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飛(甘肅:隴南市武都區兩水中心小學)
素質教育的推行,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小學科學STEM教育在近幾年受到了廣泛的重視,其與德育的結合成了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小學科學STEM教育與德育結合的實踐運用,具有現實的教育意義。
新課改對學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對學生的素質教育予以重視,培養更多創新型人才,小學科學STEM教育成為更多學校和老師對學生進行科學教學時的一個較為重要的選擇。小學科學可以對學生的創造性予以啟發,引領學生去認識、了解和看待世界,在教學中要盡量采取啟發式教育,將STEM教育引入其中,有助于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對他們學習興趣和創造力進行培養,開發學生的潛在能力。
小學科學STEM教育和德育都能促進學生的成長。老師將小學科學STEM教育和德育進行結合,有助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所學的科學知識,著重對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將學生向科學型人才的方向進行塑造。老師需要讓學生以情境問題為中心進行學習,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和對問題進行有效處理的科學素養。由于小學科學STEM教育和德育所處的領域有所不同,需要老師打破原有的學科界限,對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教育,并且充分認識小學科學STEM教育與德育結合的重要性,需要在長期教育發展中對其進行改進和優化,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予以強化,推動小學科學STEM教育與德育的結合。
小學科學STEM教育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而德育教學的側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這兩者的側重點和傾向性都有所不同,即便是二者都能對小學生的全面發展起到促進作用,也需要對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予以創新,需要加強科學實踐和品格培養之間的聯系。還有一個,就是師資的問題。很多老師沒有正確認識到小學科學STEM教育與德育結合的重要性,很多教學老師雖然從事小學德育教學工作,但是并沒有接受過系統專業的德育教育培訓。小學科學老師在德育理念和教育經驗上存在不足,而德育老師對于科學教育的了解不多,無法很好地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
對小組采取分工合作的模式,由成員一起完成目標任務。因為小組成員的共同參與,需要學生之間有效溝通和交流,學生要抓住問題的重點部分。在分工合作的過程中,學生要先學會合作,大家一同去完成,同時要對每個組員的想法予以兼顧,從多個角度對各自想法是否正確進行評判,通過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選擇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學生還要學會分工,項目如果沒有良好的分工,后續會寸步難行。學生通常都會選擇具有趣味性且內容簡單的事情,那些復雜煩瑣的事情沒有人愿意選擇。但是想要完成一個項目,就需要很好地完成項目的每個部分,想要出色地完成一個項目,就需要項目的每個部分都完成得出色。這就要求小組成員在分工上具有合理性,讓每個學生都能為項目的良好完成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貢獻自己的力量。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學生也能夠發現自己所長,以小組的進步帶動組員的進步,用整體項目的進步對學生潛能進行開發。
通過這種教育方式,從小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在項目進行中,找到自己適合的位置,并將自己潛在的能力發揮出來,日后成為在社會競爭中更具競爭力的人才。項目的驅動,指導減少細節的部分,可以對學生大局觀和整體意識進行培養,讓他們形成運籌帷幄和掌控全局的能力。要給予學生更廣闊的發揮和創造空間,對學生創新、創造能力進行培養,讓學生成為更加優秀的人才。
小學生學習科學是為了了解和認識科學。小學科學在教學方式、風格以及講授內容上對學生后續學習科學、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以及自身的創造力都會產生影響。讓學生集思廣益就是大家在一起對提出的問題共同討論,共同解決問題,要求學生依次對一個創造的方向、解決方案進行論述,不用考慮實現的可能性,但是需要表達出來。這樣做有助于對學生的思維進行鍛煉。研究表明,方案的初期階段都是平淡無奇的,用最有可能實現的方案解決問題,用最簡單的想法來思考問題,但是在后續的討論中,可能會出現具有創新性、更加優秀的解決方案。集思廣益可以對學生的創造力予以鍛煉,對人的潛能進行開發。可以在小學科學課堂上引入這種探討式的內容,讓學生對其進行充分思考,開動腦筋,在遇到需要解決的問題時,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小學生由于知識的儲備量有限,所提出的方案能夠運用到實際中的機會較少,老師只需要對學生的思維進行開拓,使他們遇到問題時能夠想到更多、更具有創造性的解決方案即可。
我們的祖輩在很早以前就意識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并對我們加以提示,當我們遇到問題時需要共同解決,這樣才能更高效解決問題。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自然會更加深入地進行研究,知識的儲備量也會逐漸增加。這個時候一個人全部掌握各個方面和各個領域的知識是不現實的,因此分工合作就變得更加重要。一個人負責其中的一小部分,通過大家的分工合作,將任務出色地完成,并在過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難。
人類一項較為重要的技能就是團隊合作,一個人再強大,能力也是有限的,想要更好地完成任務,就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小學科學作為小學階段較為重要的科目之一,需要在鍛煉學生團隊合作能力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團隊合作較為典型的案例就是STEM,老師在科學教學中布置某項學習任務時,讓學生共同去完成,學生之間相互帶動,以一個人的積極性帶動全班的積極性。只有每個人都能完成自己的一小部分,整個團隊才可以出色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
小組分組后會指派一個組長,在組長的帶領下共同完成任務,組長在項目學習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組長的主要工作是對任務細化分工、人員分配以及督促大家一起完成任務。組長相當于整個小組的核心,需要在小組中精心選擇、著重培養。組長在任務進行中,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也會收獲更多。學校教育與社會不同,學校教育需要鍛煉每一個學生,因此小組成員可以輪流當組長,讓大家都能得到鍛煉,都有能力的提升。老師需要有意識地對組長掌控全局的能力進行訓練,讓他們形成大局觀和整體意識,有助于提高組長對組員、任務的整體控制能力。老師分配小組任務后,要給予各小組更多的發揮空間,如果沒有出現分工不合理或者是組員有異議的情況,就可以讓組長依據自己的想法對任務進行安排。組長帶領組員對問題進行協商和解決,可以對組長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組內溝通問題的能力予以鍛煉和提升。
現代社會中最為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分工。廚師精通做飯,雖對汽車的構造并不了解,卻可以駕駛或者使用汽車,甚至是對火車、飛機等其他交通工具進行使用;IT人員可能不會做飯或者是對做飯的步驟不是很清楚,但是可以吃上美味佳肴;公司職工不懂電腦內部結構,但是可以運用電腦工作。這些都是因為行業的分工,大家可以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工作,無須對其他的領域深入了解,只要能夠完成自己的工作內容,就能在多方面享受到各種服務。大到國家之間的合作,小到公司所在部門之間的合作,甚至是學校班級內部小組之間的合作,都離不開分工合作。分工合作中一個較為重要的要求就是,每個人都需要完成自己負責的那一部分。一個項目最終能夠完成,需要項目的各個方面都做到優秀,細微到每個細節。完成任務有點類似于火車的搭建,每個人都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每個人都要為這個項目貢獻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一旦某個人在項目中發揮失常,就可能導致項目的整體失敗,因此項目中的每個人都是非常重要的。老師對學生進行STEM教育時,要對他們的責任感進行培養。組長對合適的人員進行合理分工,對組內的學生進行靈活調動,這些都是項目順利完成的基礎。
小學科學作為重要的學科,可以對學生的創造性進行培養,由老師引領,讓學生認識、了解以及正確地看待世界。在德育中引入STEM教育,有助于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觀念,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最終提升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