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紅霞 潘寧
(石家莊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首先,美育教育可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水平。材料藝術的教育教學中借助材料藝術美育教育幫助學生學會發現美、感受美、理解美、創作美,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精神。真正的實現素質教育的重心是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唯有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提升藝術專業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和判斷力,才能夠真正提升學生核心素養能力,完成美育教學目標。
其次,美育課堂教育是國民文化素養提升的需要。在材料藝術專業教學中融合審美教育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還可以提升學生的文化底蘊,幫助學生在步入社會后有著自己的審美鑒別能力,使得學生在社會中建立充盈的愿景和夢想。這也就要求教師在審美教學中不僅要掌握相關藝術創作技巧,還要將美的理念植入學生的內心,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
1.材料藝術課程的反復性
材料藝術課程與眾多藝術類學科一樣具有反復性的特點。藝術類學科的學習都是不斷深入探究、不斷完善的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掌握基本的藝術學科知識,還要利用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創新意識不斷完善地藝術學科的認知,隨著學習的深入,對于藝術的認識和應用也會不斷達到新的階段。例如材料藝術創作中,架上畫是其中一種,在架上畫的創作過程中將間接畫法轉變成為直接畫法,通過反復性的繪畫過程完成作品創作。在進行藝術創作過程中,許多藝術家都追求盡善盡美,因此在一幅作品的創作中反復推敲、反復修改,藝術創作的反復性促成了優秀藝術作品的誕生。在藝術類學科的學習和作品創作中都體現著反復性的特征,反復性能夠推動學生藝術素養的發展,促進藝術作品的高質量完成。
2.材料藝術課程的浪漫性
材料藝術課程通常還具有浪漫性特征。藝術類學科的學習和創作首先要具備嚴謹的態度,才能獲得更好的藝術作品。而材料藝術課程的學習和創作相對理科專業等具備較強科學性的學科,更加傾向于感性的表達和情緒宣泄。在進行藝術創作時可以不嚴格遵循事物發展規律甚至不符合科學原理,最終目的是通過天馬行空的想象和創新完成藝術作品的創作。藝術創作通常只需要創作者服務自我,以更加主觀、更加浪漫的視角進行實踐,材料藝術課程中這樣的特質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的個性成長和藝術素養提升。
3.材料藝術課程的包容性
材料藝術課程具備深厚的包容性。在材料藝術課程的學習和創作中,不同的材料和手法分別對應不同的藝術形式,創作者能夠利用有限的表現形式、材料和創作手法等進行豐富多樣的組合和變化,以此呈現多樣的藝術作品,激發觀賞者的聯想,這樣的形式充分體現了材料藝術課程的包容性。
為了確保DSC報警系統全天候的工作,從應急通信的層面為海上的救助提供堅強的保障,履行國家賦予海岸電臺的重要職責,對海岸電臺的供電系統重新的規劃改造成為必要,主要是徹底完善發信臺的應急供電系統,達到萬無一失。設計構想是配套兩個應急電源供電,當一個電源發生故障時,另外一個電源不應同時受到損壞。為了保證系統正常運行,設計的方案是在發信臺保留原來的柴油發電機等供配電設備,增加配置UPS,具體配置見表1。
4.材料藝術課程的表現性
材料藝術課程自身具有獨特的表現性特征。各種各樣的材料都可以在創作者的想象、創新和改變下呈現獨特的藝術價值,材料可以借助創作者的改造表達更加豐富的內涵,材料藝術的表現性與創作者的思想和理念息息相關。例如杜尚將小便池放置在美術館中,結合他的思想和理念,小便池這一成品也具備了藝術價值,成為獨特的藝術作品。藝術作品的價值與藝術家的思想和創作是緊密相關的。對于材料的選擇也展現藝術作品的不同情感表達,創作者為材料賦予的價值能夠突破材料自身的意義,展現更加豐富的含義,充分發揮藝術材料的表現性特征。
隨著社會發展對藝術專業學科的要求不斷提高,河北省高職院校中藝術專業教師逐漸轉變教育理念,不再注重單一的傳統色彩和素描等內容的教學,開始重視更加全面的多維度、多元化的藝術創作和研究,組織學生探究多樣的藝術新理念,并對跨學科、多元化的知識進行實踐探究。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引起教師和學生對材料藝術的全方位思考,以此構建完善的材料藝術課程教學體系。
在材料藝術課程改革中,高職院校也逐漸組織學生開展實踐與科研的結合,形成創新的教學研究實踐體系。材料工作室的建設逐漸得到完善,在高職院校逐步開展相應的材料工作室建設,通過借助外國工作室的先進經驗,與國內多個學科領域的專家融合,不斷擴展材料藝術的教學內容。并且積極舉辦材料藝術相關的進修班、碩士課程班以及研究生課程教學等,將工作室建設內容與材料藝術創作充分連接,結合學生自身對藝術創作的理解與追求完成藝術探索與研究,開創性地進行材料工作室的建設。
在當前快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中,信息技術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無處不在,5G、AI、移動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廣泛應用為人們的生活提供的更好的條件。先進的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促成了高職院校教育的信息化和數字化,促使高職院校的教育適應社會發展需求。河北省的高職院校材料藝術課程教學結合不斷發展的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改革。
在信息技術與材料藝術結合發展的過程中,高職院校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電腦技術制作材料藝術的作品,并使用短視頻的形式進行宣傳,將文化、藝術意境和精神結合起來,在信息化教育的趨勢下加速社會各層面對材料藝術的了解。美術教育專業與公共藝術專業的學生還可以利用課外時間相互學習常用的軟件,通過相互交流和溝通深化藝術專業的學習,這樣的學習形式強化藝術類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從而為相關專業提供更加具有創意的幫助。相關的市場調查表明,我國當前眾多藝術專業在創意風格方面還存在一定的缺陷,缺乏自身獨特的風格和特色,因此將材料藝術與先進技術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藝術創作能力,實現藝術創作的創新發展。
藝術學科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進行藝術創作實踐,在實踐中不斷進行探究學習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實現材料藝術課程的教學目標。材料藝術在藝術學科中的教學能夠有機結合造型基礎和藝術創作實踐的教學,讓學生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同步發展。當前的高職院校教學過程中重視材料藝術和畫面的控制方式等實踐能力的體現,在創作實踐中能夠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深化學生對材料藝術的理解,以此提升學生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此外,在材料藝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同樣需要注意學生創作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創造力的輔助下學生能夠充分應用材料,從而實現充分表達自我的目標,找到適合自己的藝術創作手法和表現形式。
在核心素養理念不斷滲透的教育背景下,高職院校材料藝術教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提升學生的知識儲備能力,還要提高學生的專業綜合素養能力,在材料藝術的教育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成為學生能力探索,提高自主創作能力的重要內容。
在材料藝術教學審美教育實踐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革新教學思路,建立科學合理的審美教學目標,促使學生建立新的審美認知,進而實現學生藝術素養的提升。在傳統教學中,藝術專業教師在教學中常常忽視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只注重美術專業方面技術的教學,忽略了課堂上與學生的情感互動和思維引導,導致學生在藝術課程學習中,缺乏對材料藝術選擇上的創新能力和審美鑒別能力。隨著材料藝術教學不斷革新,教師應積極改變教學思路,將審美教育融合到日常教學中,培養學生用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感受身邊的事物,引導學生用美體味生活百態。
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的審美賞析課程,促使學生接觸到不同美感的藝術品,讓學生在大自然中激發學生的審美力,鼓勵學生跳出固定的審美模式。例如,通過組織藝術欣賞活動,激發學生審美能力提升,通過這樣擴展美術課堂的教學模式,以及開展循序漸進的藝術欣賞實踐活動,才能提升學生的審美品味,實現發展學生審美能力的目標。還可以帶領學生走進相關材料工廠進行實地參觀教學,提高學生對專業的理解與掌握,激發學生審美提升。
伴隨著我國網絡科技不斷發展,信息化時代已經到來,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出生于信息化時代,成長于信息化時代,對于科技信息有一種天然的親切感,更易接受新鮮事物,教師可以借助現代化網絡信息資源,用直觀形象的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產生聯想,提高學生對材料藝術的獨特理解,提升對材料的審美水平。多元化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給教師帶來新穎生動的教學手段,和更加豐富的課堂內容,從而構建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對專業知識內容的學習興趣,加速提升學生審美能力培養。材料藝術的學習涉及較多知識內容,是實踐性較強的知識體系,學生實地探究的機會并不多見,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相關的實際工藝流程,幫助學生提高對材料藝術的理解,提高對材料的藝術領悟。
材料藝術是藝術的一種,提高學生藝術理解是幫助學生提高審美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具有藝術性質的影響內容,以圖片、視頻、音樂等形式完成學生藝術細胞成長。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教學相關的藝術作品,提供鑒賞機會,帶領學生在欣賞中感受不同的藝術風格,在增加相關專業知識的同時,完成美育教學。
生活是美的源泉,在現實生活中美隨處可見,美又將服務于生活,其是現實生活美的升華和延展。因此,材料藝術美育教學應該將生活中的美作為教育素材,充分運用生活中的美的教育內容,滲透美學理念,促使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學會不斷挖掘美、創造美、運用美,從促進美育教學效率,提高學生藝術創作能力。教師可以利用生活場景為學生開展戶外活動,讓學生在拓展活動中學會發現生活之美。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可以多將日常事物搬進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提高審美的同時,養成善于觀察生活的習慣,提高發現美的能力,體會藝術源于生活,讓學生學會在生活找到藝術創作靈感,提升藝術創作能力,完成美育教學。
教師可以在材料藝術教學中,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藝術設計,尋找生活中對藝術的追求與材料的需要,完成材料選擇與內容設計,結合設計實物的造型、構思、材質選擇、顏色搭配等角度完成設計,將材料藝術設計與生活相結合,提高學習實踐性教育,促進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推動美育教學成效。
總而言之,審美教育的提出不僅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和創新的體現,更是教師引導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的表現。材料藝術專業教學中,材料的選擇并不是追求新奇的效果,而是結合內容表達傳遞出更多思想與哲學。教師應積極結合學生實際生活,變革創新教學方法,結合現代教學形式,多角度多形式促進學生在藝術材料學習中的審美能力提升。