彈性和生存質量存在相關性[10-11],但其和生存質量具體領域的關系還未清晰。功能鍛煉依從性是一種鍛煉的自主行為。華秀琴等[12]的初步研究顯示,進行心理彈性干預有利于提高病人康復鍛煉依從性。因此,功能鍛煉依從性可能與其疾病后的復原能力也 就是心理彈性有關,但目前少有研究關注兩者的相關性。本研究旨在探討缺血性腦卒中病人心理彈性與生存質量、功能鍛煉依從性的關系,以期在心理領域對促進腦卒中病人康復提供理論依據。
1.1 研究對象 采用前瞻性研究設計納入2021年1月—2021年8月在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內科住院的缺血性腦卒中病人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依據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中診斷標準[13],根據臨床特點結合相關輔助檢查,經頭顱CT(computed tomography)或頭部核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檢查證實為缺血性腦卒中;②病人年齡≥18 歲;③出院時意識清楚,既往無認知功能障礙或精神疾病病史,能配合完成問卷調查;④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本次研究。排除標準:①因病情危重或家屬要求而自動出院者;②病情穩定但需進一步支持治療而轉至下級醫院繼續治療者。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1.2.1.1 一般資料問卷 由課題組根據研究目的自行設計,包含一般人口學資料和疾病相關資料。一般人口學資料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生活方式、婚姻狀況、職業情況、主要照顧者、家庭經濟、醫療付費方式;疾病相關資料包括是否有腦卒中家族史、腦卒中病程、目前主要癥狀、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住院期間是否受到專業康復指導、并存病等。
1.2.1.2 功能鍛煉依從性量表 該量表主要適用于出院后腦卒中病人的隨訪工作,量表共 14 個條目,選項采用4級評分法,“根本做不到”計1分,“偶爾做得到”計2分,“基本做得到”計3分,“完全做得到”計4分,總分56分,得分越高功能鍛煉依從性越好。同時,該量表經過嚴格編制程序,作者對其內容效度、結構效度、效標效度進行驗證,結果顯示其具有良好的效度。總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923、重測信度組內相關系數(ICC)為0.788~0.850,具有較好的信度[9]。
1.2.1.3 腦卒中專門化生存質量量表(Strok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 該量表是一種專門針對腦卒中病人的生存質量測評工具,目前已被翻譯成多國版本并廣泛應用于腦卒中病人的生存質量測評中[14-15]。量表包括精力、家庭角色、語言、活動、情緒、個性、自我照顧、社會角色、思維、上肢功能、視覺、工作/生產力12個維度,共49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5級評分制(1~5 分),總分49~245分,得分越高表明生存質量越好。2003年,王伊龍等[16-17]將其引入國內并進行漢化和信效度分析,檢驗了該量表在我國腦卒中病人的生存質量測評中的良好測量學特性。
1.2.1.4 10條目心理彈性量表(Connor-Davision Resilience Scale 10 items,CD-RISC-10) 該量表最早由Connor等[18]編制,共25個條目。2007年經Campbell-Sills等[19]精簡后形成10條目的CD-RISC-10。CD-RICS-10中文版由Wang等[20]翻譯修訂并測試,量表共10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每個條目0~4 分,總分范圍0~40 分,得分越高其心理彈性越高。中文版心理彈性量表已被廣泛應用于腦卒中病人中[12,21]。
1.2.2 資料收集與質量控制 本研究用問卷調查法調查缺血性腦卒中病人出院時基本資料、功能鍛煉依從性、生存質量和心理彈性情況。調查由2名經過統一培訓的人員于病人出院當天對其進行面對面資料收集,以病人自愿為原則。調查完成當場檢查問卷,如有遺漏請病人填補,核對無誤后收回。資料整理由收集資料的2名專職人員進行,采用Epidata 3.1軟件進行數據錄入,雙人獨立錄入數據,經邏輯檢錯無誤后,兩份資料進行核對,若出現不相同數據信息,查找原紙質版問卷進行最終確認。

2.1 缺血性腦卒中病人一般資料 本研究共調查缺血性腦卒中病人126例,一般資料見表1。

表1 缺血性腦卒中病人一般資料(n=126)
2.2 缺血性腦卒中病人心理彈性、功能鍛煉依從性、生存質量得分情況 缺血性腦卒中病人心理彈性得分(28.02±8.50)分;功能鍛煉依從性得分(42.08±8.80)分;生存質量總分(159.97±37.28)分 。詳見表2。

表2 缺血性腦卒中病人心理彈性、功能鍛煉依從性、生存質量得分情況
2.3 不同特征缺血性腦卒中病人心理彈性、功能鍛煉依從性、生存質量得分比較 針對不同一般資料進行單因素分析顯示,不同性別、婚姻狀況、主要照顧者的缺血性腦卒中病人心理彈性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年齡、主要照顧者的缺血性腦卒中病人功能鍛煉依從性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年齡、婚姻狀況、職業情況、主要照顧者、家庭經濟、卒中次數的缺血性腦卒中病人生存質量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不同一般資料的缺血性腦卒中病人心理彈性得分比較 單位:分
2.4 缺血性腦卒中病人功能鍛煉依從性、生存質量與心理彈性的相關性分析 缺血性腦卒中病人功能鍛煉依從性、生存質量總分、生存質量中精力、家庭角色、語言、活動、情緒、自我照顧、社會角色、思維、上肢功能維度與心理彈性顯著相關。詳見表6。

表4 不同一般資料的缺血性腦卒中病人功能鍛煉依從性得分比較 單位:分

表5 不同一般資料的缺血性腦卒中病人生存質量得分比較 單位:分

(續表)

表6 缺血性腦卒中病人功能鍛煉依從性、生存質量與心理彈性的相關性分析
3.1 缺血性腦卒中病人心理彈性、功能鍛煉依從性和生存質量現狀 本次調查研究顯示,缺血性腦卒中病人出院時的心理彈性得分為(28.02±8.50)分,處于中等水平。這與朱杉杉等[21-23]的調查結果相似。缺血性腦卒中病人出院時的功能鍛煉依從性得分為(42.08±8.80)分,處于較高水平。相較國內其他類似調查研究[24-26],本研究結果中病人的功能鍛煉依從性得分更高,可能原因為本研究納入病人大部分殘疾程度較低,生活自理能力較好,同時功能康復希望和自信較高,從而更加積極進行功能鍛煉。缺血性腦卒中病人出院時的生存質量總分(159.97±37.28)分,處于中等水平。其他學者的研究結果也顯示,腦卒中病人生存質量處于中低水平[27-30],這提示盡管腦卒中病人疾病康復條件達到出院標準,但其出院時的生存質量仍不理想。
3.2 缺血性腦卒中病人心理彈性、功能鍛煉依從性和生存質量的相關性 心理彈性即某個體面對外界環境和生活不良事件的刺激時,所表現出的積極有效的心理和行為應對方式[31]。心理彈性作為個體積極應對逆境的一種能力,可以使其在面對逆境、創傷、威脅或危險時具有一定的抗壓力,以積極的應對方式面對困難和疾病,從而促進創傷后生理和心理的恢復。本研究中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心理彈性與功能鍛煉依從性呈顯著正相關(r=0.407,P<0.001),提示較高的心理彈性往往預示著更好的功能鍛煉依從性。杜新慧等[32]同樣發現,心理彈性是影響病人術后康復鍛煉依從性的重要因素。采取措施提高病人心理彈性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康復鍛煉依從性,提高疾病后的生存質量[12,33]。同時,本研究結果也顯示,心理彈性和生存質量呈顯著正相關(r=0.389,P<0.001),這與胡淑霞等[10-11,21]的研究結果相似。心理彈性得分與生存質量量表中的精力維度(r=0.328)、家庭角色維度(r=0.238)、語言維度(r=0.310)、活動維度(r=0.232)、情緒維度(r=0.537)、自我照顧維度(r=0.271)、社會角色維度(r=0.324)、思維維度(r=0.253)、上肢功能維度(r=0.268)得分呈顯著正相關(P<0.01)。提示心理彈性影響到病人生存質量的各個方面,不單是心理情緒領域,對病人的生理和社會領域均有影響,提示臨床工作者應該重視提高病人心理彈性在促進其出院時生存質量的作用。心理彈性高的病人在腦卒中后更可能以積極的應對方式對待發病后存在的肢體功能殘疾或其他相關癥狀,康復過程中對于生活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也會更加積極,這有利于調動病人康復主觀能動性,從而使其總體生存質量得到提高。心理彈性是一種面對疾病創傷后的復原力,心理彈性高的病人對疾病帶來的功能殘疾接受度可能更高,從疾病的打擊中重新振作時間更短,轉而積極尋找方法促進疾病后的康復,因此肢體功能恢復的速度也會更快。
綜上所述,缺血性腦卒中病人的心理彈性和功能鍛煉依從性、生存質量呈顯著正相關關系。因此,對缺血性腦卒中病人住院期間進行心理護理和鼓勵支持等方法提高其心理彈性,將從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康復鍛煉的依從性,有利于病人生存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