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河南 洛陽 471900)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的許多城市歷史文化遺產豐富,成為代表城市風貌的一張名片,也是文化旅游的重要依托。博物館作為一個集中展示城市歷史、文化和文物資源的場所,肩負著文化傳播的重任。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追求越發強烈,博物館成了人們日常“打卡”的熱門地點,為來自各地的觀眾展示著一個城市的文化和歷史,既滿足他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又在潛移默化中將其文化魅力植入人們心中,在整個城市的文化建設和旅游發展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對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建設發揮著重要作用。
洛陽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于2018年出臺了《關于加快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建設國際文化旅游名城的實施意見》,2020年出臺《關于建設文化旅游強市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和國際人文交往中心。當地博物館的文化傳播功能是其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建設中的重要環節。本文通過研究洛陽地區博物館在這方面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一些建議,進一步提升和豐富當地博物館的展示方式、社會活動和對外宣傳,將有助于洛陽突出自身的文化內涵及底蘊,與國際接軌,求同存異,在世界各國文化旅游名城中彰顯自己的魅力,大放光彩。
洛陽既是歷史文化名城,又是十三朝古都和優秀旅游名城,現有5A級景區5家、4A級景區23家、3A級景區37家,更有名聞天下的洛陽牡丹,設立了一年一度的牡丹文化節,被列為全國四大名會之一,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博物館作為洛陽城市文化的窗口,肩負著文化傳播的重要功能,是了解洛陽最直接的地方,在洛陽建設國際文化旅游名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將以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洛陽博物館、定鼎門遺址博物館等為例,借助其官方公眾號發布的信息以及與各館宣教人員的溝通,概述洛陽當地博物館在文化傳播方面的發展現狀以及對城市的文化旅游所發揮的作用。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通過多樣的展示方式、社會活動和新媒體宣傳營銷進行文化傳播,助力洛陽文旅融合建設。展示方面涉及夏代文化、河洛文化、黃河文化等領域,既有以夏文化為代表的常規展覽,又有其他相關的遺址類臨展如以夏商周鼎為主題的“鼎盛中華”、突出中原和其他地域文化互相交融與影響的“彰顯中國”、淋漓盡致地展現紛繁多樣的紋飾及令人驚嘆的彩陶工藝的河潢文化代表“馬家窯彩陶”、早期華夏文明龍山文化的代表被稱為“堯都”的陶寺遺址考古成果展等,還設計了幾乎囊括所有二里頭遺址前后時期的相關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的遺址介紹的圖片展,全方位從各個角度為觀眾縷清當時的文化脈絡和先后承接、互相影響的關系,以實證的方式帶領觀眾深入感受華夏文明之源。同時,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開設了數字展廳,采用了三維數字影像技術,設置了手工作坊體驗區,讓觀眾在虛實之中仿佛穿越到了3800年前的夏代,“親眼目睹”當時的宮殿規制、政治制度、祭祀禮儀等,并通過互動參與的方式探索各種刻畫符,與現代文字進行對比,了解早期中國文化的魅力。
社會活動方面,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積極策劃和參與各類研學活動,從深入各地探究黃河文化內涵的“大黃河研(游)學旅行”、幫助華裔青少年探尋華夏文明的“根在河洛—探尋最早的中國”研學活動,以不同時期遺址和博物館為主體線路的最早中國考古研學夏令營,融合考古發掘和陶器修復為一體的“探秘夏都”國慶活動,到走進洛陽各大中小學講述夏文化的“以夏之名,薪火相傳”—百場校園宣講活動等。此外,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還設計了《二里頭貴族小夏的一天》,借助虛設的動畫人物小夏引導觀眾了解夏代的食物、衣著、宮殿結構、祭祀禮器等;《跟著小夏去考古》則從考古專業的角度為觀眾打開了一扇通往陌生考古領域的大門,了解其流程、工具、地層文化分類等并在模擬考古探方內進行親自實踐。課程基礎之上,還設有以二里頭文物為形象的陶泥、定制考古盲盒、陶器修復等豐富多彩的手工活動,供來自各地的觀眾參加。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還承辦了第二屆世界古都論壇暨紀念二里頭遺址科學發掘6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和第三屆世界古都論壇暨夏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吸引了20多個國家的專家參與,通過遠程線上溝通和現場線下的講座報告等進行不同國家的文化交流和分享。這些活動對于提升洛陽在國際上的文化影響力無疑是至關重要的。
營銷宣傳方面,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積極運用各類新媒體途徑如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快手,采用直播、5G等各類新技術,開展不同的線上直播和錄播活動,如“‘文物系荊楚祝福頌祖國’微博文物傳遞祝福接力活動”、以短小精悍的方式娓娓道來夏代歷史和考古發現的二里頭故事系列、在4·18國際古遺址日與安陽殷墟共同舉辦的“洹洛湯湯 惟夏惟商”直播活動、類似于廣播形式的“夏之聲”電臺節目、“宅家逛博物館”直播活動、“云游東方博物館之都”系列直播、“江南與中原文明對話”線上直播活動等,可以讓來自不同國家的觀眾欣賞到夏文化的獨特魅力,認識到洛陽古都背后的深厚歷史積淀。
不止如此,考慮到拓展國際視角的需要,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的官方網站還采用了中文和英語兩種方式進行活動宣傳,講解接待也可提供中文和英文兩類講解,有助于擴大觀眾覆蓋面,提高國際關注度。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借助這些優勢在洛陽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建設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展示方面,洛陽博物館不僅開設了基本陳列“河洛文明”,全面展示從史前到五代北宋時期的石器、玉器、陶器、銅器、瓷器等,還推出了豐富多彩的臨展,涉及絲綢之路、少數民族拓跋鮮卑與漢族的文化交流、牡丹、歷史人物唐定遠將軍安菩夫婦等。為了讓觀眾能夠更好地身臨其境地欣賞各類珍貴的文物,洛陽博物館專門設計了數字展覽,用3D建模讓觀眾可以遠程隨時隨地欣賞每一件文物。這里還建設了數字館“河洛之光”,融匯了VR穿越體驗、幻影成像、AI與壁畫古代人物實現“換臉”、觸摸式解密互動裝置等各種高新技術,將虛擬設備與實際場景相結合,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受,這對于河洛文化的傳播和洛陽當地夏朝、商朝、東周、隋唐和漢魏五處不同時期的遺址走入大眾包括國際觀眾的心中是一大助力。
社會活動方面,洛陽博物館舉辦了“博物微觀”系列、博知樂園“云”課堂、“小小講解員”培訓班,河洛文明主題浸潤課程、三彩填色課程、小小博物館家活動、舞蹈史系列講座、珍寶館抖音直播、唐三彩直播、“上洛”開放性展廳設計方案征集等活動,為觀眾提供不同的方式走進洛陽的歷史文化,無論是眾人包括許多國外觀眾心中也略有耳聞的體現中國古代高超工藝水平的唐三彩,還是藏于民間的充滿神秘色彩的傳統文化習俗和技藝,感受河洛文化的包容萬象和源遠流長。
營銷宣傳方面,傳統媒體(包括電視、報紙等)以及新媒體(包括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等)都是洛陽博物館的宣傳陣地,緊密結合時事熱點和關注度較高的話題,設計直播、公開課、小短劇、說唱、專家導賞等豐富多樣的活動吸引海內外觀眾了解洛陽的歷史文化。
國際視角方面,洛陽博物館同時提供中文和英語講解服務,與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韓國百濟博物館、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等均進行過交流合作,此外還涉及與德國、法國、澳大利亞、俄羅斯、韓國、日本、瑞典、意大利、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的展覽或展品交流,作為溝通橋梁為洛陽建設國際文化旅游名城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定鼎門遺址博物館作為專題性博物館,依托隋唐洛陽城的定鼎門遺址區而修建。而定鼎門遺址區屬于“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的組成部分,與其他部分于2014年共同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展示方面,博物館給予觀眾一個可以直接近距離觀察遺址的機會,帶領觀眾去深入了解盛世隋唐時期外郭城以及與它相連的天街、明教坊、寧人坊等,感受當時的城市格局和溝通絲綢之路的商業活動。這里還通過隋唐洛陽城沙盤(采用1:800比例復原展示)配合相應的燈光設施,再現隋唐時期的天街、里坊等,幫助參觀者切身感受當時的繁華。
觀眾還可以通過“門里的故事”了解隋唐時期洛陽都城內發生的各類歷史事件比如大運河的開鑿;“圖識隋唐路陽城”以圖畫的形式更加直觀地描繪了隋唐洛陽城的地理位置、布局和結構等;“洛陽鏟體驗與考古發掘”為觀眾提供機會學習考古發掘的基本知識及流程并親自嘗試使用洛陽鏟,感受考古成果背后無數人的辛苦付出。這里開設的拓印和文物修復體驗活動則幫助人們從不同角度了解隋唐洛陽城的規制及其背后的建筑技術,所體現的禮制特征等,在豐富的社會活動中“重走”當時的絲綢之路,發現考古發掘的神秘。博物館還設計了歷史劇《洛陽記》和《神都洛陽》,借助現場演繹的方式為大家生動形象地揭秘歷史的一角?!暗谝粚弥行W生文化遺產知識大賽”“城樓讀書會”“我為地球添新綠”等活動更是為孩子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參與機會,將文化一點一滴植入他們心中。這些社會活動以考古發掘、文化遺產、傳統工藝和古代風俗習慣等不同主題為核心,采用不同的形式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全面展現了洛陽在隋唐時期令無數人包括外國游客神往的輝煌成就,從宏觀和微觀角度見證其對當時周邊國家甚至更遠地區如歐洲的影響與輻射。
定鼎門遺址博物館在營銷宣傳方面利用了洛陽市文物局的網站版面、微信公眾號以及當地的一些傳統媒體作為平臺,宣傳語言基本為中文,對外交流合作較為有限,在這些部分有所不足。
洛陽近些年非常重視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洛陽博物館、應天門遺址博物館等所擁有的歷史文化遺產和資源的開發及利用,結合各個博物館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動,讓博物館成為建設國際文化旅游名城的最佳平臺。2019年洛陽市接待游客1.42億人次,旅游總收入1321.0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33%和15.03%,超過了2018年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建設的目標。而洛陽當地的一些博物館受到了游客的青睞,構成其洛陽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客觀證明了近些年洛陽在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
洛陽在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建設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其主要存在四方面的問題:一是營銷宣傳力度不足,博物館相關的社會活動、特點、特殊展覽等覆蓋范圍較窄。一方面由于一些博物館本身宣傳渠道較少,方式單一,傳播范圍基本限于文博系統之內或借助本地媒體如洛陽電視臺、洛陽日報等延伸至部分其他領域。目前運用抖音、快手等新媒體手段的僅有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和洛陽博物館兩家,且營銷頻率和手段較弱,觀眾人次較低。另一方面新媒體后續營銷乏力,“活躍度”僅限于“開門紅”,近似于曇花一現。這些導致文化旅游項目基本停留在洛陽及周邊一些地區,吸引外地甚至國外游客程度有限。
二是觀眾參與度較低。博物館大多仍像陽春白雪一般困于館內,多數觀眾為走馬觀花式的參觀,走出博物館的形式也以學校、社區等定點集體組織為主,針對特定觀眾服務,與觀眾存在一定的割裂感和壁壘,難以真正引起觀眾深入了解的興趣,文化共享之路更是遙遠。
三是展示方式和社會活動單一。作為先行者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和洛陽博物館也是從近兩年才開始采用數字技術。多數洛陽地區博物館仍然采取的是較為傳統的展覽方式,社會活動也以傳統手工活動為主,特色活動臨時性較多,缺乏持久性,無論是從活動特色、與博物館特點的融合以及數字化展示方面都較為不足。
四是缺乏國際視角。洛陽地區博物館接待語言仍以漢語為主,英語宣傳較少,如僅有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在官方網站進行了英文宣傳,其他語種更為稀缺,文化活動也較為封閉,與國際交流較少。
在營銷宣傳方面,洛陽應該進一步加強與新媒體的合作,開設相關平臺,與社會熱點尤其是國際熱點相結合,關注新媒體平臺如微信公眾號、抖音、快手等的時效性、用戶互動性、資源整體利用等,與在當地較受歡迎的一些網絡博主合作,同時與國外文化旅游名城加強交流,展示推介洛陽特色。
在觀眾參與方面,由于博物館是城市文化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文化載體,建議開啟全民參與的城市文化項目,讓博物館走出去,鼓勵觀眾以“創造者”的身份走進來,把藝術和文化融入城市生活的每個角落,讓洛陽居民和外地游客都能參與到城市的文化生活,讓每個人都成為洛陽文化的宣傳者。文化節的策劃組織可以參考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真正讓博物館參與進來,激發不同主題文化活動的碰撞,走進觀眾日常生活,最大程度地讓觀眾主動參與,又廣邀國內外各類藝術人士,豐富深化活動內容,擴大國際影響力。
在展示方式方面,加強對現代科技的利用,如VR體驗提升虛擬互動性,帶給觀眾全新的游覽體驗;考慮開設配套的、專為觀眾服務的圖書館、閱讀室等,實現文化共享;提供特色的開館前獨享游覽、特殊人群游覽、特色路線游覽等,讓觀眾體驗專屬定制服務,更加貼合不同人群的需求。社會活動在傳統活動之外,也可以通過社會作品征集讓更多觀眾深入走進博物館,將活動范圍擴大至兒童至成人全年齡段,觸及城市的每一處。活動方式除了座談、講座、手工體驗之外,建議借助電影、音樂會,觀眾可以參與的日常常規表演、朗誦會、辯論賽、故事會等形式多樣的活動,提高體驗感。國際視角方面,與國際文化趨勢接軌,積極引進海外展覽,同時讓文物走出國門,無論是語言還是活動特色、開放程度、文化寓意等都更加開放包容,吸引更多海內外游客參與。
注釋
①洛陽市審計廳.洛陽市出臺《關于建設文化旅游強市的實施意見》[EB/OL].(2020-12-25)[2022-05-23].https://sjt.henan.gov.cn/2020/12-25/2066855.html.2021-12-10.
②洛陽市人民政府.魅力洛陽[EB/OL].(2021-12-03)[2022-05-23].http://www.ly.gov.cn/html/1//2/49/50/index.html.
③[佚名].河洛文明展:一[EB/OL].(2022-05-16)[2022-05-23].http://www.360doc.com/conte nt/22/0516/22/21175494_1031673928.shtml.
④洛陽博物館.洛陽博物館數字“黑科技”帶您沉浸式體驗文物[EB/OL].(2021-10-20)[2022-05-23].https://mp.weixin.qq.com/s/dMIcTlJK-z6NR2jR7Vf42Q.2022-2-12.
⑤洛陽市文物局.2019年洛陽旅游總收入1321.02億元今年文旅這么做[EB/OL].(2020-01-14)[2022-05-23].http://wwj.ly.gov.cn/do/bencandy.php?fid=126&id=14201.2021-12-23.
⑥趙化鋒.淺談新媒體在博物館宣傳工作中的應用—以湖南省博物館為例[J].湖南省博物館館刊,2020(00):670-673.
⑦黃麗華.博物館文化傳播與城市形象建構研究[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