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婷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明確了堅持開拓創新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成功密碼。那么中國共產黨人是如何在百年奮斗歷程中不斷進行開拓創新的呢?換言之,中國共產黨人如何通過開拓創新來指導中國發展實踐的呢?對這個問題的回應是系統理解這個重大論斷的前提基礎。
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始終踐行開拓創新的精神。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時候,毛澤東堅持守正出新,號召中國共產黨應結合中國自己的情況,在實地調查中傾聽民意民聲。并且從他們的痛苦和需要中引導他們組織起來,引導他們參與反帝國主義、反軍閥的國民革命運動。經歷了大革命的失敗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發動了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隨后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毛澤東提出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組織了秋收起義,進行三灣改編。隨后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并從理論上闡釋了中國必須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正是沿著這條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在黨的領導下,全國各民族人民同仇敵愾,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中國的發展從此開啟了新紀元。
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實現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的轉變。但是由于當時我國面臨著三大困難,其一,將新中國由一個落后的農業國建設成先進的工業國。其二,新中國遭遇了來自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包括經濟封鎖、軍事威脅、政治孤立、外交壓迫等在內的全方位的圍剿。其三,由于我國是具有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尤其是近代以來隨著西方列強入侵,新中國政治環境錯綜復雜,致使廢除舊制度,探索新道路的任務困難重重。面對變化莫測的國內外環境,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黨領導集體開拓創新,一邊充分吸收與借鑒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經驗,一邊充分調查與研究新中國的實際情況,在1956 年召開的中共八大上提出,我國主要矛盾的變化以及《論十大關系》,這為中國探索自己建設社會主義道路指明了方向,同時也為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奠定基礎。
回顧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在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過程中,始終堅持把馬克思列寧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開拓創新,走出來一條中國式道路。
經過黨領導人民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創造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實現了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在面臨黨和國家何去何從的重大歷史關頭,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屆黨中央領導集體,深刻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問題,憑借著極大的政治擔當和政治勇氣,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序幕。
此后,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開拓創新,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十六大以后,以胡錦濤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堅持開拓創新,扎實推進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提出科學發展觀,強調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成功的在新形勢下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回顧自改革開放以來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時期,我們全國各族人民緊緊圍繞在黨中央周圍,堅持開拓創新、銳意進取,我們分別于1997 年和1999 年迎來了香港和澳門的回歸,在2001 年成功加入世貿組織,2008 年成功舉辦奧運會,2010 年成功舉辦上海世博會。并且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之下,我們戰勝了1998 年百年難遇的特大洪水,戰勝了2003 年的全球性傳染疾病非典,取得2008年抗震救災重大勝利。此外,不僅成功應對2008 年世界金融危機,還為世界經濟穩定作出重大貢獻,以無可辯駁的事實提升了我國的國際地位與國際影響力,以充分的事實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優越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黨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宏偉目標前進。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堅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緊緊圍繞著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么樣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開拓創新。習近平總書記針對國內形勢,創造性的提出“精準脫貧”理念、“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等。針對復雜的國際環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在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明確了全球局勢的發展,以及我國發展所依托的國際環境。尤其是在西方某些大國致力于爭奪霸權的關鍵時刻,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開創了與世界各國共存共發展的新方式,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等,與世界各國人民一道謀發展,走出了一條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回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們黨堅持開拓創新,創造了C919 大飛機、復興號等大國重器;取得了脫貧攻堅戰的偉大勝利,并于2020 年成功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值得一提的是,面臨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面對西方各國所鼓吹的“全體免疫”等話語,中國共產黨堅持開拓創新,在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前提下,獨創了一套中國式防疫。在黨的堅強領導之下,我國在2020 年4 月底,取得了疫情阻擊戰的勝利,在西方各方仍舊陷于疫情沼澤之時,我國已“這邊風景獨好”。
中國共產黨在近代風云激蕩中起步,始終堅持開拓創新,不斷根據中國實際情況求新求變,選取最適合我國發展的方案,譜寫了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目前我國正處于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偉大征程中,中國共產黨如何走好新時代的趕考路才是重中之重。
新時代的趕考路就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我國的偉大復興。在這個過程中機遇與挑戰并存,如何利用機遇、如何應對風險是走好新時代趕考路的關鍵問題。
其一,在踐行初心和使命的過程中開拓創新。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如今正處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著下,誰“走在人間正道”,誰在“海里裸泳”,世界各國人民一目了然。西方政客常掛在嘴邊的“人權”“自由權”等話語也在逐漸瓦解。在這樣千載難逢的時代變局之下,全黨必須牢記初心和使命,必須謹記中國共產黨是什么、要干什么這個根本問題,把握歷史大勢,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征程中堅持開拓創新,結合人民的需要、國家的需要、民族的需要,以問題導向解決現實問題,以對潛在趨勢的研判為不可逆的問題制定解決方案。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絕不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
其二,在堅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場中開拓創新。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物質財富、精神財富以及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目前我國的主要矛盾已經變成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隨著社會發展,人民的需求不斷發生變化,我們黨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過程中,要緊緊圍繞人民群眾的切實需求,以人民亟待解決的問題為重點,開拓創新,為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美好生活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