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慧,張月芳,康萌
(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渭南 714000)
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根據當前我國發展階段和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提出并深入闡述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我國宏觀經濟正處于快速增長階段[1],紡織產業作為我國的支柱產業在其中起著重要作用。國外經濟發展歷程也證明,鄉村經濟中紡織企業的貢獻是必需的而且是穩定的。
紡織行業的原材料價格受市場供需、政策、配額、匯率等諸多因素影響。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紡織企業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在生產過程中原材料費用與人工費用逐步增長,企業發展速度也隨著逐漸放緩。此外,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使的紡織企業外部環境發生變化,促使紡織企業產業結構逐步調整,行業內部一些小型企業開工率極度不足生存困難,漸漸發生關廠閉店的現象,還有一些規模紡織企業逐步改進企業內部生產技術,甚至有的企業搬往勞動力價值低的地區,以便企業進一步發展。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提高,紡織企業內部發展戰略的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紡織產業作為我國重要的民生產業,其紡織技術在不斷提升,深受國際社會的青睞,我國的紡織品出口量在全世界名列前茅。2021 年,我國紡織行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比去年增加4.4%,增速較上年加快9 個百分點,紡織產業鏈絕大部分環節工業增加值實現增長[2]。由此可見,我國紡織行業的發展呈穩步上升的態勢。在互聯網時代,工業智能化也提上日程,我國紡織業數字化研發工具普及率逐年增加,進一步促進了紡織業的的發展。
然而,面對疫情以及不斷變化的國際經濟形勢,紡織企業也面臨著嚴重考驗,在企業銷售、現金流、開復工等方面都將不可避免的面臨著調整。上半年,受各類不利因素的影響,我國紡織企業的產值、出口交貨值以及銷售利潤與去年同期相比均出現了下降的情況,不僅出口形勢出現重重阻礙,而且內銷市場也十分不景氣,為進一步發展,紡織企業行業內部也將不斷調整和變革。
PEST 分析法側重研究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圍繞紡織企業所面臨的政治、經濟、社會與技術[3],這四個方面系統的研究紡織企業的宏觀環境,以此來幫助紡織企業根據實際環境做出相對應的競爭戰略。
紡織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明確指出,要確保紡織產業在生產制造和國際貿易中的優勢和地位,紡織行業作為我國傳統的制造業,受到國家政策的極大支持。我國正面臨市場化改革,國家實行了諸如稅收、貨幣信貸、行政措施等形式的政策調控,進一步整頓和規范了紡織行業市場秩序。
我國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進一步拉動了內需,但是疫情的影響、通貨膨脹的壓力、資本市場中存款準備金的提高以及存款的加息,居民的實際購買力逐步下降,對紡織業的消費需求降低,這些均對紡織企業造成了一定的沖擊。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居民消費向多元化、個性化方向發展,居民更青睞個性消費,加之我國人口數量增加,紡織品行業的市場前景廣闊。另外,我國人民受教育水平普遍提升,進一步提高了綜合素質,價值觀念相比于以往有所不同,尤其青少年對勞動的認知更傾向于勞心勝于勞力、抗挫力低,而紡織企業工作時間長、強度大,再加上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明顯,勞動力結構性短缺現象對紡織企業的管理帶來極大挑戰。

圖1 PEST 分析法模型Fig.1 PEST analysis model
世界高新技術的迅猛更新,不同技術融合更新,促進了紡織企業的不斷變革。我國紡織行業更側重于紡織品質量的提高、性能的改善,紡織生產技術的加強,以及新材料的研。同時由于人工成本的提高,對紡織企業自動化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紡織企業競爭戰略的制定必須考慮企業所在行業的發展,利用波特五力模型,從紡織企業所面臨的潛在進入者、替代品的競爭威脅,買方與供應商的議價能力等角度[4],對公司所處的行業競爭環境進行分析。
傳統紡織行業對技術水平不高,門檻低,缺乏限制競爭者進入的壁壘。一般來說,只要具備充足的創業本金,有足夠的勞動力,就可以創辦一家紡織企業。紡織品屬于人們生活必需品,有者穩定的市場前景,巨大的利潤和發展前景吸引著其他行業的投資者創辦紡織企業,這些新進入者往往有者十足的資金規模,外加先進設備的支持,有極大概率能快速占領市場,瓜分紡織行業利潤。

圖2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Fig.2 Porter's five force analysis model
紡織行業所需的原材料主要是棉花,原材料單一,處于紡織企業上游的棉花生產企業有著很大的優勢。棉花作為國家戰略儲備物資,受國家政策的影響較大,隨著國家對棉花價格補貼的減少,作為主要原材料之一的棉花價格波動加大,而且維持在一個相對比較高的價格水平上,紡織公司在短時間內很難找到像棉花這樣的原材料一樣的替代品,所以紡織企業在原材料價格議價這方面沒有什么選擇,在供應商目前處于被動地位。
紡織企業很少直接將產品面向大眾,他的消費者絕大部分是服裝生產廠和一些布藝加工廠,這些企業的一次性需求量比較大,而且當前市場上存在大量的紡織公司,紡織品遠遠供大于求,服裝生產廠和一些布藝加工廠可以從多家紡織企業進行選擇,導致紡織公司在銷售紡織品時處于被動的地位,無法從價格上獲得優勢。
由于原材料棉花的供應難題,市場上逐漸出現了諸如纖維、聚酯纖維等棉織物的替代品。伴隨著聚酯纖維在當面紡織行業的地位正漸漸上升的同時,有機棉等棉織物的替代品逐步被研究出來。但由于人們喜好的不同,棉紡織品尚未被其他產品完全替代。
紡織企業以平衡現狀能力與價值鏈中的價值實現的關鍵點有針對性進行管控為核心。“快速開發”戰略確保了足夠的開工量,實現了生產規模優勢,大規模采購某種程度上提升原材料議價能力,提升價格競爭力。紡織企業所推崇的工廠式標準化生產不僅節省了企業的開發設計成本,更重要的是它能增加企業經驗曲線的效用,生產經驗的積累可有效地縮短紡織產品的完工時間,加快資金回籠和周轉的速度。
在疫情的影響下,人員避免聚集,紡織企業常采用傳統的線下銷售方式受到了嚴重的沖擊。紡織企業與購買者的業務交易流程由原先的線下面對面磋商可以進一步擴展為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線上銷售模式。紡織企業設置一種新型銷售渠道,比如“VR”系統,客戶隨時隨地采用互聯網通訊設備登錄紡織企業VR 系統,實現對生產流程的內部實景更精準的觀看了解。對于紡織品的宣傳可以擴大對自媒體的使用,通過公眾號、抖音等直播平臺為客戶介紹、講解分析、推薦合適的紡織品。

圖3 VR 技術Fig.3 VR technology
疫情影響下,消費者的收入受到一定的波及,消費欲望相對而言較低,而消費者的這一改變不僅會對消費者自身產生影響也會對紡織企業產生相應的影響。紡織品出售遇到困難,那么紡織品的生產也會放緩,與紡織品生產有關的工人及材料都會受到波及,由此形成惡性循環。我國是人口大國,衣物等生活必需品都離不開紡織品,受疫情影響,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消費時把產品實用性放在首位。另外,我國老齡化人口逐年增多,社會將步入老齡化,對紡織品的需求偏好也將隨之改變。而老年人購買商品時更多的考慮性價比,所以紡織企業可以結合市場需求,在對原有高性價比產品生產的同時強化對市場的調查,將原有產品的定位和設計向老年人群體傾斜,將目標市場的范圍擴大。
成本領先戰略作為企業最基本的競爭戰略[5],要求紡織企業創設一套高水平的生產模式和管理模式,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盡可能的使紡織企業的綜合成本低于同類型企業,以此來獲得價格上面的優勢。成本領先戰略在同行業內部價格競爭激烈、行業內商品標準化程度高的情況中適合采用。另外,成本領先戰略適用情況對紡織企業的消費者也有一定的要求,服裝生產廠和一些布藝加工廠需要對紡織品價格感到敏感,而且購買不同公司產品的所付出的代價較低,當某家紡織企業的產品價格較高時,消費者可以比較容易的改變消費企業。此外,成本領先戰略要求買方有著比較高的討價還價水平。紡織企業這幾個方面都滿足,適合采用成本領先戰略。
紡織企業可以通過單位產品生產成本的減少,在某種程度實現成本領先戰略。運用現代化技術,進一步加強生產的自動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生產線工作性能,提高產能。總體而言,成本領先戰略更容易使紡織企業在當前產品市場競爭中獲得競爭力。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紡織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推動紡織企業的良性循環與健康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文章以當前紡織企業所處的經濟環境為背景,結合紡織企業的發展情況,應用PEST 分析方法、波特五力分析模型以及紡織企業的價值鏈管理方式,在對紡織企業所處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綜合分析的基礎上,提出紡織企業可以應用新型信息技術手段建設生產線,提高紡織品的生產效能,降低生產成本,在當前經濟形勢下,紡織企業需要做好市場定位,將生產的紡織品貼合市場需求,結合人口老齡化的國情,擴大市場占有率,紡織品的銷售方式采取線下和線上相結合的方式,為購買者提供更直觀的產品生產流程,最大程度的為消費者對紡織品的了解提供便捷。本文通過分析,對紡織企業從紡織品的生產到最終的銷售環節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對紡織企業競爭戰略的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為紡織產企業在鄉村振興背景下下實現新的發展提供合理化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