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三峽樓臺:杜甫的夔州歲月

2022-11-01 03:44:27聶作平
雨花 2022年1期

聶作平

我在草堂鎮(zhèn)下了滬蓉高速,順著一條泥濘土路沿江而行。路在半山腰,與路相伴的是三三兩兩的農(nóng)舍,比路更高的是果園和林地,比路更低的是混濁的長江。行駛十多公里后,峰回路轉(zhuǎn),我終于看到了著名的白帝城。

盡管早有思想準(zhǔn)備,眼前的白帝城還是讓我略感吃驚。在杜甫之前數(shù)百年和杜甫之后數(shù)百年,白帝城都是一座雄踞山巔的壯麗城堡。李白說它在彩云之間,杜甫也極言其高,“白帝城上云出門,白帝城下雨翻盆”。我看到的,卻是江心一座由廊橋連接的孤島,與夾岸山峰相比,恍如一個微不足道的土饅頭。

面目全非的這一切,緣于三峽大壩截流后的高峽出平湖。

白帝城另一側(cè),便是三峽入口,即“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的夔門。尚在成都時,杜甫就多次想象過,他的回鄉(xiāng)之路將是“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而夔門所在的瞿塘峽,乃三峽第一峽。

今天的奉節(jié)是重慶下轄縣,縣城在三峽蓄水前遷建,位于長江邊的臺地上。地形狹窄,只好因陋就簡,街道如同螺旋一樣,從近江的濱江路往山上一層層地盤上去。下一條街的七八樓,可能相當(dāng)于上一條街的底樓。與長江并行的濱江路稍寬一些,大量運沙石和建材的卡車呼嘯而過,給人一種焦躁不安和忙碌不停之感。

至于杜甫曾注目過、行走過的奉節(jié)老縣城,還在新縣城下游幾里處,它已被濁黃的江水埋葬。

相當(dāng)長時間里,奉節(jié)除了是一個縣外,還充當(dāng)過府、州和都督府治所。以唐朝而言,唐初沿襲隋制,在此設(shè)信州。后因高祖之母乃獨孤信之女,避獨孤信之諱,改稱夔州,屬山南道。改夔州后不久,又設(shè)置了夔州總管府,復(fù)又改為夔州都督府。一度,這座江峽深處的小城,是都督府、夔州和奉節(jié)縣三級政權(quán)駐地。天寶時,夔州曾改名云安郡,乾元初復(fù)故。

766年暮春,凄楚的杜鵑聲里,五十五歲的杜甫帶著家小,順江而下,從云安來到夔州——在這之前,他結(jié)束了相對安穩(wěn)的六載蜀中生活,告別了“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成都草堂。

他想回家。他想順江東下抵達荊楚,然后折而北上,回到河南,或是關(guān)中。老去的詩人不再懷有從前高蹈的政治理想。衰病之年,他日益思念北方,蒼涼厚重的北方。

杜甫描繪了他看到的奉節(jié):“瀼東瀼西一萬家,江北江南春冬花。”按《新唐書·地理志》載,夔州轄奉節(jié)、云安、巫山和大昌四縣,計有戶一萬五千六百二十,口七萬五千。奉節(jié)人口再密集,也不至于占了四縣總數(shù)的三分之二,這是詩人的夸張之詞。

天寶十三年(754),全國有戶九百零六萬,口五千二百八十八萬,此為唐代最高數(shù)。然而,令人觸目驚心的是,由于安史之亂,到廣德二年(764),短短十年間,人口銳減,有戶二百九十二萬,口一千六百九十二萬。由近五千三百萬人口減少到不足一千七百萬,相當(dāng)于近七成的人死于非命。

至于奉節(jié),由于地處群山之間,僅有湍急的長江和崎嶇的山路與外界溝通,原本偏僻的地理位置,卻成為遠(yuǎn)離烽火的寧靜之地。故此,親眼目睹了安史之亂帶來的毀滅和蕭條的杜甫,要為江峽中這座繁華的小城驚訝了。

老杜恐怕沒有預(yù)計到,他將在奉節(jié)一住就是一年又十個月。當(dāng)他第二次看到菊花怒放時,忍不住為漫長的返鄉(xiāng)之路凄然淚下:“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四百年后,陸游溯江入蜀,順道在夔州探訪杜甫居留的遺跡。陸游認(rèn)為,杜甫在這里居住近兩年,是“愛其山川不忍去”。事實上,綜合更多情況來看,陸游是在為他熱愛的詩圣作裝點語——杜甫并非愛其山川不忍去,而是為時局和生計所迫,不能去,不敢去。其時,吐蕃、回紇連番內(nèi)犯,京師危急,關(guān)中震動。另一方面,自從云安染疾,杜甫一直在病中。至于經(jīng)濟上,夔州刺史柏貞節(jié)對他非常照顧,頻分月俸,使得杜甫衣食無憂。杜甫在夔州居住近兩年,既為養(yǎng)病,也為積攢盤纏——不僅是回家的盤纏,還包括盡可能多地積累財富,作為養(yǎng)老之用。

夔州治所,秦朝時稱為魚腹,唐朝貞觀年間改名奉節(jié)。奉節(jié),或者說魚腹古城,原本修筑于赤甲山上。東漢初年,公孫述據(jù)蜀,將治所從赤甲山移到白帝山,并修筑了白帝城。今天,白帝城不過江水中一座狹小的孤島,過去,它卻是一座周長達七里的堅固城池。

夔州既有三峽之險,又有白帝之堅,是以顧祖禹認(rèn)為它“府控帶二川,限隔五溪,據(jù)荊楚之上游,為巴蜀之喉吭”。三國時,劉備伐吳,大敗而歸,退至夔州,改奉節(jié)為永安,并在白帝城內(nèi)的永安宮向諸葛亮托孤,爾后駕崩。

對同為文人卻出將入相,建立了不世功勛的諸葛亮,杜甫一直懷有一種復(fù)雜情感。這情感,包含了艷羨、敬佩和失落,以及在此基礎(chǔ)上的自憐自傷。居成都時,他的草堂與武侯祠比鄰,那座柏木森森的祠廟是他經(jīng)常徘徊的地方。當(dāng)他困于夔州,諸葛亮君臣的祠廟近在咫尺,諸葛亮便成為他一再歌詠的對象——他在贊美諸葛亮“三分割據(jù)紆籌策”的同時,也感慨“運移漢祚終難復(fù)”。敬天畏命的背后,隱隱透露出杜甫對自身襟抱未開的自我辯解,自我寬慰。

在夔州,杜甫先后居住過四個地方。

第一個地方即他詩中說的西閣。他在西閣住了好幾個月。次年春天,搬到赤甲。西閣具體在什么地方,已無考。

從孤島白帝城坐船渡過長江支流草堂河,便到了瞿塘關(guān)。瞿塘關(guān)所依附的山,便是赤甲山。與赤甲山隔著長江對峙的,是杜詩中提到過的白鹽山。如今,兩座山看起來并不算高峻,在杜甫時代,卻是“赤甲白鹽俱刺天,閭閻繚繞接山巔”。

瀼西是杜甫在夔州的第三個居所。瀼的意思,陸游解釋說:“土人謂山間之流通江者曰瀼”。就是說,川東一帶方言里,把從山上流下來注入江中的溪澗稱為瀼。在夔州,有東瀼水和西瀼水。考證可知,東瀼水即草堂河。如今的草堂河水量豐盈,江面寬闊,但那是長江回流倒灌之故。沒有三峽大壩前,它只是一條深陷山谷中的小溪。與之相比,距其幾公里的西瀼水(今梅溪河)則稍寬。杜甫在赤甲居住一段時間后,搬到瀼西。他在那里修了幾間房子,人稱瀼西草堂。

移居瀼西,是為了照料果園。到夔州一年后的767年暮春,杜甫在瀼西買下四十畝果園。果園與草堂一溪之隔,杜甫前往果園勞作時,須得搖船而過,所謂“碧溪搖艇闊”——小溪很窄,以致小艇都顯得太大。

瀼西草堂的大概位置,在今天的梅溪河與奉節(jié)新縣城之間的某一座山的半山腰。草堂所在的村子很小,只有幾戶人家,比成都浣花村還要幽靜,還要偏僻。人煙稀少,路上長滿了年代久遠(yuǎn)的青苔,透過幽暗的竹林,隱約看到稀疏的野花自開自謝。

杜甫家的院子里,有兩株成年橘樹。月光如水的秋夜,杜甫常搬一張胡床,安然坐在樹下。低垂的樹枝垂下來,累累果實散發(fā)出橘子酸甜的清香,杜甫在橘樹下坐了很久,一直到夜露打濕了樹葉,才收了胡床回屋睡覺。

今天,奉節(jié)以產(chǎn)柑橘聞名,當(dāng)我行駛于臨江的盤山公路上時,窗外不斷出現(xiàn)高低錯落的果園,尚未成熟的柑橘擠滿枝頭。追溯歷史,奉節(jié)柑橘的種植可以推到漢朝。杜甫的果園里,也有大量柑橘,他贊美自家柑橘“園桿長成時,三寸如黃金”。柑橘之外,尚有桃子、李子、花椒,以及松樹、梔子和藤蘿,加在一起足有上千株。

東屯是杜甫在夔州的第四個居所。原本只是一條山澗的東瀼水,三峽蓄水后,河面寬闊,當(dāng)?shù)厝擞职阉Q為草堂湖。白帝鎮(zhèn)像一座伸入湖中的半島,一條喧囂雜亂的街道沿湖而建。擁擠的房屋中間,有一道寬大的鐵門,里面是草堂中學(xué)。

一種說法認(rèn)為,東屯舊址,就在草堂中學(xué)內(nèi)。據(jù)說,校園里原有杜甫祠,還有一塊斷為三截的清朝末年立的重建草堂碑。然而,疫情期間,學(xué)校放假,鐵門緊閉,門前排滿三輪車,我只得打消了進入校園憑吊的念頭。隔著鐵門,我把杜甫酒灑進門去。

另一種說法卻認(rèn)為,東屯其實不在草堂中學(xué),而是在沿草堂河上溯兩三公里的一個叫上壩的地方。

訪問白帝鎮(zhèn)時,剛好下了一場秋雨。穿鎮(zhèn)而過的公路也是鎮(zhèn)子主街,街道一片泥濘,來往大車喧囂而過,將泥濘卷起,稍不注意,便濺你一身。鎮(zhèn)子坎下的草堂河,河面寬闊如湖,惟獨水色昏濁,偶爾翻起一個漩渦,如有魚龍潛行,甚是怕人。

杜甫移居?xùn)|屯,緣于對他關(guān)照有加的柏貞節(jié),把位于東屯的一百頃公田交由他管理,以此解決杜甫一家衣食。這片公田,最早由白帝城的修筑者、東漢初年據(jù)蜀的軍閥公孫述開墾。杜甫描寫說:“東屯大江北,百頃平若案。六月青稻多,千畦碧水亂。”

夔州一帶,群山連綿,難得有一片較為平整而肥沃的土地,并且,山上清泉不斷,正是水稻所需的最佳水源。杜甫又說:“東屯復(fù)瀼西,一種住青溪,來往皆茅屋,淹留為稻畦。”意指他在瀼西和東屯,都有茅屋居住,為了管理公田,他移居?xùn)|屯。

年邁的杜甫就像一個辛勤的小地主那樣,帶著一眾仆役——他詩里稱為“隸人”,往來于瀼西和東屯之間,種植水稻,打理果樹,管理菜園,采摘草藥,砍伐樹木……

周而復(fù)始的農(nóng)事,讓人想起南山種豆的陶淵明,或是黃州墾荒的蘇東坡——這三位優(yōu)秀的中國詩人,同時也是三位稱職的農(nóng)夫。白天,他們在大地上勞作;夜晚,他們在詩箋上耕耘。

成都時期,杜甫也種菜、種藥,以及養(yǎng)雞鴨等牲畜;但那時候,更多還是作為一種消遣與家用的補貼。家中的勞動力,主要是仆人杜安和弟弟杜占。到了夔州,情況有了很大變化。瀼西草堂之外,還有多達四十畝的果園;果園而外,還有菜地。菜地所產(chǎn)疏菜,除了自食,還拿到市場上出售。此后,隨著柏貞節(jié)把東屯稻田交他管理,這部分官田本身有行官張望等人經(jīng)營,但杜甫并不放心。故此,前前后后,杜甫家里有多名仆役。

唐代是一個等級社會,全社會所有人,大體劃分為兩大類:良民和賤民——又稱良人和賤人。良民包括帝王將相及各級官員,以及普通的編戶齊民;賤民分為私賤民和官賤民。私賤民包括奴婢、部曲和客女等;官賤民包括雜戶、工戶、樂戶和官奴婢等。

根據(jù)唐朝法律,良民和賤民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比如,以私賤民和良民之間的關(guān)系而言,若奴婢有罪,其主人不告官而殺死他,杖一百;即便是無罪而殺,也只需徒一年。賤民不能告發(fā)主人,除非主人犯有謀反、謀叛和謀大逆之類的大罪;否則,賤民將被處以絞刑。反過來,主人即使誣告奴婢,也無罪責(zé)。此外,賤民與良民之間不得通婚,良民也不得過繼賤民為子嗣。主人對賤民可以自由贈送、買賣。

在夔州之前,杜詩里偶爾提到仆、仆夫,未見提到奴婢、隸人之類的賤民,這說明,他家在相當(dāng)長的時間里,只有杜安一個仆人。但杜安的身分是良民,不是賤民。到了夔州,杜甫家中才有了多名屬于賤民性質(zhì)的仆人——一方面,包括果園、稻田在內(nèi)的繁重農(nóng)活,需要更多人手;另一方面,杜甫出蜀前,在西川和東川積累多年,經(jīng)濟條件較此前更寬裕。僅見于杜詩中的仆人,就有阿段、阿稽、伯夷、辛秀、信行等多人。

說來讓人難以置信,盡管云安和夔州都處于大江之濱,但兩地竟然都飲水困難。亂石崢嶸,大江深切峽中,要想從江中取水,十分不便,而民俗不打井,又無泉水可資,乃至于“云安酤水奴仆悲”。夔州的情況好些,雖然山腳下的江水仍然無法取用,城里城外也無水井,幸而山中有泉水。為了把泉水引到聚落,當(dāng)?shù)厝税阎褡右黄蕿槎蛲ㄖ窆?jié),首尾相聯(lián),制成簡易的渡槽,長的可達數(shù)百丈。長長的竹管蜿蜒山間,如同一條條青色長龍,看起來頗為壯觀,但也很容易出問題——杜詩里,就記載了兩次引水事故:

一天黃昏,竹管里的水越來越細(xì),越來越少。入夜,鄰居們?yōu)榱藸帄Z殘存的泉水而爭吵起來。這時,杜甫家里一個叫阿段的少年奴仆,不聲不響地沿著竹管去察看。到了三更時分,杜甫因患有消渴疾——即糖尿病,司馬相如亦罹此疾——需要不斷喝水,竹管里的水?dāng)嗔耍芙乖辏恢睕]睡,來回走動。正在不安之際,突然聽到了嘩嘩的水聲,“傳聲一注濕青云”。原來,阿段已經(jīng)獨自上山把壞了的竹管修好了。

阿段是個未成年人,按唐朝規(guī)矩,賤民所生子女,同樣屬于主人的私有財產(chǎn),相當(dāng)于馬驢產(chǎn)駒。是以可以判定,阿段的父母也是賤民。杜甫為阿段的能干特作七律一首,他在尾聯(lián)寫道:“曾驚陶侃胡奴異,怪爾常穿虎豹群。”——陶侃有一個胡奴,擅長游泳,最終卻因蛟龍而死;阿段半夜穿行在虎豹成群的大山,杜甫擔(dān)心他的安全。

杜甫此詩題為“示獠奴阿段”。獠人是中國的一個古老民族,分布于西南及兩廣地區(qū),是許多南方民族的祖先。今天,作為一個民族,獠人已不復(fù)存在。不過,他們的一些獨特生活方式,不僅載于史乘,而且流布現(xiàn)代。如唐朝張 在《朝野僉載》中記載:“嶺南獠民好為蜜唧,即鼠胎未瞬、通身赤蠕者,飼之以蜜,釘之筵上,囁囁而行。以箸挾取,咬之,唧唧作聲,故曰蜜唧。”

夔州地處山區(qū),山上多石頭,引水的竹管依山就勢,常因塌方而被倒塌或是飛落的石頭砸碎。

杜甫家有一個仆人叫信行。他長年吃素,為人安靜,做事沉穩(wěn)。有一天,竹管又壞了。其時正值暑熱,信行翻山越嶺,前去修理。來回路程長達四十里——這一數(shù)字或許有些夸張,但二三十里總是有的。雖然竹管只有幾百丈,但竹管走的是直線,而山路卻一會兒下到溝谷,一會兒躍上山嶺。日落時分,信行回到家,臉龐被太陽烤得發(fā)紅,飯也沒吃。杜甫十分感動,又有些過意不去,急忙把自己最喜歡吃的瓜和餅?zāi)贸鰜矸纸o他——對“律比畜產(chǎn)”的賤民,杜甫依然如此仁厚,足見其內(nèi)心的善良與人性的光輝。

杜甫的四處居所,除了最早寓居的客堂外,其余三處均不在城里,而是僻于山間。如今的奉節(jié)城四圍,山峰高插,山腰臺地上,稍寬一些的地方都有人居住,白色或紅色的房子,懸掛在青色的山巖前。杜甫時代,山上人煙極為稀少,乃是獸類世界——諸種獸類中,居然出沒著百獸之王老虎。為了防虎,當(dāng)?shù)厝思以谕ピ核闹茇Q起一根根木頭,再用竹籬笆在木頭與木頭之間編織為墻,并抹上泥土。到夔州第二年初夏,杜甫已移居瀼西。趁著農(nóng)閑時節(jié),杜甫安排仆人們到山上伐木,以便修筑防虎墻。一大早,杜甫就讓仆人們吃得飽飽的。他給仆人們規(guī)定:每人每天砍回四根木頭。伐木的白谷在北邊山上,距家十里——如果砍一根扛回家再接著砍,那一天就得走八十里,顯然非常繁重。但仆人們中午時分就完工了。這是因為,他們是一次性把四根木頭扛回來的。這就說明,他們伐的并非粗壯的大樹,而是一些小樹。盡管工作量不算大,杜甫仍認(rèn)為仆人們冒著暑氣工作,非常辛苦,許諾說:“秋光近青岑,季月當(dāng)泛菊。報之以微寒,共給酒一斛。”——要不了多久,秋光就將降臨青蔥的山嶺,重九登高理應(yīng)飲菊花酒。屆時,我要慰勞你們,送你們一斛酒供你們抗風(fēng)寒。

暮春,杜甫抵達夔州時,即有久居之意。

按中醫(yī)觀點,烏雞肉能治風(fēng)疾,而風(fēng)疾是晚年最困擾杜甫的疾病之一。于是,他養(yǎng)了一些烏雞。雞生蛋,蛋生雞,到夏天,烏雞已有數(shù)十只之多。倘不準(zhǔn)備久居,斷不可能養(yǎng)如此之多的雞。雞多起來后,帶來一個煩惱:它們成群結(jié)隊,“咯咯咯”地叫著到處覓食,所經(jīng)之處,不僅遍地雞屎,還把家中搞得一片狼藉。杜甫草堂東側(cè)有一大片空地。他覺得,可以用竹子豎立為墻,圍起來養(yǎng)雞。

樹雞柵這件事,他交給了長子宗文去辦。宗文大概一時沒動手,杜甫忍不住專門寫了一首詩——《催宗文樹雞柵》。

這年天氣熱得出人意料。從春末夏初到七月初,長達百余天里,不僅氣溫日高,且一直不下雨,“閉目逾十旬,大江不止渴。”杜甫一生最懼暑熱,早年在華州時就深為炎夏所苦。在那個“飛鳥苦熱死,池魚涸其泥”“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腸”的苦夏,杜甫乃至于有些失態(tài):“束帶發(fā)狂欲大叫”。

夔州這年的干旱與暑熱,比華州有過之而無不及,“大旱山岳焦,密云復(fù)無雨”“楚山經(jīng)月火”。當(dāng)?shù)匕傩昭郯桶偷嘏沃掠辏€不僅是為了天氣轉(zhuǎn)涼,而是地里的莊稼大多枯死了。當(dāng)?shù)厝税垂爬狭?xí)俗求雨,或請巫師跳舞,或抬菩薩出游,或燒草龍祭天。立秋這天,即七月初三午后,終于下了一場久違的大雨。天氣轉(zhuǎn)涼,杜甫終于舒服地睡了一覺。

秋天終于姍姍來臨后,杜甫又迫不及待地種菜。種菜,杜甫是有經(jīng)驗的。在成都,他有菜園子。更早的時候在長安和洛陽,是否也有菜園、也種菜,其詩無證。但推測應(yīng)該有。杜甫對自己種菜的手藝頗為自信:“畦蔬繞茅屋,自足媚盤餐”“嘉蔬既不一,名數(shù)頗具陳”。種的菜不僅長得好,足以供盤餐之需,而且品種還相當(dāng)豐富。

杜甫在夔州的菜地,大概就位于宗文樹雞柵的房屋東側(cè)。一場雨后,杜甫往地里撒了許多萵苣種子——萵苣原產(chǎn)地中海沿岸,隋朝時經(jīng)絲綢之路上的胡商傳入中土。據(jù)說,為了得到萵苣種子,最初的引種者為此耗費千金,所以萵苣另有一個名字:千金菜。

令杜甫意外且郁悶的是,種子撒下去二十多天了,按理,早就該有一片綠油油的萵苣苗從泥土里探出頭來,但他的菜地卻毫無動靜——萵苣一株沒發(fā),野草倒是長得欣欣向榮。

于是,杜甫寫了長詩《種萵苣并序》。

有論者認(rèn)為,《催宗文樹雞柵》和《種萵苣并序》兩詩,意在言外,都有隱喻和寄托。這種觀點,自然不無道理。但于我而言,我更愿意把它們僅僅理解為字面所表述的意思,僅僅認(rèn)為它們是杜甫對他真實生活的記錄。在杜甫以前和以后,都鮮有詩人把如此瑣碎的小事入詩,但杜甫入詩了,并且入得津津有味。這倒不一定是杜甫水平超越其他詩人,而是這種瑣碎平淡的生活,才是人生的真諦。就像那些生活在歷史記錄看起來平淡如水的年代的人是幸福的人一樣,催兒子樹雞柵和種萵苣時的杜甫,也是幸福的——如果與他經(jīng)歷過的“入門聞號咷,幼子饑已卒”或是“歲拾橡栗隨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相比,這幸福更是如此珍貴,也如此艱難。

相對平靜,也相對不那么為衣食而憂心忡忡的歲月,杜甫努力尋找,努力營造屬于他的“小確幸”。

一盞酒,一份尋常食物,一次重逢,一些新知,一場久旱后的雨水,一陣黃昏時的炊煙……這些細(xì)小而生動的事物,總能喚起正在老去的杜甫心中的美好和感動。

回報歲月的,是杜甫激昂的詩情。他迎來了畢生創(chuàng)作的巔峰——既是量的巔峰,也是質(zhì)的巔峰。可以說,如果沒有夔州詩,杜甫仍然是一流詩人;但有了夔州詩,杜甫便是超一流詩人。

柏貞節(jié)對杜甫的照顧很真誠,也很細(xì)心。頻分的月俸是杜甫居夔期間的重要收入;爾后,他又讓杜甫管理東屯公田,解決杜甫一家的吃飯問題。平日里,他還令園官給杜甫送菜疏。園官是管理公家園圃的小吏。俗話說,閻王好見,小鬼難纏。園官即是一個勢利小人。對柏貞節(jié)的吩咐,他自然不敢違背。但在送菜時,專選些野生苦萵苣充數(shù),杜甫相當(dāng)不悅。

東屯的一百頃公田,原本有一個管理人員,叫張望。柏貞節(jié)把東屯交給杜甫管理后,他就成了張望的上司。水稻種下不久,張望去檢查稻田灌溉情況,回來向杜甫匯報。由是,杜甫眼前浮現(xiàn)出那片開墾于崇山峻嶺間的稻田。古老的稻田,從公孫述到杜甫,已經(jīng)有五百多年了。盡管水稻才栽下,杜甫已經(jīng)想到了豐收,想到了富足,想到了收割時多掉些谷穗,以便讓周邊那些無地可種的窮人都來撿一點。

過了段時間,該薅秧了。大概之前受過園官的氣,杜甫對張望很不放心,他派阿稽和阿段兩個仆人前往東屯,看看張望的薅秧工作到底干得怎么樣。到了秋天,水稻即將收割,杜甫更是放心不下。他干脆暫時移居到東屯——多達百頃的官田,應(yīng)該會有幾間管理用房吧。杜甫自然不是一個人前往,而是帶著全家老小以及幾個仆人一起去的。這樣,他就把瀼西草堂交給一個他稱為吳郎的年輕人居住。施鴻保及日本學(xué)者古川末喜均認(rèn)為,吳郎是杜甫的女婿。似可信。

瀼西草堂前栽有棗樹,鄰近一個貧苦老婦,經(jīng)常過來打棗子充饑。以前,杜甫都是聽之任之。沒想到吳郎卻編了一道籬笆墻把棗樹圍起來,那個老婦人自此不敢再來了。杜甫聞訊,急忙寫詩提醒吳郎:

“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堂前的棗子,就任由西鄰那位老婦撲打吧,她是一個無兒無女窮得吃不起飯的可憐人;“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zhuǎn)須親。”不是因為窮困,她哪里會這么做?我以前怕她疑懼,所以對她更親切;“即防遠(yuǎn)客雖多事,使插疏籬卻甚真。”即便她因你是遠(yuǎn)來的陌生客而不敢撲棗乃是不必要之舉,但你編籬為墻卻使她誤以為你討厭她,不讓她來;“已訴征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橫征暴斂之下,到處都是像她這種窮得一無所有的人啊,每當(dāng)想起烽火不熄,天下困頓,我就不由得熱淚沾巾。

不久,重陽節(jié)前一天,吳郎到東屯看望杜甫,杜甫很高興,請他第二天過來飲菊花酒。然而,吳郎卻爽約了。

杜甫只好獨自把酒。酒后,他信步走出草堂,走到江邊的高臺上憑欄遠(yuǎn)眺。酒意引燃了思念,眺望催生了惆悵,秋意漸濃,高天滾過烏云,而江水變得清寒:

重陽佳節(jié),原當(dāng)與親人相聚,少年王維在異鄉(xiāng)時也曾發(fā)出“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嘆息,何況杜甫這種風(fēng)燭殘年、來日無多的老人?獨酌漫飲,抱病登臺,耳畔但聞猿啼,眼前又見征雁,而干戈不息,海內(nèi)未寧,弟妹遙遠(yuǎn)……秋天本就是一個敏感季節(jié),何況悲秋之上還要疊加傷亂、老病、田園將蕪胡不歸……

移居?xùn)|屯前后,命運之錘又一次重?fù)舳鸥Γ核亩涿@了。

鹖冠子,戰(zhàn)國時楚國人,有賢才而不出仕,隱居山中,以鹖鳥羽為冠。鹿皮翁,民間傳說的仙人,身著鹿皮衣,食芝草飲神泉,不問世事。杜甫以鹖冠子和鹿皮翁自喻,用他們的避世無聽來比喻耳聾。

早在天寶十三年(754),杜甫就自稱“頭白眼暗坐有胝”——那時,他的眼睛就老花了;“眼復(fù)幾時暗,耳從前月聾”——我本來就希望眼不能見耳不能聽,以便對世事不聞不問。眼睛倒是很早就昏花了,但不知要到什么時候才瞎。耳朵呢,是前月開始聾的;“猿鳴秋淚缺,雀噪晚愁空”——耳聾了,聽不到悲涼的猿啼,也就不再因之落淚;耳聾了,聽不到鳥雀的晚噪,也就不再引發(fā)愁思;“黃落驚山樹,呼兒問朔風(fēng)”——只是,驚見黃葉從樹上紛紛飄落,叫兒子過來,問他是不是刮北風(fēng)了。

前人評論此詩,大抵稱道杜甫“刻劃自趣,不病其巧”,甚至認(rèn)為他“一掃苦悶沉郁之風(fēng)”。竊以為,這些頗為拔高的評價,有站著說話不腰痛之嫌。對五十多歲、身患多種疾病的杜甫而言,突然間耳朵也聽不見了,該是何等悲痛——不幸中的萬幸是,“君不見夔子之國杜陵翁,牙齒半落左耳聾”,他只是左耳聾了。耳聾帶來的不便和痛苦,詩人雖在詩中不無自黑,但那只是不得不面對既定現(xiàn)實的無可奈何。

我讀杜詩,每每驚訝于作者隔三差五的啼饑號寒、嘆病憂疾。這些詩用典準(zhǔn)確、對仗工穩(wěn),甚至,會讓人覺得窮病也被他寫得充滿機趣,讓人神往。然而,這只是才華造成的錯覺。才華掩蓋了貧病對詩人錐心噬骨的打擊。正如明人張潮說過的那樣:“境有言之極雅,而實難堪者,貧病也。”

才華掩蓋了的貧病也是貧病。他人或后人站在局外,固然可以欣賞其詩句,感嘆其才華,但身處其中的局中人,卻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如“雨昏陋巷燈無焰,風(fēng)過貧家壁有聲”“可憐最是牽衣女,哭說鄰家午飯香”“全家都在秋風(fēng)里,九月衣裳未剪裁”,以文辭來說,無不才華橫溢,且有一種難訴的風(fēng)雅。然而,若真的處于昏燈一盞、垣墻破漏、爨火難續(xù)、寒衣無著的窮困中,縱有風(fēng)雅,也是強作的風(fēng)雅,實則是凄寒到骨的悲與愁。

以杜甫來說,除了年輕時有父親這座靠山,生活也曾鮮衣怒馬外,自中年入長安后,境況多艱,幾度陷于絕境。蜀中和夔州,算是相對穩(wěn)定的幸福歲月。所以,此兩時期,他嘆貧哭窮的作品不多。困擾他的,是疾病。自兩川到夔州再到湖湘,杜甫生命的最后十年,沉疴在身,疾病像陽光下的影子,亦步亦趨,不離左右。

據(jù)研究者統(tǒng)計,杜甫一千四百多首現(xiàn)存詩作中,涉及疾病的多達二百零五首。四十歲那年,杜甫在寫給鄭審的詩中,自稱“多病休儒服”。可見,還在壯年時期,曾經(jīng)健如黃犢的杜甫就是多愁多病之身。此后,“多病也身輕”“多病所須唯藥物”之類的詩句俯拾即是。夔州期間,杜甫至少患有如下疾病:耳聾、眼花、肺疾、消渴病、風(fēng)疾,以及不時發(fā)作的瘧疾。盡管才五十多歲,杜甫就已頭發(fā)全白,牙齒掉了一半,完全是一個風(fēng)燭殘年的老人了。

長年疾病對人的心理當(dāng)然會產(chǎn)生嚴(yán)重影響,對敏感的詩人尤其如此。一方面,疾病讓人油然產(chǎn)生虛無感與幻滅感,但同時也可能讓人對生死更為達觀,即所謂看破紅塵。另一方面,疾病讓人纏綿病榻,疏于社會活動,孤獨之后變得愈加敏感——對故人、故事、故土,對業(yè)已消失的好時光的敏感。

大歷二年(767)十月十九日,秋高氣爽,杜甫到夔州別駕元持府中做客。別駕是別駕從事史的省稱。漢時始置,為刺史下屬,因級別高于其他佐官,出巡時別乘一車跟于刺史之后,故名別駕。后世改稱長史。宋代各州的通判,因其職似別駕,也沿用古名稱之。元持和杜甫是老鄉(xiāng),肅宗時,他得權(quán)宦李輔國之助,與其兄并入中樞。李輔國倒臺后,元持貶夔州別駕。

元別駕的家宴弄得很有情調(diào),其中,最讓客人們驚艷的是劍器舞。表演劍器舞的是一個女子,叫李十二娘。李十二娘的精彩表演讓杜甫陷入了悠遠(yuǎn)的回憶。他想起六歲那年,觀看過另一個女子的劍器舞。那個女子人稱公孫大娘。一問之下,杜甫得知,眼前的李十二娘,正是記憶中的公孫大娘的弟子。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杜甫在詩序里回憶,玄宗在位時期,高手云集的宮廷里,為皇室服務(wù)的內(nèi)外藝人達數(shù)千之多,精通劍器舞的卻只有公孫大娘一個。公孫大娘擅長多種劍器舞,最令觀眾緊張、興奮的是她拋劍的絕招:她在舞劍時突然將劍向高空拋去,長劍沖上十余丈,在“色沮喪”的觀眾們的驚呼中,寶劍飛速落下,公孫大娘手持劍鞘迎上去,寶劍不偏不斜,正好插入鞘中。據(jù)說,大書法家張旭曾觀看公孫大娘舞劍,并從中得到啟發(fā),“自此草書長進”。

前一次觀看劍器舞是五十余年前,舞劍的是年輕佳人公孫氏;再一次觀看劍器舞是五十余年后,舞劍的是曾經(jīng)的年輕佳人公孫氏的弟子李十二娘。并且,李十二娘也不再年輕。公孫氏的劍器可以通過弟子流傳下來,但“五十年間似反掌”的歲月之后,玄宗開創(chuàng)的盛世卻一去不復(fù)返。甚至,盛世的開創(chuàng)者已死去數(shù)年,墓木早拱。至于相隔半個世紀(jì)的兩場劍器舞的觀眾,時間已將杜甫由一個天真爛漫的孩童變成一個行將就木的垂垂老者。

從劍器舞表演者的前后相替,到個人生活的今昔迥異,折射出的是時代滄海桑田的變遷。經(jīng)歷了安史之亂,國家不復(fù)盛唐氣象,而詩人也無法重返從前的人生好境。

元府的宴會散了,夜長更深,杜甫辭別主人回家。家在城外山嶺上,他獨自行走于細(xì)細(xì)的山徑。月色朦朧,帶著晚秋的寒涼,夜風(fēng)撲臉,像一些冰涼的手在撫摸。

那樣的夜晚,杜甫多半有淚。

夔州歲月,杜甫總是陷入深深的回憶。仿佛只要堅持回憶,人生就可以昨日重現(xiàn)。那些逝去的歡笑與放蕩,適意和驕傲,就會重臨秋風(fēng)遍地的峽江孤城。

于是,我們今天看到,杜甫在夔州,寫下了如此之多自述平生與追懷故人的詩篇。

這一點,程千帆指出:“當(dāng)我們仔細(xì)檢點這些最能代表杜甫晚年詩歌創(chuàng)作成就的作品時,就會發(fā)現(xiàn),它們籠罩著一種濃厚的懷舊情緒,同時也就體現(xiàn)著由現(xiàn)在回溯到過去的反省。”

青春歲月,意氣飛揚,總是對未來充滿美好遐想;遲暮衰年,意興闌珊,總是陷于對過往的追思與緬懷。仿佛只有在追思與緬懷中,老病孤苦的日子才會榨出一點點生機和亮色。

夔州期間,杜甫的詩筆更像是撒進記憶之海的漁網(wǎng),盡力打撈那些陳年舊事——陳年舊事有如陳年老酒,能帶來短暫的安慰與迷醉。然后,庶幾可以用來抵擋日益不堪的流年。于是,我們看到了《壯游》《昔游》《遣懷》這些總結(jié)平生、有若自傳的長詩。

然而,無論怎樣追懷,無論怎樣留戀,對個人而言,“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的快意絕不會重來;對國家而言,“是時倉廩實,洞達寰區(qū)開”的盛況已成過往。于是,回憶帶來的短暫愉悅后,杜甫又陷入更深的憂思。

杜甫不僅用詩為自己立傳,更為他人立傳。這便是《八哀詩》。八個與杜甫同時或稍早的著名人物,杜甫與之或為至交,或曾謀面,或僅聞名,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即都是大唐帝國由盛轉(zhuǎn)衰之際的親歷者、見證者、參與者。程千帆認(rèn)為,“杜甫對這八位歷史人物的回憶,是有他獨特的體驗的。這表現(xiàn)在,他不僅注意到他們才干的卓越和事業(yè)的輝煌,而且,還注意到他們的才智不被了解和事業(yè)難以發(fā)展的悲哀,這就是杜甫將這組詩題為《八哀》的原因。舉凡李光弼的忠而見謗,鄭虔的時乖運騫,李邕的被杖橫死,張九齡的才高見嫉,正如古人所說的那樣:‘哀八公,非獨哀其亡逝,大半皆有其不能盡用于時之戚。’”

每一個時代,即便政治清明、進退有序的盛世,也總有無數(shù)才華橫溢者被遮蔽、被埋沒。杜甫所寫的八個人,可以說每一個的政治地位、家庭出身都遠(yuǎn)比他高,但是,就連他們也不能盡用于時,何況自己呢?在對八公的哀挽之中,隱然有杜甫潛意識的自慰。

如果說《八哀詩》立足于當(dāng)世,為當(dāng)世已逝者立傳,并隱約表露自己的心跡,那么,同樣在夔州寫就的《詠懷古跡》五首,則把筆伸向了歷史人物。夔州古跡眾多,與之相關(guān)的歷史人物亦不少,杜甫選擇了五個:庾信、宋玉、王昭君、劉備和諸葛亮。

事實上,五人之中,庾信并沒有到過夔州,夔州自然也無其遺跡。但庾信曾避侯景之亂逃往江陵,而江陵正是杜甫擬告別夔州后前往的地方,由是想起庾信也在情理中。此外,第一首雖涉及庾信,但更多的是陳說詩人的自身遭遇:“支離東北風(fēng)塵際,漂泊西南天地間。”庾信畢生為命運所驅(qū),也曾顛沛流離,誠如其《哀江南賦》所稱,“信年始二毛,即逢喪亂,藐是流離,至于暮齒。”“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guān)。”其時,杜甫也是暮年,可以肯定,杜甫雖然不見重于當(dāng)時,但他的詩名還是頗大的,而他內(nèi)心深處,更是對身后詩名的流傳心知肚明。所以,他以庾信自比。

宋玉以悲秋著稱。他出身低微,雖曾接近楚王,但并未見用,所以杜甫把他引為異代知己。王昭君本是絕代佳人,因不愿賄賂畫師毛延壽而被故意畫得很丑,多年冷落宮中,不得不出塞和親。王昭君的埋沒,也讓杜甫看到了自己襟袍未開。事實上,三位古人就是三面鏡子,他們照見了鏡中的杜甫:在懷才不遇中漸入暮年,而希望不再有。

至于劉備和諸葛亮,此兩人在夔州留下了頗多遺跡。尤其重要的是,劉備與諸葛亮的君臣關(guān)系,一直被后人視為可遇不可求的典范。杜甫畢生敬重、羨慕諸葛亮。諸葛亮能出將入相、建功立業(yè),個人才干之外,劉備的信任是另一個重要條件。

杜甫以諸葛自喻,可是,他永遠(yuǎn)沒有遇到劉備。

秋天來了,夔州一帶的長江兩岸,風(fēng)寒林肅,常有猿猴在高處悲鳴,如泣如訴,眾山皆響。如同酈道元記錄的漁歌:“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八年前,李白也聽到過三峽的猿聲。猿聲同樣凄苦,李白卻快活無比,因為他遇上大赦,免去了流放夜郎的處罰,故而“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與此同時,杜甫從華州去官回家,帶著家小流寓秦州。狼狽不堪的杜甫一直為李白擔(dān)憂,一連三天晚上都夢見他。

與李白相反,八年后,同樣的猿啼,帶給杜甫的卻是滿腔悲愁與哀怨。斯時的杜甫老病在身,壯志未酬,生計日絀,不得不依靠柏貞節(jié)這樣的小軍閥混飯吃。更兼戰(zhàn)亂不休,國事蜩螗,北望長安,家山難返。于是乎,猿猴的悲啼觸動了詩人敏感而自尊的神經(jīng),故而下淚,故而掩袂,故而不斷寫到猿啼:“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聽猿實下三聲淚”……

如今,三峽水位上漲,礁石與風(fēng)浪密布的峽江已成一潭死水,兩岸壁立的群峰因之平緩。公路盤旋入山,人家村落,比比皆是,猿猴只好逃往更深的大山。在一個喧囂的時代,猿啼也不再從容。沿途,我看到兩家辦喪事的農(nóng)戶,面目相似的嵌有白瓷磚的農(nóng)舍前,一些人點燃紙錢,一些人吹響嗩吶,一些人圍桌打牌。曾經(jīng)的猿啼,化為烏有。

秋天催生了杜詩的巔峰之作——《秋興八首》。

正如題目表明的那樣,《秋興八首》是一組由八首詩構(gòu)成的組詩。無論從內(nèi)容還是從結(jié)構(gòu)來說,它們都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明人王嗣奭在《杜臆》中說:“《秋興八首》以第一首起興,而后七首俱發(fā)中懷,或承上,或起下,或互相發(fā),或遙相應(yīng),總是一篇文字,拆去一章不得,單選一章不得。”

這是大歷元年(766)秋天,暮春時由云安至夔州的杜甫在這座小城生活半年多了。去年,他到云安時是秋天,菊花遍地怒放,而現(xiàn)在,又一年的菊花開放了。叢菊兩開,意味著時間在流逝。對一個五十多歲的多病老人而言,生命離墳?zāi)褂纸藘刹健6鸥Τ鰨{,原本是為了還鄉(xiāng),但是,叢菊兩開,他還寄食殊方,孤舟一系。季節(jié)變幻,峽江波浪直涌接天,夔州城樓風(fēng)云變幻。詩人佇立徘徊之際,耳畔傳來一陣陣制作寒衣的搗衣聲:

那時候,杜甫尚未接手東屯稻田,果園也沒買,至多趁著天涼種種萵苣,而秋深之后,這些農(nóng)事都停止了。客居無聊,思鄉(xiāng)情切,杜甫常常站在孤城之上,遙看落日西墜。當(dāng)夜色籠罩大地,秋后的天空明凈如洗,亮閃閃的星子擠滿天空。杜甫抬起頭,尋找北斗星,然后順著北斗星的方向長時間地悵望——那個方向,便是他日夜思念的京華。京華記錄了他的“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的狼狽與辛酸,但也記錄了他“集賢學(xué)士如堵墻,觀我落筆中書堂”的光彩和榮耀。尤其重要的是,長安是帝國的中心,是神圣的首都,他遠(yuǎn)大的政治理想,只有在那里,才有實現(xiàn)的可能。

悵望之際,山上傳來陣陣猿猴的悲鳴。杜甫回想自己曾打算隨嚴(yán)武一起還朝,卻因嚴(yán)武暴死而成空;至于像從前那樣到臺省值班,更成畫餅。恍惚間,遠(yuǎn)處女墻上,有人在吹笳,樂聲傳來,杜甫從沉思中回過神,他看到藤蘿梢頭的月亮,已經(jīng)移照到了沙洲前的荻花上了。夜,深了,涼了。

有了柏貞節(jié)照料,應(yīng)該說,杜甫一家的生活至少在中產(chǎn)以上。但是,對杜甫來講,夔州仍是不宜久居的異鄉(xiāng)。并且,與成都相比,這里還有更多不如人意處。

首先,夔州天氣炎熱。比如他到夔州的766年,夔州一帶春旱連夏旱,數(shù)月未雨,江水枯竭,水中無行舟。杜甫本是北人,從未經(jīng)歷過南方暑熱,他煩悶不已,晚上點根蠟燭也覺熱不可耐,束根腰帶竟有如芒刺。

令人感動的是,當(dāng)杜甫困于暑熱時,他卻念及征夫戍子,感嘆他們在烈日下勞作執(zhí)勤,更加酷熱難當(dāng)——其情其理,依然是《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所傳達的濃烈的仁者情懷。

其次,當(dāng)?shù)氐纳盍?xí)俗也令他頗感不適。在夔州期間,長江中的一種魚給杜甫留下了深刻印象。這就是黃魚。他在《戲作俳諧體遣悶二首》中說夔州“家家養(yǎng)烏鬼,頓頓食黃魚”。烏鬼就是捕魚的鸕鶿,黃魚是什么魚呢?當(dāng)然不是產(chǎn)自海洋的大黃魚小黃魚。《爾雅》郭璞注解說,“鳣,大魚……肉黃,大者長二三丈,今江東呼為黃魚。”《古代漢語詞典》解釋說:鳣,鱘一類的魚。

由此可以確定,杜甫說的黃魚,其實就是中華鱘。

奉節(jié)縣秦漢時名為魚復(fù)縣,蜀漢時改名永安,以后兩晉南北朝仍名魚復(fù),直到唐朝貞觀年間才改名奉節(jié)。魚復(fù)這個名字的來歷,源于梅溪河?xùn)|岸八陣圖下面的沙洲。據(jù)說,下游洞庭湖一帶的黃魚每年溯游到此產(chǎn)卵,然后復(fù)返洞庭,故名魚復(fù)。

中華鱘喜聚于河流入海口,每年秋季洄游,在江河上游的深潭或是水流湍急的巖石壅積處產(chǎn)卵。看來古人的記載誠不我欺。

今天已因稀少而列入一級保護動物名錄的中華鱘,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卻是一種非常濫賤的東西。不僅生活在長江之濱的人們頓頓以之為食——從“家家養(yǎng)烏鬼,頓頓食黃魚”的詩句中可以充分感受到,杜甫對永遠(yuǎn)也吃不完的黃魚頗為反胃。甚至,黃魚實在太多——體長二三丈的黃魚,幾百上千斤,沒有冰箱的年頭,想要多保存幾天也不可得,人又吃不完或是吃得生厭,只好用來喂狗。一方面,他贊美夔州雄奇的山水;另一方面,又對惡劣的風(fēng)俗深惡痛絕。他總結(jié)為:“形勝有余風(fēng)土惡。”

第三,夔州雖是川峽中最繁華的城市,但群山阻塞,仍然是遠(yuǎn)離京師的偏僻荒遠(yuǎn)之地。

第四,對杜甫優(yōu)禮有加的柏貞節(jié)調(diào)離了夔州,舅氏崔卿翁暫攝州事僅三五個月,也離開了夔州。很可能,新任夔州刺史與杜甫并無交情,或是淡交,不再給予杜甫必要的照顧。

是故,雖然杜甫偶爾也有終老夔州的念頭,但這念頭總是一閃即逝。只要有機會,他還是想出峽,還是想回關(guān)中或河南。最不濟,也要先順流而下,到達荊楚再作打算。

就在這時,許久未聯(lián)系的弟弟杜觀忽然來信了。

四個弟弟里,小弟杜占長期跟隨他。其余三個,杜穎和杜觀,長期流落山東;杜豐則“獨在江左,近三四載寂無消息”。

客居夔州期間,杜觀忽然給杜甫來信,并隨后趕到夔州。兄弟倆約定:杜觀返回藍(lán)田迎接家小,爾后在江陵與杜甫相會。江陵既地處長江之濱,又距長江支流漢水不遠(yuǎn),是由荊楚通往關(guān)中的要津。因此,當(dāng)關(guān)中又一次陷入戰(zhàn)亂,而杜甫回關(guān)中的愿望無法實現(xiàn)時,他希望和弟弟一起,暫居江陵,一俟戰(zhàn)亂平息,就可從荊襄大道北返。

大歷三年(768)二月中旬,杜甫一家踏上了東去的客船。臨行之際,杜甫卻“入舟翻不樂,解纜獨長吁”——畢竟,夔府孤城,他生活了一年又九個月。瀼西的果園,東屯的稻田,以及幾處草堂,都傾注了他無限心血。他在這座小城里,有過屬于自己的悲愁與歡樂,更有過屬于自己的杜鵑啼血般的吟哦。

據(jù)浦起龍《少陵編年詩目譜》統(tǒng)計,杜甫現(xiàn)存詩作,從創(chuàng)作時間來看,始于二十五歲,止于五十九歲,共計一千四百五十八首。夔州生活近兩年,作詩四百三十二首。此數(shù)據(jù)表明,夔州的創(chuàng)作時間雖然只占詩人全部創(chuàng)作時間的百分之六,卻寫出了占總數(shù)達百分之三十的作品。另據(jù)仇兆鰲統(tǒng)計,數(shù)字雖有小差別,比重仍然差不多。

尤其重要的是,夔州期間不僅作品數(shù)量多,質(zhì)量也高。可以說,經(jīng)過多年歷練,詩圣的詩藝已趨化境,爐火純青。比如黃庭堅認(rèn)為,“觀杜子美到夔州后詩,韓退之自潮州還朝后文章,皆不煩繩削而自合矣”。王十朋則說:“夔州三百篇,高配風(fēng)雅頌。”

不論氣質(zhì)秉賦、個人旨趣還是人生追求,杜甫與他同時代的那些大詩人都迥然相異。如果說李白與王維選擇了逍遙,那杜甫就選擇了拯救;如果說高適岑參傾向于事功,那杜甫就傾向于立言——這選擇也許并非他的初衷,而是時代潮流與個人命運合力的結(jié)果。

作為中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詩歌之集大成者,杜甫承受了一個文人難以承受的生命之重。他的悲苦、磨難,人生的諸般愁恨不遂,沒有讓他逃避或沉淪,而是付之以驚人的寬容和忍耐。儒家的溫柔敦厚與道家的太上忘情如此對立又如此統(tǒng)一。

我們讀李白或其他詩人的詩集,難以還原或比較難以還原他們的真實生活及真實心路歷程。但杜甫不同,他的詩歌同他的生活以及他“最好的時代、最壞的時代”水乳交融,難分彼此。因之,唐人孟棨才在《本事詩》中說:“杜逢祿山之難,流離隴蜀,畢陳于詩,推見至隱,殆無遺事,故當(dāng)時號為詩史。”

打開杜甫全集,那一千四百多首長長短短的詩作,既是一個儒家知識分子一生命運的真實寫照,也是一個由盛轉(zhuǎn)衰、由治而亂的大時代的悲壯長歌。

國家不幸詩家幸,詩家不幸后人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久久97|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人电影软件| 国产成人91精品|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久91| v天堂中文在线|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专区| 99青青青精品视频在线|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99品| 日韩视频福利| 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 国产一级α片| 亚洲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日本三级精品|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免费在线色|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第一次| 夜夜拍夜夜爽|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观看| 在线免费不卡视频| 美美女高清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无专区| 国产精品区视频中文字幕| 综合久久五月天| 免费国产一级 片内射老|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亚洲第一视频免费在线| 美女亚洲一区| 国产白丝av| 91免费观看视频| www.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丰满少妇αⅴ无码区| 五月天香蕉视频国产亚| 美女一级毛片无遮挡内谢| 亚洲网综合| 日韩在线欧美在线| 日韩高清一区 | 久久综合久久鬼| 无码AV动漫| 欧美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精品日本亚洲777|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久午夜精品| 亚洲乱伦视频| 日韩中文精品亚洲第三区|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 男女精品视频| 97国产在线视频| 91在线精品免费免费播放| 欧美a级在线|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国内精品免费| 国产免费a级片| 波多野结衣二区| 国产激情影院|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亚洲日韩精品伊甸| 国产区网址| 三上悠亚在线精品二区| 国产精品不卡片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精品一区污| 欧美yw精品日本国产精品| 亚洲成人精品| 欧美成人日韩| 日韩高清中文字幕| 国产尤物视频网址导航| 97se亚洲综合在线| 日韩视频精品在线| 成年女人a毛片免费视频| 一本二本三本不卡无码| 特级毛片8级毛片免费观看| 97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AⅤ| 日韩毛片免费视频|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二区| 亚洲精品在线91| 91在线中文| 不卡无码网| 欧美视频在线播放观看免费福利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