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偉,徐潔萍
(上海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教育部高校偉大建黨精神研究中心 上海大學分中心,上海 200444)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紀念大會的講話中首次提出了偉大建黨精神,即“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眰ゴ蠼h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起點,是“開天辟地大事變” 以來對建黨精神的高度概括。 偉大建黨精神是在偉大建黨實踐和百年奮斗實踐中形成的,是黨最重要的精神財富之一,對于推動黨的自身建設和黨的形象塑造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馬克思主義政黨形象自黨成立時就鐫刻在黨的初心和使命之中,偉大建黨精神為黨的形象塑造發揮了精神之源的作用,更為信仰的傳承賦予了時代力量。
黨的形象是人民群眾對黨的宗旨和行動的總體性認知與評價所形成的樣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是世界上最大的政黨。 大就要有大的樣子。 ”“樣子”就是指“形象”,政黨形象是政黨的政治理念、 行為及功績的外在呈現及社會評價。 黨的形象既需要物質層面支撐, 更需要精神層面表達。 黨的形象是黨在革命、 建設與改革中物質成就的展現, 也是黨在自身建設中所淬煉形成的獨特精神氣質。
馬克思主義既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更是黨的百年奮斗的理論起點。 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堅定信仰始于其真理性, 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始于其科學性。 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以此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立黨、 興黨和強黨。 馬克思主義是共產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 堅持馬克思主義就是對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改造中, 正確認識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并對其進行高度概括和總結, 真正展現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踐結合的偉大成果。 馬克思主義不僅是理論,更是無產階級改造世界的實踐,馬克思主義真理性就從實踐中檢驗獲得的。 馬克思主義真理性和實踐性的現實指向就是發展性, 理論只有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具有生命力。 社會實踐的發展決定了理論的創新發展,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實踐發展的必然成果。 馬克思主義在理論創新與實踐發展的基礎上創造性提出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 創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馬克思主義以其真理性成為我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其真理性最根本上是源于社會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馬克思主義發展進程中得到充分印證。 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德提綱》當中提出:“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 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 ”馬克思主義理論就是實踐的理論, 更是堅持人民實踐的理論。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產物, 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凝聚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光輝。 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引下,中國共產黨的精神才有了凝練和傳承。
“中共二大” 提出了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其中將最高綱領確定為“漸次達到共產黨主義”。 中國共產黨將共產主義理想作為奮斗目標并寫入黨綱,并成為黨取得成功的信念力量。理想是行動的方向,更是前進的動力。共產主義作為人類最高追求,必將化為具體行動的標尺,推動人類社會沿著確立的宏偉目標不斷前進。 個人、組織、社會乃至國家的前進,關鍵就是依靠堅守理想信念,堅定前進的步伐。 共產主義理想成為中國共產黨在實現最高綱領上的精神力量, 更是推動社會進步的目標指向。
踐行初心、 擔當使命是源于中國共產黨的人民立場和民族夢想。 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立場就是人民立場, 馬克思主義政黨堅定維護人民立場的現實表現, 就是將黨的初心轉化成為人民謀幸福動力。 “黨的初心和使命是黨的性質宗旨、理想信念、 奮斗目標的集中體現, 激勵著我們黨永遠堅守,砥礪著我們黨堅毅前行。 ”初心是建黨之初確立的宏偉目標,是貫穿黨的奮斗的全過程,是黨不斷取得成功的起點。 偉大建黨精神承載著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 將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形象濃縮成短短三十二個字。黨的使命是黨的性質、黨的宗旨的集中體現, 激勵著無數中國共產黨人堅守理想、只為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向前。正是有了中國共產黨人堅守使命,才能在重重困境之中取得勝利。 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 “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路到復興路,我們黨近百年來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進行的一切斗爭、作出的一切犧牲,都是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 ”
中國共產黨用百年的行動和成就彰顯了對黨的初心和使命的堅定追求, 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實現了歷史性變革。 在百年征程上,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 領導人民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真正實現了“站起來”。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在此基礎上,并對社會主義社會進行了艱辛探索。改革開放以來,黨帶領人民成功開辟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了“富起來”的歷史性任務。進入新時代,黨帶領人民以決戰決勝的信念堅決打贏了脫貧攻堅戰, 如期實現了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闊步走在“強起來”的歷史新征程上。 三次偉大飛躍正是中國共產黨踐行初心、 擔當使命在推動社會進步的生動展現。
共產黨人最鮮明品格就是不怕犧牲、 英勇斗爭, 這一品格集中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共產黨人在面對危險時無所畏懼,面對困境時表現出英勇頑強的斗志。 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所取得的一切偉大成就,都是敢于斗爭、善用斗爭的結果。 共產黨人鮮明的斗爭精神和自覺品格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前赴后繼,最終贏得了各種斗爭的勝利。
不怕犧牲、 英勇斗爭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氣概,是使中國共產黨歷經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的根本原因。 黨帶領人民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是付出巨大犧牲的換來的, 成就來之不易。建黨初期,中國共產黨在復雜的國內國際形勢下艱難生存。大革命時期,慘遭反革命勢力的屠殺時“向死而生”;抗日戰爭時期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同時還要飽受國民黨反動派打擊時 “堅決斗爭”;解放戰爭時期,在敵我雙方勢力懸殊的情況下,中國共產黨迫不得已發動的人民解放戰爭,更是“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生動寫照。 每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都應該銘記于心的錚錚誓言就是入黨誓詞中的“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共產黨人用堅定行動踐行了錚錚誓言。 當中國共產黨人面對犧牲的危險時,無不表現出“視死如歸”的英雄氣魄。 一個個響亮的名字回響在黨的奮斗歷程上——夏明翰、向警予、左權、楊靖宇、趙一曼、黃繼光、焦裕祿、孔繁森等等。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币话倌陙?, 中國共產黨人用英雄的革命氣概和精神征服了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 戰勝了前進道路上一切敵人。 從抗日戰爭、抗美援朝到抗洪搶險、抗震救災、抗疫斗爭,“抗爭”精神始終是中國共產黨偉大斗爭精神最生動的注腳。 這也成為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理論的當代展現。 斗爭精神是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底色, 也形成偉大建黨精神的集中體現。 斗爭精神也成為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主題主線。 中國共產黨始終將 “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精神氣質貫穿于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時期,并最終贏得了偉大勝利。
對黨忠誠、 不負人民是黨的政治品格和人民情懷的集中反映, 中國共產黨行穩致遠的根本保證就是對黨忠誠,“以人民為中心” 是不負人民的時代表達。忠誠是共產黨人必須具備的政治品格,黨的事業之所以能夠興旺發達、生生不息,最根本的原因是有一大批優秀共產黨人, 堅定的忠誠于黨的為人民服務事業。忠誠就是捍衛,忠誠就是擔當、忠誠就是堅貞。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詮釋了對黨忠誠的捍衛、擔當和堅貞。 無論是夏明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捍衛,還是楊靖宇以身許黨的擔當,還是江姐永不叛黨的堅貞,無不展現出共產黨人忠誠于黨的政治品格。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共產黨全部理論和實踐的根本立足點, 也是黨百年奮斗的動力所在。中國共產黨來著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黨的一切主張和行動的根本指向就是: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實踐的主體, 黨進行實踐立足點都來源于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打江山、 守江山, 守的是人民的心。 ”這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人民觀是中國共產黨的堅定選擇。中國共產黨堅持走群眾路線,在工作中密切聯系群眾,不負人民使命、不負人民重托、不負人民的期望。 從本質上講,堅持人民性是由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的, 黨性與人民性是高度統一的, 不負人民就是黨在奮斗中必須堅持人民性的集中表現。
偉大建黨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之首,對塑造黨的形象具有重要的起點價值。形象塑黨是對中國共產黨優良傳統——思想建黨、 理論強黨的繼承和發揚, 是對黨的建設經驗的時代總結,也成為推動黨不斷取得勝利的寶貴經驗。黨的形象塑造是黨的建設題中之義, 是基于完成歷史性任務及社會評價基礎上而形成的鮮明政黨標識。 黨的形象既是體現政黨優勢和影響力的關鍵因素,又是增強政治認同的重要保障。在百年征程上,黨的形象與黨的精神相輔相成,共同推動和提升黨的建設水平。
精神是的形象的本質規定, 形象是精神的外化標識。 黨的形象是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等各個時期,由革命精神、奮斗精神等共同構筑的政黨標識。 “我們黨之所以歷經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就是憑著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強大精神。”黨的形象和精神是在千錘百煉的磨練中形成了中國共產黨人共同的精神家園。自黨成立以來以偉大建黨精神為精神基底,成功塑造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形象。
偉大建黨精神貫穿于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孕育于黨成立初,發展于黨的奮斗中,成熟于建黨百年時。偉大建黨精神的首次提出,既是對建黨起點精神的回顧,更是激勵黨不斷奮斗的力量。以偉大建黨精神為起點,形成了一批飽含中國氣魄、民族風格的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 “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 在長期奮斗中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 錘煉出鮮明的政治品格。 ”精神譜系以其全面性和系統性特征涵養著黨的形象。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分別形成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等;抗美援朝精神、紅旗渠精神;改革開放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抗疫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彰顯時代特征的精神。 “這些精神,集中彰顯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長期以來形成的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彰顯了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奮斗精神?!睆膫ゴ蠼h精神到偉大抗疫精神, 都體現著中國共產黨人特有的精神氣質, 都彰顯出中國共產黨鮮明的政黨形象。
萬事開頭難, 對于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更是如此。中國共產黨誕生于積貧積弱的舊中國,盡管資產階級帶領下推翻了清王朝封建的統治, 但是舊中國仍是一盤散沙的局面和任人宰割的境地沒有改變。國內軍閥混戰、西方列強的欺辱造成國家四分五裂,百姓生活困苦不堪。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給前途迷茫的中國帶來了一線希望, 中國共產黨以“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精神成功塑造了馬克思主義政黨形象。 黨的形象生成于精神譜系之首的偉大建黨精神, 發展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偉大實踐——“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創造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 創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 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中國共產黨成立是一切偉大成就得以實現的起點。 中國共產黨形象的塑造始于黨的成立, 更始于偉大建黨精神。
偉大建黨精神不僅孕育于黨成立之初, 而更貫穿于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和新時代的百年征程。以“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偉大建黨精神傳承和弘揚時代精神的精華。 偉大建黨精神的傳承百年的根基是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和無產階級的先進性為偉大建黨精神提供了理論源泉和階級基礎。
偉大建黨精神以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歷程為遵循, 偉大建黨精神的傳承基于實踐傳承和理論創新。 黨的歷史任務的連續性和階段性給精神傳承帶來了可能,推動新民主主義革命發展、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建立社會主義社會都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下實現的實踐傳承,為黨的精神傳承帶來現實基礎,也為黨的形象塑造提供了精神傳承的支撐。
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徹底沖破思想禁錮的閘門預告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并為偉大建黨精神開啟傳承的嶄新局面。 雖然新文化運動有其局限性, 但對于長期受到封建思想禁錮的中國人來說其意義是巨大的。以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新文化運動的代表, 在推動社會思想解放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 以李大釗先生為代表的早期革命先驅們將馬克思主義引入中國, 極大地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 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 為偉大建黨精神的生成奠定了理論基礎和階級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 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 ”馬克思、恩格斯在總結無產階級政黨建設和斗爭經驗的基礎上, 創立了馬克思主義政黨學說。 馬克思主義認為政黨是階級斗爭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 工人運動的發展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傳播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產生的兩個前提條件。 工人運動的發展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產生的階級基礎, 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傳播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產生的思想基礎, 只有將這兩者結合起來才能產生馬克思主義政黨。
黨的性質及奮斗目標成功地孕育了偉大建黨精神。中共一大所制定的綱領和決議充分表明,黨在成立之初就將馬克思主義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以民主集中制為組織原則、以實現共產主義為奮斗目標的工人階級政黨。 “我們黨的綱領如下:1.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必須援助工人階級,直到社會階級區分消除的時候;2.直至階級斗爭結束為止,即直到社會的階級區分消滅為止,承認無產階級專政;3.消滅資本家私有制,沒收機器、土地、廠房和半成品等生產資料;4.聯合第三國際。 ”中國共產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根本指導思想, 并在實踐中成為徹底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革命性質為黨的精神傳承提供了強大的組織保障,偉大建黨精神以黨的綱領為牽引,傳承“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偉大建黨精神,并為黨的形象塑造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偉大建黨精神在黨的形象塑造中升華, 黨的形象在偉大建黨精神中展開。 從中國共產黨創建伊始,偉大建黨精神就蘊含在黨的行動之中,并推動黨的形象逐漸清晰起來。 黨帶領人民在進行浴血奮戰、艱苦奮斗、改革創新的征程上取得了偉大成就,鑄就了彪炳史冊的光輝歷程,黨的形象在偉大征程中得到了彰顯和傳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崩碚搫撔潞屠碚搫撛斓幕邱R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根基沒有改變,這是偉大建黨精神傳承發展的不竭動力。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從偉大建黨精神開始, 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既是一脈相承的,又是與時俱進的。偉大建黨精神從本質上來說,就是黨對自我精神做出的時代回應,是對黨的理論創新和理論創造做出的系統總結。 偉大建黨精神在一定意義上, 充分肯定了一百多年前革命先驅對于建黨活動的巨大貢獻, 為傳承黨的優良傳統和發揚黨的精神氣質提供了一條延續奮斗的道路。 偉大建黨精神對于黨的形象建設具有重要的傳承價值,也成為黨的形象建設的精神家園。
偉大建黨精神是黨的形象塑造的精神源泉,黨的形象是傳承和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的外部表達?!皩h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是推動黨的自我革命,不斷實現超越的精神力量。在偉大建黨精神的激勵下, 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歷經四個歷史時期, 分別創造了與時代相契合的革命精神、建設精神、改革精神、新時代精神,并成功塑造了黨的時代形象——“革命者”“建設者”“改革者”“引領者”。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革命是這個時代最顯著的標志。推翻三座大山,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是這一時期最迫切的歷史任務, 在這個時代形成了一系列革命精神, 如井岡山精神成為這一革命時期的重要精神之一。井岡山精神——“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是對中國共產黨作為“革命者”形象的成功塑造。在黨帶領人民群眾在“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斗爭中, 人民群眾對黨的形象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 并將中國共產黨作為人民的最重要的依靠。 黨的“革命者”形象也在革命時代中逐漸塑造起來。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 建設是這個時代最根本的任務。 建設偉大社會主義國家可以匯聚成億萬中國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澎湃力量。 這個時代形成了一大批社會主義艱辛探索所形成的精神。 大慶精神成為展現了這個建設時代建設者們生動畫卷的精神表達。大慶精神——“愛國、創業、求實、奉獻”是對中國共產黨作為“建設者”形象的真實反映,共產黨人在這一時期的無私奉獻涌現了雷鋒、 王進喜等杰出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同時也涌現了紅旗渠和塞罕壩這樣的人間奇跡。 黨的“建設者”形象在建設時代逐漸形成。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 對內改革、對外開放是這個時代最鮮明的要求。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標志著思想解放的開端,標志著改革開放事業真正的起步。 改革是第二次革命,改革是全方位的,改革的目的就是改變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桎梏, 讓中國經濟社會盡快恢復和發展起來。 在這個時代涌現了一批改革和建設領域的重要精神,如改革開放精神、特區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其中改革開放精神是這個時代最為顯著的代表。改革開放精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敢闖敢試、勇于創新;互利合作、命運與共”,是黨在改革開放時代“改革者”形象的高度凝練。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是中國由 “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時代,是中國真正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時代。新時代就是使中國共產黨能夠把握“兩個大局”的深刻變化,堅定目標任務,堅持底線思維,全面厘清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任務。進入新時代形成了偉大抗疫精神、新時代北斗精神等。 其中脫貧攻堅精神是新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是對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引領者”形象的真實表達。
黨的思想統一、行動一致優良傳統,并沒有因為歷史條件和任務的不同而發生改變。 盡管時代任務造就的黨的形象有別, 但是黨所凝練的時代精神的本質要求卻沒有改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眰ゴ蠼h精神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 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精神動力。 偉大建黨精神與各個歷史時期的精神皆是我們黨最寶貴精神財富, 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精神, 在百年奮斗征程之中產生并不斷豐富發展,并成為了時代精神的精華。
“精神”與“形象”兩者是內容和形式的關系范疇,一方面“精神”是內容,主要指其是內在自主生成的,具有反映事物本質的屬性。另一方面“形象”是形式,主要指其通過外在展現而塑造的,具有社會評價的屬性。 偉大建黨精神是對黨的百年精神的沉淀, 偉大建黨精神與其他精神一道共同推動黨的建設和黨的領導。 中國共產黨的形象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對于政黨認同、 政治認同和國家認同的核心問題, 更關系到人民群眾對黨的情感認同。 通過對偉大建黨精神的科學內涵和價值進行分析,我們可以從理論層面、標識層面、實踐層面,對偉大建黨精神推動中國共產黨形象塑造帶來三點啟示。
中國共產黨有了遠大理想、有了堅定信念,才會成為中華民族的中流砥柱,才能無堅不摧、無往不勝,創造出時代輝煌、鑄就歷史偉業。歷史證明,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產主義信念, 是中國共產黨偉大建黨精神的最重要的理論支撐。 黨的形象雖然具有時代性特征, 但是黨的形象表現的精神本質卻是一致的, 這背后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 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中國共產黨就必須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 只有具有堅定信念信仰,才能推進黨的偉大斗爭,才能筑牢偉大夢想。 堅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永葆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既要使偉大建黨精神成為全體黨員共同的精神力量,還必須用鐵的紀律進行約束?!叭h同志一定要不斷錘煉黨性,不斷加強紀律建設,堅定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確保全黨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步調一致向前。 ”制度的力量是堅定理想信念的物質保障, 如果黨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就沒有前進的方向,更不會有黨的先進形象。
黨經過長期奮斗成功塑造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政黨形象。 中國共產黨是黨的形象傳播的發出者,人民群眾是黨的形象傳播的接受者,但是并不意味人民群眾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 人民群眾更是對中國共產黨形象的評價者。 良好政黨形象的塑造有賴于政黨形象的傳播主體和政黨形象的評價主體之間的適度張力。 中國共產黨形象歸根結底來自人民的評價, 獲得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是中國共產黨形象塑造的根本落腳點。 人民群眾對黨的認知、 評價的雙向互動中共同塑造著黨的形象。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能為全社會樹立起精神旗幟, 讓人民群眾對黨的精神和形象形成高度認同。
“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共產黨形象中人民性的集中體現,人民性是通過黨領導的百年奮斗展現出來。 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面臨的挑戰和任務仍然艱巨,在取得了脫貧攻堅戰、抗疫阻擊戰的勝利中, 集中展現了人民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理念,并用偉大建黨精神中的“不負人民”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的人民性。 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全球視野、人類情懷、命運與共的政黨風范,也成為中國共產黨的顯著標識。
中國共產黨是捍衛信仰、 敢于擔當的先進組織。 歷經百年的奮斗歷程,從黨成立時的50 多名的黨員,發展到今天擁有9500 多萬黨員的世界第一大執政黨,如何保持初心和擔當使命成為新時代黨的建設亟須解決的現實問題。 只有用實際行動才能永葆黨的生機活力, 才能涵養黨的初心和使命。
精神源于實踐,實踐反映精神。偉大精神引領偉大實踐,偉大精神引領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不斷前進, 偉大建黨精神孕育于中國革命先驅創建中國共產黨的實踐。 偉大實踐是傳承偉大精神最重要的素材,偉大實踐蘊含著偉大精神。實踐的層次多重性和形態多樣性, 充分反映出實踐內容的豐富性,既有全局性的革命、建設、改革等實踐樣態,又有頂層設計、改革舉措、實施步驟等實踐形式,還有黨的建設、教育改革、三農問題等實踐方式。因此,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各種社會實踐為社會進步提供了必要的物質積累, 更能反映出對初心和使命的回答。
偉大建黨精神具有思想約束力, 可以強化黨員的身份認同,能夠約束黨組織內部關系,確保黨員在思想上和組織上入黨, 從而突出黨組織的先進性、純潔性,確保黨組織的質量。全面從嚴治黨,加大依法懲治腐敗的力度,是外部的措施手段。用偉大建黨精神來發揮品德滋養功能、 將精神外化為實際行動。
在偉大建黨精神的指引下, 中國共產黨塑造了“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政黨形象。黨根據不同歷史任務,又塑造了“革命者”“建設者”“改革者”“引領者”的政黨形象。 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塑造了“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 勇于自我革命” 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形象。“源清則本正”,偉大建黨精神與中國共產黨形象塑造是源與流的關系, 偉大建黨精神指引和推動黨的形象不斷提升。 縱觀馬克思主義政黨發展史,只有用精神做指引才能提升政黨形象,才能在政黨認同、政治認同中取得實質性進展。 唯有此,黨前進的步伐才能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