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富雄,黃永俊,李燕芳
(1.廣西壯族自治區水利廳,南寧 530023;2.廣西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南寧 530023;3.廣西壯族自治區水利科學研究院,南寧 530023)
山洪災害防御是防洪減災工作的難點和薄弱環節。開展山洪災害防治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重要決策部署。廣西地處山丘丘陵地帶,強降雨引發的山洪災害頻發、多發、重發。自2010年以來,廣西逐漸建成適合區情的專群結合的山洪災害防治體系,在汛期發揮了顯著的防洪減災效益,有效減少了山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但從歷年山洪災害防御工作開展情況來看,近年來桂林市、賀州市、柳州市等地均發生不同程度受災,原有危險區山洪災害時有發生,新的危險區不斷出現,全區山洪災害防治仍然存在不少的薄弱環節。為調整更新廣西山洪災害危險區清單,提供廣西防災減災工作基礎信息支撐,本文從山洪災害危險區現狀進行分析,研究危險區動態管理范圍及調整原則,更新危險區清單,對廣西山洪災害危險區動態管理進行研究。
2013 年7 月,廣西開展14 個地市96 個項目縣的山洪災害調查評價工作,其中柳州城區城中區、魚峰區、柳南區、柳北區作為一個項目縣,桂林城區的秀峰區、疊彩區、象山區七星區、雁山區作為一個項目縣。通過調查,摸清了縣域內歷史山洪災害情況以及受山洪災害威脅的人口、主要經濟設施分布情況,明確了96 個項目縣山洪災害危險區清單。2016 年,南寧市興寧區、良慶區增補納入山洪災害防治建設范圍,2018 年,南寧市江南區、西鄉塘區,梧州市龍圩區,北海市海城區、銀海區、鐵山港區,防城港市港口區開展農村基層防汛預報預警體系建設,同步納入山洪災害防治建設范圍。至此,全廣西14個地市111個縣(市、區)山洪災害調查基礎工作全面完成。
經統計,2013—2018 年間,全區開展山洪災害調查(含農村基層預警)基礎性工作,共排查確定14個地市111 個項目縣(市、區)危險區總數為18 182個。在危險區清單的基礎上,廣西建立了適合區情的專群結合的山洪災害防治體系,填補了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空白,開展群測群防體系建設,編制了防御預案,開展宣傳、培訓和演練,提升危險區預警能力建設,發揮了顯著的防災減災效益。
3.1.1 動態調整范圍
結合廣西全區山洪災害實際情況,從防洪減災、地區發展規劃等實際需求角度出發,經分析,山洪災害危險區調整范圍應與《山洪災害分析評價技術要求》范圍相同,原則上除河流集雨面積>200 km2、滑坡、泥石流或明顯受外江洪水頂托的沿河村落(重點防治區)外,其余受山洪災害影響,包括巖溶內澇災害影響的沿河村落(重點防治區)均列入山洪災害危險區范圍。
3.1.2 動態調整原則
危險區動態調整包括調入、調出等2種情況,參考《山洪災害危險區動態管理清單編制指南》《山洪災害動態預警指標分析技術要求(試行)》,結合廣西山洪災害危險區特點,調入原則包括人員遷入、環境變化、補充調查評價確定及其他情況等,調出原則包括人員遷出、環境變化、前期劃分不合理及其他情況等。
(1)調入原則:①人員遷入。該區域可能受山洪威脅,但由于之前無人員居住,未劃入危險區,現在已有人員遷入該區域居住,受到山洪災害威脅。②環境變化。在前期山洪災害調查、普查中,該區域無山洪威脅,由于自然或人為原因造成水文、氣象、地理環境改變,發生超過10 a 一遇及以上降雨(洪水)或周邊預警設施已發生轉移預警,區域遭受山洪威脅。③補充調查評價確定。在前期山洪災害調查、普查中,未對該區域開展調查,經過補充調查分析評價或復核率定確定為危險區。④其他情況。該區域未劃入危險區,由于其他原因造成該區域內人員受山洪威脅。
(2)調出原則:①人員遷出。該區域已劃入危險區,但由于人員遷出,目前區域內已無人員居住,山洪威脅已消除。②環境變化。在山洪災害普查中,該區域受山洪威脅,已劃入危險區,但由于河溝改道、河道整治等原因,山洪防御能力提升,該區域已不存在山洪威脅。③前期劃分不合理。已劃入危險區,但至今未發生過山洪災害,后經調查分析評價或復核率定確認該區域不屬山洪災害危險區,或該區域只存在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隱患、大江大河洪水頂托等威脅,不屬于山洪災害防御管理范圍的。④其他情況。因行政區劃調整,危險區拆分或合并等其他原因需對危險區進行調出的。
2016—2021年,廣西開展山洪災害調查評價成果檢驗率定及山洪災害隱患區排查工作,根據危險區動態調整范圍及原則,對兩輪排查成果進行整理分析,開展危險區動態調整工作,主要調整成果如下:
(1)危險區調入:2016—2020 年,廣西對上林縣、凌云縣、富川縣等36 個縣區開展了山洪災害調查評價成果檢驗率定工作,2020—2021 年,廣西在全區開展山洪災害隱患區排查工作,兩輪排查共發現因人員遷入、環境變化、補充調查評價確定及其他情況等原因需調入危險區2392個,滿足動態調入原則,予以調入。
(2)危險區調出:經現場典型危險區復核并經縣區確認,因自然屯不存在、預警指標過大、新建防洪堤、河道已疏浚、群眾搬遷、實際地勢較高無山洪災害隱患、主要受外江頂托等原因需調出桂林、玉林等市298個原有危險區,滿足動態調出原則,予以調出。
(3)危險區清單:根據危險區調入調出原則,經現場復核及市縣確認,截至2021年底,廣西14個市111個縣(市、區)確定危險區20 276個(見表1)。

表1 廣西山洪災害危險區匯總表 個
(1)山洪災害危險區動態調整范圍應與《山洪災害分析評價技術要求》范圍相同,原則上除河流集雨面積>200 km2、滑坡、泥石流或明顯受外江洪水頂托的沿河村落(重點防治區)外,其余受山洪災害影響,包括巖溶內澇災害影響的沿河村落(重點防治區)均應列入山洪災害危險區范圍。
(2)山洪災害危險區調入原則應包括人員遷入、環境變化、補充調查評價確定等情況,調出原則應包括人員遷出、環境變化、前期劃分不合理等情況。
(3)2013—2018 年間全區111 個縣(市、區)開展前期山洪災害調查評價工作共調查出危險區18 182個,經2016—2020年山洪災害復核率定工作以及2021—2021 年山洪災害隱患區排查工作,調入、調出危險區分別為2392、298 個,截至2021 年底,明確廣西山洪災害危險區清單共20 276個。
(4)廣西山洪災害危險區共20 276 個,覆蓋14個地市111個縣(市、區)。建議加強監測預警,發揮防災減災效益。往后應根據山洪災害實際情況進一步開展危險區更新工作,合理調入、調出危險區,實行危險區動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