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玉潔, 王 晨, 何 炳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 合肥 230001)
表觀遺傳是指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變,基因的表達水平發生變化,使表型發生改變的現象,這種現象往往是可遺傳的。近幾年的研究熱點主要集中于細胞核內組蛋白的修飾、核苷酸的化學修飾等方面。有研究結果顯示,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與哺乳動物的某些病理和生理過程密切相關,如腫瘤的發生發展、胚胎發育等[1]。本文綜述了m6A的分子機制、生物學功能以及檢測方法。
m6A修飾是一種發生在腺嘌呤第6位氮原子上的甲基化修飾。20世紀70年代,學者們第1次觀察到m6A甲基化修飾。2011年,學者們發現m6A修飾是動態可逆的過程后,RNA表觀組學的研究步入了新的階段。目前已知的RNA轉錄后修飾有171種,m6A是大多數哺乳動物細胞中最常見的一種RNA修飾方式。宏觀上,m6A在哺乳動物中的表達具有特異性和偏好性;微觀上,m6A修飾主要發生在RRACH([G/A][G>A]m6AC[U>A>C])共有序列中,且大多數位于轉錄起始位點、外顯子、終止密碼子、5'-非翻譯區(untranslated region,UTR)、3'-UTR、核糖體相關mRNA和非編碼單鏈RNA等 區域[2]。
m6A由至少7個組分構成的甲基轉移酶復合物催化形成,其中甲基轉移酶(methyltransferase like,METTL)3和METTL14是其核心成分,兩者均可在體內和體外催化m6A的甲基化修飾過程。METTL3和METTL14通常以二聚體形式結合在一起,共同促進m6A甲基化[3]。腎母細胞瘤1關聯蛋白(Wilms tumor 1 associated protein,WTAP)本身沒有甲基轉移酶活性,但它能對特定的甲基化位點進行精準定位,其通過與METTL3/METTL14復合物相互作用,從而影響m6A甲基轉移酶的活性[4]。
另一種參與m6A甲基化過程的蛋白復合物是m6A去甲基酶,其作用是作為“消碼器”,幫助實現RNA的去甲基化過程。1999年,PETERS等[5]在一種融合腳趾突變小鼠體內發現了第1個去甲基化酶——肥胖基因相關蛋白(fatmass and obesity-associated protein,FTO),該酶的發現表明m6A甲基化是動態的、可逆的。在FTO作用于m6A去甲基化時通常會產生2種中間產物:hm6A和f6A[6]。有研究結果顯示,甲氯芬那酸可抑制FTO的去甲基化作用[7]。
2013年,第2個m6A去甲基化酶——α-酮戊二酸依賴性雙加氧酶同源物5(alk B homolog 5,ALKBH5)被發現[8]。大部分ALKBH5作用于單鏈RNA特定m6A位點,使其去甲基化[9]。ZHENG等[7]利用RNA原位雜交技術發現敲除ALKBH5基因能促進mRNA出核,證實m6A可能參與了mRNA的出核轉運。動物實驗結果顯示,在小鼠模型中敲除ALKBH5基因,會出現mRNA中的m6A顯著升高、精子畸形和睪丸形狀異常等現象,表明m6A修飾對動物生殖發育有較大影響[7]。2017年,UEDA等[10]發現了第3種常見于tRNA的m6A去甲基酶——α-酮戊二酸依賴性雙加氧酶同源物3(alk B homolog 3,ALKBH3),ALKBH3是一種公認的DNA修復酶,并有可能作為腫瘤的分子標志物。
m6A甲基轉移酶對RNA進行甲基化修飾后,需要m6A甲基結合蛋白作為“讀碼器”發揮作用。m6A甲基結合蛋白的種類繁多,主要包括YTH結構域家族、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HNRNP)家族和真核起始因子(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eIF)等[11]。YTH N6甲基腺苷RNA結合蛋白(YTH N6-methyladenosine RNA binding protein,YTHDF)1可與mRNA終止密碼子附近的m6A位點結合,從而促進RNA翻 譯[12]。而YTHDF2通過募集一種叫作CCR4-NOT的腺苷酸酶復合物,來促進m6A修飾的轉錄產物的降解[11]。YTHDF3能夠與YTHDF1結合,共同作用于甲基化mRNA的翻譯過程,同時還通過與YTHDF2的相互作用加速RNA降解[13]。YTH結構域蛋白(YTH domain-containing,YTHDC)1通過募集或限制不同的剪接因子來促進外顯子剪接,還可與富含絲氨酸/精氨酸剪接因子3(serine and arginine rich splicing factor 3,SRSF3)和核RNA輸出因子1(nuclear RNA export factor 1,NXF1)相互作用,促進m6A甲基化mRNA的核輸出[14]。YTHDC2可以通過在共有基序內優先結合m6A,從而促進翻譯進程,并減少目的mRNA的含量[15]。HNRNPA2B1通過與m6A甲基化轉錄本結合來促進miRNA的加工和成熟,HNRNPC和HNRNPG也能調節RNA的豐度和剪接[16]。此外,eIF3能夠與mRNA 5'-UTR中的某些m6A甲基化位點結合,提高mRNA的翻譯效率[17]。
隨著表觀遺傳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表明,m6A修飾可在轉錄后水平多方面影響RNA的生物學功能,如翻譯、剪切、運輸、定位等,從而影響整個生物體的生長發育階段,如腦發育、免疫系統成熟等。
m6A在前體mRNA中的含量比在成熟mRNA中豐富,且往往集中分布于內含子中[18]。如果敲除FTO,在前體RNA剪接過程中會出現外顯子跳躍現象,且3'末端的外顯子表達上調[20]。除此之外,METTL16可以甲基化RNA的3'-UTR,從而調控3'-UTR與mRNA 5'端剪切位點結合,并影響其剪切[20]。在METTL3缺失的情況下,核輸出往往會受到抑制[19]。
YTHDF1與YTHDF3可結合被m6A修飾的mRNA,并招募eIF3和eIF4A3,以提高CAP依賴翻譯的效率[21]。胰島素樣生長因子2可通過提高mRNA的穩定性來促進mRNA的翻譯[22]。METTL3可通過與核糖體結合,促進翻譯起始復合物組裝,還可通過與eIF3h的結合,促進mRNA翻譯環的形成、核糖體的循環利用和翻譯[23]。
RNA上的m6A修飾能夠影響mRNA的穩定性,如YTHDF2可結合目標mRNA上的m6A位點,從而促進RNA降解[11]。
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表明,m6A修飾參與了RNA生命功能的各個方面,進而影響真核生物性別決定、T細胞免疫、生物節律、腫瘤發生等多種生物學進程。
m6A相關的調控蛋白在突觸功能、軸突再生、神經干細胞自我更新,以及小腦發育中發揮著重要功能。動物實驗結果顯示,特異性敲除小鼠METTL14后,小鼠大腦皮層的發育會受到嚴重影響;而特異性敲除METTL3后,小鼠可能會出現嚴重的運動功能障礙,導致哺乳期死亡[24]。如果增加小鼠的學習訓練量,小鼠前額葉中m6A水平也隨之增加,如果在乳鼠的皮層及海馬區條件性地敲除METTL3,會導致小鼠學習能力明顯下降[25],提示m6A修飾可能會影響小鼠記憶形成。此外,m6A也可被定位到樹突中,影響突觸的可塑性[26]。
脊椎動物的造血干細胞是由生血內皮細胞通過內皮-造血轉化過程定向分化而來。m6A修飾可參與調控胚胎干細胞的分化。在斑馬魚胚胎中,METTL3缺失會影響內皮-造血轉化過程,使其不能發揮正常的生理作用;另外,m6A還可通過YTHDF2維持內皮-造血轉化過程的平衡,進而調控造血干細胞的定向分化[27]。
m6A修飾在不同類型的腫瘤中起著不同的作用。因此,了解調控m6A甲基化修飾的基因,探索m6A相關蛋白在腫瘤發生過程中的影響和功能,對探索腫瘤發病機制和臨床治療有重要作用。目前已報道的m6A修飾相關蛋白表達水平與腫瘤發生、發展的關系見 表1。

表1 m6A 修飾相關蛋白表達水平與腫瘤發生、發展的關系
4.3.1 m6A修飾抑制腫瘤進展 在GBM中,解整合素樣金屬蛋白酶19(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19,ADAM19)的m6A修飾降低會增強其表達,促進GBM干細胞的生長和自我更新,并最終導致腫瘤的發生。在肝細胞肝癌中,m6A水平降低會破壞miR-126的腫瘤抑制功能,從而加速腫瘤的進展。FTO介導的m6A甲基化下調會導致腫瘤抑制因子表達降低,從而導致白血病發生。總之,某些腫瘤的發展可能與RNA甲基化水平降低有關。
4.3.2 m6A修飾促進腫瘤進展 在AML中,m6A水平升高提高了mRNA的穩定性,促進了AML的發生、發展。在肝癌中,細胞因子信號轉導抑制因子2(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2,SOCS2)的m6A修飾增強可促進其降解,從而加速腫瘤進展。此外,在乳腺癌中,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結合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interacting protein,HBXIP)的m6A甲基化上調會加速腫瘤發生。總之,RNA甲基化水平上調會導致腫瘤特異性癌基因表達和生物學功能的改變,從而促進某些腫瘤發展。
mRNA中m6A甲基化修飾對核苷酸上的堿基配對無影響,因此用逆轉錄技術難以檢測到m6A。薄層層析、斑點雜交和液相色譜串聯質譜(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等方法雖然能檢測到轉錄組中m6A的分布,但因其對物理和化學技術要求過高,很難檢測出整個轉錄組水平上的m6A分布。m6A檢測方法主要有10種:RNA甲基化測序(N6-methylated RNA sequencing,m6A-Seq)、RNA甲基化免疫共沉淀高通量測序(methylated RNA immunoprecipitation sequencing,MeRIP-Seq)、二維薄層色譜(two-dimensional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2D-TLC)、斑點雜交、LC-MS/MS、位點特異性切割-放射性標記-連接輔助提取-薄層色譜(site-specific cleavage and radioactive-labeling followed by ligation-assisted extraction and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SCARLET)、光交聯輔助m6A測序(photo-crosslinking-assisted m6A sequencing,PA-m6A-Seq)、m6A單堿基分辨率紫外交聯沉淀結合高通量測序(m6A individual-nucleotideresolution cross-linking and immunoprecipitation combined with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mi-CLIP-Seq)、m6A水平和異構體鑒定測序(m6Alevel and isoform-characterization sequencing,m6ALAIC-Seq)、DpnI輔助N(6)-甲基腺嘌呤測序(DpnI-assisted N6-methyladenine sequencing,DAm6A-seq)。10種檢測方法的優缺點見表2。

表2 10種m6A檢測方法的優缺點
除4種正常的核苷酸外,RNA還有大量被修飾過的核苷參與其組成。修飾核苷是表觀遺傳學的一種,是一種可遺傳、可逆的變化,且變化在遺傳基因組前發生,一般發生于腫瘤發展的早期階段。m6A過度修飾或修飾水平降低都可能會導致腫瘤的發生。一般來說,未被修飾的核苷酸可以被反復利用,如被磷酸酯化后繼續參與合成新的核苷酸,或被降解產生β-丙氨酸和尿酸。而被修飾的核苷酸非常穩定,不容易被代謝或被磷酸酯化再利用,而是被核酸酶酶解后經尿液排出。因此,理論上檢測尿液或血液中的修飾核苷酸是早期診斷、監測腫瘤的有效方法。有研究結果顯示,分別檢測隨機尿核苷酸和肌酐,用核苷酸/肌酐比值可以衡量尿中被修飾的核苷酸量[36-37]。
關于修飾核苷酸,目前大部分研究均集中于檢測癌組織細胞的m6A水平。目前,病理學是診斷腫瘤及其分期的重要標準。當組織細胞處于病理學的臨界,難以確定或難以分期時,如能精確定量檢測人體血液、尿液等體液或排泄物中的m6A,并闡述其與腫瘤之間的關系,將有助于腫瘤的精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