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婧 藍嵐
(南寧師范大學師園學院)
傣族紡織業的基本內容狹義的紡織業是指天然纖維或化學纖維加工而成各種紗、絲、繩、織物和其他顏色混合染制品的工業。根據不同的分類方法,他們原材料的特性不同,可以將不同的材料歸入不同的類別,生產工藝和制作方法也有所不一樣。然而在傣族,他們有著自己的民族特色被稱作為“傣錦”。它是流傳在傣族民間的一種古老的紡織工藝品,曾經被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傣族的紡織業與現代的有著不同的特色,他們的工藝傳圖不失真,自然有斑斕。本文借此為窗口,探討在傣族的工藝制作用于現代家紡是怎么做出新穎而獨一無二的設計,為研究工藝在室內設計提供思路。
隨著社會的多元化發展,傣族人民在生活水平、經濟條件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和進步。但是,傣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它的文化傳承受到了嚴重的偏激,文化資源日益縮減,未來可能會導致傣族文化的消失。
傣族的文化博大精深,它的建筑物非常獨特,且富有藝術氣息和藝術氛圍感。在云南有許多地方,它們的房檐正面大多數都會雕刻著傣族的吉祥物——孔雀、大象。其中孔雀象征著吉星高照,大吉大利;大象寓意著風調雨順、生活美好。
傣族的建筑帶有獨一無二的民族風格,即是傣族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些獨一無二的傣族建筑元素作為傣族文化的象征符號,在歷久彌新的傳承過程中留下了寶貴的藝術財富,將傣族民族文化元素運用到家紡產品設計中。構成傣族特色運用于家紡產品設計的方法,柔和民族文化元素,更加符合當代人們對美的追求。促進傣族元素在家紡設計相結合,融入有特色的造型藝術,將傣族創新設計的加紡織品傳承到國際市場中。
隨著全球紡織貿易額配置的如期取消,以及中歐、中美紡織品協議的達成,中國紡織行業保持了20.69%的增長速度,出口創匯1000億美元。根據市場數據表明,家紡織行業競爭力與日俱增。同時,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中國的家居零售業出現了不同平凡的局面。
家用紡織品在室內裝飾中屬于“軟裝”品種,軟裝又可以分為方巾(毛巾、浴巾、手帕等)被(床單、被套等)毯(毛毯、地毯等)袋(衣物袋、儲物袋等)沙發和各式各樣等商品,在營造家居環境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家紡市場從以前到至今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6年前,家紡織行業在發展中國家以少數的產品存在。例如:被子、被套等。消費者那時候不把家紡稱之為“家紡”,而把它們稱為“床單”“被罩”。
第二階段:1996年—2000年,紡織業是在中國家紡市場的開端。從2000年直至今日,每種家紡的產品有它們自己獨立的品牌,同時在整個家紡行業的市場上也有它們的地位。家紡織行業以創新軟裝設計產品為導向,將品牌宣傳到世界各地中。
第三階段:2000年—2005年,是中國家紡行業的迅速發展階段。它的根本原因是房地產和旅游消費的高速發展,同時也讓紡織業立足于行業的地位之中。
第四階段:2005年以后,家紡行業逐漸進入穩步增長期。
當行業呈現蓬勃生機的同時,中國的家紡產業存在許多的問題。例如,市場比較混亂。隨著經濟規模的不斷發展,消費能力水平的不斷提高,家紡市場經營質量趨于惡化階段。如果不多加指引,勢必會形成同一水平、同質量化發展的局面。企業管理不規范,行業基礎薄弱。產品的附加值低,服務觀念差,品牌意識薄弱,顧客的滿意程度不夠高。產品缺乏文化內涵。家用紡織品作為室內的軟裝飾之一(例如:床上用品、抱枕、沙發、窗簾等),不同的裝飾風格體現了不同的時尚感,也有不同的寓意。家用紡織品相對于生活用品而言,它在軟裝設計中更具有代表性。生活用品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而紡織品可以給業主帶來舒適感。根據數據表明,在目前的市場上對一些產品的設計研究不足,缺乏民族文化特征。
產品:家紡行業現階段的市場發展日益推進,正從導向期向過渡期發展。市場相對比較初級,重要的原因還是客戶對家紡織業的了解程度缺乏。對于80%的客戶來說,他們首先看重的是產品的質量,與其他的產品相對比在手感上有什么不同點。其次是外觀,是否貼切他們的審美觀念。如果產品的質量好,可靠性高,那么在市場上就會受客戶的喜愛。但對于小部分的顧客來說,他們更看重的是品牌,在市場上哪個牌子最好就買哪家,而沒有注重質量,由此拉開了差距。
全球化、經濟一體化使民族文化品牌的價值日益體現,民族文化品牌建設可以增加區域性的經濟增長水平不斷提高。各地方在文化品牌的建設中,需要尋求大量的文化資源,尋找歷史文化,怎樣才能在市場上發展。以房地產行業、旅游業、文化等產業帶動民族文化產品的銷售,服務,打造品牌建設與區域性建設,將傣族文化傳承到世界各地。
傣族元素圖案具有修飾和表現手法,它的紋樣圖案豐富多彩有著它獨特的寓意,表現了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消費者對于軟裝有他們自身的需求,在軟裝的產品上有民族文化元素,有著它自身的寓意,在創新設計上符合業主的審美觀念。促進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以傣族創新設計家紡織工藝為載體,弘揚傣族民族文化精神。
紡織品面料材質、紡織工藝作為軟裝設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進入當今社會,人們在制作織物、紡紗等產品不僅限于幾種天然材質。紡織的方法是經過緯線起花,單色面花紋,通常將紅色或者黑色為緯線。
傣族的刺繡不僅在花樣上有很多種類,而且刺繡的工藝非常精致、美觀。在創意設計上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表達了傣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傣族的優秀文化離不開人民勤勞的勞動成果。本團隊經過一些研究表明,將傣族刺繡紡織工藝的裝飾元素與現代室內軟裝設計相結合得較少,將傣族的民族文化運用到紡織工藝基礎上進行設計,才是我們團隊設計的初衷,深度挖掘傣族文化動脈和打好“傣族文化”品牌,才能形成我們團隊的設計風格。
為現代室內軟裝設計埋下伏筆,設計特征、元素的分類、設計風格、紡織工藝設計的技術。實踐表明,傣族元素創新在設計領域中具有它自身的優勢,和在室內裝飾中有它的前景目標。傳統文化與藝術創新相結合,為室內軟裝飾的創新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軟裝設計可以為客戶定制良好的方案,保證讓客戶體驗感舒服,給予人性化需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達,并擁有高科技的科學技術給業主帶來安全感、溫馨感、舒適感。
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與審美上的進步,根據一些資料表明,現在國家注重的是對人們住宅環境的改善,人們對居住環境開始重新思考并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例如:在一些平方數小的公寓單間里,許多年輕人為了滿足干凈整潔,更多講究環境舒適度及個性化的裝飾空間,盡量以簡約為主。但在家紡產品有它獨特的柔軟性與生命力特征,傣族家紡創新設計生動地體現室內空間的氛圍感,掩飾一些硬裝的缺陷。設計在當今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如今家紡設計不僅能實現它自身有的功能,并且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的關系,給業主帶來宜人、舒適的生活空間。
現代室內設計環境氛圍的營造,也離不開我們對軟裝進行一個設計。但在設計的同時,我們的團隊要“以人為本”的設計應體現出來,結合傣族的民族文化特色,通過色彩和軟裝進行搭配,使在設計過程中有相呼應的關系,同時也立足了我們初步設計的出發點。
我們設計師要根據業主喜歡的室內環境及他們的個人要求,通過組合不同的家居元素,打造出不同的設計風格。除此之外,還需要結合新時代的發展特點,民族文化元素,將藝術靈感與我們團隊新的設計理念融入其中。其次,布藝設計也是在民宿、別墅的室內設計中關鍵的其中之一,在室內環境中與空間相互聯系,創造出不同的氛圍感。
本設計符合人對健康心態的追求,同時也倡導良好的生活態度和生活環境,本著以注重人與自然,空間和諧統一的關系。團隊充分利用產品的功能,將傣族的元素大象、孔雀在產品中充分展示,并且主要以這兩種元素為主,其他為輔,具有一定的表現形式。表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將功能主義與實用主義相融合,滿足客戶的追求。
本設計根據特定的家居環境來考慮具體的裝飾,十分注重藝術性和主題性,而表現主題的最直接有效的元素就是家紡紋樣,我們根據傣族的傳統民間故事、民族圖騰以及風俗文化背景等諸多方面追尋藝術靈感,也利用了科學技術手段找到獨特的創意和特定的設計理念。
我們在設計的同時,要掌握好空間的主次關系,產品位置的擺放,以及它給業主帶來舒適的功能。把握室內設計的風格,比如說,歐式、簡約風格、民族風格等,在搭配軟裝上具有相互融合的關系,才能營造良好的居住環境。民族風格多數運用在當今的民宿中,我們的設計團隊將從客戶的年齡、興趣愛好、文化修養、工作進行一系列的分析并深度研究。讓民宿有獨特的傣族藝術風格,讓旅客喜歡上這些獨一無二的風格。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不斷提高,團隊全方位、多層次地尋找藝術靈感,將其運用到我們的設計中,文化古跡和傣族的歷史、熱帶叢林、動物世界的故事,這幾樣都是團隊需要借鑒的素材。在互聯網發達的世界里,我們了解到在設計師,應考慮哪幾類,例如:顏色的搭配、花樣的選擇、層次結構分明(主次關系)。設計產品未來在市場上處于何種地位。本次設計名為《傣水一方》,靈感來自于傣族民族文化,作品設計是對傣式風格的解讀與細化,是對傣族文化崇尚自然的一種贊美。
本設計以飽和度較低的綠色調為主色,作為環境色和芭蕉葉的顏色,其余部分用紅棕色,卡其色,白色代表自然與自由,點綴藍色與紅色在畫面里,象征少女在自然的世界里遨游,代表對自然美好的向往。方圓式構圖與散點式構圖結合,由遠及近,體現空間感。
自然可畏,生命可敬。該設計以傣族風物為基礎,聯想為依據,以充分展示傣族風情。孔雀象征著吉祥如意,大象寓意著五谷豐登,生活美好與畫面里腰肢柔軟能歌善舞的傣族少女、孔雀羽毛和傳統傣族建筑融合呼應,勾勒出濃郁的傣族風味。

我們團隊將傣族的元素融入到室內的軟裝設計(現代家紡創新)中,例如床上用品四件套、窗簾、杯墊等商品,給業主帶來舒服的環境。在設計上也有著深厚的民族內涵,讓顧客體會到我們的產品具有厚重的視覺效果,讓人感覺自己仿佛身入其境之中。以傣族的元素為基礎,將民族文化展現在我們的設計作品上,實現多方面的融合。在目前的市場上,通過我們團隊的一個調查,將傣族文化融入到設計中極其少。我們之所以選擇運用傣族風格的元素,是因為傣族歷史文化博大精深。目的是想弘揚傣族民族文化,將傣族現代家紡的創新設計源遠流長,在當前的市場發揚得越來越好,將現代家紡創新設計同傣族元素一起傳承。
隨著設計行業的發展,從當前的發展情況來看,很多設計的商品多數以簡約、歐式的風格為主,但是運用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到室內設計的風格較少。充分展示傣族文化的象征性,與傣族文化精神、時代精神相統一,以人為本,將我們設計制作的產品貼近人們的生活,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將設計的產品映入人們的眼球,讓人們感覺自己身臨在傣族風格之中,體現崇尚傣族文化特色的贊美之情。傣族特色運用于家紡產品設計的方法,符合當代人們對美的追求。未來,我們將傣族元素現代家紡創新設計推廣到其設計風格、理念之中,讓其他設計師在設計同時也可以參考,有設計靈感,并運用到民宿裝飾、酒店裝修等。
在最后,非常感謝藍嵐老師對本項目的悉心指導與幫助。作為團隊的負責人,希望本項目“傣水一方”現代家紡創新設計在未來的道路上發展得越來越好!弘揚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將傣族的民族文化即將傳承下去,繼往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