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駿宇,楊傳明,仲生圓
(蘇州科技大學 商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9)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保證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自此,高校紛紛開展了多學科專業課程思政研究,形成了值得學習和借鑒的經驗。課程思政就是從育人維度關照課程價值,其核心在于課程建設,深入挖掘蘊含在專業課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把專業課程教學目標和課程德育目標相結合,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實現思政寓課程,課程融思政,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促進學生在思想高度、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上的全面提升。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這是黨中央首次提出現代供應鏈概念,標志著“現代供應鏈”發展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要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迫切需要以發展現代供應鏈為抓手,發揮供應鏈助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和經濟質量、效率提升的重要作用,培育新增長點、新動能,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供應鏈管理課程的學習意義重大,輔助以科學的思政教育恰逢其時。
本文以“供應鏈管理”課程為思政教育改革對象,深入分析課程理論教學內容的思政教育切入點,提出思政教育的改革思路及目標,并以供應鏈管理運作流程之網絡關系解析章節為例,系統提出了設計思政教學方案。
“供應鏈管理”課程是物流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在培養應用型物流人才中具有重要地位。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在全面、系統地介紹供應鏈、供應鏈管理的基本概念與基本理論的基礎上,分別就供應鏈管理導論、供應鏈構建與合作伙伴管理、供應鏈運作(采購、生產與庫存、配送)、供應鏈網絡設計(供應鏈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商流)、供應鏈提升(績效管理、風險管理)、供應鏈發展趨勢等六個模塊展開分析。此外,該課程結合軟件操作模擬供應鏈管理全過程,既滿足相關專業學生的實驗、實習及課程任務,又鞏固加深學生對供應鏈相關基礎知識的理解,幫助學生掌握供應鏈管理的運作流程。
深入解析“供應鏈管理”課程理論教學中的思政切入點,提煉出教學內容中所能體現的哲學理論和思政教育元素,力求將思政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融入到課堂中。例如:(1)供應鏈設計與構建中蘊含的主要-次要矛盾、系統論、唯物辯證法等;(2)供應鏈風險管理中蘊含的矛盾對立統一、量變與質變等;(3)供應鏈管理法規制度、供應鏈管理設施技術教學中樹立行業認同、技術革新、依法治國等價值觀;(4)綠色供應鏈、智慧物流對新發展理念的踐行;同時,在完善思政內容過程中,可加入貼近時代、時政性案例分析,實現有背景、有分析、有思考;進而全面引導學生思考自己肩負的時代責任與使命,培養擔當精神,讓學生在學習供應鏈管理專業課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增強對國家戰略方針、行業發展趨勢的理解與認同,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供應鏈管理”課程思政教育的總體目標是將政治認同、哲學思想、人文道德和專業素養滲透(“四個滲透”)到專業知識學習中,在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同時實現思政教育目標,達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隱形“課程思政”目的,從而實現高校教育從知識傳授(術的層面)、能力培養(道的層面)到價值塑造(德的層面)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通過思政教學學習,學生期望在思想政治、職業技能、道德素質等方面獲得的深度和廣度,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五維全面發展,造就“有理想、有追求,有擔當、有作為,有品質、有修養的“六有”大學生。綜上,結合教學實踐,本文為“供應鏈管理”課程思政教學設定以下五個目標:(1)牢固樹立政治認同與新時代信仰;(2)滲透供應鏈管理哲學與核心價值;(3)厚植供應鏈文化底蘊與革新理念;(4)強化踐行使命擔當與社會責任感;(5)堅守供應鏈職業規范與法治思維。
以“供應鏈管理運作流程之網絡關系解析”這一章節為例,本文進行了課程思政教學方案的設計。
(1)理論教學內容。①重點:供應鏈物流、供應鏈金融;供應鏈信息流;供應鏈商流四種流程的網絡關系;②難點:供應鏈物流網絡設計步驟與實操。
(2)思政教學目標。①滲透供應鏈管理哲學與核心價值;②強化踐行使命擔當與社會責任感;③堅守供應鏈職業規范與法治思維。
(3)思政教學的重點:①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指引下的供應鏈網絡設計;②供應鏈金融風險中的價值觀解析;③供應鏈商流活動中契約精神的重要性;④現代供應鏈的信息流管理中體現出的哲學思想。
(4)思政教學的難點:①思政教學與專業教學的融合效應;②思政教學素材遴選,師生思政交流組織;③實際網絡設計案例的對比分析。
(5)教學方案。本章節的教學按照“上節知識點回顧-課程教學內容導入-教學內容-下節內容預習”的脈絡開展。
①上節知識點回顧。前序章節為供應鏈合作伙伴管理,主要內容包括: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概念及其構建、供應鏈合作伙伴遴選方法。通過闡釋供應鏈體系結構中的系統論、矛盾對立統一體現,人類命運共同體思維在供應鏈合作伙伴選擇中的展現以及供應鏈成員合作過程總潛藏的信用、道德、法律及管理風險識別進行思政教學,并結合西安楊森的供應鏈伙伴選擇案例講解,加深學生對供應鏈合作伙伴管理的專業理解,培養學生科學思辨的良好學習習慣。
②課程教學內容導入。首先,向學生拋出思考:結合供應鏈合作伙伴選擇案例,分析在供應鏈實際運行中各節點如何實現價值增值?不同節點依靠何種介質維持關系?如何才能實現供應鏈網絡體系的整體穩定?同時加以引導啟發:物流、資金流、商流、信息流“四流”貫穿供應鏈全流程的始終。該部分的思政切入點主要是目標導向下的科學規劃思想,以及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下我國供應鏈優化重構策略。
③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分為基本概念講解和供應鏈“四流”運行模式解析兩大部分。基本概念的講解與華為供應鏈案例解析相融合,既使得學生明晰供應鏈“四流”的共性特征與個性技巧辯證統一,又樹立民族自豪感和國家責任感。在供應鏈“四流”運行模式解析中,從專業知識與思政教育的耦合點出發,遴選時事案例,有針對性地向學生灌輸政治認同、哲學思想、人文道德和專業素養等。例如:供應鏈物流運作模式講解中,重點辨析供應鏈物流功能演進、供應鏈物流模式選擇策略、物流視角下供應鏈韌性提升路徑,結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供應鏈物流穩定性保障策略案例,引導學生關注、思考我國發展實際、強化專業認同感、樹立正確擇業就業觀。在講解供應鏈信息管理模式中,以理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強調信息共享是供應鏈整體效益最大化的關鍵環節、理解牛鞭效應對供應鏈信息流的影響為思政教學切入點,引入“用區塊鏈提升食品安全:沃爾瑪先進信息技術應用案例”,傳遞給學生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引導學生認識、掌握先進技術以提升自身專業素養。
④下節內容預習。承接前序學時,繼續講解供應鏈運行中資金流屬性,即供應鏈金融設計。給布置課后預習任務,自主學習“批量授信金融模式:永輝超市供應鏈金融案例”,并給予思考互動話題:如何利用商務誠信機制建設夯實供應鏈資金流安全有效流動基礎?幫助學生理解開放、合作、共贏精神,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調依法治國重要性。以此有效提升學生自我學習質量,為下節教學奠定扎實基礎。
在思政教學實施過程中,應把握兩大關鍵,一是教學方法的選擇。統籌思政教學與專業教學相結合,通過教師課堂講授、案例分析、隨堂交流、分組討論、實訓訓練、課外研習等形式,全方位體現思政元素的滲透效果。二是控制實施過程。優化并公開課程教學安排,布置學生課前調研準備工作,課中講授交流互動展開,課后師生共同總結匯報學習體驗,結合相關章節的實訓過程進一步提升理論知識認識,持續改進思政教學模式。與此同時,思政教學效果的體現還需教師在講授過程中始終秉持三方面行動準則:
首先,授課教師需不斷加強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論學習,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體系,努力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養。同時,要努力提高對人才培養的基本理解、對國家方針政策和育人目標的準確認知。進而做到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發揮“課程思政”效應。
其次,結合本文設計的課程思政教學方案,“多元化教學”是可行的教學方法,將傳統的課堂學習和互聯網學習相結合,最大化發揮兩種形式的優勢。多元化教學方式要求教師在教案設計和教學實踐中,將課堂教學與平臺教學相融合,形成“線下”與“線上”的有機結合,并根據學生的知識接受特征靈活分配學時。與此同時,多元化教學還體現在整合了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設備,把數字化教學的優勢發揮出來。實際中,教師可借助慕課等網絡教學平臺、視頻微課、flash動畫、圖片、試題庫、電子書等模式真正實現思政教學的多元化。
再者,“供應鏈管理”課程思政教學須以學生為中心,采取情景模擬等啟發式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例如,通過選取經典案例和典型視頻,以小組為單位采用情境模擬的方式合作學習,身臨其境的體會供應鏈的合作機制。學生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參與企業供應鏈模擬操作的整個過程,就是逐步樹立“主人翁”意識的過程,就是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的過程。同時,引導學生提問,啟發學生主動思考,分析案例中成功和失敗的原因,熟練運用課程中的知識點。課后教師通過平臺上發布時政案例及問題,供學生進一步思考和拓展學習。學生通過完成線上線下作業來強化知識點、形成良性的師生互動。
本文在“立德樹人”思政教育總體要求下,探索了“供應鏈管理”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方案,得出以下結論:(1)政治認同、哲學思想、人文道德和專業素養滲透“四個滲透”是“供應鏈管理”課程思政教學的主要切入點;(2)牢固樹立政治認同與新時代信仰、滲透供應鏈管理哲學與核心價值、厚植供應鏈文化底蘊與革新理念、強化踐行使命擔當與社會責任感、堅守供應鏈職業規范與法治思維是“供應鏈管理”課程思政教學的主要目標;(3)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控制實施過程是思政教學實施的兩大關鍵環節,同時,政治理論學習、多元化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等為行動準則是保障思政教學目標實現的關鍵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