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丹琪
電子計算機技術、人工智能技術、數字通訊技術等等,都推動了當代戰爭環境與方式的變革。而本文所研究的認知域就是當代戰爭的形式,這種戰爭的戰斗力體現并不是通過實體戰爭,而是從敵軍心理角度著手來增強殺傷力。這種戰斗模式在現代戰爭中的運用可以快速提高戰斗力的增長,通過對當代科技的運用,也可以讓心理戰、輿論戰等的震懾性、滲透性大幅度提高。但正在實際認知域作戰裝備發展方面還存在一系列的不足,本文重點對其進行研究。
認知域的概念,就是人類認知活動涉及的范圍與領域,其是對人類意識、情感、信念等進行反映的一種形式,而本文研究的認知域作戰,就是通過對人類的意識、情感、認知、信念等層面開展攻擊。隨著認知域作戰概念的引入,當代戰爭已經逐漸形成了三個作戰維度,分別是物理域、信息域、認知域,相對于物理域、信息域作戰方式來講,認知域作戰所覆蓋的范圍更為廣泛,從實質上來講,就是通過物理域、信息域、認知域之間的協同作戰,來對國家、組織的意識、心理等多方面主導權進行奪取。
首先就是作戰的裝備特點,信息成為作戰的重要的作戰裝備。在物理域作戰之中,信息通常發揮的作用就是對武器效能進行影響,信息對武器平臺進行輔助,以此來對武器的效能進行不斷地提升。為認知域進行作戰的過程中,信息并不是作為輔助裝備來進行使用的,而是將信息載體作為武器直接使用,信息就屬于彈藥本身,以不同的形式呈現出來。而從戰略層面來看,通常是將文化、外交、政治等方面的實力作為一種載體,通過負面、丑化、分化等形式來實現,進而達到對地方震懾、擾亂以及瓦解的效果。
其次就是作戰的目的特點,通過大量的戰爭可以發現,物理域作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敵方的軍事能力進行減弱,但是無法達成戰爭的最終目的,尤其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意識形態、民族認同等方面的問題不斷凸顯出來,現代化的武器難以應對這一系列的問題,物理域作戰已經難以解決認知域范疇中存在的問題,而作戰的目的也不僅僅是物質層面,還包含精神層面的攻心奪志,所以認知域作戰的發展是必然的。
最后就是全維全域的作戰態勢特點,當代戰爭已經不受維度與領域方面的限制,可以發生在不同的維度,也可以在不同的領域開展,這也讓認知域作戰呈現出全維全域的態勢。這種態勢從空間的角度來看,作戰界限相對模糊,主要是呈現出有形空間與無形空間共同開展的特點。從時間的角度來看,模糊了戰時與平時的界限,戰爭貫穿全過程,從領域的角度來看,軍事與非軍事之間的界限較為模糊,這種認知域的作戰不僅體現在軍事領域上,在政治、經濟等多方領域均有體現。
由于我國軍事在認知域方面的起步相對較晚,所以現階段尚未形成完善的認知域作戰裝備體系,現有的體系建設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沒有對現階段我國的發展情況、全媒體趨勢等因素進行全面的考量。我國作戰受到傳統結構體制因素的影響較為明顯,而認知域作戰裝備是需要獨立開展的,通過與媒體、媒介的結合來實現,但現階段并沒有完整的認知域作戰裝備體系。同時,認知域作戰裝備需要不斷的與時俱進,尤其是在信息快速傳播與發展的基礎上,更需要對現有的武器裝備進行均衡的發展,但相對于美國、俄國等主要軍事國家來看,我國針對認知域的作戰裝備相對較少,也缺乏對認知域作戰裝備的更新,不利于認知域作戰效果的提升。
在認知域作戰的初期階段,需要從軍事理論與裝備研發方面進行不斷的融合,只有這樣才能在認知域作戰的過程中明確作戰任務,并正確指導認知域作戰的實施。但現階段我國認知域作戰部隊在進行聯合作戰的環節之中,作戰任務缺乏明確化的特點,由于認知域作戰與其他作戰方式不同,認知域作戰的屬性、范圍都有獨特的特點,就美國所參加的幾場局部戰爭就可以發現,現代戰爭過程中認知域戰爭的比重不斷增加,且其在戰爭中所呈現出來的效果尤為顯著。但受到技術發展因素的影響,傳統戰爭中對認知域的關注程度相對較低,將其作為外圍的戰爭理論。而且,聯合作戰過程中,認知域需要的支撐也沒有明確的界定,所以,現階段認知域作戰裝備的配屬力量支撐較弱,在實際使用上依然存在諸多的不足。
認知域作戰需要技術作為支撐,尤其是在通信與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下,很多國家開始注重對認知域作戰裝備的提升,相對來講,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存在不足,在現代化技術與新型裝備的研發方面存在滯后性的特點,創新驅動明顯不足以支撐認知域作戰的進步。由于認知域是在主流社交網絡基礎上實現的,但我國在這一方面的裝備研究有限,相應的認知域作戰的裝備研發的起步也相對較晚。同時,我國在作戰裝備的更新換代方面也存在滯后性,裝備的更新換代速度相對緩慢,很多認知域作戰的裝備老化、作戰裝備技術滯后,這也就直接影響到實際作戰的能力與效果。
在認知域裝備建設規劃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彈性拓展的方式,并將現代媒體與傳統媒體進行兼容,以此來適應當代社會媒體的發展趨勢,將全媒體作為信息傳播的媒介來打造多維體系。在打造的過程中,應該充分重視實戰需求,將實戰需求作為作戰裝備的方向,結合現有的指揮體制與戰場標準等內容進行作戰裝備的建設。同時,還應該將裝備體系化不斷完善,針對復雜戰場環境下作戰裝備的對抗能力與適應能力,將實戰需求作為基礎來推動認知域作戰裝備的發展。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現階段的大數據分析、自然語言處理等方面的技術在軍事中的運用不斷增加,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未來戰爭的發展與形態,所以在這種階段,應該將技術創新作為認知域作戰裝備建設的發展驅動力,實現在重點領域上的發展。做好前沿技術發展的跟蹤戰略,不斷以此來對作戰裝備的關鍵技術進行深入研發,強化高新技術在認知域作戰裝備之中的高效運用。還應該對傳統媒體平臺的裝備方式進行升級,加快對社交平臺、深度學習技術等支撐技術的研究,以技術創新來為認知域作戰裝備的升級提供基礎,保障作戰裝備形成要素的全面性。
裝備建設應該注重與時俱進,充分結合時代的特點來進行變革,適應當代全媒體技術的發展特點,持續以需求研究作為基礎,深化論證方面的研究,這也是保障認知域裝備建設的方向。同時,還應該不斷地對作戰裝備建設的規劃進行調整,以科學的理論與實踐作為保障。此外,還應該對聯合作戰過程中,認知域作戰的需求、目標等進行明確,以此來明確聯合作戰中的任務,不斷對成熟經驗進行學習,對完善的建設成果進行引進,以此來針對平時、戰時等不同階段制定相應的任務,有重點地推動建設,逐漸形成完善的認知域作戰體系。
在現階段,認知域作戰已經成為對他國意識形態進行滲透的主戰場,更是現代戰爭中的重要方式。為了順應全球軍事格局的發展,跟進國際形勢的動態變化,應該對我國認知域作戰裝備發展進行深入研究,加大力度拓展認知域作戰裝備,不斷對關鍵技術進行創新,結合我國軍事方面的需求,推動認知域作戰裝備的發展,從根本提升認知域作戰的戰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