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娟 李建勇
導讀:隨著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和休閑采摘農業日益壯大,亦蔬亦果的番茄正逐漸成為上海地區菜農種植的首選。大力發展番茄產業,實現規?;?、專業化、標準化生產,也已成為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的重要手段。

番茄新品種現場觀摩
番茄全球年總產量達1.7億t,在蔬菜作物中位居首位。我國是鮮食和加工番茄生產大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番茄種子市場,種子市場規模超過15億元[1]。上海市栽培番茄歷史悠久,20世紀80年代全市栽培面積近5 000畝(333.3 hm2),2010年全市栽培面積達到7.6萬畝次(5 066.7 hm2)。之后隨著產業結構向地產綠葉菜保供調整,市郊番茄栽培面積隨之減少,2017年栽培面積2.5萬畝(1 666.7 hm2)左右[2]。近年來,隨著上海都市現代化農業的發展,地產番茄種植面積又出現了顯著回升,尤其是高品質品種,其鮮食口感、營養價值和質量安全頗受市場關注。摸清當前番茄產業發展的現狀,實現優良品種選育、高品質良種推廣、周年生產與供應等多方面的協調和融合,成為促進市郊傳統農業向現代休閑、采摘等觀光農業轉型,實現蔬菜生產提質增效的關鍵所在。
作為大棚保護地栽培的主要蔬菜作物之一,番茄因為價格穩定,經濟效益較高,而在上海市郊普遍種植,面積也一直位居前十,年種植面積穩定在3萬畝(2 000 hm2)左右,主要分布在浦東新區、崇明區、奉賢區、金山區和光明集團,其中浦東新區和崇明區,分別占全市番茄栽培總面積的41%和30%。多采用特早熟栽培(9月中旬育苗,11月中旬定植,翌年2月中旬至5月下旬采收)和大棚春季栽培(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育苗,翌年1月下旬至3月中旬定植,4月上旬至7月下旬采收)[3]。夏季由于氣溫偏高,秋季由于病毒病發生嚴重,因而種植面積較少。
市郊番茄栽培茬口多樣,可與黃瓜、冬瓜、南瓜等瓜類,青菜、生菜、杭白菜等綠葉菜類,豇豆、菜豆等豆類作物輪作。為提高菜農的種植效益,保障上海“夏淡”和“冬淡”期間綠葉菜市場的穩定供應,上海積極探索茄果類與綠葉菜高效保供栽培模式。如番茄—杭白菜—莧菜—芝麻菜茬口全年預期產量達7 100 kg/667 m2,產值在4萬元/667 m2以上[4];櫻桃番茄—耐熱小白菜—杭白菜—越冬小白菜茬口全年合計產值在6萬元/667 m2以上,其中櫻桃番茄產值5萬元,占茬口總產值的83.3%,對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提升作用明顯[5]。2018-2019年對蔬菜高效茬口模式調查發現,番茄尤其是櫻桃番茄+綠葉菜茬口的平均667 m2效益在2.5萬元以上,較常規周年綠葉菜生產的667 m2效益提高200%以上。
生產中推廣應用的番茄品種十分豐富。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共有158個品種,其中大番茄品種103個,以粉紅果,口感粉、糯、甜,抗病、耐低溫,產量高為品種首選特性,主栽品種包括浦粉一號、浙粉202、桃星和金棚系列等;櫻桃番茄品種共55個,以色澤多樣、口感鮮甜、耐儲運、產量高為品種首選特性,主栽品種包括龍珠、金童、千禧和碧桃等。
2020年以來,隨著消費市場不斷升級,消費者的價格承受能力明顯提高,上海地區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口感型草莓番茄,這類品種坐果率中等,每穗4~5個果,果實皮薄、有韌性,深受消費者歡迎,也是未來市場推廣的首選。
為了進一步增強地產番茄的品牌效應和市場競爭力,市、區農業部門,組織了豐富多樣的番茄品鑒、推優活動,提高了優良品種的推廣效率,同時也促進了品牌培育和高品質番茄消費市場的壯大發展,如金山區上海銀龍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桃大哥番茄,單果可以賣到10元以上;浦東新區部分基地種植的龍珠櫻桃番茄,667 m2產值可以達到5萬元左右;越來越多的櫻桃番茄種植基地,對市民開放采摘活動。2021年舉辦的上海地產優質番茄品鑒評優和展示活動上,發布了上海由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上海番茄十佳推介品牌”,以及上海初心蔬菜專業合作社等“上海番茄十佳推介基地”,大大提升了市民對地產優質番茄產品的認可度、共享度和滿意度。

上海九豐蔬菜農博園(亞洲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現代智慧農業溫室)
當前,本市番茄品種豐富多樣,大大滿足了不同人群的消費需求。然而,在番茄產業化發展過程中,還存在種業創新能力不足、生產技術水平整體不高和產業服務不到位等問題。
當前本市從事番茄品種選育的單位主要有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和上海富農種業有限公司,其他大部分種子公司主要從事番茄品種的代理和銷售,番茄品種選育工作中仍存在基礎相對薄弱、聯合育種體制機制不活、種質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與國外品種相比,部分新選育品種在品質、抗病性、抗逆性方面依然存在較大差距。生產中,雖然推廣應用的品種很多,但真正優質的品種很少。
番茄種植包括品種選擇、育苗、水肥管理、整枝打杈、授粉、病蟲害防控等多個方面,種植基地若要獲得良好的種植效益,必須注重良種良法配套。但是,本地種植的番茄品種來源于不同生態區域,不同品種在外觀、口感、品質和抗病性、適應性方面完全不同,所需的配套管理技術也不一樣。此外,即使是同一品種,由于不同農戶種植的溫、光、水、肥等管理方式不同,口感和商品性也可能存在較大差異。生產中,部分農戶為了追求口感,控水過量導致品種商品性下降,且缺乏生產可持續性,此外,鉀肥過量施用等現象普遍存在;早春番茄生產中由于環境不良導致空洞果、畸形果等生育障礙不斷。
當前,上海市番茄產業的服務體系還不健全。生產中靠經驗種植和盲目跟風種植的情況屢見不鮮,缺乏對市場的調查和研究,不重視品種、不了解關鍵技術、不考慮市場風險,亟需加強產前、產中技術指導和服務。一些常年種植番茄的基地,生產設施已經老舊不堪,由于多年連作造成的菜田土壤鹽漬化現象嚴重,土傳病害也時有發生。此外,番茄生產的組織化、規?;彤a后服務水平還有待提高,知名品牌少、菜農組織化程度低、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差,在加工、營銷、流通等環節上的產后效益還遠沒有發揮出來。
完善優質良種繁育體系,扶持育種企業或單位,利用現代生物技術手段輔助檢測、篩選、鑒定優良自交系材料,加快培育適合上海地區消費市場需求的高品質番茄新品種。針對生產中品種單一的情況,開展新品種的引進與篩選。建立番茄專業化生產新品種引篩展示基地。從國內外積極引進市場接受度高的高品質大、中、小型番茄品種;對上海自主培育和主要栽培或市場前景廣闊的優良品種進行集中展示;通過開展相同管理水平下的品種比較試驗,篩選適合本地栽培的優良品種,同時組織番茄現場品鑒觀摩活動,提高良種推廣效率,最終實現不同生產季節、不同大小、不同顏色和不同果型品種搭配,提升地產番茄的市場競爭力。
研究基于品種、氣候、土壤等因素的水肥精準化管理技術,大力發展智能化、精準化農業灌溉系統;建立設施番茄生產土壤肥力數據庫,開展基于氮、磷、鉀等元素調控的土壤健康管理和養分高效利用技術研究,解決肥料浪費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和環境污染;組織綠色農藥篩選應用、天敵生物防控試驗,提升病蟲害綠色防控水平。通過對茬口科學優化、“三誘一網一布一膜”綠色防控技術、廢棄物循環利用等技術措施的研究,創建和總結一系列可復制、易推廣的高效創新栽培技術模式,為番茄生產提供技術依據。

番茄品鑒會
打造市級番茄生產聚集區,加大土地、資金、技術方面的扶持力度。大力發展分級篩選、潔凈包裝、冷藏保鮮為主的商品化處理龍頭企業,鼓勵企業積極轉變經營理念,不斷提高組織化生產水平,培養有競爭力的知名品牌。加快發展蔬菜專業合作組織、行業協會和運銷經紀人隊伍,通過發展訂單農業等舉措抵御市場風險。積極組建番茄產業發展專家團隊,開展番茄生產市場調研,進行技術指導和服務。一是通過技術培訓會、現場觀摩、基地走訪等形式,在全市尤其是生產集聚區開展番茄綠色高效生產技術的培訓;二是通過召開品鑒會、技術交流會、專家論壇等形式,宣傳地產番茄品種、品牌,促進產業做大做強;三是搭建平臺,積極推進核心基地與電商、采購商的深入交流合作,促進番茄產業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