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焓銣 劉夢飛
(北京建筑大學體育部 北京 100085)
最初人類為了生活學會了走、跑、跳、攀爬等基本技能,后來人們為了生存進行射擊、投擲、摔跤、騎馬等體育運動,到現在人們為了榮譽進行競技體育運動,人類和體育發展至今已經成了密不可分的有機統一體。體育強則國家強,國家強則體育強,發展體育事業不僅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內容,還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凝心聚氣的強大精神力量。由此可以看出,體育在我國的重要性,隨著北京成功舉辦雙奧運會,競技體育運動不僅是職業運動員的專屬,而且已經逐步融入中國普通人的生活中,奧運奪冠軍、為國爭光成為中國健兒的重要目標和夢想。因此,各種體育運動比賽和體育運動團體都相繼蓬勃發展起來。這不僅帶動了疫情下民營企業經濟的復蘇,而且激發了人們在疫情下對生活的激情,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在體育運動廣泛走進人們生活后,有些人曲解了體育運動的本質,沒有體育精神,為了錢、榮譽和職位,不遵守體育規則,甚至違背道德底線。該文通過研究人性與競技體育精神的內涵及歷史沿革,分析了競技體育精神對人性的凈化作用,了解了人性對競技體育精神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最終將實現競技體育運動在中國的持續、健康、良性發展。
人性也就是人的屬性,是人類共同、普遍具有的屬性,人性問題是人類關于自身認識上爭議最大的問題之一,傳統哲學家總是希望發現經久不變的人本性,曾提出了各種各樣而又相互歧義的定義。在中國,人性問題上最大的爭議是人性善與惡的問題,即究竟人性是善良的,還是邪惡的,如孔子的人性本善,荀子的人性本惡,王陽明的無善無惡心之體等,都是關于人性觀點的研究。儒家始終站在個人修養角度,強調學習對于修養的基礎性和終極意義,馬克思的人性論則突出了人的社會實踐性、自由性、政治性。儒家更加注重人的修養,而馬克思注重人的實踐和修養,主要從自然屬性、社會屬性和精神屬性三方面揭示了人性的內涵。馬克思主義以實踐為基礎,克服了以往哲學在人性、人的本質問題上的片面認識,揭示了人的社會本質。馬克思主義實踐唯物主義的方法,討論的不再是單個人的抽象共性,而是人類在社會實踐條件下的人類本質。
人性的內涵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人性狹義的內涵是指人的修養,廣義的內涵是指后天實踐和自身修養,因而在處理人性內涵建構問題上,應該注意其整體性和生態性特征。唯有人性之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結合,人性才能和諧。無論是中國,還是國外的圣人和偉大的哲學家對人性本質的研究,概括起來有三方面,即生物性、社會性和精神性。生物性是惡的部分,如荀子講的人之初性本惡,以及馬克思人性中的自然屬性。社會性是善惡對等,依據環境而定,如王陽明的觀點無善無惡心之體,以及馬克思人性中的社會屬性。精神性是善的部分,如孔子講的人之初性本善,以及馬克思人性中的精神屬性,這三部分使人逐漸脫離愚昧、野蠻,最終走向文明和希望。因此,該文所研究的人性內涵是指人的生物性、社會屬性和精神屬性三方面,競技體育精神與人性的三方面緊密聯系,互相促進。
司馬遷曾說過“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說明人性既不是性善,也不是性惡,人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趨利避害的,需要社會環境和社會規則去約束人的行為。人沒有現成的規定性,實踐范圍、方式等都是人本質的決定因素。功利性在競技體育中存在,既是人生存的需要,也是人發展的需要,但對功利性的過度追求,則會在比賽中產生不端行為,影響競技體育的健康發展。在競技體育比賽中,在利益面前,有些人喪失了自己的尊嚴,假球、黑哨的出現破壞了競技體育公平競爭和機會均等的道德價值觀,使競技比賽追求公平、公正的競爭精神發生了質變,異化了奧林匹克的初衷和奧林匹克運動的宗旨。這種不端行為,是人們對功利性的過度追求,人的功利性需要競技體育規則的約束,更需要競技體育精神的指引。功利性在競技體育中存在,既是人生存的需要,也是人發展的需要,應有良好的競技體育精神指引,促進人們公平、公正、自由地追求功利。
通過歷史研究法得知,最早的競技會的起源與古希臘的一位英雄有關,這位英雄柏羅普斯因為賽車比賽贏得了勝利,最終統治了整個伯羅奔尼撒半島,后來形成了四年一次的奧林匹亞競技會,形成了以祭祀為主的和平競賽,也就是說,最初古希臘奧林匹亞競技會是各城邦戰爭的縮影,是對戰爭場面的和平呈現。他們通過體育比賽勝負,而決定戰爭勝負,具有很強的國家和個人使命感,而在中國古代,六藝成為當時君子的禮儀規范,即禮、樂、射、御、書、數,其中射、御屬于體育范疇,但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體育比賽,而是表現為君子之間的禮儀活動。而現代世界各國舉行的體育比賽,更多的是為國爭光,強身健體,挑戰極限。隨著體育規模不斷擴大,承載體育運動的最大比賽規模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也不斷完善。1913 年,更快、更高、更強被寫入奧林匹克憲章,隨著2019年新冠疫情暴發,全世界人的生活受到疫情的嚴重影響,東京奧運會的舉辦也受到了巨大挑戰,最后人們克服壓力和阻力,團結一致,成功舉辦了東京奧運會。2021年7月20日,國際奧委會正式將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作為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新格言,進一步完善了奧林匹克精神,同時也為競技體育精神指明了方向。
奧林匹克精神產生于古希臘,古希臘人通過參加競技體育磨煉意志和增強勇氣,運動員所表現出的敬業精神以及把運動當作自己的生命以及以榮譽為至上的理念,無不與古希臘的體育人文精神有關。競技體育不僅是一種簡單的競技運動,它蘊涵著人類對真善美的追求,體現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符合社會文化需求是競技體育人性回歸的必然途徑。在競技體育中,運動員展現自身的運動技能,并以此表達對體育的熱愛和對真善美的追求。現代競技體育的競爭精神,是以奧林匹克競技運動為代表的現代競技體育所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價值取向,是不同于以滅絕對方為目的的戰爭方式的競爭,也不同于以獲取更大經濟利益為目的的經濟方式的競爭,而是以合作為前提,以超越對手,超越自我為目的,提倡公平競爭的競技體育精神。綜上所述,該文認為競技體育精神是在特定社會文化背景下,運動員在公平、公正的競技比賽中,在人性真善美的價值引導下,發揮自身潛力,超越自我,戰勝自我,戰勝他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種境界。
公平競爭是競技體育的內在要求,是一切競技體育必須遵守的原則,競爭是一種較為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優勝劣汰是自然界和人類賴以進步的客觀規律。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的每一個體都處在優勝劣汰的過程中,人們無法逃避這個客觀規律。公平競爭是競技體育的本質要求,是體育法的要求,是體育實現其社會功能的本質需要。通過對更高、更快、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精神的追求,給人帶來心靈上的震撼和精神上的激勵。人們厭惡陰謀競爭和野蠻競爭,希望公平競爭和規范競爭。而競技體育就為人們構筑了這樣一個平臺。競技體育各項比賽中都有明確的規則,有執法嚴明的裁判對比賽人員按照規則進行判罰,盡可能滿足人們對公平的向往。公平競爭是競技體育發展的不竭動力,只有公平競爭,才能促進競技體育良性發展。
競技體育是帶有比賽性質的一項活動,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身體和心理潛力,人的生物屬性離開人的社會性是不能存在的。體育是對身體的健康教育,體育鍛煉不僅對人的生理器官和生理系統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而且能促進人的心理健康發育。身體承載著人的一切,是人的最高存在。這就決定著維持身體的健康存在,是體育的基本義務。否則,不但體育的意義難以實現,人的生存也將會受到威脅。體育具有改善生理系統等功能,競技體育是體育的最高表現形式,它不僅能促進人身體的全面發展,而且能最大限度挖掘和發揮人在體力、智力、心理方面的潛能。
人的社會性是指人從生物性轉變成社會性的過程,是人從單獨到群體的生活方式的轉變,自從有了人,就有了運動,隨著人們物質和精神的發展需求,競技體育應運而生,體育這一作用于人類身體的社會文化活動,通過其特有的從個體有目的的身體活動到共同社會生活方式的發展,實現了人的自然性與社會性的融合。體育運動影響著人的身體發育,同時有助于人的個性的培養。體育精神是體育運動的支柱,涉及全世界,是通過體育活動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具有穩定性的精神。實踐是人類的存在方式,人類沒有現成的規定性,實踐范圍、方式等都是人本質的決定因素。競技體育賦予了人更多的社會屬性,磨煉人的意志,培養人的競爭意識、團結意識和愛國精神。
體育鍛煉淺層目的是身體健康,深層目的則是滿足人類的精神文明建設,體現了人的自由意識,是人在體育游戲中的性格的徹底解放。人性包含生物屬性、社會屬性、精神屬性。生物屬性具有獸性的一面,更多趨向于赤裸裸的競爭,具有趨利避害的傾向性。社會屬性和精神屬性使人與人之間減少了冷漠與純粹的競爭,增加了人與人之間的熱情與幫助,使人更加趨向于善,對生活和生命有了熱度。本質是抽象的,既看不見也摸不著,但它必定通過現象表現出來。競技體育運動發展得好壞,直接取決于競技體育精神的完善,而體育運動精神也隨著人的發展而不斷更新,由最開始人性的蒙昧狀態下對神的崇拜所產生的英雄主義精神,到后來人們為了避免戰爭,尋求和平,所產生的愛好和平的品質,再到近現代所產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最后發展為戰勝自己,超越自己,不斷提高自主意識,拓展思維理念。
競技體育發展有利于推動一個國家與其他國家的外交發展,也有利于提高國家在世界中的地位,也有利于提升個人的幸福感和使命感。在2008 年北京奧運會,中國運動健兒取得了優異的運動成績,獲得了48枚金牌和100 枚獎牌,位列金牌榜第一。2022 年冬季奧運會,我國運動健兒取得我國冬奧項目史無前例的優異成績,在許多項目中,實現了金牌“零的突破”。在雙奧會許多項目激烈的比賽中,在競賽雙方身體能力和技術水平勢均力敵的情況下,競賽的勝負已經不單純是體力和技術的比賽,大多數情況下取決于心理因素。人的心理活動在人性中表現出人的社會屬性和精神屬性。
競技體育精神的基本特征包括競爭性、超越性、公平性、功利性,而高水平運動員的競技體育精神包括參與精神、競爭精神、公平精神、奮斗精神、和平精神,不同的國家文化,導致人性差異化,從而產生略有差異化的競技體育精神。美國的競技體育精神主要是優勝劣汰的競爭精神,崇尚個人英雄主義和公平競爭精神。日本的競技體育精神有永不放棄和追求共同目標的團隊精神,刻苦勤奮的學習和視死如歸的武士道精神。我國的競技體育精神有集體主義精神和倫理道德精神,愛國主義精神和自強不息的精神等。競技體育精神與整個社會存在緊密聯系和互動,競技體育精神是對人在生物屬性中的錘煉,在社會屬性中的完善,在精神屬性中的升華。反之,不同國家人性差異化影響著競技體育精神,競技體育精神與人性互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競技體育精神是運動隊和運動員在競技體育實踐活動中發展起來的競技文化現象,是社會環境、歷史文化和競技體育文化嬗變相交融的產物。競技體育精神對人性產生的價值體現在生物價值、社會價值和精神價值,生物價值體現在人類可掌控范圍內對人生理潛能最大化發揮,競技體育精神是對競技體育特點的高度概括。人是競技體育的主體,當人與身體自然融為一體,生成與身體和諧統一的人性,這種新人性就內在規定著人對身體的體育態度和體育行為,最終實現人與身體和諧發展。競技體育精神產生的社會價值體現在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維護社會公平競爭的環境,增強人們在人群中的自信和促進社會與國家團結穩定等,競技體育精神產生的精神價值體現在,激勵著人們不斷超越自我的崇高追求,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人們的愛國精神。當人們真正把競技體育精神融入人性中時,人們才能在真善美的價值下追求功利性。
競技體育是一項人性化的事業,它的對象是人,目的是培養人。在競技體育運動中,貫穿著以人為本的價值體系和認識體系。競技體育比賽規則中所倡導的“重在參與,而不是贏得比賽”的競技體育理念,體現了競技體育對道德價值的追求和人性化的關懷,為它贏得了無數的贊美和掌聲。競技運動中所彰顯的人性之美和身體之美,是在尊重人性、尊重科學的人性化訓練條件下以及運動員沒有傷病或傷病基本痊愈的情況為前提的,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對人的性格特點產生不同的影響,導致競技體育精神的差異化,但從社會整體性來看,競技體育精神都遵循公平競爭,競技體育精神最終促使人全面發展,從而形成人的價值觀和其在社會中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