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
(新疆應用職業技術學院 新疆奎屯 833200)
“互聯網+”是創新2.0背景下的互聯網發展的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及其催生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通俗地講,“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經濟、社會各域之中,提升全社會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
新疆古稱西域,由于受到先秦、兩漢、元明、清朝、民國時期文化及中亞宗教思想的洗禮,再加之其特殊地理環境和文化傳統,形成了具有獨特的民族、地域、娛樂和民俗性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例如,民族賽馬、叼羊、跑馬拾哈達、庫熱斯(哈薩克式摔跤)、押加、賽駱駝、且力西(維吾爾式摔跤)、公牛拉套(背式拔河)等,表現在體育競賽、表演、民間體育與游戲等方面。新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鍛煉的主要特點是以健身功能為主,彰顯健身娛樂功能與價值,其發展形式主要為少數民族運動會、少數民族農牧民運動會、民族節慶日舉辦的相關賽事、農牧民閑暇時消遣游戲等。新疆區域民族體育特色,主要表現在地域性、生產性、民俗性、歌舞性、簡易性等方面。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全球經濟、區域經濟發生了重大變革,對原生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產生了強有力的沖擊。一方面,表現在少數民族體育文化與現代體育融合的挑戰;另一方面,則表現在市場經濟、產業結構、耕作方式、勞動空間、生活方式發生變化,與之相適應的文化模式、文化結構等文化因素發生變化,致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發展舉步維艱,面臨衰敗和滅亡。“互聯網+”時代正在以飛快的速度滲透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進而改變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和思維方式。互聯網+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形式,則成為傳承和發展少數民族體育的必要途徑和方式,同時為體育全球化發展提供了資源保障。
隨著經濟全球化帶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新疆少數民族人民群眾生存狀態及生活環境得以改善,少數民族群眾為了更好地享受資源,開始身份轉型(農牧民轉變成商人,青年人關注度轉移現代科技成果),這就使得一些具有傳統特色的民族體育失去了歷史土壤,退出歷史舞臺,造成了民族體育文化的流失。當下中國體育產業“國家在行動,政府在推動,資本在激動,市場在互動”;“互聯網+體育”發展模式,具有減少中間環節,提高運轉效率,形成增值效應等變化。因此,互聯網+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保存和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重要途徑,是時代之必須,發展之要務。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以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風起云涌,促進了社會新興產業的飛快發展。互聯網+體育成為當今社會體育發展的熱點和趨勢,如361°與百度的“聯姻”、李寧與小米的戰略合作、健身APP、體育產品O2O等。互聯網+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結合可以促進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以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帶動傳統體育旅游發展,以傳統體育旅游發展建設傳統體育名片,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和保存提供保障。
由于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均衡,新疆在體育事業投資資金上較為缺乏,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宣傳較少,且宣傳區域具有局限性,出現了傳統體育文化節活動繁榮,日常生活冷清的現象,對發展和傳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造成了很大障礙。21 世紀以來,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其傳播速度快、交互性強和容量大。因此,應借助互聯網+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平臺來提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熟知度和影響力,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和傳承提供保障,同時也是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自身發展的重要途徑。
互聯網+體育可以從根本上改變人們對體育信息生產、傳播和儲存的模式,實現體育信息資源的高度共享,大幅度提高體育資源的利用率,為體育發展提供直接的影響效果。從目前來看,互聯網+已經滲透到體育產業的各個環節,在賽事IP 經營、賽事運營管理、智慧體育預訂、智能體育工具、互動體育消費、運動社交娛樂、移動體育培訓、垂直社群群體等方面,互聯網已成為推進體育發展的重要途徑,使體育產業迎來新的發展黃金時期。但目前圍繞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與“互聯網+”的融合區域還是空缺的。因此,研究互聯網+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將起到交互滲透式發展作用。
“互聯網+”時代相繼萌發出新領域、新模式、新業態,這對市場經濟中的體育發展提出了嶄新的挑戰,這種挑戰將會顛覆傳統的體育發展和體育教學,超前于人們對體育的理解和認知。因此,在“互聯網+”背景下將體育和互聯網有效結合,是未來體育發展必須面臨的問題,體育發展改革勢在必行。過去,由于地理環境、經濟交往等因素的制約,異質體育文化間的交流只在有限范圍內進行。體育文化作為民族的積淀,可以彰顯民族的特性和認同感。因此,通過“互聯網+”網絡平臺可以給不同民族體育文化交流提供平臺,促進不同民族文化的接觸,促進共同發展和傳承。
互聯網日益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力量,有力推動著社會的發展,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因此,面對“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民族體育文化發展應樹立互聯網思維,用“互聯網+”模式發展民族體育文化,創建適應民族體育文化發展和傳承的新型模式,為提升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影響力搭建平臺。
中國人口眾多,互聯網用戶數在2017 年已經超過7.51 億人。海量的互聯網用戶創造了大規模的數據量。筆者認為,應在這種發展趨勢下,建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數據庫,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內容、形式、特征得以彰顯。應通過網絡數據,建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交流與共享平臺,為新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和傳承提供保障。
通過創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APP 及網絡平臺,可以催生出差異性的個人和官方網絡空間,帶有官方及個人特征的APP 及平臺將為受眾營造更多的擬態空間,為不同個體民族傳統體育觀念的更新提供借鑒。同時,少數民族傳統體育APP 及網絡平臺的建立可以帶動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升級,激活民族傳統體育產業中的各生產要素為用戶服務。
2022 年第19 屆杭州亞運會將首次增設電子競技項目(《王者榮耀》《爐石傳說》《夢三國2》《DOTA2》《FIFA》《和平精英》《英雄聯盟》《街霸5》)。這足以說明電子競技已經成為當今時尚運動最具活力的組成部分,電子競技體育的發展對體育整體發展產生了質的改變。因此,通過創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電子競技游戲,將對民族傳統體育發展及普及有很大的助力作用,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走出困局起到很好的杠桿作用。同時,用戶在體驗游戲的過程中可以充分了解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及演變,提高用戶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規則制度的熟知度。
通過網上慕課平臺講解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基本技戰術,促進愛好者的學習交流,提高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播空間及速度,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發展和傳承提供網絡教育支持。
“互聯網+”所具有的跨界融合、連接一切、重塑結構的時代特征,將使得互聯網+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彰顯出新的民族體育時代。因此,在“互聯網+”來臨之際,展望“互聯網+”環境下的民族體育發展趨勢,研究互聯網+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4.2.1 轉變觀念,接受并應用互聯網
互聯網時代的體育工作者必須轉變傳統觀念,充分認識互聯網給體育工作帶來的機遇,接受互聯網,并不斷利用互聯網進行體育工作內容和方式的創新。
4.2.2 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體育工作方式創新
互聯網時代,傳統的體育工作方式已經跟不上形勢,應利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創新體育工作的方式,使其從平面走向立體,從靜態變為動態,從現實時空趨向超時空。
4.2.3 APP助力民族體育文化新發展
大電商時代,APP 搭建起琳瑯滿目的移動銷售渠道,像手機京東商城、ecshop 商城等應用的開發,促進了電子商務的發展。因此,通過開發研究民族體育文化相關的APP、手游等軟件,可以直接擴大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宣傳度。
4.2.4 建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專業APP研發團隊
聘請專業的計算機及互聯網編程工程師及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專家,組成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專業APP 研發團隊,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在網絡模擬空間更加科學化、真實化、趣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