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剛,智釔博
(1.山西藝術職業學院 山西 太原 030002;2.山西大學 音樂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自20 世紀80 年代,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許多新思潮、新方法被教育家、研究學者廣泛研究、應用。作為西方重要的哲學思想——實用主義,對中國哲學家、教育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實用主義的基本特征:遵循唯物主義歷史觀,反傳統形而上學、效用的真理觀、行為主義和工具主義。作為實用主義教育學則是以實用主義文化為基礎,對傳統教育理論進行深度駁斥與批判,進而起到推動教育學發展的作用。杜威按照其教育邏輯體系和理論框架結構進行建構,奠定了實用主義教育學的理論基礎,構成了現代教育學的重要理論體系。
“教育即生活”與“學校即社會”是杜威“問題教學法”就教育本質所提出的重要論點。在職業音樂教育領域引進“問題教學法”理念與方法,對職業藝術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問題教學法”研究凸顯職業音樂教學特點,強調深入解讀教學現象,探究教學實踐過程,構建真實教學情境。“問題教學法”運用實地法、實證法等手段歸納研究教學現象,呈現出職業教學的自然性、人文性、實踐性的多重特點。通過合理運用訪談法、觀察法、實踐法、日記等方式對教學過程資料進行收集,注重研究對象的內心真實體驗;運用研究過程中的資料收集、分析匯總、實踐反思、理論構建等多元音樂教學的微觀系統,形成了“問題教學法”與傳統教學等多種教學模式相融合的職業教育范式。“問題教學法”立足于教學實踐過程的質性研究,通過研究者實地體驗教學的真實性和復雜性,全面揭示職業音樂教育研究過程的基本規律和教學策略,拓展職業音樂教學模式的研究視野,提升了教學研究空間,豐富職業教學手段。多種教學模式融合的職業教學范式,是有價值的探索與嘗試,對職業音樂教育質量的提升具有積極意義。
職業音樂教育是讓學生獲得音樂職業勞動所需的職業道德、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的教育,和其他職業教育有根本區別,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職業音樂教育是培養應用型人才,并具備一定程度的文化鑒賞水平和專業知識、技能的勞動者,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者。職業音樂教學創新與使用的理論依據,就是把學生對于知識的內化與外化的結果作為應用原則,從而確定職業音樂教學模式的合理運用。職業音樂教學的特殊性是要激發受教育者的創新能力,要求學生主動、快速融合進社會藝術實踐活動。職業音樂教學的本質包含三個方面:人本性,實踐性,歸納性。
第一,人本性。職業音樂教育是培養理想信念堅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和創新意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較強的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掌握音樂表演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的人才。職業藝術院校主要面向文化藝術和教育行業的歌唱演員、民族樂器演奏員、外國樂器演奏員、群眾文化活動服務人員等職業群,能夠從事歌唱、樂器演奏、群眾文化指導、文化藝術培訓等工作的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職業音樂教育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以人為本就是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教育目標。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在身心健康、知識技能、適應能力等各方面得到充分發展。因此,從課程設計、教學活動安排、教學手段的實施、教學評價等方面緊緊圍繞學生做科學的、系統性的設計,從學生全面發展的角度進行考量,為其全面發展提供引領與支持。職業音樂教育必須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不同個體的內部接收能力具有差異性。因此,教育目的與教學手段應在整體提升的基礎上,注重學生藝術個性的發展。在職業教育管理和音樂教學過程中不能簡單地要求教育結果的統一性,要運用彈性教學,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材施教。
職業音樂教育同樣要關注受教育者的持續性發展,職業藝術教育要實現學生持續發展而非階段性提升。首先,這要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整體規劃,即教育管理與教學實施應避免短視急治,要有整體性,要對學生從知識接收、內化,實踐運用基于社會融合的全過程中進行整體安排,要針對學生潛力識別、開發、展示的能力進行行之有效的訓練。基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避免惡性競爭減弱學生持續發展的能力,職業音樂教育目的是為學生打下堅實的專業基礎,確保實現學生藝術能力的持續發展。因此職業音樂教學必須運用多種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第二,實踐性。職業院校音樂教育主要是為群眾文化活動和專業藝術團體培養應用型人才。職業院校學生必須具備較強的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必須熟練掌握音樂表演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因此,在職業音樂教學過程中就必須注重在課堂實踐中培養學生探究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舞臺實踐中培養學生熟練的專業演奏技能和舞臺表演能力。通過音樂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平等交流,在進行音樂教學實踐過程中,應與傳統教學過程相區分,從知識內化、外在表現、舞臺控制、群眾文化交流等實踐內容都需要以實際就業應用為主要目標,把校內實踐學習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
為達到職業音樂教育培養目標,就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和專業技能。良好的聽辨能力、音樂分析能力和音樂鑒賞能力是學生踏入職業音樂學習大門的鑰匙,這些專業基礎能力確保技能與藝術表達的準確性;伴奏和合奏、合唱及群眾文化活動組織、策劃、指導能力等技能的學習是在群眾文化活動服務等職業中快速融入工作的必要手段;培養學生的音樂表演專業教學輔導能力也是職業教學的主要任務。所以,在職業教學過程中,必須以音樂課堂實踐和舞臺實踐為在校學習期間的重要教學目標。
第三,歸納性。職業音樂教育的教學研究具有歸納性的研究取向。傳統音樂教學的理論建構通常采用自上而下的路徑,從已知或已被相關學科領域認可的理論主旨出發,通過分析原始音樂教學資料并進行邏輯證實,然后在論證基礎上進行部分理論創新,音樂教學原始資料來源于使用歸納法建立的分析類別并產生理論,這與職業音樂教學創新思路有本質區別。在職業音樂教學創新過程中采用以扎根理論為主要操作工具的綜合理論架構,實現音樂教學質性研究中目標與方法的統一,通過對實際教學過程的探查、資料收集與分析,以研究教學情境變化和研究對象間的內在關聯為基礎,對職業教學進行有效的實用性創新。為提高職業教學的科學性與實效性,必須運用現有的職業教育理論對音樂教學資料進行分析,以歸納、總結的形式梳理實際教學情境,通過音樂教學資料的特殊性與整體性建立初步的理論框架,創建以學定教,以人為本的特色職業音樂教學模式。
杜威作為實用主義教育的代表創建了問題教學法教學,傳統教學管理體系與課程內容都相對完善。但是運用在職業藝術教學過程中的理論較為罕見。中國職業音樂教育相對于其他職業教育起步較晚,教學法、教學手段、教育模式相對單一;在教學研究過程中的方法論、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工具等方面較薄弱。因此,有必要在職業教學過程中將傳統教學法與“問題教學法”“發現教學法”“翻轉課堂”等多種教學形式相融合,積極探尋適合職業音樂教學的創新道路。
職業音樂“問題教學法”的核心就是以學生為中心,因材施教的教學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提倡在實踐中學習,積極發揮舞臺實踐課程的作用,強調教法與目的統一、課堂與舞臺融合、理論與探究融合,形成以人為本、教學實踐課程為主的職業特色教學理念。職業音樂問題教學法,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教學過程,將問題線索貫穿整個教學始終。由教師在已有知識基礎上設計教學問題,學生以問題為引導,進行自主學習,理解教材、討論問題,教師則依據自學及討論實況,針對性地答疑,引導學生準確解決問題,促進知識內化、吸收。
音樂問題教學法是將課堂音樂教學重點進行提煉,以問題的形式在課前提供給學生,引導學生開拓思路,積極探索、解決問題。在教學過程中,主動掌握知識、激發學習潛力、培養應用型技能,整體培養學生獨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前,教師通過教學重點組織框架性問題,針對藝術作品創設問題情境,組織學生對作品問題的探索活動,讓學生自行對教學問題進行解決,或由教師自己根據預設問題,通過引導學生在預設問題下,情境探索的思維邏輯,親自帶領學生解決問題。
首先是如何創設音樂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多維思考。問題是思維的“啟發劑”,能使學生被動思考狀態轉入主動探知,大幅提升、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音樂教師要注重通過創設問題,構建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解決音樂問題中探索藝術規律,思悟藝術美學與實踐的融合。其次注重教學問題的涉及范圍,追求啟發思維的實效。音樂是聽覺藝術,具有抽象性。音樂教學要讓學生利用抽象思維尋求問題的答案,擴充想象空間;教學追求啟發思維的藝術效果,問題答案具有一定范圍性(音樂教學的答案通常不是單一的、絕對的),“問題教學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升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興趣。
職業音樂問題教學法是通過問題引導的方式組織學生學習,實施教學過程。
第一,創設音樂教學情境,以實踐為動力引發學習熱情。教師根據技術作品(如練習曲、基本訓練等)的動作、速度、音色、控制及穩定性提出問題;或以藝術作品的背景、風格、版本、藝術思想等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一個課題。問題情境的架構必須與作品內容相統一,便于引導、激發學生對問題情境探索的興趣。
第二,創設教學問題,以問題為線索引導自主學習、探究。教師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資料,使學生多角度觀察、分析問題,研究課題的核心。探究過程中,教師要掌握多種教學手段;可以直接將問題擺到學生面前,采用提問形式;也可用鼓勵的方式,激發學生對問題探求的興趣;或用演示法,將精彩的音響效果直接展示給學生,引導學生運用其他相近的演奏法對作品進行有益的嘗試和表現;或運用多種情緒對作品進行演奏,引導學生正確理解作品。
第三,職業音樂教育是讓學生獲得音樂職業勞動所需的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的教育,和其他職業教育有根本區別,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音樂教學是以舞臺表演和社會實踐為目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培養學生的獨立性,鼓勵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或嘗試性解答方案。學生自己根據設想,進行推理、實踐,以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案。
第四,教學過程的實驗驗證,要求學生根據假設方案親自體驗,以核實探究的結果是否符合預期結果。實踐過程中,學生自己去考察假設方案的真實性。教師和學生都應嚴格明確教學目的,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完成知識系統化。
總之,問題教學法的運用是根據職業教育特點,對音樂教學實況展開深入探究,彌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個體差異性;更好地對原有的音樂教學目標、設計、資源、策略及評價方式等進行有秩序、有目標地探究與融合。傳統教學法與問題教學法的融合、創新應從職業教學實踐出發,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須來自具體教學實踐中對教學現象的真實性、復雜性觀察,“問題”的結果運用于教學實踐過程。本文將職業音樂實踐經驗歸納至科學性理論研究,完成職業音樂教學過程中的理論與實踐的銜接,提出有效解決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的相應對策等教育理論實操指導,為職業音樂教學的后續研究與實施提供建設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