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霖
(商丘幼兒師范學校 河南 商丘 476000)
肖邦出生于波蘭華沙,是著名的作曲家和鋼琴家。肖邦從小就顯露出鋼琴演奏方面的天賦,他19歲時就可獨立譜寫鋼琴曲,他的音樂作品具有“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藝術特點,不僅體現出他對祖國的思念與熱愛,更體現出鋼琴藝術的典雅和高貴,表達了肖邦對生活、對生命的熱愛——這亦是肖邦鋼琴作品倡導的主旋律。
肖邦出生于波蘭,他創作的鋼琴音樂作品受到波蘭民間音樂的影響,具有鮮明的民族情結。肖邦的鋼琴作品大多數都反映了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歐洲資產階級民主運動的潮流,在肖邦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飽受戰爭之苦的波蘭人民的憤怒情緒與積極反抗的精神。肖邦鋼琴音樂的風格大多借鑒了波蘭的民族音樂,尤其是在節奏與旋律兩方面,肖邦鋼琴作品體現出濃郁的波蘭民間風格。比如,肖邦所創作的《瑪祖卡舞曲》的節奏就借鑒了波蘭的民間舞曲,該首鋼琴作品的音樂結構、調式與和聲主要是作者在波蘭民間音樂的結構和調性特征的基礎上創作的,不僅具有豐富的情感色彩,也體現出創作者的性格特征。
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波蘭人民的民族意識在波蘭文學和藝術的推動下日漸增強,波蘭人民創作的文學和藝術作品基本都圍繞著愛國精神的表達與民族解放運動而展開。當浪漫主義的風氣吹向波蘭時,波蘭人民在浪漫主義藝術氣息的熏陶下創作的音樂作品不僅具有浪漫主義色彩,還表現了波蘭人民爭取民族解放的愛國精神。在這一階段,波蘭涌現了大量的文學家和藝術家,肖邦是藝術家中的佼佼者,其所創作的鋼琴作品不僅飽含對祖國的熱愛,還體現了作者對波蘭民間音樂的贊頌。自從華沙起義后,肖邦就開始了自己背井離鄉的漂泊之旅。這段經歷對肖邦的創作思想和性格產生了巨大影響,隨著時間的流逝,肖邦的創作思想逐漸成熟。在這一階段,肖邦所創作的鋼琴作品基本都圍繞著愛國情懷展開,例如,肖邦在這一階段創作的《b 小調諧虐曲》便表現了肖邦在維也納居住時受到華沙起義的影響而產生的愛國情懷以及對祖國的深深思念,這使這首鋼琴作品既莊嚴又不失溫情。隨著華沙的淪陷,肖邦所創作的鋼琴作品亦發生了改變,從他在該階段創作的《c小調練習曲》《d小調前奏曲》[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對亡國的悲憤,他將自己悲痛的心情與簡潔的鋼琴作品完美地結合到一起,帶給人們精神上的慰藉。
在意大利歌劇氣息寬廣、優美如歌的風格的影響下,肖邦創作的鋼琴作品都經過了精心設計。他通過對整首曲子的節奏類型、和聲變化、所使用的顫音、裝飾音、重復音以及輕巧的快速走向的把控,來體現作品所要突出的音樂情感。肖邦鋼琴作品中音樂情感的體現主要是圍繞鋼琴作品的旋律來展開的,以曲目的旋律為基準,對每段旋律的細節變化進行詳盡的闡述,結合所演奏器樂的特點與聲音特點,進一步提高鋼琴作品的音樂表現力,使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利用鋼琴的器樂特色呈現出優美動聽的聲音,賦予鋼琴更加飽滿的音樂效果。例如,肖邦所創作的《F 大調夜曲》《練習曲》這兩首鋼琴作品都具備優美動人的旋律,樂曲在伴奏織體背景的烘托下,呈現出如歌般的抒情性旋律。肖邦鋼琴作品中所呈現的歌唱性旋律借鑒了意大利歌劇和波蘭民間音樂等多種音樂的特色,而非是對聲樂作品的簡單模仿。尤其是,肖邦受到意大利歌劇中宣敘調表現特征的影響,將宣敘調與抒情性旋律相結合,有效地抑制了鋼琴作品中旋律的歌唱性,使抒情性的鋼琴作品所表達的音樂情感發生了改變。肖邦在一些表現內心獨白或者幻想沉思的作品中,特別喜歡運用宣敘調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波動,這使他所創作的音樂作品帶有肖邦式特色,體現出肖邦對意大利歌劇的熱愛。肖邦在創作一種類似純鋼琴的歌唱聲音時,不僅會關注所創作音樂的音域、音區、音程等,還非常關注鋼琴音色的發揮、演奏時的腔調的柔和、手指均勻的觸鍵,使演奏出的鋼琴作品呈現一種朦朧的音樂美。在演奏肖邦的音樂作品的過程中,無論是強音還是弱音,都需要演奏者通過撫摸琴鍵的方式來更好地發揮鋼琴旋律的詩意和抒情性,給予聽眾更多思想上的共鳴,激發其聯想。肖邦鋼琴曲中所體現出來的歌唱方式,將貴族的風范完美地體現出來。肖邦的性格偏向內向,情感表達上比較含蓄,縱使內心波濤洶涌,也從未將自己的悲哀和憂郁之情流露出來。
肖邦一直以來都被人們稱為“鋼琴詩人”,這主要是因為肖邦的鋼琴作品充滿了詩意情景。雖然出生于波蘭,肖邦在人生后期主要生活在法國,這導致肖邦所接受的藝術教育以及文化教育比較多樣化,波蘭和法國都是音樂的國度,更是詩的國度,因此,肖邦在多樣化的文化和藝術的熏陶下,創作的音樂作品極具詩意,把音樂與文化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肖邦的鋼琴作品創作從始至終都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再加上肖邦的詩人氣質和浪漫主義情懷,使他所創作的鋼琴作品極具詩意情景。
肖邦的一生基本上都是在波蘭和法國度過的,因此,他的音樂作品中既能看到波蘭的民族情懷,又能看到法國的沙龍性,這些特點在肖邦作品對內心情感的刻畫上有著十分鮮明的體現。從他的鋼琴作品中我們還能看到人們內心的掙扎,看到肖邦濃烈的愛國情懷和民族情懷。肖邦的鋼琴作品的演奏技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肖邦的鋼琴作品是由多段音樂旋律情節構成的,整首曲子的表現主要圍繞音樂旋律展開。肖邦鋼琴作品中的一段段的旋律造就了其豐富的意境闡釋空間。正是因為肖邦鋼琴作品中獨特的旋律和聲音,使肖邦的作品與其他鋼琴家的作品截然不同,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力,正由于此,肖邦才能成為音樂歷史上比較著名的旋律作曲家之一。肖邦作品中所體現出的旋律性,傳遞給人們一種極具浪漫主義情懷的唯美感,在肖邦初期的鋼琴作品中,這種浪漫主義情懷體現得尤為明顯。
肖邦的鋼琴作品含有聲樂性,在進行即興演奏時,如果演奏者一味依靠手指的靈活性進行演奏,是很難達到理想的音樂效果的,還需要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保持手指到整條大臂的暢通感。除此之外,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不能一味追求觸鍵技巧和抒情音色的塑造。首先,演奏者的內心要對作品有清晰的理解和認知,在理解的基礎上演奏出肖邦鋼琴作品寬廣悠長的特點。肖邦的抒情類鋼琴作品比較突出的特征是華彩經過句,華彩經過句主要由幾個到幾十個不等的音組成,涉及的音域比較寬泛,因此,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要在觸鍵到四分之三或者五分之四時用指尖進行快速的觸鍵,讓聲音明亮而歡快。在演奏該樂段時,演奏者要注重調節自身的氣息以及手腕的角度,確保所演奏的曲子流暢、優美。另外,旋律力度變化的多樣性也是肖邦鋼琴作品的一大特征,尤其是在肖邦的抒情類的鋼琴作品中,旋律力度的變化比較頻繁,裝飾變奏比較突出,因此,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要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對曲目進行主觀性演奏,使其呈現出不一樣的音樂效果。
從肖邦的鋼琴作品中我們不難看出,肖邦是一個對細節要求十分苛刻的人,致力于對細節的完美處理。肖邦對旋律細節的把控,包括對和聲的變化、轉調等細節的處理,賦予了他的鋼琴作品以更多詩的意境和情感的升華,這也是肖邦作品中使用很多裝飾音所體現出來的音樂效果之一。肖邦音樂作品中所使用的裝飾音與古典主義時期的裝飾音相比更為華麗,但是,肖邦鋼琴作品的主旋律依然維持著優美的狀態,這是因為肖邦使用的裝飾音增強了作品中主旋律的深度,使得鋼琴曲目在演奏中給人帶來不停歇的動感體驗。另外,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所使用的裝飾音大多是用在拍子上,演奏者需要用雙手進行彈奏,而肖邦在創作鋼琴曲時只是參考了古典音樂的樂譜,他所使用的裝飾音大多是為了在鋼琴曲目中達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肖邦使用的裝飾音雖然較為華麗,但體現出的往往是比較簡單、歡快的節奏,利用音色的明暗來體現鋼琴演奏中微妙的變化。
每個鋼琴家對音樂作品演奏中速度的控制和踏板的使用都是不同的。肖邦在鋼琴曲目的演奏過程中更加注重對自由速度的把控。自由速度對于鋼琴演奏而言是一種行為藝術,這種行為藝術對鋼琴演奏技巧的要求很高。肖邦的很多鋼琴作品都體現了自由速度的演奏,在演奏的過程中體現出對短暫彈奏的偏離,自由速度主要由“進入”和“退出”兩個運動構成,肖邦鋼琴作品中所體現的自由速度使整首曲目變得極為震撼。肖邦的鋼琴作品運用了很多抑揚頓挫的演奏手法,這些手法和踏板的靈活使用,使肖邦的鋼琴作品音色變化尤為明顯。肖邦在演奏中傾向于使用右踏板為曲目中的旋律潤色,不斷地強化節拍和節奏,突出鋼琴作品的風格。演奏者可以通過踏板挖掘鋼琴演奏中的不同音色,讓作曲家的風格成熟度不斷提高,從而使所演奏的鋼琴作品更加悅耳動聽。
肖邦的鋼琴作品運用了很多獨特的多聲部和低聲部,在內聲部與和聲上也有很多細節化的處理,肖邦善于利用和聲復調豐富鋼琴曲目中聲音的總體形象。對肖邦的作品進行深入研究不難發現,其作品有大量的復調音樂,復調音樂在肖邦作品中一般出現比較短,并且,大多數都是在主音音樂段落中。例如,肖邦的《降A 大調幻想波洛涅茲舞曲》66 到76 小節都是使用的四聲部復調音樂,復調音樂在該節奏中的插入使得主音音樂立馬占據了整個主旋律,給人們一種“引人入勝”的體驗。這首鋼琴曲亦將“幻想”與“波洛涅茲”兩種體裁置于同一首樂曲中,使該作品具有獨一無二的特點。除此之外,肖邦的鋼琴作品一般會借助力度、音色、速度來體現鋼琴作品的豐富內涵,這一內涵主要是由肖邦作品獨有的和聲結構、精致的轉調、半音音階等音變換和各種各樣的終止式構成,這些特點使肖邦的鋼琴作品的音樂效果極具特色。
總而言之,肖邦的鋼琴作品表現了他的個性特點,突出了其不隨波逐流的性格特征。從肖邦作品的演奏風格來看,其大多數作品都延續了簡單質樸的演奏風格,沒有十分華麗的技巧,也不刻意追求演繹效果,因此,對于肖邦鋼琴作品的學習,首先要內心平靜、坦然、從容,在不斷的練習中感悟、反思、升華,逐步提高自身的鋼琴演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