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升云 王攀 駱海波 周利琳 望勇 楊帆
司升云,武漢市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武漢市黃陂區武湖生態農業園,430045
王攀,駱海波,周利琳,望勇,楊帆,武漢市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近年來,煙盲蝽成為湖北省蔬菜上主要盲蝽類害蟲,主要為害茄科、豆科以及葫蘆科蔬菜,在茄子、番茄、豇豆、瓠瓜等蔬菜種類上為害較重,2022年筆者于武漢市黃陂區武漢市農業科學院蔬菜害蟲觀察圃對煙盲蝽進行了種群動態調查,結果顯示,茄子中上部單葉平均蟲量在3頭以上,造成葉片失綠、植株生長不良等癥狀。現參考相關文獻,結合田間觀察與室內飼養,利用顯微鏡(KEYENCE VHX-J20T)對其各齡期形態特征進行了觀察與描述。
成蟲和若蟲在寄主作物葉背、嫩梢和花內吸食汁液,葉片被害處失綠、變白、變黃,出現黃白色斑點,并逐步擴大后皺縮畸形,嚴重時干枯脫落,嫩梢枯死,花、蕾及幼果脫落,造成減產。
①成蟲體長3.0~4.0 mm,體纖細,密生微毛,黃綠色。頭部綠色,頭頂有黑斑,頭基部有帶狀黑色環紋;復眼半球形,棕褐色;觸角4節,較粗壯,多毛,第1、4節短,第3節最長,第1節黑色,兩端色淡,第2節基半部黑色,端半部黃褐色,末端色淡,第3、4節褐色。前胸背板綠色有光澤,領片前半白色,后半綠色;中胸背板梯形、黃綠色,基部有4個長方形黑斑,近翅基部邊緣黑色;小盾板綠色,端部兩側黃白色,頂端黑褐色。前翅細長,灰白色,半透明,多毛,前緣直;革片及楔片頂端內側各具1黑斑,革片后緣端部有一段為黑褐色,故兩翅合并于體背時,有5個深色斑點,尤以革片區2個較為明顯;膜片白色透明,脈紋黑褐色。足細長,基節綠色,腿節黃綠色,脛節色暗、基部黑色,跗節黃褐色,各節具短毛和刺狀毛,脛節較多。雄蟲腹部細瘦,末端黑色;雌蟲腹部較肥壯,產卵器黃褐色針狀。
②卵長0.72~0.75 mm,香蕉形,初產時白色透明,后變黃。卵蓋一側具稍向內彎的呼吸角1個。近孵化時為淡橘黃色,領狀緣淺褐。
③若蟲共5齡。1齡若蟲體長0.7~0.9 mm,蟻形,具短毛,胸部略短并窄于腹部。初孵時無色透明,以后變為黃白、黃、黃紅色,頭大,復眼紅色,觸角淡褐色,足淡黃色。2齡若蟲體長1.0~1.3 mm,黃綠色。3齡若蟲體長1.4~1.8 mm,深綠色,腹節明顯,節間有白色帶,中后胸兩側后端翅芽初現。4齡若蟲體長2.0~2.3 mm,深綠色,后翅翅芽末端長于前翅翅芽,并伸至第2腹節,第6腹節背面中部有棕褐色斑。5齡若蟲體長2.6~3.1 mm,黃綠至深綠色,觸角特征同成蟲,前翅翅芽末端完全覆蓋后翅翅芽,伸達第4腹節。
煙盲蝽在黃淮流域1年發生3~4代,南方地區5代,世代重疊,以卵在雜草上越冬。黃淮流域芝麻主產區4月下旬5月上旬可見初孵若蟲,6月芝麻出苗后開始為害,8~9月為為害高峰期,10月下旬開始越冬。貴州4月下旬5月上旬可在煙草苗床發現成蟲,主要于煙草生長中后期為害,直到次年1月末煙草枯死時才告絕跡。湖北地區4月上中旬開始活動,8~9月為為害蔬菜高峰期。
成蟲主要在葉背活動,較活潑,善飛翔,遇驚即飛逃。成蟲羽化次日即可交配,一生可交配3~7次,晝夜均可進行,每次交尾時間4~5 h,可長達12 h,交配過程中仍可吸食寄主汁液或花蜜。卵散產,多產于寄主植物中部葉片背面主脈及葉柄表皮下,極少產于側脈。產卵處略凹陷,據報道,每雌成蟲產卵5~13粒。若蟲有趨花習性,孵化后多棲息在葉背面主脈兩側,活動力弱,長大漸活潑。
發育最適溫度26~29℃、相對濕度55%~65%。發育起點溫度為13.8℃,其中卵、若蟲和成蟲分別為11.9、12.3、16.1℃,全代有效積溫為631.9日·度,其中卵期、若蟲期和成蟲期分別為76.0、219.4、331.5日·度。較干旱的年份普遍發生較重,坡地和向陽地發生重。茸毛多的作物品種一般為害較重。暴風雨后,蟲口密度顯著下降。
煙盲蝽一般不需要單獨防治,僅在對煙粉虱等害蟲防治時進行兼防。作為天敵應用時,注意掌握好釋放時間和釋放密度,盡量在作物營養生長期及害蟲蟲口數量多的情況下釋放,防止煙盲蝽在獵物密度低時轉向取食作物。
秋冬季鏟除雜草,消滅越冬寄主。結合疏葉通風,減少蟲口基數。
大發生時可選擇10%溴氰蟲酰胺可分散油懸浮劑1 500倍液、70%啶蟲脒水分散粒劑4 000倍液、50%氟啶蟲胺腈水分散粒劑2 000倍液、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3 000倍液、20%烯啶蟲胺水分散粒劑2 000倍液或20%呋蟲胺可溶性粒劑2 000倍液等進行混配或交替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