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睿
(山西藝術職業學院 山西 太原 030012)
民族民間音樂是中國悠久音樂歷史長河中勞動人民智慧的藝術結晶,是各民族數千年來的文化積淀。我國民族眾多,不同地區有不同風格、不同特征的民族民間音樂。我國民族民間音樂不僅具有音樂魅力之美,還蘊含著各民族、各地區豐富的人文地理、風俗人情、生活習慣、思想信仰、情感精神等元素,具有極高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隨著時代的發展,民族民間音樂逐漸受到學校重視,它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民族民間音樂素養,還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有積極意義,因而,民族民間音樂成為重要的教學內容。文藝團體是民族民間音樂藝術最重要的展示舞臺,是民族民間音樂藝術最有效的傳播者,是民族民間音樂發揚發展的根據地,為傳播、傳承民族民間音樂文化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生力軍。文藝團體與高校民族民間音樂的教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近年來,在政府的支持和藝術工作者的努力下,高校和文藝團體成為民族民間音樂作品創作和優秀音樂人才打造的重要平臺,在“校團”協同發展背景下,集合二者的力量,加強高校與當地文藝院團的合作,是推進民族民間音樂教育發展,促進民族民間文化傳承發揚的重要舉措。
民族民間音樂是從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衍生出來的藝術形式,不僅蘊含著民族民間音樂的知識和技巧,還具有數千年來的深厚文化積淀。高校民族民間音樂教育傳授給學生的不僅是民族民間音樂的技藝,還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人文知識,尤其是,在傳統文化遭遇多元文化沖擊,民族民間音樂發展形勢低迷的時期,高校民族民間音樂教育的開展就顯得彌足珍貴。為了進一步促進民族民間音樂的發展,傳承和發揚民族文化,在“校團”協同發展背景下,高校民族民間音樂教育應從教學內容上進行拓展和改革。
首先,背景知識是高校民族民間音樂教育的基礎,所以,在“校團”合作過程中,高校要重視民族民間音樂歷史背景知識的教學。我國民族民間音樂的起源、特色、審美、功能,以及由之衍生而來的文化內涵,都是學生必須了解和掌握的重點內容。學生只有全面了解我國民族民間音樂的文化背景,才能更準確地把握這一學科的知識。
其次,高校開展民族民間音樂教學不僅是為了使學生掌握豐富的音樂技藝,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更是為了學生在學成之后能夠發展、傳承民族民間音樂藝術,實現我國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高校要格外重視民族民間音樂教育的實踐性教學。高校的實踐性課程一般為學生排練、組織音樂演出等,在“校團”協同發展背景下,高??梢猿浞纸柚胤皆簣F的各種資源和平臺。一方面,高??梢越栌玫胤皆簣F專業化的設備和舞臺,為學生的民族民間音樂排練和演出提供有力支持;另一方面,學校在期中、期末等重要階段,要加強對民族民間音樂內容的考核,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地方劇院的各種演出,在觀眾面前進行民族民間音樂表演,激發學生的民族民間音樂創作能力,鍛煉學生的舞臺經驗。靈活的舞臺表演實踐能最大程度激發學生的表達能力,使學生在藝術實踐中更大程度地提升自己的綜合音樂能力。
最后,要重視民族民間音樂教育的音樂基礎教學。民族民間音樂雖然起源于民間,是勞動人民結合自身經歷創作的民間音樂文化,音樂形式上更為自由隨性,但是,不管是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傳承任何音樂都需要具有一定的音樂基礎,奠定堅實的音樂基礎才能與其他音樂形式進行交流,因此,音樂知識基礎也應作為民族民間音樂教育的基礎教學內容。高校要重視基礎知識教學,為民族民間音樂的發展創造條件。需要說明的是,任何民族民間音樂都有其獨特的藝術特征,這是民族民間音樂的特色,也是其藝術魅力所在,高校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保持民族民間音樂的原汁原味,保護民間音樂獨特的藝術特征。
民族民間音樂在歷史發展中曾一度興盛,受到上自王公貴族下到布衣百姓的喜愛。在21 世紀初,民族民間音樂的發展有過一段低迷時期,這與民族民間音樂落后時代發展、不符合群眾審美需求有直接關系。縱觀當前眾多優秀的地方院團,他們不斷創新、蓬勃發展,其秘訣就是在保持民族民間音樂精髓的基礎上,不斷融合、汲取其他文化的優勢,彌補自身的不足,與時俱進地進行創新,在改革中使民族民間音樂作品更加符合社會發展形勢和受眾需求。
在“校團”協作背景下,高校民族民間音樂教育的教學內容不僅要包括一定的文化背景和知識技能,還應拓展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使其更加符合時代文化特征,契合群眾文化審美。一方面,要在民族民間音樂教育中加入有關現代社會特征、受眾審美需求研究分析的教學內容;另一方面,要加強拓展學生創作能力的音樂教學內容。只有學生充分研究了時代特征、受眾需求,并將這些因素融入民族民間音樂作品的創作中,才能打造出符合時代需求的優秀作品,保障民族民間音樂的長遠發展。
教師是民族民間音樂教育的組織者和實施者,高校教師隊伍的專業化程度極大影響著高校民族民間音樂教育的發展成效。我國民族民間音樂主要依靠藝人師徒之間心口相傳實現傳承,大部分民族民間音樂技藝都掌握在文藝院團的藝人手中,高校教師大部分是音樂教育科班出身,具有較高的音樂文化藝術造詣,但是缺乏民族民間音樂的表演經歷,對于民族民間音樂的教學精髓掌握并不十分到位,因此,在“院團”合作背景下,高校民族民間音樂教育應首先提升教師隊伍的專業素質,加強教師隊伍的專業化建設,充分利用“校團”協作提供的機會,借助地方文藝團體的資源,充實高校民族民間音樂教育的師資力量。一方面,高??梢詮牡胤矫褡迕耖g音樂院團中聘請專業演員作為高校編外教師,輔助民族民間音樂教育的教學和發展,為民族民間音樂教學提供持久的師資力量;另一方面,高??梢云刚埖胤皆簣F的民族民間音樂專家,對高校的民族民間音樂教師進行培訓和指導,進一步促進高校的民族民間音樂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促進民族民間音樂教育的實施成效,在“院團”的大力合作下,豐富民族民間音樂教學師資,提升民族民間音樂教師的專業能力,為民族民間音樂的系統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民族民間音樂是源自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藝術精髓,帶有濃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所以,民族民間音樂的藝術內涵較為豐富,涵蓋知識較為多元,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受到多元化文化的沖擊,受眾規模逐漸縮小,年輕一代對優秀的傳統音樂文化日漸生疏。為了進一步幫助年輕人了解民族民間音樂豐富的藝術內涵和文化價值,激發年輕人學習民族民間音樂的興趣,高校民族民間音樂教育必須結合民族民間文化的特征,使學生更加了解民族民間音樂教育的起因、構成及價值內涵,更深入地學習民族民間音樂。在“校團”協作背景下,進行文藝團體與高校音樂學科的融合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
首先,利用信息技術,借助互聯網優勢進行音樂教學實踐。信息技術的發展給學生的學習和工作帶來了巨大便利,在高校民族民間音樂教育中采用信息技術手段,可以使音樂教學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梢月摵纤囆g院團,發揮民間音樂教學資源優勢,進行民族民間音樂數據庫的建設。民族民間音樂學習者可以隨時用搜索引擎查詢民族音樂、地區音樂,對各種民族民間音樂所處的時代和所具有的特色進行研究,并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將民族民間音樂的藝術魅力展示出來,這比傳統的“口述”“展示”教學更加形象、具體、生動。老師也可以用多媒體同步技術展示民族民間音樂片段及其相對應的背景知識,使民間音樂教育更加生動活潑,更受高校學生們的喜愛。
其次,在“院團”合作背景下,高校要重視民族民間音樂技能的實踐訓練。究其本質,民族民間音樂教育是對民族民間音樂知識和技能的傳授,任何音樂技能的提升都無捷徑可走,唯有不斷練習,才能熟能生巧。高校民族民間音樂教育實踐訓練可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邀請院團演員參與教學,增加民族民間音樂實踐性課程的設置,在具體的課堂中給學生提供大量的藝術實踐機會,并進行全面的藝術指導。無論是單人表演還是組合表演,都可以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所學,在練習中查找不足、不斷提升,夯實學生民族民間音樂基礎。同時,高校學生也可以到院團進行民族民間音樂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院團藝人還可在課下鼓勵、督促學生多加進行練習,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比賽機會和實踐平臺,用精神鼓勵或物質獎勵的方式激勵學生勇于創作、積極表達,使學生在一次次的創作和比賽中磨礪自己、提升自己。另一方面,高校還可以與地方院團進行合作,輸送實習生到院團進行實踐實訓鍛煉,使學生掌握更加豐富的民族民間音樂技能。如果說,學校是練兵基地,院團就是真正的戰場,學校要為學生創造機會。在“校團”協同背景下,高校要充分利用實踐實訓這一優勢,把民族民間音樂的“兵”送到“戰場”上去進行豐富的鍛煉,更好地實現民族民間音樂教育的目標。
總而言之,高校與文藝團體的強強聯手,對民族民間音樂教育的改革和創新具有深遠意義。在民族民間音樂教育的發展進程中,高校要積極發揮“校團”合作的重要作用,致力于民族民間音樂教育的創新改革,使民間音樂具備創新動力,儲備專業的傳承人才資源,與時俱進地創作符合群眾審美的優秀音樂作品,為我國民族民間音樂發展注入鮮活動力。我們也期盼,在“校團”協同發展的助力下,民族民間音樂教育取得杰出成就,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事業的持久發展。在“院團”協同發展的背景下,民族民間音樂的教育也打破傳統禁錮,跳出傳統音樂教學的窠臼,將更多的新方法融入教學實踐,在“院團”的共同促進下,為民族民間音樂發展注入強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