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蘭 翁世洲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 經濟與管理學院,廣西 崇左 532200)
中國和越南地理位置相鄰、要素資源互補,雙邊貿易往來歷史悠久。兩國貿易的發展與物流水平緊密相連,對外貿易作為物流業的相關和支撐產業,是物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保證。研究表明,貿易與物流業,相互影響、彼此促進。針對中越貿易與物流高質量協同發展的研究。擬采用耦合協同模型對中越貿易與物流高質量協同發展水平進行測算并分析。
在貿易與物流關系方面,林?。?017)對“一帶一路”倡議下國際物流與國際貿易的協同發展進行了一些研究,認為應從戰略認同、多邊合作等方面入手推動其發展[1]。Dilay Celebi(2019)認為物流系統的效率是雙邊貿易的重要決定因素,但影響程度可能會因經濟和地理特征而異,并借助引力模型,對不同收入水平的經濟體進行差異化研究[2]。P Ye(2019)討論“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協調問題,認為應從提高戰略與合作意識,把握發展機遇并確保貿易安全,為國際貿易和物流創造良好環境等方面入手促進其協同發展[3]。C C Wang(2020)利用VAR 模型對湖南省2001-2017 年物流與對外貿易動態關系進行研究,并提出湖南省應從資源配置、服務效率和貿易優勢三個方面入手去提升現代物流和對外貿易的智能升級[4]。李雨佳(2020)[7]建議通過建構協調性發展環境、建立多邊合作機制、擴大物流企業的業務范疇、建立戰略認同意識等來推進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協同發展[5]。
在中越貿易與物流方面,謝學興(2018)基于產品內貿易視角,利用1995-2016 年的時間序列數據,對中越雙邊貿易狀況進行分析[6]。張氏明貞(2019)發現中越跨境物流行業目前存在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不足、跨境管理制度不完善及國際物流人才缺乏等問題,并提出相關建議[7]。
縱觀國內外學者研究成果,可以發現大多研究將貿易與物流發展作為兩個獨立主體,相關研究成果多集中于物流的一個方面,如保稅物流、航空物流等。擬以2010-2020 年中越雙邊貿易與物流數據為依托,采用熵權TOPSIS 法與耦合協同模型來計算中越貿易與物流的協同水平,并對其結果進行分析。
一方面,常用于計算各指標綜合得分的方法較多,如主成分分析法,層析分析法,熵權TOPSIS 法。但層次分析法的評價矩陣依賴于專家打分,使得指標的綜合得分受主觀影因素響較大;主成分對指標數據相對有限制,在提取主成分時若特征值大于1 的成分只有一個,則會影響后續的計算結果。相比之下,熵權TOPSIS 法所有的評價過程都是以樣本資料為基礎進行的,如此既可排除人為因素的影響,又能大幅提高決策分析的客觀性和科學性,避免樣本資料要求條件的限制,還能發揮權重值選擇的客觀性優勢。另一方面,常用于計算協調度的模型有粗糙集模型,灰色關聯度分析,以及耦合協同模型。鑒于粗糙集的計算過程較為復雜,且灰色關聯度分析的理論體系還不夠完善,其應用受到一些限制,而耦合協同模型的計算過程較為簡單,且模型不受限制。因此,擬采用熵權TOPSIS 法來計算計算各指標綜合得分,采用耦合協同模型來計算中越貿易與物流的協同度。
(1)構建標準評價矩陣。設中越貿易與物流高質量發展的耦合協同水平測度中,為第個年份第個指標的樣本數據的實際取值,其中=1,2,…m,m 表示待評價年份,=1,2,...,n 表示貿易或物流指標,則樣本數據的初始評價矩陣為:

接著將原始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計算第項指標下第個年份下指標值的相對比重,公式為:

基于標準化公式將原始矩陣B 轉化為標準化矩陣S:

(2)確定指標權重。熵權法能有效反映評價指標數據的差異程度。在標準化的評價矩陣中,各項的值差得越大,則表明這項指標在協同度計算中越重要。熵權計算公式為:

其中

公式中為指標的權重,反映指標的重要程度;為信息熵,為指標的特征比重構建的標準化矩陣。由于每個評價指標的差異,需進行歸一化處理,構建規范化矩陣T。

(3)確定正負理想解。計算正負理想解。令表示第j 個指標觀測數據的最大值,稱作正理想解;表示第j 個指標觀測數據的最小值,稱作負理想解。根據公式:

采用歐幾里得度量計算規范指標數據到正負理想解之間的距離,令為第個對象與的距離,令為第個對象與的距離。

(4)計算各評價對象與理想解的貼近度,即綜合得分。

1.協同度計算公式

C 的值為0-1 之間,C 越大兩個系統之間的關系發展得越協調;C 越小,反之兩者之間的關系越不協調。
2.靜態協同公式

3.動態協同公式
動態協調發展度是消除時間不同帶來的影響,能反映協調發展速率。定義t 和t-1 時刻的靜態協調發展度為,則動態協調度的計算公式為:

根據建立指標體系的原則,結合研究內容的具體情況,以及借鑒相關學者的研究,確定對指標體系有重大影響的因素。最終根據數據的可量化及可獲得原則,以及結合中越邊境貿易的實際情況,在貿易與物流方面各選取了9 個相關指標,指標具體情況如表1 所示。其中,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來自世界銀行WDI 數據庫,國內生產總值來自《國家統計年鑒》,中國貨運量、客運量來自海關總署,其余數據均由前瞻數據研究院整理而得(個別數據由于存在缺失,相應數據利用SPSS 軟件進行線性插值而得)。

表1 貿易與物流指標情況表
首先根據原始數據及公式(1)式可得評價矩陣,其次根據指標體系及公式(2)得到的標準化結果,并將其轉化為標準化評價矩陣,接著根據公式(4)和公式(5)可得到貿易指標的權重,具體見表2 所示。

表2 貿易指標權重
然后根據公式(6)得到歸一化矩陣,再根據公式(8)和公式(9)得到和的值接著,根據公式(10)和公式(11)得到和的值,計算結果如表3 所示:
表3 貿易指標和值

表3 貿易指標和值
計算綜合得分。最后根據公式(12)計算各評價對象與理想解的貼近度(即綜合得分)如表4 所示,貼近度數值越大,表示該年份下指標重要性越高。

表4 各年份貿易綜合得分
同理,可得物流指標的權重、和的值以及各指標年份的綜合得分,具體如表5-表7 所示。

表5 物流指標權重
表6 物流指標和值

表6 物流指標和值

表7 各年份物流綜合得分
調度計算與分析。首先,各年份貿易綜合得分即為F(X)所對應的值,各年份物流綜合得分即為F(Y)所對應的值。其次,各年份貿易與物流綜合得分按照對應年份與貿易指數和物流指數對應相乘可得該年份的T值。最后,根據公式(13)可計算出協同度、根據公式(14)、公式(15)計算靜態協調度、根據公式(16)計算動態協調度,具體如表8 與圖1 所示。

圖1 中越貿易與物流協調度分析圖

表8 協同度計算結果
由表10 及圖1 可知:①中國和越南的貿易與物流協同發展的協調度C 值在2010-2013 年中增大,在2013-2018 年中C 值稍有減少,2018-2020 年間又逐漸略增。但是,總體來看,除2010 年和2011 年外,往后的九年里,C 值一直保持在0.9-1 之間,雖略有波動,但幾乎可視為不變,較為平穩;②靜態協調度從2010年到2018 年呈現逐年遞增趨勢,雖在2018-2019 年間略有降低,但在2019-2020 年間又呈現上升趨勢,且增速較快;③動態協調度除2019 年外均大于1,表明系統協調性從總體上看在逐步上升。但動態協調度的值忽高忽低,在2019 年下降到0.856,但在2020 年增為3.177,說明系統的穩定性有待加強,也說明中國和越南的貿易與物流高質量協同發展仍有待提高;④據圖1中動態協調度線性分析趨勢可知,中越貿易與物流發展協調度一直呈現遞增趨勢。
綜合上述計算結果以及結合中越實際情況,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加強邊貿基礎設施建設。如憑祥口岸基礎設施有待完善。雙方政府可協商共同增加互市點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改善邊境人民互市的硬件設施。
2.完善邊貿政策。目前中越兩國政府已經簽署了十幾個雙邊貿易協議,例如《越南一中國貿易協議》、《邊境貿易協定》等。中越雙方可進一步制定較為完備的中越邊境地區經濟法。由此營造出更好的貿易環境,并加強口岸及邊民互市點的管理,為中越邊境貿易的健康發展提供完備的法律依據。
3.打造專業的物流企業。物流企業可通過合作開發或引進先進的冷鏈運輸技術,構建物流信息化、智能化、綜合化平臺,招募并培養專業的物流人才,提高企業的專業化程度。
4.加強企業間合作。近年來,越南的紡織服裝業、塑料工業發展迅速。但由于越南國內生產能力有限,服裝加工所需的高檔面料、塑料原料以及PP、PS、PET、PVC、HDPE、LDPE、LLDPE 等原料主要依靠進口。為了降低進口成本,越南公司傾向于從中國進口面料、絲綢和毛絨,并且,越南政府鼓勵外國投資者投資塑料原料的生產。因此,中國企業應積極主動尋求客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同時,還可考慮與越南服裝企業、塑料、工業企業合作生產、加工以及銷售等。
運用熵權TOPSIS 及耦合協同模型對中越2010-2020 的貿易與物流數據進行計算分析,時間跨度較大,具有一定參考意義,以期為促進中越邊境貿易發展以及中越兩國經貿繁榮發展貢獻一份微薄的力量。然而,由于時間以及本人能力有限,在指標選取方面以及建立測算模型時,鑒于某些指標難以查詢到數據,選取的指標也許存在不合理之處。后期,若學有余力,在數據可獲得的情況下,將進一步完善指標體系的選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