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圣中
(南京傳媒學院 江蘇 南京 210000)
在戲劇劇本當中,臺詞有三種:第一,對白。主要是各角色間的對話,這是臺詞的常見形式,對白臺詞能夠闡述故事情節,塑造差異化的人物形象;第二,獨白。獨白臺詞主要是對人物情感、思想等進行傳達,讓觀眾對人物情緒蘊含的情感和特點有所把握;第三,旁白。其作用是突出劇情,明確表演主題,是戲劇之外的人向觀眾說的語言。
由于形式不同,不同的臺詞在戲劇表演當中發揮的作用各不相同。優秀的表演需要發揮臺詞的作用,還需要對臺詞的特點進行歸納。具體而言,臺詞特點有三種:第一,口語化。從臺詞的本質進行分析,在戲劇表演過程當中,觀眾、演員之間需要交流互動,要想讓觀眾的情感受到觸動,使戲劇表演表現力十足,就需要演員將臺詞中蘊含的作者思想展現出來。口語化的設計可讓臺詞通俗易懂,便于表演者呈現人物,觀眾也能對作品產生理解;第二,性格化。戲劇作品內部人物角色各不相同,因此,性格的塑造也應該有所差異,性格的塑造需要借助臺詞來實現,戲劇表演過程中臺詞技巧的運用能讓人物角色更加飽滿,為劇情演繹提供良好條件;第三,韻律性。好的臺詞應該具有節奏感,還應具有韻律感,讓演員運用詩一般的話語對人物進行塑造,營造良好的藝術氛圍。
戲劇藝術可以帶給觀眾美的感受,讓觀眾體會戲劇藝術的魅力,因此,演員要在表演中通過臺詞技巧的合理運用傳達作品情感,讓觀眾對作品形成深度理解。從觀眾角度來看,要想對戲劇作品主題、人物角色等形成深度理解,并捕獲重點信息,需要演員利用臺詞完成人物情感表達,抓住觀眾內心需求,使觀眾產生共鳴。如果演員在表演過程中的氣息運用、音量高低和要求不符,就必然影響觀眾的觀看體驗,只有演員對劇情和臺詞有深入的理解,才能對情感運用、節奏把控有更好的掌握,才能將作品內涵凸顯出來,讓觀眾更容易理解。
臺詞是作者根據劇本人物角色特點編寫的,編寫過程應充分考慮角色的年齡、身份、閱歷、職業等多方面特點,演員通過技巧性表達能讓觀眾掌握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演員還可以通過臺詞對人際關系進行梳理,使角色特征更加鮮明,通過音色、語調等技巧的運用,清晰呈現人物的個性特點。
在戲劇表演中,臺詞技巧的運用十分重要。臺詞是傳達演員內心情感的重要手段,是戲劇中的有聲語言。只有表演者對臺詞有深度理解,才能將表演內容的獨特性體現出來,讓戲劇表演更具真、純、美的特色。
在戲劇表演過程中,演員應該關注臺詞技巧的運用,全面理解臺詞語言內容,不斷提高臺詞表現力。在表演之前,演員要對戲劇作品中的人物特點進行全面分析,對臺詞內容形成深刻認知,然后借助表演情境再現臺詞。與此同時,演員還要對臺詞的內涵進行深度挖掘,注重臺詞表演外部技巧的訓練。另外,演員對臺詞語言的理解應該具體化,通過對角色形象的研究,運用情境再現方法獲得直觀感受,讓臺詞內容具備生動性特點。如果臺詞邏輯性較強,還需要表演者對影響臺詞表達效果的內外因素展開全面分析,通過形象生動的表演將臺詞內容呈現出來,用豐富的臺詞打動觀眾。
在戲劇表演過程中,表演者要在理解臺詞的基礎上,借助語調、重音和停頓等技巧傳遞臺詞的語言、氣息和聲音的動態變化。演員還需要圍繞作品主題對臺詞的語言特點進行分析,針對不同角色的特點對臺詞進行處理,從客觀層面展示作品的語言特色,提高語言的表現力。除此之外,表演者還要挖掘戲劇作品的潛臺詞,注重潛臺詞的運用效果,將劇情和人物形象展示出來,讓戲劇作品獲得良好的傳播效果,展現出作品的獨特魅力。
在臺詞技巧的運用上,發聲技巧十分關鍵,通過聲音形象生動地展現枯燥的文字,可以客觀呈現作品主題。在塑造作品人物形象的過程中,演員應該對自身所扮演的角色有全面考量,特別是人物的性格特點,要根據戲劇作品的主題對人物形象進行解讀,或陽光開朗,或高深莫測,或沉默寡言,然后選擇合適的發聲技巧。發聲技巧有很多,有重音也有停頓,還有角色內心獨白或者潛臺詞,只有表演者深入理解所要詮釋的人物形象,才能精準把握臺詞內容,提高作品的表演效果。
比如,《我的青春誰做主》這部影視劇,其臺詞內容并不復雜,然而,如果演員想更好地詮釋人物角色,就要對發聲技巧有較好的控制,這時候,對主人公情緒語言的處理就十分重要。有時候,簡單的臺詞當中蘊含豐富的哲理,能夠凸顯人物的個性化特點。在這部作品中,大部分對話運用了節奏和重音等技巧,也運用了語氣方面的技巧,表現了“趙青楚”和“錢小樣”等青年人的個性化特點。在這部影視劇中,不同人物因為教育背景不同,解決問題的方式也不同,演員充分利用劇本故事情節和影視劇語境,為觀眾呈現了姐妹之間互相幫助的溫馨畫面。該作品雖然臺詞內容簡單,但演員表演過程中對發聲技巧的運用讓內容更加生動。
再比如,影視作品《青云志》和《漢武大帝》的發聲技巧運用也可圈可點。在《青云志》這部影視劇當中,由于作品改編自經典小說,在演員表演階段,片場運用了多媒體技術呈現大海的聲音,與熙攘的人群形成鮮明對比,在上述聲音鋪墊之下,主人公順利出場,演員在此場景之下對臺詞進行巧妙處理,表達人物心理變化,給觀眾帶來身臨其境之感。在《漢武大帝》中,漢景帝的做法沒有得到竇太后的認可,因此,竇太后起了廢帝的心思,欲讓漢景帝之弟繼承帝位,在表演這一情節時,飾演漢景帝的演員需先了解劇本內容,并利用臺詞發聲技巧將漢景帝的魄力表現出來,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配合發聲技巧的運用,凸顯人物的人格魅力,抓住觀眾眼球,增強表演效果。
臺詞的語氣運用也可以稱為“語調”。在戲劇表演中,演員要塑造更為形象的人物,就需全面把握臺詞語氣的運用技巧,讓“語氣”和“聲音”產生動態變化。比如,在《蝸居》這部作品的表演過程中,大部分臺詞都要求演員靈活運用語氣,將人物在特定情況下的內心情緒波動體現出來。該劇中有一句經典臺詞,“男人是銅,女人是銹,最終銹會將銅全部覆蓋”,該臺詞是人物角色“蘇淳”的內心獨白,他將自己視為銅,將妻子視為銹,演員對人物語氣的合理把握,將劇中人物在家庭生活中的被動無奈體現得淋漓盡致,演員的精湛表演讓臺詞更具影響力,更能夠吸引和打動觀眾,讓觀眾產生共鳴,展現出作品的風格特色。
重音技巧和停頓技巧都是臺詞技巧運用的重點。戲劇表演重音分為邏輯重音和情感重音,二者使用場景各不相同,在運用時需要和人物的情感變化相互融合。演員要把握人物之間的關系,才能保證重音運用的準確性。
停頓技巧也是臺詞技巧的關鍵,適當運用停頓能鮮明抒發人物情感。需要注意的是,停頓技巧的主要作用是將句子分割開來,如果句子本身過短而沒有停頓的必要,那么,在此時運用該技巧就可能導致臺詞靈性不足,塑造出的人物也過于呆板,所以,演員需要注意停頓技巧的適度運用,保證運用停頓技巧以后能夠呈現良好的藝術氛圍,讓戲劇表演更具生動性和靈活性。在表演之前,演員要對停頓方式進行合理判斷,提前分析臺詞,注意標點符號的運用,根據劇本情節和其他演員的表演,配合其他提示信息,正確運用停頓技巧。
在戲劇表演過程中,臺詞語調技巧的運用也十分重要。同樣的語言,運用不同的語調可以表達出不同的情感,戲劇演員要對作品的人物情感進行仔細揣摩,對人物所處的環境和表演需求進行深度分析,選擇正確的語調將作品的特點表現出來。如果作品用詞簡單,那么,為了確保表演效果,演員要提高對環境和表演對象相關細節的關注程度,根據表演雙方之間的關系對語氣進行差異化運用。比如,對于臺詞“你好壞!”如果表演雙方是情侶,那么,在臺詞語調的運用上應該帶有玩笑色彩;如果表演雙方是仇敵,那么,語調的運用應該表達出仇恨。所以,人物關系不同時,即使臺詞內容相同,也應該從語調方面作好區分。除此之外,臺詞語調的運用能夠決定情感表達效果。如果演員處于興奮狀態,那么,其說臺詞的速度、頻率也會變快,在表演速度、音色傳達方面應該展現出興奮之情;如果人物處于痛苦和悲傷的情感當中,其語速會相對較慢。所以,在戲劇表演中,演員要對語調的靈活運用進行控制,從人物情感、表演需求多方面進行分析,選擇運用正確的語調。
戲劇表演中人物角色相對較多,部分角色表演者可能沒有劇中人物的經歷,所以,表演者在塑造人物角色時,要通過音色技巧的運用,突出人物經歷和感受。不同人的生理特點不同,每個人的音色也是獨一無二的,基于此,如果要凸顯人物角色特點,演員就要適當改變音色,通過系統化的學習對聲音進行變化。比如,要表演小女孩角色,就應該使聲音明亮清脆,應該通過口腔、頭腔共鳴讓聲音的童趣感十足;如果扮演中年人的角色,應該運用沉穩的音色,將聲音速度適當放慢,利用中聲區發聲,使咽腔、胸腔產生共鳴;對于老年人角色的表演,也可以改變音色。有的老年人有牙齒,扮演這類角色時,在發音方面應該注意要使口腔肌肉處于放松狀態,聲音從中聲區發出,并添加適量胸腔、咽腔共鳴,體現渾厚的音色。如果老年人沒有牙齒,那么,在表演過程中,演員要保持舌頭處于扁平狀態,讓口腔空間自然縮小。
戲劇表演過程中臺詞技巧的運用應該契合人物年齡、性別多方面的特點,把人物形象塑造得生動飽滿,把人物性格塑造得特色鮮明,比如,《茶館》當中人物角色“唐鐵嘴”的經典臺詞“王掌柜,……相相面吧”,雖然臺詞內容不多,卻充分展示了江湖人士口齒伶俐的特點,讓人對劇情發展產生期待。
總之,戲劇表演之所以受到觀眾喜愛,是因為戲劇的表演形式具有多樣化特點。在戲劇表演過程中,臺詞屬于重要內容,它能夠決定表演效果。表演者需要深度掌握臺詞運用技巧,精準把握人物形象塑造技巧,通過臺詞的運用營造有沖突的劇情,增添戲劇表演內容的活力。在表演過程中,演員應該精準解讀臺詞內容,合理利用發聲技巧,注意語氣、重音、停頓、語調、音色技巧的運用,增強戲劇作品的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