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軍霞,劉華梁,王僧虎,李建嫄,田艷玲
(1.邢臺學院,河北邢臺 054000;2.河北省“邢棗仁”利用技術創新中心,河北邢臺 054000)
酸棗樹一般生長在山地,對貧瘠、少水的環境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可以適應干旱、寒冷等氣候,是我國北方地區的優勢野生果樹和重要的藥用植物。目前酸棗盛產于太行山脈,近年來邢臺地區對酸棗產業進行了有效的保護和開發,建立了酸棗產業基地,有效促進了酸棗產業的發展。酸棗果實的種子被稱為酸棗仁,科學研究表明,酸棗仁具有很高的醫學價值,尤其在心血管疾病、抗抑郁、焦慮癥、神經衰弱等方面起著很大的作用。酸棗葉對于失眠的療效相對較差,但其抗氧化性極高,多被用來制茶。同時,酸棗果肉可食,因其口感微酸,風味獨特,被廣泛用來制作酸棗汁、酸棗面、酸棗果酒等食品。酸棗中含有多種具有保健功能的有效化學成分,并且在酸棗不同生長期呈現的含量也有所不同。該研究綜述了酸棗仁、酸棗葉、酸棗果肉、果皮等的有效活性成分的提取技術以及藥理作用,為更好地開發利用酸棗資源提供了理論支持,有利于擴大酸棗的食品、藥品應用市場。
酸棗仁作為酸棗的主要藥用部位,開發程度最高,因而其利用也最為廣泛。研究表明,酸棗仁中含有多種有效活性成分,其中包括黃酮類、皂苷類、脂肪酸、生物堿以及其他生物物質等120多種成分。
酸棗葉為酸棗資源的副產品同樣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國內外學者目前已從中檢測到32種化合物,主要是黃酮類化合物、皂苷類化合物和一些氨基酸、核苷等生物營養物質。
酸棗果肉中含有三萜類物質、有機酸、維生素以及可溶性糖等多種營養物質,其中熊果酸和齊墩果酸為三萜類化合物的主要物質。
國內外學者早在20世紀就對酸棗仁展開了研究,酸棗仁中含有的黃酮類化合物大多是被稱為斯皮諾素的一種化學物質,它是國外學者Woo等在1979年從酸棗仁的甲醇提取液中首次分離得到的,斯皮諾素有一定的安神功效和微弱的毒性。科學家相繼在酸棗仁中提取出了3種酰基化黃酮苷和當藥素,1987年,國內學者曾路等從酸棗仁甲醇提取液中分離鑒定得到一種新的黃酮化合物,將其命名為酸棗黃素。隨著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深入,異斯皮諾素、葛根素、斯皮諾素鼠李糖苷、異當藥黃素和槲皮素等一些黃酮單體不斷被發現,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黃酮類活性物質的研究。
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蘇聯科學家首次分離鑒定出酸棗葉中的蘆丁成分,含量是1.5%~1.6%,并提出將酸棗副產品酸棗葉作為提取蘆丁的主要原材料的想法。
隨著科學技術的推廣和進步,黃酮類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也不斷被優化,李小梅等用乙醇回流法分別測定了酸棗仁、酸棗葉、酸棗果肉、酸棗果皮中總黃酮含量,此方法重復性好、精確度高,更重要的是該方法黃酮提取率大大高于其他提取方法;但是,這種方法也存在不足之處,一是需要較多乙醇試劑,二是對試劑的純度和提取溫度要求較高。陳巍等采用的纖維素酶法提取酸棗仁總黃酮,反應條件溫和,并且此方法過程中細胞壁先被疏松,而后破壞細胞組織,以此達到高效提取黃酮的目的,該方法具有零污染、低耗能以及時間短的特點。另外,該方法還適用于提取黃酮含量較少的植物,可將此方法用于提取酸棗果肉中的黃酮成分。
20世紀80年代末,日本科學家Otsuka等確認了皂苷A的結構式,發現其為達瑪烷型三萜皂苷化合物。隨著研究的逐漸深入,酸棗中皂苷B、皂苷阿魏酸相繼被發現,王建忠等采用正、反相硅膠柱色譜分離純化,并加以化學和波譜分析結合分離鑒定出了酸棗仁中1 個新的酮基達瑪烷型四環三萜和皂苷A、酸棗素、白樺脂酸3個已知化合物,并將新化合物命名為酸棗仁皂苷H。
綜合目前研究發現,皂苷類化合物的提取方法有超聲工藝提取、乙醇回流法、微波提取法、酶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譜法等,其中張巾英對酸棗仁皂苷的酶法提取工藝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藝條件為:酶解溫度40 ℃,初始酶解液pH 4.5,纖維素酶與果膠酶的用量均為30 U/g生藥,酶解時間5 h。其皂苷提取率明顯高于已有的醇提、水提、半仿提3種提取工藝的最佳提取工藝條件下的提取率。另外,酶法對提取溫度要求最低,提取過程安全高效。
胡彥周等對酸棗仁生物堿進行提取,對提取物進行反相色譜柱分析和混合色譜柱分析,然后進行色譜和質譜分析,再運用Mass Works分子識別軟件,最后得到酸棗仁堿K、山礬堿、N-甲基巴婆堿、木蘭花堿、木蘭花堿F和酸棗仁堿A。為后續對中藥材中的生物活性成分的篩查提供了科學、可靠的方法。酸棗仁中生物堿含量小、毒性低,提取方法有紫外分光光度法、乙醇回流法等,為研究生物堿的藥理作用提供了前提。
王向紅等通過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出酸棗果肉中含有齊墩果酸和熊果酸,而酸棗仁中幾乎不含,該方法操作快速,結果準確,并且試驗中采用磷酸調節液相的pH,很好地分離了墩果酸與熊果酸這對差向異構體。酸棗中齊墩果酸和熊果酸遠高于其他棗類且主要存在于果肉中。
酸棗葉中維生素C的含量遠遠高于其他常見水果,在于玲等的測定試驗中,對紫外分光光度法、熒光法和高效液相色譜法3種測定方法進行了對比,結果顯示,高效液相色譜法的精密度更高,并且具有準確性高和操作簡單的優點。對全國不同產地的酸棗仁進行了維生素C含量的測定,結果表明,河北內丘地帶生產的酸棗仁維生素C含量最高,為24.1 mg/100 g。朱廣龍等研究發現,隨著干旱的時間延長,酸棗葉中的維生素C的含量呈現逐漸升高趨勢,最高可達813.10 mg/100 g,酸棗野生于貧瘠的山地,酸棗葉中富含的維生素C可以有效緩解由于干旱氧化帶來的損傷。
酸棗果肉、酸棗葉中含有多種核苷類和氨基酸類,張穎等通過試驗研究發現自然曬干樣品和40 ℃熱風干燥樣品品質更優質。試驗結果為酸棗葉的干燥加工提供了高效的科學依據,有利于對酸棗葉、果肉中核苷類和氨基酸類成分進行合理地開發利用。
酸棗中礦物質、多糖、膳食纖維的含量也非常豐富,有很高的食用價值。
酸棗仁和酸棗根均含有多種金屬元素,其中酸棗根中鐵和銅的含量遠遠超過酸棗仁,金屬錳的含量少于酸棗仁。另外,酸棗根中含有大量的鍶,與酸棗仁明顯不同,關于鍶對人體的作用有待進一步的研究。董順福等的研究結果顯示,酸棗仁中鎂、鉻、鎳、銅、鋅、錳6種金屬元素含量顯著高于其他中藥材。另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更適合于酸棗中金屬元素的測定,不僅精確度高、重現性好,而且還可以滿足大多數中藥材微量元素檢測的需求。
酸棗中的多糖對人體有很高的保健作用,張璐以酸棗果肉為試驗原材料從中提取酸棗多糖,采用單因素試驗和正交試驗優化提取工藝,結果顯示:料液比1∶20(g∶mL),提取溫度100 ℃,提取時間2 h,提取2次,在此工藝條件下多糖提取率最佳,為(0.951±0.028)%,此結果為酸棗有效的開發利用提供了科學依參考。
酸棗果肉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張嚴磊等通過堿解醇沉的方法從酸棗果肉中提取水溶性膳食纖維,加以單因素試驗和正交試驗優化分析研究水溶性膳食纖維的提取率,此方法對酸棗果肉中膳食纖維的提取率較高。
綜上可知,可將酸棗葉、酸棗果肉中膳食纖維、礦物質、多糖提取后添加于功能性保健食品或者用于醫療,充分研究并利用酸棗的副產品中的營養成分,可有效提升酸棗資源的利用率,大幅提高酸棗的食用和藥用價值。
促進睡眠。研究顯示,酸棗中黃酮、皂苷、多糖等有效活性成分在促進睡眠方面均起到很好的作用。張婷等將酸棗提取液通過連續喂食或者注射的方式使小鼠吸收后,小鼠的活動表現能力大幅下降,出現行動遲緩、活動次數少以及嗜睡等現象。酸棗仁甲醇提取物可有效抑制N-甲基-D-天冬氨酸通過直接或間接作用對神經細胞的損傷。有研究顯示,酸棗仁皂苷A在促進睡眠方面類似于褪黑素的作用機制,可通過影響γ-氨基丁酸受體亞基mRNA的表達和腸黏膜系統中相關炎癥細胞因子的分泌,兩方面調節大腦神經系統中的細胞因子網絡,從而縮短入睡時間。另外酸棗仁皂苷A不僅可以調節細胞內的Ca濃度,而且可以結合Ca/CaM以此抑制細胞內谷氨酸的增加,兩方面都有保護神經中樞的效果,酸棗中的化學物質通過抑制神經突觸,從而降低中樞神經的反應,影響睡眠狀態,其作用過程溫和,對神經系統刺激微弱,在促進睡眠過程中不傷害神經系統。針對酸棗仁的這個功效,科研工作者將其開發應用在醫學治療方面,通過口服及其他方式,改善病人的失眠、煩躁等癥狀。基于酸棗仁催眠效果這一功能研究發現,其在一定程度上還有減輕疼痛的功效。
鎮靜作用。研究顯示,將酸棗仁提取液注射于小鼠腹腔后,可有效對抗戊四氮造成的陣攣性驚厥作用,并延長了驚厥的潛伏期及死亡時間。毛昆等在研究酸棗仁鎮靜效果試驗中,將酸棗仁加用于常規的元胡止痛方,選取51例ICU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用常規的西藥靜脈注射,另一組在此常規基礎上加用元胡止痛方加酸棗仁,將兩組進行對比分析,在8 h后,兩組具有明顯差異,加用元胡止痛方加酸棗仁的患者的住院時間和用藥劑量均明顯少于常規的西藥靜脈注射患者。此結果對于ICU患者在臨床具有可觀的鎮靜效果,值得推廣應用。
抗抑郁。酸棗中含有的總生物堿、皂苷和黃酮成分都抗抑郁的作用。總生物堿可以抑制利血平導致的小鼠體溫的下降,而且,強迫游泳和懸尾試驗顯示,在抗抑郁方面,生物堿的效果強于酸棗仁原藥和酸棗仁多糖,酸棗仁湯可有效增加抑郁模型大鼠海馬β-catenin的表達,以此來加速神經干細胞分化為感覺神經元,從而起到抗抑郁的作用,并且抗抑郁作用機制是通過調節免疫系統功能和促進神經元生存,抑制海馬神經元細胞凋亡。由酸棗仁皂苷中分離出來2種類型皂苷,證實其對中樞神經系統海馬組織誘發興奮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酸棗仁可通過影響單胺神經遞質、炎癥細胞因子和神經營養因子等多個途徑緩解神經抑郁。酸棗中含有的有效生物活性成分對神經系統的作用調節優于西藥,西藥作用對神經刺激較大,存在很多未知毒副作用,然而酸棗中的成分是通過溫和調節神經細胞來改善抑郁狀態,對人體無其他副作用。
調節腸道菌群。腸道的微生物群影響著人體的消化吸收,進而影響人體的健康。植物多糖很難被人體自身所含的酶消化,所以需要腸道微生物來降解。酸棗仁中提取的多糖物質為酸棗仁多糖,酸棗仁多糖在結構上是多種多樣的生物大分子,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可通過增加腸道內有益菌的數量來調節腸道菌群,提升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從而影響一些物質的消化吸收,改善人體因消化吸收導致的亞健康。有研究顯示酸棗仁湯可調節腸道菌群,從而緩解因睡眠不足對肝的損傷。劉瑩等研究表明,食用酸棗仁多糖的小鼠腸道菌群培養上清液能調節 Caco-2 細胞中的蛋白表達,降低P-糖蛋白和多藥耐藥相關蛋白2的表達水平,進而有效增加黃酮類物質在體內的吸收率,為腸道有益菌的生長提供優質環境,但究竟是酸棗仁多糖直接作為介質影響腸道菌群,還是其降解產物間接作用的結果還有待研究。
預防結腸癌。高紅色肉類、高飽和脂肪、低果蔬的飲食與結腸癌的發生有關。慢性炎癥是結腸癌發生的重要過程,慢性炎癥和消化道出血均與結腸癌相關,可導致貧血,其特征是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減少,在結腸微環境中,慢性炎癥對細胞的增殖、遷移以及血管的生成有加速作用,從而促進腫瘤的生長和發展。食用酸棗可增加直腸中促凋亡蛋白和抗凋亡蛋白的表達,二者表達的差異會有效促進結腸癌細胞的死亡,從而達到預防和緩解結腸癌的效果。此作用在功能性食品和臨床研究方面均有很高的價值。
酸棗中有效活性成分可促進淋巴系統的免疫功能,增強淋巴細胞的活力。研究結果顯示,酸棗仁多糖可起到抗炎和調節免疫的生物活性的作用,酸棗仁多糖可促進RAW264.7細胞增殖,增加其活性,從而提高人體免疫力。耿欣等研究表明,用0.1 g/kg的酸棗仁多糖喂食小鼠,連續喂食兩周之后,小鼠體內的細胞免疫能力大為提高,體液免疫能力也有所提升。除此之外,此研究還發現給小鼠喂食酸棗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小鼠的放射性損傷。酸棗仁的乙醇提取工藝方法較為完善,將提取物注射進小鼠體內作用后,小鼠的抗體溶血素以及淋巴細胞轉化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綜上研究表明,將酸棗投喂給小白鼠一段時間,小鼠的免疫力提高,有效降低了常見鼠類疾病的發病率。
肝臟是人體的排毒器官,對人體健康有著重要作用。目前已有研究顯示,酸棗仁提取物可有效抑制人體內肝癌細胞的生長,其中酸棗仁氯仿提取物的作用效果最佳。Bai等用酸棗葉的乙醇提取物作用于小鼠,結果表明,乙醇提取物對于CCl引起的肝損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不僅有效抑制血清轉氨酶的增加,而且減少了丙二醛 (MDA) 含量, 恢復了肝臟器官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過氧化酶的活性,酸棗葉乙醇提取物表現出了很好的護肝功效,為酸棗保健產品的開發提供了科學的新方向。
黃酮類物質可有效清除自由基從而起到抗衰老的作用,逐漸成為人們日常所需的營養類物質。研究顯示,酸棗葉黃酮對抗秀麗隱桿線蟲熱應激反應和HO氧化應激反應都體現出很好的抗性,對秀麗隱桿線蟲由于氧化作用導致體內GSH-Px酶和SOD酶的活力降低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對于氧化損傷有很好的緩解效果。另外將酸棗葉中黃酮成分胃灌于小鼠體內后,其體內酶活性和總蛋白濃度均有顯著提高,酸棗葉黃酮表現出清除自由基、提高機體免疫、增加抗氧化物酶一類物質的合成等功能。
Hassan等研究顯示,將15 %酸棗葉粉添加于飼料中,可有效抑制飼料中黃曲霉毒素的產生。Damiano等通過以活性為導向的色譜分離方法,猜測酸棗葉抑菌的重要有效活性成分可能是羽扇豆烷型三萜皂苷,酸棗葉的水提取物可顯著抑制引起人體齲齒的真菌。酸棗果的三萜皂苷對于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枯草芽孢桿菌等多個常見致病菌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和滅活作用,此作用可用于抗真菌感染的臨床治療,且植物提取物見效快,無副作用,值得進一步開發利用。
酸棗果肉可有效改善動脈粥樣硬化,酸棗仁總皂苷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肌細胞形態,增加其生命活力,進而起到保護心肌細胞的作用。酸棗中的可溶性葡聚糖能促進角質形成細胞的活力和遷移,進而加速受損皮膚的再生速度,促進傷口的愈合。
酸棗的多個部位富含對機體有保健功能的有效活性成分,并且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無論是酸棗的加工食品,還是將其活性成分應用于醫療,都有很高的利用價值。隨著研究的深入,提取方法不斷改進,酶法因提取條件溫和、提取率高而越來越受歡迎。酸棗各部位所含成分逐漸被發現,每種成分的藥理作用也漸漸清晰,甚至明確了其作用機制,可以提取其有效成分應用于臨床研究,減少酸棗資源的浪費,增加酸棗的利用率。隨著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保健知識被人們了解,人類越發在意食物的營養價值及其保健功能,酸棗在醫用和食品方面均有很好的開發應用前景,酸棗產業將會有更廣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