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萌
(唐山師范學院)
《2020年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協同發展重點工作方案》提出與京津共同培育打造一批以長城為主題的特色文旅產品和線路,共同塑造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品牌。長城(河北段)文化蘊含著中華文明的精湛匠心技藝;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堅韌不屈的堅韌品格;守望和平的精神家園。京津冀文旅協同發展與長城(河北段)文化產業協同發展之間聯系緊密,推進二者的互融共建,能夠充分發揮區域內各類資源的整合優勢,持續優化跨區域的空間結構,對探索與建立現代化的經濟、文化融合發展的新體系產生助力。以京津冀文旅協同發展為背景,深刻理解長城文化的時代價值,并圍繞長城(河北段)文化價值意蘊傳承和產業協同發展路徑進行探討,利于展現其“眾志成城、堅韌不屈、自強不息、守望和平”的獨特精神。
長城(河北段)文化豐富多彩(如表1所示),不僅包括長城遺產本體,還包括非物質遺產、周邊環境文化等。長城(河北段)種類繁多的文化資源為長城(河北段)文化傳承與產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表1 長城(河北段)文化展示
1.符合國家導向
京津冀文旅協同背景下長城(河北段)文化產業協同發展合乎我國的發展導向。京津冀文旅協同與長城(河北段)文化產業協同發展都意味著打破地域、政治的界限,實現協同共贏,體現了協調、開放、共享的理念。在長城(河北段)文化傳承和產業發展中,可以借助京津冀協同發展所帶來的政策機遇等優勢,深入挖掘長城文化內涵,打破地域限制,加強資源的互補與共享。京津冀文旅協同發展為長城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協同發展機制,帶動長城文化產業化發展,開創開放式、創新式、立體化的文化產業新態勢。
2.促進融合共促
京津冀的協同發展作為國家的重要區域發展戰略。國家對京津冀的協同發展中產業改革、文化創新、民生改善等方面的發展都進行精準定位。長城(河北段)文化產業協同發展就是要運用長城文化資源帶動經濟發展、文化傳承、社會和諧發展。因此,京津冀文旅協同發展與長城(河北段)文化產業協同發展的互融共建,能夠充分發揮跨區域資源整合的優勢,構建利益共同體,形成開放合作、共享共贏的聯動發展新生態。
3.推動文化傳播
在世界發展中,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位置越來越重要。長城文化作為我國代表性文化,可以作為核心樞紐推動中國文化廣泛傳播,走向世界。京津冀文旅協同發展過程中,會開展各種對外文化交流活動,可以帶領長城文化產業發展參與進來,參與世界對話,通過文化借鑒,促進長城文化的創新發展,不斷提升其在國際的影響力,推動世界對中國文化的認識與認可,同時,也為中國在國際的發展中創造良好的文化環境。
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河北省對京津冀及其他重點區域的長城經濟文化帶的建筑進行合理規劃和適度開發,協調周邊產業經濟發展。但是,在京津冀文旅協同背景下長城(河北段)文化傳承與產業協同發展還存在一些困境。
作為一項綜合性、復雜性、長期性的發展工程,長城(河北段)文化傳承與產業發展,需要立足全面,借助京津冀文旅協同一體化發展政策優勢,實現平衡發展。但是,縱觀長城(河北段)總體發展,發現長城遺產主體結構發展不平衡,長城沿線很多區域尤其是鄉村區域,對長城主體的修繕不足,地區對長城的保護意識不足,導致長城主體與周邊資源出現不協調現象。其次,河北段長城與北京、天津段長城相比,明顯感覺發展比較落后。
京津冀文旅協同背景下,長城(河北段)文化傳承與產業協同發展仍舊局限于國家政策的宏觀規劃層面,主要聚焦于生態保護、旅游業發展等方面上,沒有詳細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與長城文化產業協同發展的互融共建方面的具體規劃,導致兩者行政管理協同機制不完善、基礎設置體系落后、發展模式單一、創新融合度不足等問題,難以體現出長城文化的特色化、創新化、差異化發展,而且,由于地區經濟、政策等原因的制約,長城(河北段)文化發展不能因地制宜、融合共建,嚴重制約了跨區域協同一體化運營的有效推進。
長城(河北段)文化遍布的地區非常多,涵蓋承德、唐山、秦皇島等地,這些地區由于資源特點、政策條件、經濟發展等的不同,導致其經濟發展不均衡。長城(河北段)文化傳承與產業協同發展就需要這些地區聯合起來,整合長城文化資源,保持深度的溝通與合作。但是,由于區域跨度大、資源分布不均勻、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原因,在發展的過程中,短期內尚未達成可操作性的協同合作方案,此外再加上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在對接上的脫節,導致多主體協同發展運作效率降低,導致跨區域合作共享還停留在試驗階段,還沒有形成規范的、創新的協同發展模式。
結合長城(河北段)文化資源特點和京津冀文旅協同背景下長城(河北段)文化傳承與產業協同發展的現狀,從修繕保護、政策引領、活化傳承、產業協同四方面入手,完善京津冀文旅協同背景下長城(河北段)文化傳承與產業協同發展機制。
長城(河北段)文化遺產資源豐富,且分布的地區較多,要運用多種手段,按照分類原則,對相關文化遺產進行修繕保護,保證文化資源的供給。首先,根據地域特點、文化資源等,制定個性化的保護措施,如唐山段長城有很多都是古長城,可以保持原貌,讓游客體驗原生態的長城。其次,依托修復技術對原貌保持較為完整的長城進行修復,并結合多媒體展示,讓游客觀賞到長城的全貌,全面了解長城。最后,充分利用京津冀文旅協同發展的政策優勢,發揮大城市的輻射效應,各地區建立合作關系,發揮各自優勢,打造一個自然生態環境良好、文化功能完善、吸引力強的文化旅游帶。如將秦皇島、唐山的濱海資源;邢臺、邯鄲等地的燕趙名勝古跡;保定的地道戰與長城文化結合起來,打造特色文化旅游路線,提升文化旅游的供給力。
另外,完善的基礎配套設施也能夠加快文化產業的發展。長城(河北段)文化的發展中,注重跨區域聯合,要將各區域的交通、商業、餐飲等配套的服務協同起來。首先,長城(河北段)各區域內的鐵路網、公路網等交通網絡要搭建完善,構建多節點、全覆蓋的交通網絡,同時完善周邊的餐飲、住宿、購物等服務系統。其次,要全面提升文化服務體系,提升文化旅游從業人員的素養,加強政府部門對旅游景區的管理等。通過多方面基礎設施的完善與建設,推動長城文化產業協同。
政府引導、政策引領是保證長城文化產業協同發展的重要措施。要在京津冀文旅協同背景下將長城(河北段)文化產業協同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提高政治站位,通過頂層設計為其協同發展指明方向。首先,打通各區域行政壁壘,樹立合作共贏的發展理念,樹立全局意識,對各地區長城文化發展進行統一協同,統一行動,利用各地區優勢制定協同發展規劃。其次,由政府推動,妥善處理各區域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發展之間的關系,重視生態環境保護、治理污染問題等方面,實現文化價值與經濟效益之間的轉化,以長城文化產業為支點撬動京津冀各區域的發展動力。
實現京津冀文旅協同發展與長城(河北段)文化產業協同發展的融合共建,需要強化政府、社會、市場之間的協同合作,形成發展合力。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建設等領域,政府充分發揮引領統籌能力,采取開放式運用模式,鼓勵社會力量的參與,并科學定位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增強市場對產業協作、企業創新、資源配置的作用。同時深度對接京津冀文旅協同發展與長城(河北段)文化產業協同發展中的資源,將信息技術、文化資源開發作為突破口,集中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產業集群,促進二者的深層次融合。
長城文化的發展不僅僅局限于長城本身,要放眼區域周邊資源,擴展周邊自然資源、產品等,促進長城文化的全面發展。首先,激活文化潛能,對旅游產品進行延伸發展。長城(河北段)周邊文化包括紅色文化、建筑文化、軍事文化等,要根據這些文化,深入挖掘民間故事、民間傳說等,將長城文化與電影、戲劇、游戲等產業結合,給游客帶來多維體驗。如唐山段長城文化與唐山皮影戲相結合,讓游客觀賞長城的同時,觀看皮影戲,帶來不一樣的感受,或者將長城文化與虛擬現實技術結合,讓游客親身體驗高科技的快感。其次,根據地方特色,推出長城廟會、美食街等一系列旅游產品,提升長城景區人氣,激活長城文化活力。
長城(河北段)文化由于各地區的環境不同,其呈現出來的狀態也是千姿百態的,在文化傳承過程中,可以梳理整合各地區的長城文化與資源,根據自身特色打造不同主題的文化體驗,如長城文化主題、森林探險主題、生活體驗主題、美景觀光主題等,營造出四季不同的主題體驗。白羊峪長城以游樂、美景為主題特色,在游覽美景的同時游玩水上項目等;山海關長城以海上長城為主題,在欣賞長城的俊美同時欣賞大海的遼闊,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
長城(河北段)文化各區域都有各自的優勢產業和資源,各區域可以結合各方的優勢,從整體進行產業布局,合理分工推進文化產業協同發展。一方面,可以將長城文化與城鎮產業結合,如建設長城主題展覽館,與城鎮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等結合,發展文化展示產業。例如,遷安白羊峪長城文化與城鎮博物館、天元谷游樂園等聯合,推出白羊峪——山野綠道——博物館——天元谷一條龍旅游服務。一方面,充分利用長城文化元素,鼓勵各企業開發精品文創產品,培育文化產業市場,并結合長城文化公園,展示文創產品,打造長城文創產業高地。
長城(河北段)文化產業協同發展,還需要積極發揮民間力量,激活市場發展活力。鼓勵文化機構、工藝團體、企業進行文化產業鏈的分工協同,形成跨區域多主體、多層次、立體化的分工協作體系。各區域結合各自的發展優勢與特色,打造特色產業品牌體系,為長城文化發展提供品牌支持。如承德金山嶺長城結合夏日避暑優勢,打造相關避暑品牌;秦皇島山海關比鄰大海,打造相關海域品牌。通過特色品牌的打造,吸引游客,提升長城文化的知名度。
京津冀文旅協同背景下長城(河北段)文化傳承與產業發展,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京津冀經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分析長城(河北段)文化傳承與產業發展的現狀,充分利用京津冀文旅協同發展的優勢,從修繕保護、政策引領、活化傳承、產業協同四方面入手,完善京津冀文旅協同背景下長城(河北段)文化傳承與產業協同發展機制,提升長城文化自信,促進長城文化精神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