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周明助
十年前,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還是一個空氣污染比較嚴重的地方;十年后,“績溪藍”從“奢侈品”變為“日常品”;十年前,績溪縣因出境水質劣Ⅴ類,屢被鄰縣投訴,十年后出境水質穩定在Ⅱ類優良水平……
十年時間,桑田巨變。2016年,績溪縣被國務院批準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2017年,績溪縣榮獲首批“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2018年,躋身全省10個空氣質量最好縣(市);2019年獲得全國“美麗山水城市”稱號;2020年入選“中國縣域全生態百優榜”,并連續3年榮列“中國最美縣域”榜單;2021年成功入選全國生態質量考核獎勵縣;2022年,績溪縣成為宣城市首個國家林業產業示范園區……
10年巨變看環保。黨的十八大以來,績溪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著力調“優”產業結構,調“綠”經濟形態,調“高”發展質量,做足“生態+”這篇文章,開啟了“生態爭樣板”的綠色發展之路,老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也越來越強。
持續做“實”優良生態環境。2017年績溪縣躋身全國首批“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后,將“生態爭樣板”列為第一目標,重點圍繞水、氣、土污染防治“三大戰役”,開展了非煤礦山、采砂制砂、畜禽養殖、農村小水電等 “五大”環保整治行動,完成大氣污染防治重點項目17個,23家采砂場全部退出,關閉拆除設在禁養區的養殖場112戶,拆除建筑面積達4.8萬平方米;并建成運行全省首個縣域智慧環保平臺,實現對縣經開區總體環境、經開區重點企業、重要河流水質及城區道路的揚塵及噪聲的即時監測監控,夯實了生態文明建設基礎。

持續做“強”產業轉型升級。績溪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借助生態功能區優勢,以“綠色發展行動”為引領,制定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先后否決不符合產業政策和發展方向的項目22個,涉及投資金額近30億元;突出發展壯大新能源、食品藥品精深加工、電工電氣、裝備制造四大主導產業,設立綠色食品產業園、健康醫藥產業園,引導化工產業向健康醫藥產業轉型;加速建設電子商務等綠色產業,創建完成全國首批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農村電商便民服務網點實現全覆蓋,電子商務產業園被評為省級服務業集聚示范區。
持續做“活”新安江生態補償。績溪縣作為新安江重要源頭,積極融入和參與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試點,重點從放大機制推動、項目杠桿、生態整治“三個效應”上狠下功夫,先后投入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資金和財政配套建設資金14.4億余元,編制實施生態修復工程等六大類140個項目,始終致力于把境內揚之河、登源河這兩條新安江流域源頭水保護的“壓艙石”打造成新安江源頭流域最美生態河流。同時,績溪縣在宣城市先行開展“生態美超市”試點建設,全縣11個鄉鎮81個行政村實現全覆蓋,自“生態美超市”開辦以來,全縣參與兌換群眾達3.85萬余人次,綠色賬戶開戶1.01萬余戶,兌換煙蒂等不可回收物質4.8萬公斤、農業地膜等可回收物質16.5萬公斤、有毒有害物質1.58萬公斤,新安江流域源頭水環境質量得到有效保護和提升,境內揚之河等主要地表水出境斷面水質均達到Ⅱ類,水功能區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

持續做“優”林長制、河長制。近年來,績溪縣啟動了林長制改革示范先行區建設,實施網格化“護綠”、規范化“增綠”、信息化“管綠”、產業化“用綠”、市場化“活綠”,境內森林覆蓋率達78.35%,林木綠化率達82.94%。同時,還在全省率先開展林業金融改革,探索建立林權收儲擔保、林業金融定向激勵和風險緩釋等機制。目前績溪縣林業產值已達31.45億元,通過“點林成金”發放林權抵押貸款3.2億元,有力促進了“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此外,績溪縣還在全省率先推行“民間河長制”“河警制”,構建“行政河長+民間河長+河道警長+駐縣河長辦檢察官室”的“四長一室”共治共管工作格局,全縣大大小小的每一條河流都有人管、有人護,這些措施實施后水更清、岸更綠。
持續做“足”生態空間布局這篇文章。績溪縣自成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后,及時編制了《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并于2020年完成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三線一單”編制,明確了禁止類、限制類產業,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施差異化績效考核評價辦法。通過生態環境“共保共治”,持續強化生態保護紅線區域、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飲用水源保護區、天然林、生態公益林等區域保護,生態空間布局得到全面優化。
仰望星空,腳踏凈土。十年來,績溪縣生態環境不斷變好。績溪縣的發展過程充分證明,抓環保,不僅沒有影響經濟發展,反而促進了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這也是績溪縣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和深刻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